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趙衛衛
台積電與英偉達,是當下 AI 浪潮中的雙子星。
歲末,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出版了他最新的自傳(1964 年—— 2018 年),距離他出版自己前半生的自傳,已經過去了 23 年。
書中,他描繪的是 54 年職場起伏,台積電從筚路藍縷到大放異彩,成功的秘訣中很重要一條就是「experience curve」 ( 經驗曲線 ) ,大意就是産量越大,經驗越多,成本就可以越低。
張忠謀與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之間的内幕趣聞也得以曝光,二人是長期共生和雙赢的夥伴,更是親密的好朋友。
2002 年的張忠謀與黃仁勳
比如,張忠謀曾兩度邀請黃仁勳擔任台積電的 CEO,但都被黃拒絕;再比如,張忠謀爲了解決與英偉達之間的争議問題,親自去黃仁勳家裏吃沙拉和披薩,最終在黃仁勳家的書房,提出了上億美元的賠償方案化解了危機。
與台積電相比,如今超過 3 萬億市值的英偉達,市面上關于它的書很少,直到現在才有了《英偉達之道》填補這一空白。
「英偉達之道最簡潔的定義就是黃仁勳之道,或者幹脆說,它就是黃仁勳本人。」《英偉達之道》作者金泰(Tae Kim)認爲,這個「道」指的是英偉達獨特的組織設計和工作文化,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也是黃仁勳所說的,「公司成功的秘訣無非就是純粹的意志力」。
《英偉達之道》從一個第三方視角,還原了英偉達從創業到現在 30 多年的成長曆程,采訪到了包括黃仁勳在内的超過 100 位英偉達的現員工和前員工。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也就是對「後黃仁勳時代」的疑問,畢竟黃仁 61 歲了,總有一天要退休,誰能接替他的核心地位?誰又能像他一樣成功經營英偉達?
「某種意義上,他是公司的單一故障點」,書中這樣總結黃仁勳。
沒人知道誰會接替黃仁勳。從這個角度看,退休之後重返台積電的張忠謀,恰好可以成爲這個問題的參考答案,他用賽馬機制規劃出「雙首長制」,如今培養出互相制衡的三代權力結構。這些萬億企業背後關于人的權力遊戲,是其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脆弱的瓶頸之一。
1
黃仁勳的 B 面
人們更熟悉一個在鏡頭前侃侃而談的黃仁勳,但事實上,一個萬億帝國的靈魂人物不可能隻有風趣幽默這一面。
《英偉達之道》通過英偉達前員工講了黃仁勳急躁和嚴厲的一面。當時,英偉達正要進入手機和平闆電腦市場,Tegra3 四核芯片就是爲此而生。在 2011 年的公司全員會議上,黃仁勳對公司的工作進行點評,在提到 Tegra3 時,他要求攝影師對準這款芯片的項目經理邁克 · 雷菲爾德,并不斷放大鏡頭。
當觀衆看清楚雷菲爾德的臉時,黃仁勳開始批評他,「邁克,你必須搞定 Tegra 芯片,你必須把 Tegra 芯片做好。夥計們,這是一個不會做業務的例子」。
這被英偉達前員工看作是最尴尬最羞辱人的事情,而這也不是雷菲爾德唯一一次被黃仁勳「踢屁股」,後來,Tegra3 芯片比原計劃晚了 8 個月發布,雷菲爾德也辭職離開了英偉達。
在公司的大小會議上,黃仁勳經常不分場合就訓斥一個人長達 15 分鍾,但說明黃仁勳就是個「暴君」嗎?顯然也不是,因爲他不是爲了炫耀自己比員工更聰明,而是要爲了磨練員工讓其變得偉大。
