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vb 動脈網
半年前,當疫情徹底成爲 " 過去式 ",大家普遍認爲資本市場将迎來 " 冬去春來 ",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狀況将在 2023 年得以迅速恢複。
可是,今年過去了大半,資本市場的表現卻與預想的并不一緻。根據動脈橙與蛋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 年 H1 全球醫療健康産業資本報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健康産業投融資總額約 56 億美元(約 410.51 億人民币),同比下降約 43%。其中,國内醫療器械領域融資總額環比下降 48%。大幅降低的融資額意味着資本寒冬還在繼續。
當然,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并非預示着行業已身處絕境。融資環境雖然不算樂觀,但仍有機構在頻繁出手,如啓明創投、中信證券、君聯資本、紅杉中國、毅達資本、中金資本、元生創投、深創投、海爾創投、禮來亞洲基金、越秀産業基金等機構在上半年多次投資醫療企業,其中啓明創投與中信證券分别出手 16 次;
仍有創新企業逆勢完成大額融資,如海森生物完成 3.15 億美元融資、生工生物完成 20 億元融資、康諾思騰完成 8 億元融資、永仁心醫療完成近億美元融資;
仍有細分領域爆火,如融資總額環比增長 1501% 的眼科耗材領域、上半年吸金 6 億美元的醫療機器人賽道、受到大批投資人追捧的腦科學、AIGC 等領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23 上半年的資本市場有何變化?這些變化揭示了怎樣的趨勢?2023 下半年投資人将看向哪些賽道?投融資市場何時回暖?爲回答上述問題,動脈網訪談了多位業内人士。
從 1.8 億降到 6300 萬,平均融資額斷崖式下跌
都在說資本寒冬,那麽 2023 上半年的資本市場到底有多冷?
從數據看,2023 上半年醫療行業融資總額是 2018 上半年以來最低點,僅有 411 億元,較 2022 上半年減少 237 億元,降幅約 37%;較巅峰時期的 2021 上半年減少 516 億元,降幅約 56%。
這一數據在業内人士的預估之内。海爾創投醫療投資總監夏林表示," 今年醫療行業投融資行情明顯變冷,上半年投資金額大緻是 2021 年上半年的 1/3-1/2。"
除了數據統計,在一級市場的真實案例上,也顯示出資本市場的寒冷。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内人士透露,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不少項目開始打折融資,而個别項目在幾年前還是備受投資者追捧、完成多輪融資的明星項目;另外,受政策、大環境等因素影響,有些細分行業的投資邏輯出現變化,原有估值體系講不通了,有的項目即使将估值降低也找不到投資者。而多數獲得融資的企業,其估值增長也較爲有限。
雖然一級市場的融資總額銳減,但投資人的工作量并沒有減少。多位投資人表示,目前投資機構仍在密集搜尋新項目、尋求投資标的,FA 機構也在批量推薦創新項目。隻是,大部分投資人(投資機構)的決策比以往更謹慎,甚至處于觀望狀态居多。
對于值得投的項目,投資人們也會經過較以往更嚴謹的調研才會做投資。而且,對一個項目的投資決策往往還需要多個投資人相互抱團打氣。也因此,市場上有許多項目找到了多個跟投方,但唯獨找不到領投方,導緻融資延期甚至融資暫停。
這種局面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爲前兩年資本泡沫嚴重,許多項目估值偏高,一二級市場倒挂明顯;二是由于科創闆、創業闆、港交所等二級市場破發比例增加,影響了投資機構的退出,以及投資者的信心;三是受政策、大環境等因素影響,衆多主流賽道行情驟變,過往的投資邏輯已不複存在;四是美元基金大幅減少,接受長周期投資的基金在不斷變少。
" 短期内,投融資環境不會有大的改觀,還需要時間對泡沫進行消化和出清。" 海爾創投醫療投資總監夏林表示。
不過,即便投資環境不樂觀,市場上還是有許多企業順利獲得融資。如君合盟生物在三個月内完成兩輪數億元融資;迪視醫療在半年内完成兩輪數千萬元融資;先通醫藥完成超 11 億元新一輪市場化股權融資……
