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米 KP/-31 沖鋒槍是芬蘭研制的一款關鍵槍械,它啓發了蘇聯的 PPSh-41,後者成爲二戰中生産量最大的沖鋒槍。
1942 年 9 月 8 日,一支芬蘭巡邏隊,他們所有人都使用索米 KP/-31 沖鋒槍。
索米沖鋒槍配備的大容量彈鼓、單 / 連發射擊系統和快速更換槍管,在當時頗具創新性。在本文中,将探讨芬蘭陸軍沖鋒槍的發展,并探讨其對後世槍械發展的影響力。
本文是 " 兵工廠生活(Armory Life)" 網站發布的介紹文章,作者 Peter Suciu,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1943 年 8 月,奧努斯地峽附近的一名芬蘭士兵手持索米沖鋒槍。
甚至有報道稱,在俄烏武裝沖突中,烏克蘭軍隊時還用了這款 7.62 × 25mm 口徑的 PPSh-41 沖鋒槍。烏克蘭國防部儲存了約 30 萬件二戰時期的各種武器,其中一些已經投入二線部隊服役。
繼續戰争期間,一名手持索米沖鋒槍的芬蘭士兵。
誰也無法想象,堪稱二戰蘇軍标志武器的 PPSh-41 沖鋒槍,其實是受到敵對國家沖鋒槍的影響,并在其基礎上改進而成。
芬蘭巡邏隊正在斯大林運河附近作戰。
這款沖鋒槍就是索米 KP/-31(有時也被稱爲 1931 型),這款武器與蘇聯 PPSh-41 沖鋒槍非常相似,尤其是木制槍托和 71 發彈鼓。雖然 PPSh-41 沖鋒槍以出色的可靠性著稱,赢得了蘇軍和德軍士兵的歡迎,但 KP/-31 同樣被許多人視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成功的沖鋒槍之一。
标志性沖鋒槍的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利用沙俄爆發革命的時機,被沙俄統治了一個多世紀的芬蘭終于獲得了獨立。1917 年的 " 二月革命 " 推翻了統治俄羅斯數百年的沙皇家族,随後 " 十月革命 " 又讓這個昔日的帝國陷入内戰,這爲芬蘭提供了獨立機會。
艾莫 · 拉赫蒂爲芬蘭軍隊設計了多款輕武器,其中就包括了 KP/-31,這張照片拍攝于 1940 年。
芬蘭決心保持獨立地位,并在盟友很少的情況下開始發展國内軍事工業。領導這項工作的就是軍械大師艾莫 · 拉赫蒂(Aimo Lahti),他被譽爲 " 芬蘭的約翰 · 摩西 · 勃朗甯 "。很快,他就開始設計一款新型武器,能夠在近距離戰鬥中,爲步兵提供持續火力。
拉赫蒂确實是一位有遠見的人,因爲在剛剛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隻是出現了少量的沖鋒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國的 MP-18。然而,他清楚地看出沖鋒槍可以帶來近距離戰鬥的希望。
芬蘭國防軍總司令勞裏 · 馬爾姆貝格少将手握艾莫 · 拉赫蒂設計、蒂卡科斯基公司制造的索米沖鋒槍。
拉赫蒂完全有可能研究過 MP-18,但也有可能研究過另一種沒有趕得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武器,這就是湯姆森沖鋒槍。據了解,從 1917 年開始,到上世紀 20 年代中期,波羅的海國家曾經進口并使用了一小批這種美國沖鋒槍。這可以解釋爲什麽拉赫蒂設計的沖鋒槍采用單 / 連發射擊功能。湯姆森沖鋒槍具有這個功能,而 MP-18 沖鋒槍隻能連發射擊。
M-22 和 KP/-26 沖鋒槍
1922 年,拉赫蒂設計出了他的第一支沖鋒槍,這款槍械被簡單地稱爲索米(Suomi),現在槍械曆史學家稱之爲 M-22。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拉赫蒂設計出了許多武器,但他對于起名字并不在行,索米在芬蘭語中的意思就是 " 芬蘭人 "。
繼續戰争期間,一名芬蘭士兵手持索米 KP/-31 沖鋒槍伏擊蘇聯軍隊。
