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唠一個 PC 界的“ old money ” —— ThinkCentre。
今年是 ThinkCentre 品牌成立的 20 周年,他們正式推出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高端商用台式機産品,并且在 6 月中旬發布的時候“敲黑闆”劃出了新産品系列的目标重點 —— 更好的産品體驗。
聯想這個 PC 領域第一梯隊選手的最新代表作,是怎麽定義這個“更好”的呢?本期極限挑戰視頻帶大家品一品。
抛開各種專業術語,樸素地看,我們對于更好的産品體驗的需求,其實不外乎 —— 性能夠用、用起來夠舒服這兩點。
在這兩個方面,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做得到底怎麽樣呢?下面的圖文我們掰開揉碎了仔細講講。
商用場景中,擴展性好的機器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 —— 共振。
這是因爲機械硬盤在工作時磁頭和盤片會圍繞軸心高速旋轉寫入數據,這種旋轉産生的振動會傳導到機箱表面,産生共振。一般機械硬盤位更多的大機箱共振可能會更大。另外,像銀行、擺放在一起的往往不止一台機器,共振還會“疊加”給體驗帶來 debuff。
由于機械硬盤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 —— 安全,所以盡管可以用 SSD 替代 HDD,但還是會有一部分機型存在這些問題。
所以能否巧妙規避掉這個問題,就成了大師設備要面臨的一道考驗。基于這個問題,我們針對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做了一次極限平衡的實驗,好好考察了一番它的共振表現。
先來看看我們用大中小三台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台式機打造的平衡裝置。微妙的天平平衡,平衡以上還有一重平衡,三台電腦之間的共振稍微大那麽一點,都很容易失衡、讓電腦們摔到地上。
在這個實驗裏,我們還爲它準備了一個對照組 —— 一台同樣裝載機械硬盤的普通台式機。
當然了,我們也稍稍調整了一下對照組的實驗難度,隻做了一重平衡裝置。
裝置準備完畢,實驗就該開始了。爲了讓機械硬盤能夠持續地高速運轉,我們向兩邊的每一台電腦裏拷貝了足足 100GB 的素材。
台式機這邊,挑戰很快就宣告了失敗。而在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這邊,裝置卻始終平穩。
它之所以能夠有這麽優越的表現,主要是因爲它針對「機身結構」和「硬盤的固定方式」做了的針對性優化。
這背後都是細活。固定硬盤說起來簡單,但是怎麽固定,螺釘還是墊圈?用什麽材質效果最好?選擇多少個固定點?每一個固定點的位置怎麽選 …… 都是反複實驗對比得來的。細緻到 0.05mm 的遞進調整,配合切斷硬盤與機箱剛性連接的高阻尼減振材料,多方面協同下功夫最終才實現了如此優秀的隔振減振效果。
機箱設計也是這樣,爲了切斷硬盤振動的傳導通路,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對機箱的腳墊做了全面的升級 —— 兩層硬度不同的矽膠模拟貓爪結構、隔振性能大大提升;内硬外軟的裝配方式,能夠減少内部機械硬盤的振動、同時隔斷振動的向外傳導 …… 可以說,正是基于這些細微之處的“較勁”改變,最終才造就了穩如磐石的實驗效果和舒适的日常使用體驗。
對于電腦來講,傳輸隻是日常任務當中的一小部分,在日常工作當中,最重要的還是它的性能表現,而這其實與散熱能力、散熱體驗都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性能較高的機器,對散熱能力的要求就會比較高,因爲工作的時候産生的熱量大,風扇不免就要撒開了狂轉(* 水冷同理,雖然風扇噪音會小一點但還是存在,而且在商用台式機裏水冷相對還是小衆、所以我們暫且擱置不提),帶來的噪音一般不太美妙,如果再遇上點裝配問題,散熱有嘯叫,體驗就會更差。
要解決這個問題,思路也很清晰,一方面,可以改造散熱的主力「風扇」,讓扇葉在轉動的時候噪音更低一點;另一方面,還可以改造散熱工作的方式方法,主打一個需要多大風力、給多大勁,保證電腦大場面的時候不會過熱死機、平時也不會因爲散熱太猛被吵到。
像聯想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走的就是雙管其下的改造路線。
不過,國家級低噪音認證加持,實際使用下來表現到底如何呢?我們還得來一套散熱連環實驗測測。
爲了完整展現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全程的風噪表現,我們爲它準備了一隻專屬的錄音話筒,将它在不同使用場景中的風噪都錄了下來。
同時我們還準備了兩排燃燒的長蠟燭,具象展示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在不同使用場景中的散熱風力。
爲了讓大家看得更明白,我們先測試了一番日常看書翻頁聲的分貝值,作爲參考。它的噪音波形是這樣的:
前情交代完畢,上正菜!我們來看看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的風噪表現都如何,首先我們測試了它開機、無任務狀态的噪音波形,和翻書噪音相比幾乎不存在。
這個階段,電腦旁的蠟燭隻有第一排有一些晃動,能看出風力和風噪都很克制。
緊接着,我們又給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上了點強度,并将它切換到了散熱更強勁的性能模式,導出了渲染一支 4K 視頻。能看到蠟燭火苗的抖動明顯劇烈了不少,前三排都有很強的晃動。不過,這個噪音控制的依然很不錯。
尤其是和翻書的聲音一對比,風噪有多克制一目了然。
第三輪,我們再次加強度,将電腦調爲開足馬力散熱的全速模式,通過渲染大型 3D 視頻把性能盡量占滿,來看看它的峰值風噪表現。能看到,這次前排“圍觀”的幾隻蠟燭都被吹倒了、最後排的火苗都明顯傾斜了,這個散熱風力可見一斑。
這一次它會響過翻書的聲音嗎?