黃仁勳對自己也不寬容,在銷售高管參與的一次季度評審會議上,高管們都覺得團隊很出色,因爲剛剛打破了季度記錄,但黃仁勳站在高管們面前,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每天早上照鏡子時都會說,你很糟糕。」
但更本質的一點,公開批評是公司扁平化管理的一種表現,這也是英偉達高效管理的方式之一。
如今的中國企業對扁平化管理已經不再陌生,但英偉達的扁平化管理是從 2010 年崛起之時就開始的,當時英偉達直接向黃仁勳彙報的高管有 40 位,後來一度超過 60 位。即便董事會的成員建議黃仁勳,聘請一個首席運營官可以減輕負擔,但黃仁勳還是拒絕,因爲高管們如果想完成某件事,「你隻需要問别人一次,事情就辦成了,完全不用問第二次」。
黃仁勳追求的扁平化管理,就是要公司内部的信息迅速傳播,員工被賦予權力,不斷接觸到黃仁勳及決策過程,當然也就包括訓斥高管的行爲。這些令人痛苦的時刻是爲了效率的提升,他不願意關起門來一對一的單獨會議,那拖慢了公司進度,也剝奪了初級員工學習的機會。
「我不會把人叫到一邊,我們不是爲了不讓别人難堪而優化,而是爲了公司能從錯誤中學習而進化。」黃仁勳說。
2
CEO 的粗糙公平
2024 年的英偉達和台積電風頭無兩,英偉達市值突破 3.6 萬億美元,問鼎世界第一,一度超越了蘋果和微軟;而它的好夥伴台積電,也達到了市值巅峰,過了萬億美元的大關。
英偉達和台積電的高度共生關系,也是商業世界裏值得研究的一個話題。從 1996 年,黃仁勳主動寫信給張忠謀,尋求雙方的合作開始,二者在芯片設計和制造這條路上攜手走過了近三十年,可以說,雙方是英雄惜英雄的組合。
曆史上英偉達和台積電有過很多分歧,但每次都能有驚無險的化解,其中「人」是最大的變量。
《英偉達之道》借當時台積電 CEO 蔡力行之口,講述了黃仁勳的生意哲學,可以概括爲:粗糙的公平。當時因爲在圖形處理領域的成功,英偉達已經成爲台積電第二大或第三大客戶,蔡力行覺得黃仁勳很會讨價還價,雙方有摩擦也有默契。
有一次雙方争議中,黃仁勳跟蔡力行講過他的生意哲學,簡言之就是「粗糙的公平」。
粗糙意味着,合作關系并非始終平穩,有起有伏,公平才是更加關鍵的部分,因爲長時間看,最終的結果是大緻公平的,隻要多年後總體是 5:5,而不是 4:6 這樣的失衡,那就是一種積極的關系。
過去 30 年的商業競争的社會中,很難找到比英偉達和台積電更好的合作關系。
事實上,《英偉達之道》對台積電這一部分的描述有些不足,因爲 2008 年金融危機中的管理失誤,蔡力行被張忠謀逐漸邊緣化,他後來成爲台灣聯發科的 CEO,而對當下英偉達和台積電的關系,現任英偉達 CEO 魏哲家等人更有發言權,因爲台積電和英偉達之間的摩擦沖突,遠不止書中這一個案例。
而關于「粗糙的公平」這一論斷,也可以往黃仁勳之前的經曆上追溯,那是他在大學期間的工程課上學會的。
當時,俄勒岡州立大學的阿莫特教授上課時,總喜歡用整數,而不是精确到小數點後三位,比如 0.68 四舍五入成 0.7,黃仁勳一度不理解,但多年來他學會了,老師教給他的是不要忽視大局,虛假的精确毫無意義,進行戰略大局思考,而不是爲細節困擾。
所以英偉達的員工們也學會了黃仁勳這套 CEO 數學,在經營中快速确定一個新市場的規模,以及其爲英偉達帶來利潤的潛力,然後将更多精力投入分析競争格局和制定進入策略等更複雜和直觀的任務上,優秀的領導必須及時做出決策,即使決策不夠精确。
「黃仁勳之所以出色,是因爲他是工程師兼計算機科學家。」英偉達的早期投資人說,其指的就是這種雙向思維背後推斷能力和前瞻性的重要性,隻有具備各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決定支持哪些項目,估計這些項目需要的時間,然後分配資源以獲取最佳的長期回報。