目前,尚不清楚生産了多少 M-22,可以說它是導緻研制 KP/-26 的原型。KP/-26 由拉赫蒂的科尼皮斯托利公司(Konepistooli Oy)生産,與 M-22 一樣,KP/-26 的生産量很少,但它是一款更加精緻的武器。
KP/-26 發射特殊的 7.62 × 21mm 彈藥,這是當時芬蘭陸軍的軍用手槍彈。該槍配備可快速更換的槍管和後坐緩沖器,通過壓縮緩沖器内的空氣來阻止槍機向後移動,并可以通過改變緩沖器的排氣口來調整理論射速。
曼納海姆防線附近的芬蘭第 1 獵兵營,該部隊就裝備了索米 KP/-31 沖鋒槍。
KP/-26 還在槍機下方設置了一個拉機柄,這樣卧姿的士兵可以方便地拉動槍機。
KP/-31 的誕生
索米 KP/-26 是一款出色的武器,但拉赫蒂仍在改進他的設計。在科斯基甯中尉的協助下,拉赫蒂研制成功了 KP/-31,這是進一步完善的芬蘭沖鋒槍。
1942 年 7 月,一名芬蘭士兵手持 KP/-31 沖鋒槍參加波文察的巷戰。
與 KP/-26 一樣,槍管位于帶孔的散熱筒 / 槍管護筒内。以往的沖鋒槍都是通過彈匣供彈,而新設計的沖鋒槍既可以用彈匣,也可以用彈容量爲 71 發的彈鼓供彈。該槍采用自由槍機自動方式,配備快速更換槍管,可以實現近乎無限的持續射擊。對于沖鋒槍來說,這在當時乃至現在都是一個不常見的功能。
芬蘭士兵手持安裝了彈鼓的索米 KP/-31 沖鋒槍進行射擊,旁邊還放着彈匣。
值得注意的是,索米 KP/-31 發射爲盧格 P.08 手槍研制的 9 × 19mm 彈藥,與德國 MP-18 沖鋒槍的口徑相同。可以說,這種新型彈藥爲索米 KP/-31 提供了更強的殺傷力。索米 KP/-31 的有效射程爲 200 米,理論射速 900 發 / 分鍾。
1942 年 3 月,第 8 獵兵營的一名芬蘭士兵手持安裝彈匣的 KP/-31 沖鋒槍,在觀察哨裏偵察敵人的動向。
正如已故著名槍械曆史學家伊恩 · V · 霍格(Ian V. Hogg)在其著作《完整的機槍—— 1885 年至今》(菲比斯出版公司,1979 年)中所描述的那樣,它是 " 一款制作精良且性能可靠的武器,多年來,它一直是評判其他設計的标準。它比大多數沖鋒槍要重一些,但射擊精度更高,彌補了一點重量的劣勢。"
士兵可以像操作卡賓槍一樣操作 KP/-31 沖鋒槍,用右手更換彈匣,并向後拉動槍機,完成這些操作的同時用左手保持武器的穩定狀态。
1944 年 8 月,在烏克蘇耶爾維村附近的芬蘭士兵。
KP/-31 沖鋒槍由蒂卡科斯基公司(Tikkakoski Oy)制造。索米 KP/-3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進行了升級,增加了槍口裝置,有助于射手更輕松地控制全自動射擊。
索米 KP/-31 參戰經曆
盡管索米 KP/-31 被芬蘭軍方采用成爲制式武器,但實際上它第一次參戰是查科戰争(1932~1935 年),這場戰争是南美洲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爲争奪大查科地區的控制權而爆發的。這場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的戰争,實際上是從飛機到沖鋒槍的新型武器試驗場,甚至早于西班牙内戰。
1942 年 3 月,德國駐芬蘭大使的兒子馮 · 布呂歇爾中尉準備在列甯格勒州參加滑雪巡邏。他的 KP/-31 沖鋒槍被白布包裹着。
許多索米 KP/-31 沖鋒槍出售給裝備了德國盧格 P.08 手槍的玻利維亞,在戰争期間,一些索米 KP/-31 被巴拉圭軍隊繳獲,并成爲後者的武器之一。
1944 年 7 月,在沃薩爾米戰役中,一名老兵準備與蘇聯軍隊作戰。
在接下來爆發的西班牙内戰中,這款芬蘭沖鋒槍同時被西班牙共和軍和佛朗哥叛軍裝備。一些蘇聯軍事顧問肯定在西班牙内戰期間見過,甚至親手操作過索米 KP/-31 沖鋒槍,但是他們都沒有想到,這種沖鋒槍會在冬季戰争(1939~1940 年)期間給蘇軍造成沉重的傷亡。在冬季戰争中,芬蘭軍民堅定的戰鬥意志讓蘇軍大吃一驚,同樣讓他們驚訝的還有索米 KP/-31 沖鋒槍出色的性能。
