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能相對論,作者 | 楷楷
2023 年,智能手機市場終于開始展露曙光。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3 年 10 月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 5%,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在經曆了連續 27 個月的同比下滑後,首次出現同比正增長。
特别是在中國市場,在華爲 Mate 系列的帶動下,國産手機品牌的 " 自研進程 " 開始加速,去年 10 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銷量增速爲 11%,以華爲爲首的國産手機品牌的增長率更達到了驚人的 83%,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IDC 等機構預測,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将恢複增長,這是否意味着智能手機市場長達兩年多的 " 至暗時刻 " 也将同步結束?在智能手機的新創新周期中,中國手機品牌又将扮演怎樣的新角色?
01 紅利殆盡,智能手機失落 " 黃金時代 "
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4%,扭轉了 2020 年的出貨量同比下滑 5.9% 的頹勢,彼時業内均認爲,随着疫情影響逐漸退去,智能手機市場将會回暖。
但事實是,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仍難以扭轉頹勢。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11%-12%,創下自 2013 年以來最差的表現,這一切似乎都在宣告,智能手機的黃金時代已經遠去。
第一代 IPhone 以觸摸屏全面替代傳統鍵盤;而 IPhone 4 則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在兩代 IPhone 的帶領下,疊加移動通信技術不斷提速、互聯網加速發展等紅利,全球智能手機開始了将近十年的黃金時期。
但從 2016 年開始,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增幅從兩位數降低至個位數,智能手機的發展便開始進入下降通道,而原因也是多樣的。
一方面,随着手機普及率迅速提升,智能手機行業的用戶紅利逐漸消退。每個人都擁有智能手機,就意味着市場的換機需求大大降低,再加上這兩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消費需求更是疲軟。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行業缺乏創新,也是消費者換機周期越來越長的主要原因。智能手機産業鏈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後,産業鏈已經接近高度成熟,頭部供應商更是處于近乎壟斷的狀态。
在整個供應鏈沒有創新動力推動的背景下,手機廠商也難以翻出花來,更多隻能在屏幕、攝像頭、充電、内存等方面實現 " 微創新 ",将智能手機打磨得更加完善,而不是颠覆。
不過,雖然智能手機還沒出現另一個 "IPhone4 時刻 ",但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 " 微創新 ",智能手機産業鏈也難以不斷壯大、完善,并最終反哺智能手機的健康發展。
02 以點帶面," 微創新時代 " 的持續突破
量變最終會否帶來質變,這也是智能手機行業接下來最讓人期待的一幕。2023 年以來,智能手機市場通過 " 微創新 " 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或許也會成爲行業未來的 " 閃光點 "。
首先,是折疊屏技術的創新突破。折疊屏手機的概念由來已久,首款折疊屏手機誕生于 2018 年,但由于折疊屏手機一直有着屏幕容易損壞、屏幕折痕明顯等痛點,導緻其遲遲未能打開市場。
但進入 2023 年,折疊屏手機似乎開始邁入 "IPhone4 時刻 "。榮耀 Magic V2 宣稱引領折疊屏手機進入毫米級時代,重量僅爲 231g,閉合态厚度僅爲 9.9mm ,讓折疊屏擁有直闆機的便攜體驗。
華爲在年初發布的 Mate X3 則直接将折疊屏的自研技術帶到了新高度,其首發采用自研的國産 UTG 蓋闆,打破 UTG 生産工藝幾乎由三星壟斷的局面。此外,華爲早在 2016 年便已申請水滴鉸鏈的結構專利,并在 Mate X3 上采用了華爲自主研發的鉸鏈技術,讓折疊屏手機在折疊時變得更 " 嚴絲合縫 "。