結果很驚喜!依然低于翻書的聲音,滿負載 60-70dB 的風噪還是可以接受的。
經過實驗驗證,能看到,無論是開機待命狀态、噪音和散熱平衡狀态還是火力全開的狀态,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全程都非常安靜,自研的智能溫控系統 ICE,配合借鑒航天發動機扇葉設計思路的多截面葉形風扇,散熱表現相比我們辦公室日常剪輯用的電腦要強出不少,基本都沒什麽感知、高負荷的工作也一直帶得動,據聯想數據,同等噪音下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性能要高出其他機器 10%-20%,幹活水平确實是大師級别的。
當然了,對于大師級的設備來說,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産品的内在實力以及日常的大衆的需求,往往還要面臨外部高溫、高濕等不同使用環境的考驗,甚至在突發情況之下大家對設備的要求它們也需要考慮容納。
比如雷暴天氣,雷電直擊和雷電帶來的浪湧現象,對電腦的正常運轉以及數據安全都是不小的威脅。銀行、政府機構裏的電腦也不能随便關機,商用的台式機在這一塊必須下點功夫。
再比如一些戶外的使用場景,戶外勘測 / 服務等等場景,設備雖然不太可能像筆記本一樣随行移動,但也不會像在辦公室裏一樣固定不動,搬來挪去難免一些磕磕碰碰,所以防跌撞是不是也應該納入考慮 ……
諸如此類的需求場景,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能否處理好呢?我們針對這個問題爲它準備了兩重可靠性考驗。
首先,是模拟雷擊的特斯拉線圈,這個裝置其實是一種變壓器,可以把原本低電壓、低頻率的電能轉換成高電壓、高頻率的電能,讓電能夠不經過導線直接在空氣中傳播。
我們爲它準備的三台特斯拉線圈,電壓高達 300 千伏,電擊的效果非常漂亮,開大傷害也頗高,能看到後面機箱外殼都被電出火花了。
這個強度之下,它還好嗎?
持續電擊之後,我們将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取回,連接顯示器開了機,結果運行依舊正常。
其實,相比我們的實驗,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雷擊威力是要大得多、也危險得多的,基于這樣的判斷,聯想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在上市前進行的都是 6 千伏的浪湧電流沖擊測試和 8 千伏模拟靜電擊打測試,用的電容都是可靠性更高的頂級服務器級電容,爲整機在惡劣環境下的穩定使運行做足了準備。
除了雷擊,我們還爲另一台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台式機準備的是跌撞台和鋼珠的雙重夾擊考驗。在這一重考驗中,我們的跌撞台會先以每分鍾 180 次的頻率上下移動,持續地将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台式機高高抛起,再和它狠狠碰撞。
在摔打到位後,過程中我們還往裏面撒了 500 枚分量足足的實心鋼珠,來增加試煉的暴力程度。
這一波,我們要剛上的正是 Think 品牌的傳統藝能 —— 極限抗造!能看到面對持續的暴力摔跌和鋼球的“襲擊”,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台式機表現出了超凡的可靠性表現 —— 經曆跌撞後依舊能正常開機,出色的抗摔跌結構設計和極緻做工從中可見一斑。
不過,這些其實還不是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極限抗造能力的全部。爲了保障各種突發情況當中它都能穩穩地成爲你的後盾,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的每一個産品上市前都會進行超過 1100 項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測試,這可能就是大師的“台下十年功”吧。
首個通過業内抗共振測試 Low surface vibration;性能(* 同等噪音水平)領先業界 10% 以上的自研軸流風扇,以及通過獨特的葉片形狀設計和三層布局在同噪音水平下流量提高了 20% 的離心風扇;結合用戶反饋、不斷更新的自研智能溫控系統 ICE;通過十幾項軍标測試的硬核可靠性 ……
通過 4 組實驗,極果君看到了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在這些沒有在發布會上大聊特聊的領域裏下的功夫。
相比極緻的性能、拉滿的硬件配置,它們或許并不那麽引人注意,但是要做到極緻、成爲大師,定義好自己強調的“更好的産品體驗”,這些細節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
體現出了,從内到外各個方面細節、體驗都夠優秀,依舊延續着聯想式的極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