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ICT 解讀者(ID:Communication_xie),作者:老解 1972,原文标題:《總負債突破 7000 億,華爲前三季度業績難言靓麗》,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10 月 27 日,華爲在官網發布 2023 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
借着 "Mate60 上市秒磬 "" 問界交付破萬 " 的熱度,中文互聯網圈又爆了,《刷屏!華爲前三季度淨利超去年全年》《華爲殺瘋了!爆賺 730 億,它憑什麽?》《華爲這業績,太炸裂!》等炸眼球的标題漫天飛。
爲了幫華爲解釋爲什麽盈利大增,一些媒體報道竟然把 8 月底開售秒磬的 Mate 60、9 月中剛上市就大賣的問界 M7 和 10 月才發布的 5.5G 全系列産品解決方案當成三季度的經營成果往業績身上堆,實在太過業餘。
那麽,華爲前三季度的經營業績到底表現如何呢?從财務專業的角度來看,隻能說是穩中向好,還遠談不上突破增長困境,更不要說什麽 " 殺瘋 "" 炸裂 " 了,畢竟業績還是要用數字說話,沒法靠情緒情懷爆棚。首先來看銷售收入。
華爲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 4,566 億元人民币,同比 2022 年的 4,458 億元,僅增長了 2.4%,而且剛好和 2021 年前三季度的 4,558 億元基本持平。
雖然華爲沒有公布各業務部門的具體收入水平,但大概率還是企業業務增長彌補了運營商業務的下滑,而手機業務則基本維持住了基本盤。
從華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等網站發布的合并财務報表來看,今年前三季度 4,523 億的銷售收入裏,一季度實現了 1,306 億,二季度實現了 1,777 億,三季度則隻有 1,440 億。
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環比還下降了 337 億,可見雖然 Mate 60 在 8 月底上市後的熱度很高,但因爲供貨量不足導緻用戶遲遲拿不到貨甚至被門店搭售的報道,也從側面證實 Mate 60 系列的上市對華爲三季度的業務收入貢獻乏善可陳,看來 " 因爲華爲 Mate 60 系列的銷量迅速攀升,所以華爲大幅度上調 2023 年手機出貨目标到驚人的 1 億部 " 之類的報道也還是傳言,自研芯片的産能問題仍是制約華爲沖刺全年收入業績的最大障礙。
再看被媒體吹爆的淨利潤。
從華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等網站發布的公司利潤表來看,華爲在今年前三季度錄得的淨利潤是 798 億,同比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271 億,暴增了 527 億,淨利潤率也高達 18%。
但具體分析華爲前三季度合并利潤表,可以看到真正反映華爲産品競争力的毛利率(銷售收入扣除生産成本後的毛利與收入之比)爲 46.8%,同比 2022 年還下降了 0.5 個百分點,可見華爲銷售産品和服務的賺錢能力并沒有在 2023 年得到提升;而且包括研發、銷售、管理、财務等在内的費用支出占業務收入的期間費用率達到了 48%, 同比 2022 年還增加了 0.8 個百分點。
反映産品服務賺錢能力的毛利率沒有提升,反映業務運營能力的期間費用率卻在增加,華爲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爲什麽還會大幅度暴增 527 億呢?答案還是在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這個非經常性損益指标上。
從财報報表是可以看到,華爲在 2023 年前三季度的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高達 553 億人民币,比 2022 年同期的 22 億暴增了 531 億,也就是說華爲在 2023 年前三季度同比淨增的 527 億淨利潤,全部來自于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既不是 "Mate60 賣瘋了 " 帶來的,也不是 " 問界 M7 賣爆了 " 帶來的,總之不是華爲通過增加營業收入、降低生産成本和調降期間費用等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帶來的。
這筆高達 553 億人民币的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主要是來自于其出售榮耀業務及服務器業務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華爲與第三方在 2021 年完成了出售榮耀業務及服務器業務相關子公司的資産和負債交割。然而,根據出售協議的相關條款,這兩項交易的收購方将分期支付收購對價,由此導緻華爲最終可獲得的對價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華爲在後續财務報表中将其列爲 " 處置子公司及業務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 ",計入非經常性損益。
這筆出售榮耀等業務錄得的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不僅金額巨大,而且還在持續變動中,在 2023 年一季度的利潤表中顯示爲 -3.6 億,到 2023 年半年報中就暴增到了 364 億,截止到 9 月底的前三季度報表又增加到了 553 億,也就是說僅在 7~9 月的這三個月時間就 " 變動 " 了 189 億人民币。