據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達到 196 萬台,同比增長 90.4%,且已連續十二個季度同比正增長。其中,中國手機廠商加起來占據了接近 85% 的市場份額。
國産手機廠商在折疊屏手機領域的 " 集體沖刺 ",也帶動了國内折疊屏手機産業鏈的加速發展,随着折疊屏市場持續變熱,上遊廠商也願意投入更多研發資金,推動折疊屏供應鏈的全面國産化,并加快形成規模效應。
目前來看,在折疊屏的帶動下,中國 OLED 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國産面闆廠商正在打破三星的壟斷地位。在産業鏈和手機廠商的互相配合下,折疊屏手機已經成爲中國廠商突圍 " 至暗時刻 " 的關鍵。
其次,則是攝像技術的不斷升級,随着智能手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攝像頭的像素、光圈、對焦速度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
以 vivo 爲例,其在影像領域已堅持投入多年,人像模式已經成爲 vivo 影像的标簽。比如 vivo S18 系列将影棚光影效果融入手機人像攝影,實現高度可控的柔和光影、光影亮度、光影色溫以及立體光影,正如 vivo 手機的 Slogan 所言,能夠 " 照亮你的美 "。
在這背後,一方面 vivo 與世界老牌光學廠商蔡司合作;另一方面,vivo 自研 V 系列影像芯片,再加上獨有的 DCG-HDR 的技術,能通過定制 CMOS 傳感器芯片提升 HDR 視頻拍攝效果,實現感性與理性的結合的攝像技術,且獲得了業界的認可。
各大手機廠商不斷優化叠代攝像技術,主要還是由消費需求所推動的。在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消費者對智能手機攝像功能的要求,幾乎達到了專業攝影器材的級别,這也是近年國産手機廠商加速自研攝像相關芯片、技術的原因。
以華爲爲例,其過往曆代高端機的主攝 CIS 供應商都是海外龍頭索尼,但 Mate60 主攝供應商卻是國産廠商思特威。據悉,明年量産的華爲 P70 系列也将采用國産豪威的傳感器,并搭載一顆自研的顯微鏡頭。
榮耀 Magic5 系列則打造了業界領先的多主攝計算攝影平台,實現從微距到遠景的全場景覆蓋,并帶來了創新性的鷹眼相機,可以實現極爲優異抓拍體驗。
此外,智能手機的快充技術也在不斷突破 " 天花闆 "。2 月,realme 發布了 240W 快充技術和首款應用該技術的産品真我 GT Neo5;小米也發布了 300W 快充技術,這背後其實是智能手機行業的 " 創新焦慮 "。
事實上,随着手機快充技術的不斷提升,手機充電速度的提升反而會出現邊際遞減,廠商沖擊 " 高功率 " 的意義其實并不大。
但對消費者而言,新的天花闆就意味着新的亮點,這也是廠商 " 内卷 " 的原因。不過有業内人士透露,realme 的下一代旗艦機将不再搭載 200W+ 的快充規格,紅米 Note13Pro 系列也去掉了采用 210W 快充的探索版機型。由此可見,手機廠商的 " 微創新 " 也在探索中 " 斷舍離 "。
相較于快充技術的發展,更多手機廠商選擇在電池領域突破。事實上,大幅提高充電速度也可能會影響電池壽命,因此,相較于一味追求快速充電,增加電池容量的大小以提高手機續航時間似乎更爲明智。
比如榮耀 Magic5 Pro 首發矽碳負極電池技術,其負極能量密度比普通石墨負極電池提升 16%,在相同電池體積下能夠提供更高的電池容量。數據顯示,Magic5 Pro 的青海湖電池能量密度比 Magic4 的電池提高了 12.8%。
最後,2023 年智能手機還普遍迎來了 " 大内存 " 的新趨勢,這是由上遊内存芯片的降價所推動的。由于去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出現了持續下滑,内存芯片市場變得 " 供過于求 ",在這一契機下,手機廠商也希望通過 " 加量不加價 " 來刺激消費者的換機意願。
當前,智能手機行業還在不同領域的 " 微創新 " 中探索前行,在這個過程中并非所有創新都能被留存下來,在手機市場穿越瓶頸周期的過程中,廠商更需要的是能夠打開高端市場的技術。
高端産品不僅能帶來更高的利潤率,也能通過差異化的産品力刺激消費者縮短換機周期,從而實現市場結果的突破,這也爲未來智能手機行業的突破指明了方向。
03 千帆競渡,下一代智能手機走向何方
除了硬件領域的 " 微創新 " 之外,去年以來各大手機廠商也在加速實現軟件創新。目前,華爲、小米、VIVO、榮耀等手機廠商已開始自研操作系統,以鴻蒙爲例,其生态合作夥伴已經達到 150 家以上,軟硬件産品已超過 350 款。
随着操作系統技術底座的不斷完善,在 ChatGPT 爆發的風口下,各家手機廠商也紛紛開始布局大模型手機,試圖搶占智能手機市場的人工智能新機遇。
