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大型 MPV 市場格局已然發生變化,往年稱霸這個領域的别克 GL8 退居次位,騰勢 D9 憑借 6 月份依然過萬,且是同級唯一過萬的強勁銷量,登頂上半年銷量冠軍。另一款熱門車型是廣汽豐田賽那,加上它的姊妹車一汽豐田格瑞維亞的話,總銷量跟 D9 旗鼓相當。很顯然 GL8 頹勢已現,D9 成爲這個級别的新寵,尤其 D9 升速快銷量穩,瘋狂吞噬 GL8 的領地,真正诠釋了什麽叫後生可畏。
D9、賽那、GL8 這三款車都可算是大型 MPV 的典範,都擁有豪華的中排座椅,以及寬敞的乘坐空間,當然,在第三排、科技配置、靜谧方面肯定都存在一些高低之分,比如,D9 擁有最爲寬敞的第三排座椅空間等,但核心的區别在于動力系統,三款車所選擇的動力技術路線有很大差别,GL8 是純油路線,賽那是油電混動路線,D9 是插電混動 / 純電路線,因此,三大 MPV 主角的争鬥,也可以說是燃油、混動和新能源之間的競争。
GL8 陸尊全系 2.0T 發動機 +9AT 變速箱,雖然動力數據耀眼,最大功率 174kW,扭矩 350Nm,還有可變缸技術加持,但油耗高是不争的事實,在電氣化時代,和 D9 比油耗那是維度上的差距,況且,純燃油動力持續不斷的噪音和振動已經不能再被新年輕買家所接受,行進中的換擋沖擊也會影響駕乘舒适度,這就是 GL8 銷量持續走低的主因。
賽那 / 格瑞維亞用的是豐田 2.5L 油電混動系統,系統最大功率 181kW,峰值扭矩 386Nm,在動力和油耗方面做了較好的兼顧,偶爾純電驅動,偶爾發動機和電動機混和驅動,這是省油的訣竅,行走加速過程也比較平順流暢,隻是發動機工作時間長,會有較爲明顯的聲音傳入內廂,尤其急加速時發動機聲音會變得尖銳,對內廂靜音效果有一定影響。
騰勢 D9 作爲新能源車型,有純電和插電混動 DM-i 兩種動力選擇。以主力車型 DM-i 來說,在電量充足時 D9 基本是純電驅動,最大 215kW 功率和 450Nm 扭矩,把車廂安靜和動力強勁做到了極緻,在電量低于 24% 時開啓混動模式,即使在混動模式下,也是純電優先的策略,依然能保證急加速時動力充沛,且 E-CVT 無級變速箱也始終擁有線性流暢的加速感。因爲 D9 使用了功率更大的 170kW 的前電動機,而賽那 / 格瑞維亞隻是 134kW,所以 D9 動力還是很有保障。
從大型 MPV 的用車場景看,使用最多的是市區通勤和機場業務,往返行駛裏程一般低于 150km,D9 DM-i 主力車型 NEDC 190km 及 180km 續航版完全可以純電覆蓋,不需要耗費燃油或者啓動發動機,而電耗即使用高峰期均價 1.5 元 / 度的商業充電樁計算,使用成本也僅是 0.20 元 / 公裏左右,如果用低峰期均價 0.8 元 / 度計算,使用成本還要打對折。遠比賽那和 GL8 低,所以日積月累的用車成本方面,顯然 D9 優于賽那,賽那又優于 GL8,而若考慮到電驅動的動力和靜谧性兩方面,D9 更是占據着優勢。
我們再來計算一下跑長途的用車成本,賽那和 GL8 加滿一箱油,油箱分别是 70L 和 68L,D9 是加滿一箱油 53L 再充滿一箱電 40 度,根據我們三部車同樣線路 120km 的實測,GL8、賽那和 D9 的綜合油耗分别是 10.8、6.2 和 5.5,可以看出,賽那和 D9 完全可以實現 1000km 總續航,計算一下長途用油成本(廣州 95 号油 8.32 元 / 升),GL8 是 0.90 元 /1km,賽那和 D9 可低至 0.52 和 0.46 元 /1km,D9 的長途用油成本幾乎是 GL8 陸尊的一半,對于以商務爲主的買家來說,這是極大的購買誘惑。
另外無論家庭買家還是商務買家,都注重安全性,以廣州爲代表的下雨濕滑,以北京爲代表的雨加雪路況,有四驅系統的話,可以大大提升大型 MPV 的行車安全,而騰勢 D9 是三款車中唯一提供四驅選擇的車型。對于生活照常見的中、高速過彎,四驅可以提升過彎極限,保持車身姿态平穩;對于濕滑雪地上爬坡的場景,四驅可以讓爬坡更有力,減少因重心後移帶來前輪打滑而失去控制的可能,無疑安全更有保障。
三款車的三種動力特點泾渭分明,很顯然别克 GL8 偏油,豐田賽那均衡,而騰勢 D9 偏電,可能各有粉絲,但毫無疑問,純油動力的 GL8,無論從動力、經濟、環保、噪音、平順性,都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賽那和 D9 擁有現如今電氣化時代更均衡的性能表現,如若考慮具體的生活場景,比如停車時開着空調等待,很顯然,D9 的熱泵空調又安靜又省錢還環保,比如露營時還能對外放電激活家用電器,比如 D9 的保電模式能留存電量,把電用在更需要的地方,這都是其它兩款車無法實現的優勢。
當然,這三款車其實也反映出了三個汽車品牌的技術特點,别克坐享高銷量和高利潤的同時,缺少變革的動力,沒想到電氣化來得太快太突然,直接造成現在被動挨打的局面;豐田相對謹慎,在動力系統變革中穩紮穩打,選擇油電并用,不改變大家的用車習慣;騰勢則更有創新精神,無論 DM-i 還是 EV,完全向電傾斜,充分發揮電驅優勢,堅信電動未來,從當前趨勢看,更能把握時代脈搏,迎合年輕買家的需求。
技術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實體現在了三款車的市場銷量上,騰勢 D9 增速強勁,賽那表現穩定,這麽看,技術确實是企業命脈,是可以改變市場格局的核心所在,在消費理念變化極快的中國市場,可以說有技術很重要,有依據市場快速應變的技術更重要。而恰恰騰勢 D9 不但有出色技術,更有前瞻的眼光和快速适應市場的調節能力,這也就不奇怪爲什麽騰勢 D9 可以在均價 40 萬以上大型 MPV 中一枝獨秀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