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向動脈網透露:" 上半年,雖然行業整體偏冷,但我們憑借專業能力交割了 21 起項目融資,數量和金額都較去年同期實現逆勢增長。"
梳理曆年上半年融資情況,我們發現:從 2020 上半年到 2023 上半年,國内醫療行業投融資事件數在緩慢增長,融資事件數分别爲 287、546、623、650。其中,2023 上半年,融資輪次主要分布于 A 輪、B 輪,分别爲 301 起和 111 起。這預示着投資場景在往更早期的行業階段傾斜,初創期的企業融資相對容易,但正在步入商業化、缺乏營收數據支撐的中後期企業融資難度在加大。
另一個維度也佐證了上述觀點,那就是融資事件數緩慢增加、融資總額卻大幅降低,畢竟早期項目相對便宜,但這也意味着項目的平均融資額在顯著減少。根據計算,2018 上半年 -2023 上半年,項目的平均融資額分别爲 1.14 億、1.12 億、1.8 億、1.7 億、1.04 億、6300 萬元。
總的來看,投資機構正越來越傾向于投早、投小(A、B 輪),投資人的(平均)出價也從以往的過億元降爲千萬元量級。中後期的企業想要順利獲得融資,更多需要在商業化前景和商業化論證上得到投資人的認可。
企業百态,國資崛起
在行業競争加劇、市場環境突變的背景下,企業對融資的需求更加迫切。
這是因爲企業的重大戰略布局往往需要搶時間,若自己不投入,競争對手加大投入後将搶占優勢競争地位;同時,融資不隻是尋求資金支持,還是在尋求優質資源的加持。而市場上的優質資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若被競争對手搶走,自己可能陷入危局。
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建議企業:" 天晴的時候修屋頂,未雨綢缪,就算此時發展順利,資金壓力不大,也需要非常認真的對待融資工作。當一個賽道開始被資本市場關注,軍備競賽一旦開啓,就一定要打到終局。期間可以緩節奏、多思考和調整策略,但不可以停,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半路停下睡覺是非常危險的。"
事實上,雖然當前的融資環境不理想,但大部分企業仍需要尋求融資。隻不過,不同的企業對于融資的緊迫程度不同。
那些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業以及前兩年獲得大額融資的企業,其儲備現金流可支撐較長時間,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這些企業知曉當前的融資環境,對于融資并不十分迫切,大多選擇放緩融資節奏,回歸商業本質,更多的專注于市場、業務和商業化。不過,他們也表示出強烈的融資意願,希望獲得更多優質資金和資源,并借機超越、戰勝競争對手。
一些沒有自我造血能力且過去沒有融資或僅獲得小額融資額的企業,由于現金流可支撐時間較短,将面臨資金流斷裂風險,因而對于融資更着急,在談判桌上處于弱勢。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投資人們往往會建議創始人不要被公司估值所迷惑。公司估值是投資人和創業者給企業暫時的定價,創業者要以拿到資金、發展企業爲第一目的,不應該在糾結估值的過程中錯過融資,錯失企業發展良機。同時,當下市場環境更容易拉開與競争對手的距離,企業應該加速融資,發展業務,超越競争對手。
一位投資人表示:" 我們堅信好的基本面的公司可以穿越這輪寒冬。同時,在這樣的行情下,創始人和股東能做出壯士斷腕的決定是明智的抉擇,隻是需要進一步的消化基本面和估值體系的差距,也需要有些耐心等待市場信心的恢複。"
在資本寒冬中,不僅是企業在調整,投資機構也在調整。
以往,市場化基金、美元基金是主要出資者,但目前,國資背景的基金開始崛起。在 2023 年上半年,近 20 家超大型國家隊與其他産業投資方、知名投資機構投資先通醫藥 11 億元,造就上半年醫藥領域規模最大的一起市場化融資。
業内人士預計:國資背景基金将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支持一級市場的主流。而國資的運作模式、投資思路、要求和訴求、風控和條款等方面都與之前的市場化基金、美元基金有巨大區别,需要企業方靈活調整,迅速适應。
