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拜登政府才在《 通貨膨脹削減法案 》裏針對了一波咱們的動力電池産業,說但凡用了咱們企業生産的電池零件或者電芯的材料,車企就麽得補貼拿。
結果這個法案前腳還沒走呢,後腳拜登的逆天言論就又來了。
這個月初的時候,登子通過白宮發表了一個聲明,除了老調重談地說我們的汽車品牌在海外存在所謂 " 不正當競争 " 以外,
還表示咱們的智能網聯汽車會在運行的時候收集美國的基建信息,然後傳回中國。
這一傳,咱們就能隔着大平洋讓美國本土的中國汽車集體停止工作了,灰常的不安全!
聲明裏頭甚至翻出了之前咱們禁止特斯拉開進涉密場所的規定,說爲啥中國能限制米國的車企,米國爲什麽不能采用同樣的手段!(後面我們有解釋不一樣的點,大家先别急發表意見)
雖說沒寫具體會用啥手段來限制中國車企,但在英國媒體的采訪裏白宮的官員表示,後續的措施可能會是 " 影響巨大 " 的。
第一眼看到這個聲明,大夥兒應該都是滿臉的問号。
不是,登子你是不是老糊塗了,美國市場可是一個中國車企都沒有啊,擱這虛空索敵呢是吧!
隻不過它們做的大都不是整車生意,而是在鑽研自動駕駛技術。
時間回到 2016 年,那會兒的全自動駕駛在美國是個相當熱門的研究領域。像谷歌、亞馬遜甚至是蘋果,都忙着想搞出一台能夠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
加利福尼亞這個州,不僅在矽谷有着大量科技公司,還是美國公路安全管理局 NTHSA 的所在地,不管是政策還是市場,其實都很願意接受無人駕駛的技術。
所以在拿到無人駕駛的測試許可以後,加州直接就成了無人駕駛公司的風水寶地。
咱們的企業就是這個時候去的美國,從 2016 年開始,百度、蔚來汽車、小馬智行、圖森未來、景馳科技、上汽等公司,就先後獲得了加州政府的路試許可,也就是能用自己的測試車隊在開放道路上跑數據。
結果好嘛,幾年以後這幾個中國企業直接就沖上第一梯隊去了。
2021 年的時候,負責給企業發測試牌照的加州交通管理局 DMV 公布了一份路測報告,盤了盤當時在加州做自動駕駛的企業的水平。
大概跟大夥說說裏面這幾個數據的含義吧:
總裏程、車隊數量肯定越多越牛,代表測試做得多。接管次數越少越好,代表自動駕駛比較靠譜,不需要人工幹預。平均接管裏程就是每次人工幹預以後能開多遠,也是越遠越厲害。
從表裏可以看見,不管是總共的測試裏程還是單次接管能行駛的距離,除了美國本土的兩個巨頭 Waymo 和 Cruise 以外,中國的企業都是遙遙領先的。
對當時還在頭鐵整自動駕駛的蘋果,更是一個直接的吊打。
搞着搞着,美國的某些部門就看不下去了。
他們覺着,這麽多中國公司有這麽多頂着激光雷達的測試車,在米國的公共道路上又是掃地圖,又是學路線的,都要給米國的隐私整沒了!
所以在 2023 年的時候,美國交通部長皮特 · 布蒂吉格就說了,已經有一些美國議員呼籲限制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運營,因爲:
自動駕駛汽車、激光雷達、雷達、攝像頭、人工智能和其他先進傳感器和半導體所使用的技術,都可以用來收集有關美國人民和基礎設施的數據,并且被分享回中國。
他自己也有點擔心,這些公司會影響到美國經典的 " 國家安全 " 。
結果他這話剛說完沒幾個月,衆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主席羅傑斯和一幫立法者就又坐不住了,說得讓 10 家和中國相關的公司接受調查,老實交代自動駕駛汽車的數據是咋收集的,收集完又是怎麽用的。
結果好嘛,越鬧越大,最後就鬧到登子那去了,結果麽就有了一開頭白宮的那個聲明。
對于事情本身,我覺得咱們得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個角度是,登子這個聲明和歐盟的所謂反補貼調查一樣,純純就是搞笑的。
有人肯定說了,诶且慢,咱們之前确實有禁止特斯拉出入許多場所的規定,爲啥米國這個就不靈呢?雙标麽這不是!
