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來認識
銅奔馬
有一匹馬
正面看有點兒瘋
側面看有點兒帥
跑起來是順拐
身影遍布廣場、火車站、語文課本
前不久賣斷貨的 " 醜萌 " 玩偶也是它
它爲什麽這麽火?
馬足下踏的
到底是什麽?
△雷台漢墓出土銅車馬儀仗俑隊
1969 年
甘肅省武威市雷台的東漢墓葬之中
一匹 "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 的良駒
從規模壯闊的銅車馬儀仗隊中脫穎而出
三足騰空、昂首嘶鳴
落下的一足踏于飛鳥之上
擁有可以超越鳥類的速度
堪稱千裏馬
而此番精妙的設計也引發争議不斷
馬踏飛燕、馬踏龍雀、馬踏燕隼 ……
馬下踏的究竟是什麽?
01
馬踏龍雀
漢 · 張衡《東京賦》有文
" 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
天馬與龍雀的組合
被認爲是銅奔馬形象的最早出處
其鳥形底座可能爲傳說中的神鳥龍雀
而龍雀是神話中風神的化身
寓意天馬快過風神
02
馬踏飛燕
1971 年,郭沫若慧眼識馬
在陪同外賓參觀甘肅博物館時
被銅奔馬吸引并認可馬踏之物爲燕子形象
馬踏飛燕由此而來
因此,不少人認爲
郭沫若是這件文物的伯樂
03
馬踏燕隼
燕子的尾巴較短且分叉
龍雀又是鹿首鳥身
所以以上兩種說法
均不符合底座鳥類的形象
燕隼大小如鴿
是甘肅武威一帶常見的猛禽
在地域、體形上與銅奔馬吻合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
主打的都是一個 " 快 "
争執不下
不如給它來個文物标準定名
" 馬踏飛燕 " 正名爲 " 銅奔馬 "
裝上 " 銅皮鐵骨 "
屹立千年不倒
除名字之争
銅奔馬僅憑一隻馬蹄就屹立千年不倒
獨具匠心的造型也令人驚歎
原來,古代工匠的妙手
早就把力學平衡原理拿捏得死死的
給銅奔馬照個 X 光
發現馬身采用的是陶範鑄造法分段鑄造
馬頭、馬身、馬尾、馬腿、飛鳥等部件
分别鑄造再合爲一體
此外,古代工匠腦洞大開
利用兩個熔點不同的金屬
爲銅馬馬腿裝上鐵骨,形成 " 銅皮鐵骨 "
如同今天我們在水泥柱子裏加鋼筋
大大增加了馬腿的支撐力和強度
使得這匹駿馬飛馳千年依舊動感
有顔值又有實力
馬在漢代就是 " 網紅 "
銅奔馬是縮小版神馬的原型
《史記 · 大宛列傳》記載
" 神馬當從西北來 "
公元前 139 年,張骞出使西域
在大宛國發現兼具速度與耐力的 " 汗血寶馬 "
求馬若渴的漢武帝聞後大悅
通過絲綢之路,不斷引進西域好馬
并設置了中國第一個官營的軍馬場
銅奔馬集 " 汗血寶馬 "
和蒙古馬種的優點于一身
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實證
20 世紀 70 年代
銅奔馬也曾代表中國走出國門
先後在法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展出
全世界範圍内接待 500 多萬人次
成爲當之無愧的文物外交 " 形象代言人 "
1983 年成爲中國旅遊的圖形标志
1996 年鑒定爲國寶級文物
" 四海盛贊銅奔馬,人人争說金縷衣 "
享譽古今中外的銅奔馬
立下了真 · 汗馬功勞
銅奔馬是青銅藝術的傑出之作
也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
當你駐足于它面前
動靜相宜的夢幻瞬間
仿佛将你化身漢朝将士
馳騁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