一名芬蘭士兵利用戰鬥的間隙,清潔自己的索米 KP/-31 沖鋒槍。
當看到索米 KP/-31 沖鋒槍的實戰表現之後,人們發現這種武器對蘇聯當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聯當局本來一直對沖鋒槍的作用不屑一顧,在冬季戰争爆發之後,很快就決定爲 PPD-40 沖鋒槍(PPSh-41 的前身)仿制 71 發彈鼓。
這是蘇聯空降兵的武器裝備,可以看到兩支配備了彈鼓的 PPD-40 沖鋒槍。
美國政府同樣注意到了蘇軍在冬季戰争和繼續戰争期間,與芬蘭作戰時遇到的問題,并對 KP/-31 沖鋒槍的性能非常欣賞。1942 年美國陸軍部在一份報告中就指出 " 索米沖鋒槍 " 的關鍵設計特點。
獲得曼納海姆騎士十字勳章的奧拉維 · 阿拉庫爾皮中尉正在演示如何使用 KP/-31 沖鋒槍。二戰後,阿拉庫爾皮移民美國,并參加了美國陸軍在朝鮮作戰。在西德擔任連長時,埃爾維斯 · 普雷斯利(貓王)是他的司機。
發生在芬蘭森林中的戰争需要完全不同的武器。在這裏,武器必須位于前方,并能夠立刻發揮最大的火力。這就需要一種可以快速移動的輕便的自動武器。這種武器必須具有非常好的平衡性,以便在森林戰鬥中可以随時進行瞄準。索米 KP/-31 沖鋒槍就是滿足所有這些要求的理想武器。
1943 年,圖蘇拉附近的一名芬蘭士兵正在演示索米 KP/-31 沖鋒槍的操作方法。
芬蘭軍隊不僅使用索米 KP/-31 沖鋒槍在冬季戰争和繼續戰争中打擊蘇聯軍隊,還在拉普蘭戰争期間于納粹德軍進行了短暫的戰鬥。1948 年,它還被以色列軍隊采用,在中東戰争中打擊阿拉伯聯軍。1940 年 6 月,芬蘭向愛沙尼亞提供了一些索米 KP/-31 進行測試,二戰期間還向同爲納粹德國盟友的保加利亞提供了一批索米 KP/-31。同時,德國準軍事部隊和警察部隊都裝備了少量的索米 KP/-31 沖鋒槍。
1944 年 5 月,芬蘭士兵正在檢查他們裝備的各種槍械。
二戰期間,缺少武器的蘇聯軍隊也使用過繳獲的 KP/-31,同時在列甯格勒生産了 KP/-31 的仿制型卡雷洛 - 芬斯基 KF-42,隻不過将口徑改爲與 PPSh-41 相同的 7.62 × 25mm。
許多芬蘭狙擊手除了步槍之外,都會随身攜帶 KP/-31 沖鋒槍,以應對近距離的戰鬥。
有趣的是,索米 KP/-31 最著名的使用者之一就是西蒙 · 海耶,又名 " 白色死神 ",他是芬蘭最著名的狙擊手之一。有幾次,他被分配到突擊隊執行任務,他随身攜帶的武器就是索米 KP/-31 沖鋒槍。
流行文化
這款芬蘭沖鋒槍并沒有受到流行文化的歡迎,事實上,它隻在少數幾部電影中出現過,其中大多數還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拍攝的。它的好萊塢首秀要等到 1979 年的電影《古巴》,電影中的遊擊隊使用了這種沖鋒槍。然而,它很可能是 PPSh-41 沖鋒槍的替代品,因爲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古巴革命期間,任何一方使用過 KP/-31。
在奧斯特羅博滕尼亞地區的芬蘭士兵,在工事旁邊還有兩個彈鼓,方便作戰時取用。
當然,這種沖鋒槍出現在芬蘭拍攝的電影《無名戰士》中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部電影講述了芬蘭士兵在持續戰争期間發生的故事,當時芬蘭試圖收複在冬季戰争中失去的領土。
結語
索米 KP/-31 沖鋒槍後期型,安裝了槍口裝置。
KP/-31 最大的缺點就是生産成本較高,但這也讓它成爲一款堅固可靠的武器。據報道,KP/-31 的總産量不超過 10000 支。目前,美國有部分去功能化的 KP/-31 正在出售,由于是稀有型号,售價普遍超過 1000 美元。2018 年 9 月,岩島拍賣公司曾經以 19550 美元的價格拍賣過一支 III 級 /NFA 可轉讓的 KP/-31 沖鋒槍,價格真是非常可觀。
爲了保證主号封禁期間可以接收内容,請大家同時關注以下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