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epseek ACW
昨天,斯圖加特的天氣跟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 K 線,形成了微妙的共振。
當奔馳發布其 2024 年财報,同時宣布了未來幾年的産品和運營計劃時,很多分析師們都注意到,這份财報呈現出奇特的矛盾性,營業額和利潤雙降的同時,工業業務自由現金流達到 92 億歐元,淨流動資産穩定在 314 億歐元,與上一财年處在同一水平。
一
應該說,奔馳交出的這份 " 成績單 ",跟外界此前的預知并沒有太多偏差,壓力和挑戰顯而易見。
而用奔馳掌門人康林松的話來描述,這是一個在極具挑戰的市場環境中取得的穩健業績,集團現金流強勁,接下來其将會采取一系列措施讓公司變得更精幹、更迅速、更強大,并從全新 CLA 開始一系列密集的産品攻勢。

分析人士們則認爲,在行業寒冬中,這家百年巨頭教科書級的财務韌性背後,或許隐藏着 " 大象轉身 " 的生存密碼。
奔馳的财報仿佛一場精心設計的壓力測試:息稅前利潤同比下滑 31%,營業額收縮 4.5%,而研發投入仍維持在 87 億歐元高位,占全年銷售額的近 6%,相當于每天燒掉 2380 萬歐元,這種 " 反周期投資 " 的底氣,來源于其現金儲備構築的護城河。
現金流不該是躺在賬上的數字,而應是面向未來的期權。奔馳的研發資金流向暴露了其戰略重心—— MB.OS 操作系統、模塊化電驅平台和柔性化生産體系的投資占比超 60%。這種 " 重架構輕車型 " 的思路,是把技術沉澱轉化爲可複用的數字資産。
成本控制更則顯老辣。數據顯示,通過從 2024 年開始的 BEAT26 計劃,奔馳已經将中國供應鏈本土化率提升至 85%,電池包成本下降 30%。以緻坊間有戲言說,當馬斯克忙着給 Model 3 再砍 3000 美元售價、王傳福焦慮地計算着門店坪效時,奔馳的德國老哥們卻在研究怎麽把每顆螺絲釘的成本精确到小數點後三位。
2
從即将上市的全新 CLA 開始,奔馳将迎來史上最強大的産品攻勢,包括 2026 年 S 級轎車将迎來全新改款升級以及一系列 AMG 新品。

全新 CLA 将是奔馳技術路線的試金石。作爲首款搭載 MB.OS 的車型,其意義不在于具體參數,而在于驗證 " 軟件定義豪華 " 的可能性。據稱,慕尼黑的工程師們創造性地将 VISION EQXX 概念車項目的科技成果進行模塊化拆解,下放至量産車,在續航裏程、能耗和充電功率方面都樹立了全新标杆。
MB.OS 架構還支持進階的智能駕駛技術,包括能夠适應複雜城市交通的無圖 L2++ 全場景高階智駕。這一功能會率先部署在中國和美國的全新 CLA 上。而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也正在提速,奔馳緻力于到本年代末支持 130 公裏 / 小時的車速。
全新 CLA 除了提供純電車型,還将推出配備全新 4 缸發動機的 48V 輕混車型,搭配電氣化的 8 速雙離合變速箱。而全新純電 GLC SUV、全新純電 C 級轎車以及後續全新純電 E 級車的推出,則将進一步完善奔馳在細分市場的純電陣容。通過這一系列車型,奔馳希望實現的目标是,2027 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份額超過 30%。
據信,在匈牙利工廠,支持燃油、純電、插混共線生産的柔性産線,切換時間壓縮至 8 小時。這種制造端的靈活性,使其能根據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産能分配。正如康林松所言:" 我們正在把公司變成可編程的組織。"
三
中國市場在奔馳的财報和未來戰略中格外引人矚目。
中國擁有奔馳在德國總部以外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研發網絡,位于北京和上海的研發中心,可以以 " 中國速度 " 進行創新,在賦能奔馳産品、提升産品智能化的同時,也大大降低複雜性和成本。

爲中國市場推出的産品将在本土進行研發,搭載中國特有的應用程序和車機内容,包括專屬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比如語音助手會說十種方言,甚至聽得懂 " 兒化音焦慮症 " ——當你說 " 今兒個真熱 ",它能自動把座椅通風調到三檔。
本土開發的 L2++ 智駕系統,針對中國路況進行深度優化,據說識别電動自行車違規的響應速度比歐洲版本快 3 倍。這種 " 在中國,爲中國 " 的研發模式,不僅降低了 30% 的軟件開發成本,更孕育出反向技術輸出的可能。
作爲全球産品攻勢的一部分,未來将有 7 款專屬車型在中國市場推出,覆蓋不同的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這種布局暗含更深層的戰略考量。
長軸距 GLE 純電版 3210mm 的軸距,不是簡單的尺寸拉伸,而是重構了豪華車的空間定義标準;而基于 VAN.EA 平台的純電 MPV,則瞄準了正在崛起的 " 商務休閑 "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這些本土化創新,實則是奔馳對消費分層趨勢的精準捕捉。
四
财報數據背後的隐憂不容忽視:電動車銷量同比下滑 23%,MB.OS 的生态建設仍落後于中國造車新勢力,慕尼黑的工程師們還在爲 L3 級自動駕駛的法規落地焦慮。
但 314 億歐元的現金儲備提供了試錯空間,奔馳的轉型不像新勢力們那樣孤注一擲,而是保持着 " 進可攻退可守 " 的彈性:模塊化架構支持燃油與電動車型快速切換,本土化供應鏈可随時調整區域配置。這種 " 系統性抗風險能力 ",或許才是傳統豪強最深的護城河。
當汽車發明者開始向中國團隊學習軟件開發,當 12 缸發動機與 800V 高壓平台共線生産,奔馳的轉型本質上是豪華定義的重新诠釋。它不再執着于動力形式的宗教戰争,而是将豪華解構爲可持續的現金流、可叠代的技術架構和可擴展的制造能力。
這種 " 去浪漫化 " 的務實,或許才是穿越産業周期風暴的真正方舟。正如全新 CLA 廣告片裏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看似靜默無聲,實則在每個春天孕育着新的奔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