另外,相較于管理基金規模較大、過去偏向中後期的投資機構而言,之前投資純早期的投資機構在寒冬中受到了更大的沖擊。投早期的機構過去的思路是 " 高風險、高回報 ",但目前,大部分資金都在避險,尋求确定性出口。尤其是喜歡長周期投資的美元基金退潮,這類偏早期的投資機構普遍存在募資較難的狀況,後續出手将更加謹慎。
冬天裏的一把火,誰在逆勢融資
即使身處寒冬,也要心向春天,數百家企業完成融資也給予了行業信心。
通過梳理,我們發現今年投資人的偏好較以往有所變化。
第一,投資人變得更 " 務實 "。相比于前兩年重倉研發型企業、押注創新技術、布局最新概念,投資人目前更喜歡有營收、有利潤、有增速的醫療企業;
第二,投資人們更喜歡具有出海能力或幫助企業出海的企業。一位匿名投資人表示:" 目前大家有一個共識,即集采等政策限制了國内市場空間,而海外市場又香又甜。雖然海外市場也會有諸多競争,但具有出海能力的企業才能把收入規模做的更大。基于此,投資人們較以往更關注出海及出海相關企業。"
第三,投資人更傾向于 " 賣水人 "" 隐形冠軍 " 等企業。
從行業看,生命科學上遊、高端醫療器械上遊、手術機器人、眼科耗材、腦科學、AIGC 等領域是上半年融資的熱門領域。
生命科學上遊,一方面是國産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如奧浦邁突破培養基、納微科技突破色譜填料;另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了海外供應鏈,國産企業通過更及時的供貨、更低的價格、更優質的産品赢得國内市場的認可,生命科學上遊也開始國産替代。在此背景下,君聯資本、經緯資本等知名機構選擇重押生命科學上遊,支持高端技術的突破和國産替代。
高端醫療器械上遊也受到投資機構的關注。博思得、昆山醫源、麥默真空、思柯拉特、幀觀德芯、善思微等醫學影像上遊企業均在資本寒冬期逆勢完成融資,部分企業提供的 CT 球管等産品也已大規模應用于市場。
手術機器人領域,國内有 15 家手術機器人企業在上半年完成融資。其中,相較于此前火熱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骨科手術機器人,一級市場上出現了更多種類的手術機器人,如迪視醫療和銜微醫療的眼科手術機器人、昂泰微精的顯微手術機器人、微納動力的磁懸浮膠囊胃鏡機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範圍内,手術機器人上半年融資總額達 6 億美元,排醫療器械行業第一,其後的心血管耗材和電生理技術融資總額分别爲 5 億美元。
眼科耗材是爲數不多的融資總額和事件數顯著增長的賽道。2023 上半年,眼科耗材領域融資總額環比增長 1501%,融資事件數環比增長 75%。其中,視微影像獲得 3 億元融資、眼得樂獲得億元融資、瑞泰生物獲得近億元融資,拉高了眼科耗材領域的融資總額。
自從 ChatGPT 爆火之後,AIGC(生成式 AI)就受到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先是投資人擠滿 " 生成式 AI 與醫療健康論壇 " 會場,後是萬木健康、聆心智能、多問醫生、富鑫科創等生成式 AI 企業完成融資,可見其熱度之高。
此外,腦科學器械、IVD 上遊、小分子創新藥、GLP-1、細胞治療、抗體藥、動保等領域也有較多融資事件。
接下來,投資人關注什麽
2023 已然過半,下半年醫療行業投融資市場将會有哪些變化?
首先,投資人将關注 " 真創新 " 的醫藥和器械。醫藥、器械、診斷都有堅實的産業邏輯和基礎,少數項目前期估值增長超過基本面的增長,需要一段時間消化,但大部分項目仍然可在合理估值内完成融資。
與之前不同的是,醫藥領域,投資人開始注重團隊、靶點、技術的平衡,并更注重适應症的選擇和管線市場前景,也會關注臨床推廣、政策偏好等基本面信息。
在醫療器械領域,投資人不再 " 唯技術論 ",而是綜合性看待企業的産品線、商業路徑、市場前景、競争格局、出海能力等綜合信息。
其次,國産替代仍是醫療行業的重要邏輯,卡脖子技術和卡脖子産品将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例如,科學儀器、醫療設備的核心部件、上遊原材料等受政策支持、國家關注的技術 / 市場,将得到投資者的重點關注。
最後,出海是一個熱門場景。具有出海能力、能夠幫助出海的企業,也将獲得投資者的青睐。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