12 月, vivo 最新發布的 vivo S18 系列将首批搭載自研的 AI 藍心大模型;11 月,OPPO 也正式推出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 AndesGPT,旗下 Find X7 系列将首發搭載行業首個端側部署 70 億參數大模型。
10 月,榮耀 CEO 趙明官宣榮耀 Magic6 将會搭載全新骁龍 8Gen3 以及榮耀自研的 7B 端側 AI 大模型。8 月初,華爲則宣布鴻蒙 4.0 系統的智慧助手小藝将接入 AI 大模型能力,其中包括知識獲取、邏輯推理、任務規劃、記憶擴展、工具調用和制作輔助等方面的功能。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在手機硬件缺乏創新的當下,擁抱大模型技術将能爲手機軟件帶來更智能的體驗,AI 助手似乎成爲了可以預見的未來。
現階段,AI 大模型在手機上的落地更多是以提供 AIGC 應用爲主,但在未來,這樣的應用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把 AI 大模型的能力融入到自家的操作系統才是各手機廠商需要鑽研的技術活。
近日,蘋果便放出了一篇論文,當中提到蘋果通過一種創新的閃存利用技術,成功地在内存有限的 iPhone 和其他蘋果設備上部署了 LLM。
這一成果有望讓 AI 功能登陸未來 iPhone,帶來更強大的 Siri、實時語言翻譯、AR 攝影等,這條 " 大模型 + 硬件 " 的發展路線,也有可能成爲未來手機廠商的必争之地。
當然,下一代智能手機在軟件方面的創新可能更有亮點,但這并不意味着硬件創新就會暫停,要配合不斷升級的大模型功能,手機的硬件升級和堆疊自然不能落下。
一方面,市場都在期待高通、曉龍、華爲在芯片領域的持續創新和提高,比如去年 10 月發布的 " 骁龍 8 Gen3",其綜合性能就比上一代提升了 30%。此外,誰能率先吃上 3nm 芯片的紅利,包括華爲有沒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都将會是市場的一大驚喜。
此外,近日 OPPO 在 Find X7 産品技術溝通會上公布了四大創新技術,其中也包括能夠突破芯片上限的潮汐架構。這意味着國内手機廠商可以通過芯片軟硬融合技術的集合,打破芯片設計公司的壁壘,提高手機的整體能效收益。
另一方面,除了芯片性能之外,華爲率先推出的衛星通信技術也在 " 開卷 " 其他手機廠商。OPPO 旗下 Find X7 系列支持通過衛星天線方向圖調控技術,并實現聽筒 / 免提雙模衛星通話功能。
此外,榮耀、魅族都曾表示正在積極研發衛星通信方面的技術,假如明年技術成熟,衛星通話将有機會迎來全面爆發。
除此之外,随着折疊屏手機、大模型手機紛紛加入,國内手機市場将集體邁入高端化階段,打破過去高端市場由華爲、蘋果 " 獨大 " 的局面。
比如 VIVO 在 2023 年先後推出了 vivo X Fold 2、vivo X Flip、vivo X90s 以及 vivo X100 系列,價位也上躍至萬元價位段;小米數字系列的起售價也不斷提高,從最初的 1999 元提升至最高的 5999 元。
國産手機高端化背後,還帶動了國産供應鏈的進一步提速。以折疊屏手機爲例,其對柔性屏的需求帶動了京東方、維信諾等企業的全面進化;國産手機對攝像功能的升級需求,也讓不少像模組相關的企業快速發展,如立訊精密、舜宇光學等。
最後,在軟硬件同步升級的背景下,智能手機下一步或将全面 " 卷生态 "。不同于過去蘋果手機基于産品端的生态構造,明年智能手機的生态可能更多會去迎合新能源汽車的趨勢。
以小米爲例,旗下新能源車的定位直接就是 "C 級高性能生态科技轎車 ",目的就是爲了打通人車家這一生态閉環,對華爲、蔚來、魅族等造車同時造手機的廠商來說,目标也是相似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相較于手機自身軟硬件的突破,手機作爲未來智能物聯網中的 " 智慧大腦 ",其将串聯起更多智能終端,通過進一步打通自家産品的生态圈,實現産品之間在内容、服務方面的聯動,這一 " 科幻片式 " 的創新似乎才是大衆所期待的未來。
誠然,大模型手機将會是智能手機産業的新增量空間,但目前其離重新定義智能手機還有一段距離。目前各家手機廠商的軍備競賽,更多隻是爲了占領市場高地,智能手機的真正技術變革,仍需要整個産業鏈的共同努力。
雖然未來未至,但各家廠商的努力已經化成了好消息,據 IDC 預計,2024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将達到 2.87 億台,同比增長 3.6%, 未來幾年出貨量也将保持穩定。
如此看來,智能手機市場應該已經走過了寒冬,但市場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如果在 " 不确定 " 的市場中尋找 " 确定性 ",還需要各手機廠商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