但要我說,這倆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咱們針對特斯拉的政策,是在 2021 年左右的時候推出的,當時,國産版本的特斯拉 Model 3 因爲較高的性價比和無需搖号的政策 buff ,賣得那叫一個好。
像上海這種又限購又限行的城市,基本走兩步就能看見一台特斯拉。
而 Model 3 車上有那麽一個功能,叫哨兵模式。就是會在停車的時候一直開着各種攝像頭,要是遇上開門殺或是别人刮着蹭着了,時候還能留點證據保護權益。
單說功能本身是好的,但一直開着的攝像頭要是放在很多涉密的敏感設施裏,确實是有點太敏感了。
所以隻要翻一翻網上禁止特斯拉進入的區域,基本都是一些政府機關所在地、部隊所在地或是重點的科研單位。
就别說禁止特斯拉了,這些設施可能原本就不讓随便拍照。
再加上當時的特斯拉在國内還沒有數據中心,很多數據即使經過了脫敏處理最後也隻能回傳給特斯拉的海外服務器,安全這塊确實不好把握。
所以這個政策說白了就是,不該拍照的地方不能拍照,非常合理嘛。
美國所謂的安全擔憂最搞笑的地方在于,它針對的的并不是特斯拉這種,保有量很大、到處都能開的民用車型有安全問題,而是那些規定好活動區域、路況和時間的測試車輛。
就拿小馬智行來說,他們的測試車就隻能在阿拉米達、聖克拉拉和奧蘭治縣這 3 座城市的指定街道上測試。
測試時,天氣必須是晴朗或者有少量的降水,車速還不能超過每小時 45 英裏。
就有點像上海嘉定這種無人駕駛測試園區,給企業定個範圍,隻能在裏頭按規矩測。
不是,登子你看,這測試區域、流程要求都是你們自己定的,發牌照審批的時候,咋沒見你說有安全問題呢!
我還特意去翻了翻加州交通管理局 DMV 的官網,裏頭清清楚楚的寫着想要獲得自動駕駛的測試許可,需要滿足這些個條件:
提供相當于 500 萬美元的保險或保證金的證明。
驗證車輛能夠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運行、符合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标準或獲得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豁免,并且是 SAE 4 級或 5 級車輛。
确認車輛已在模拟計劃作業區域的受控條件下進行了測試。
通知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地區進行測試。
制定執法互動計劃,向執法部門和其他急救人員提供有關如何與測試車輛互動的信息。
持續監控測試車輛的狀态。
對遠程操作員進行正在測試的技術培訓。
第二條裏就寫了,需要符合聯邦對機動車的安全标準。
我又去翻了翻美國交通部和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官網,發現早在 2021 年的時候,美國交通部就發布過一個叫做 " 自動駕駛 4.0 " 的戰略。
裏頭明明白白的寫着,強化數據安全和賽博安全的标準。
測試牌照的發放,肯定也得按這個标準來嘛。咋到了現在才突然跳出來說咱們有數據安全的風險呢?
所以啊,這事兒我覺得大概率還是登子眼看自己的任期快到了,得趕緊找一些莫須有的理由來針對一下中國,制造一下矛盾,來給自己拉拉選票。
就算目标不是自動駕駛公司,也有可能是科技、互聯網等任何和中國沾邊的公司。
人總能想到針對你的理由,那咱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是吧。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數據安全的合規對于想要出海的車企們來說,确實也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因爲關于自動駕駛數據處理,我們曾經采訪過一個在某歐洲車企智駕團隊工作的朋友,他說:
自動駕駛數據的跨國傳輸其實是個比較 " 擦邊 " 的問題,雖然最原始的數據都得經過脫敏處理——比如碼掉人臉、車牌這些隐私信息以後才能傳輸、分析。
但對于怎樣的信息才算敏感這個問題,地區和企業的定義差異很大,且非常模糊。
打個比方,同一個人,在 A 國隻要馬賽克到看不清五官就行,但在 B 國就得馬賽克到隻能看清四肢。而且,還沒有具體的規則來描述能不能看清。
中汽協的人臉脫敏标準
人家說你的數據敏感那就是敏感,連個辯駁的餘地都沒有。
想解決,就隻有在當地部署數據中心,讓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都在當地完成,就算人家說咱數據違規了,也能規避類似 " 傳回本國做其他用途 " 這樣的無端指控。
像當年的特斯拉,哨兵模式一有安全隐患,後續馬上就搞了中國的數據中心,主打一個聽話。
但搞一個數據中心又談何容易呢。
英特爾早在 2016 年的時候就統計過,一台自動駕駛測試車每天都會産生大約 4000 GB 的數據,按照亞馬遜的儲存收費标準,一年就得接近 250 萬人民币的儲存成本。
多年以後,這個數字肯定隻增不減。
這還隻是一台車光光儲存數據的成本,分析和訓練數據還得用上大量的圖形學習顯卡,價格也同樣高到離譜。
而且就算辛辛苦苦,花了大價錢搞了數據中心,啥都按别人的規矩來,但就像最近 Tik Tok 在美國的遭遇一樣,人就是能咬着中國公司這一點不放,搞一些惡心人的操作。
賴是真的賴,沒招也确實是沒招。
種種困難,對于在國内市場都有巨大成本和盈利壓力的車企們來說,可不是一步就能邁到的目标。
當然,雖然難度擺在這裏,這一步也是中國汽車出海路上總要邁出去的。
而且現在大家都在卷智能駕駛,什麽無圖領航、城區智駕也是人手一套。
想要搞出和别家不一樣的東西,除了在現有環境下打磨數據和算法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去其他的市場取經。
大家常說 "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 ,不同的政策環境還是交通環境,裏頭可能就藏着光在國内呆着想不到、想不出的思路和方法。
誰能更快的獲得這個秘籍,或許就能在智駕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爲最後吃雞的那個。
在 " 全國都能開 " 以後,我已經開始期待誰會最先喊出 " 全球都能開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