所以,這筆高達 553 億的 "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僅僅隻是賬面收益,最終要等到榮耀業務的收購方按期支付收購對價之後,才能轉化爲實實在在地 " 處置子公司及業務的淨收益 ",這和 "Mate 60 賣瘋了 "" 問界 M7 賣爆了 ""5.5G 又來了 " 這些營銷噱頭沒有半毛錢關系。
最後來看維系公司正常運營的現金流。
從華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等網站發布的現金流量表來看,2023 年前三季度,華爲的 " 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 " 爲 2,239 億,比 2022 年底的 1,473 億增加了 766 億。
手裏的錢更多了是好事,但具體分析其現金流量表,這 9 個月新增的 766 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裏,有 915 億來自于主要是對外借款的 " 籌資活動 ",而反映公司自身造血能力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竟然還是負的 320 億。
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流入大項主要來自 " 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前三季度華爲收到的是 4,989 億;但流出大項 " 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支付的現金 " 和 " 支付給職工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 " 卻高達 5,173 億。華爲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不敷出,導緻 " 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 出現了 320 億的負值,所以要維持公司正常的運營,就隻能通過對外借款等 " 籌資活動 " 來補充。
但借來的錢還是要還的,而且通過借錢獲取現金流的成本也是很高的,2023 年前三季度,華爲用以償還借款支付的現金是 315 億,用以償還債券的現金是 60 億,而償付各種利息支付的現金也高達 80 億。
此外,華爲在今年第二季度還進行了分紅,分配利潤支付了 720 億的現金。華爲實行的是員工持股,分紅的目的一方面爲了回饋股東,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繼續向員工配股來進行新的籌資。
由于華爲不上市,其獲取運營資金的來源,在經營活動之外主要靠三種渠道:銀行貸款、債券融資和内部籌資。而内部籌資,則主要通過每年向員工配股來進行,華爲的大部分員工每年都要拿出真金白銀來參加配股,以籌集資金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如果沒有分紅,隻有股權的賬面财富,必然影響到員工參與配股的信心,所以華爲必須要通過每年的分紅來激勵員工積極參與配股,支持公司的籌資活動。
2023 年前三季度,雖然華爲分紅支出了 720 億現金,但同時也通過向員工配股,吸收投資收到了 526 億現金。
當然,華爲 2023 年前三季度籌資活動收到現金的最大來源,還是對外借款的 1,350 億,橫向比較前幾年的現金流量表數據,這應該是華爲曆史上最高的借款記錄了,已經超過了 2021 年和 2022 年兩年的總和。
2023 年前三季度對外借款金額的大幅度攀升,也使得華爲在資産負債表上的總負債首次突破了 7,000 億,達到創紀錄的 7,042 億。雖然從資産負債表來看,在總負債增加的同時,華爲的總資産也在增加,特别是一項還是主要與出售榮耀業務相關的 " 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産 " 比上年底大幅增加了 564 億,增幅高達 83%,由此使得華爲的資産負債率仍然維持在 59% 的水平,但對于要實現 " 有質量地活下去 " 的華爲而言,超過 7000 億的負債無疑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所以,如何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盡快提升自身的 " 造血 " 能力,通過營收規模的增長創造更多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将是華爲能否在 2023 年底交出一份亮麗業績的最大挑戰。
相對于 To B 業務較長的回款周期,To C 終端業務的吸金能力無疑是最強的,手機産品隻要能在直銷和渠道上賣出量來,華爲就能夠在消費者市場上在較短時間内實現大規模的資金回籠。
所以,能否在第四季度解決自研芯片的産能瓶頸,提高 Mate60 系列的規模出貨能力,讓 Mate 60 系列不再一機難求,從而實現手機業務收入和現金流的大幅提升,将是華爲沖刺 2023 年全年業績的最大看點。
至于頻頻被吹爆的華爲智選車業務,雖然問界 M5 和 M7 單月銷量過萬,按一台車 30 萬計算每個月就能有 30 億的現金流入賬,但可惜的是按照華爲智選的合作模式,這些現金絕大部分還是汽車廠商的進賬,最終能支付給華爲的僅是車機系統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面對自身經營性現金流的入不敷出與華爲智選車銷售火爆給汽車廠商帶來的上百億現金入賬,不知道任正非是否會對 " 華爲不造車 " 的決策産生些許悔意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ICT 解讀者(ID:Communication_xie),作者:老解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