《英偉達之道》中講了很多英偉達的企業文化,比如黃仁勳更喜歡白闆而不是 PPT 來講解業務;公司内部彙報的電子郵件,要說明自己在做的「五大事項」以及他們最近在市場上觀察到的情況,每個要點的第一詞必須是動詞;每個新項目的負責人都是「機長」,直接彙報給黃仁勳,背後的理念是:使命才是老闆。
3
是能力更是運氣使然
沒人能夠否認,2023 年 Open AI 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推向全球,英偉達是唯一一家準備好全面支持這一浪潮的硬件制造商,這是英偉達市值高企的原因。
《英偉達之道》貴在用一個曆史的視角來總結英偉達的成功,首先因爲黃仁勳的前瞻性,英偉達開啓了 GPU 時代,而英偉達在 CUDA(英偉達開發的運算平台和程序設計模型)的押注,使得 CUDA 在科學、技術和工業領域開辟了廣泛的功能,後來成爲人工智能開發者的基礎生态系統,也成爲了英偉達的護城河。
現在看起來順理成章的護城河不是一日之功,要知道在英偉達營收隻有 30 億美元的年代,黃仁勳就願意每年拿 5 億美金押注 CUDA,毫不動搖的要把 GPU 的場景擴展到繪圖之外的複雜任務中,他要一直頂住來自華爾街要求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的壓力。
同樣的處境下,英特爾恰好就是英偉達的反面。
英特爾沒有頂住華爾街的壓力,拒絕了爲蘋果做處理器,又賣掉了做 ARM 架構處理器的部門,錯失了後來崛起的智能手機芯片市場;而因爲曾被排擠出公司,基辛格曾負責的 GPU 項目直到 2018 年才開始重新啓動,英特爾又錯失了人工智能時代。
對手的失誤是英偉達的運氣,自我的堅持則是英偉達成功的能力所在,沒能殺死英偉達的,隻會讓它更強大。
所以說,與其津津樂道英偉達如今的成功,不如更好的研究英偉達如何挺過失敗的危機。
二十年前,英偉達在開發 NV30 芯片時,缺乏來自客戶微軟的明确指引,内部團隊又缺乏協調,導緻這款芯片成爲曆史上最糟糕的産品,性能差噪音大,英偉達股價暴跌 80%。
幸運的是,對手 ATI 的同類型芯片與英偉達的芯片價格一樣,如果對手降價,可能會讓英偉達破産,但對手沒有這麽做,以至于英偉達的高管德懷特 · 迪克斯說:ATI 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如果黃仁勳是 ATI 的負責人,他一定會讓英偉達破産。
讓對手破産這句話并非戲言,英偉達的曆史上就發生過。
微軟打造 Xbox 遊戲機時,把芯片研發的合同給了初創公司 Gigapixel,微軟投資了該公司 1000 萬又支付了 1500 萬美元的研發費用,但黃仁勳想拿下這筆生意,他就給 Gigapixel 負責人喬治・哈伯打電話,用不太客氣的言辭暗示:你這輩子都得受微軟的恩惠了。
最後 Xbox 遊戲機發布會前夕,黃仁勳每天都和微軟開會争取機會,靠着微軟内部的支持者,英偉達半路截胡,取代了 Gigapixel 成爲微軟的圖形芯片合作夥伴,黃仁勳要求微軟預付 2 億美元,而且必須要比爾 · 蓋茨批準,這樣雙保險才避免重蹈 Gigapixel 覆轍。
商業戰争的狼性與戲劇性就在于此,Gigapixel 後來的命運是什麽?它先是被造 GPU 的 3dfx 收購,而同一年,3dfx 又被英偉達收購了。
所以,沒必要神話英偉達和黃仁勳,連黃仁勳自己都在書中承認,高智商和天才都與英偉達的關系不大,重要的是努力工作和韌性,「事情本不必如此艱難,但它确實如此,而且會一直如此,這項事業要求每個人,包括他自己,都具備頑強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