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7 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受國務院委托向大會作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組建國家數據局 " 是 13 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之一,一個全新的機構即将 " 呱呱墜地 "。
根據方案,國家數據局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拟組建國家數據局的背後,是随着數字中國建設的推進,近年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出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相關議案和提案。去年 1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 數據二十條 ")出台,系統性布局了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 " 四梁八柱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産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姚建明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數據局的成立一定會更有利于數據的确權、交易等一系列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最終更有利于數據的利用,從而更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這也是國家層面大的戰略目标。一位通信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則告訴記者,國家數據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數據監管分散外,還有數據壟斷。
當前數據監管分散、數據壟斷現象較突出
方案顯示,國家數據局承擔的職責包括: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拟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協調促進智慧城市建設、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等職責也劃入國家數據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211101835839
早在 2020 年,國務院就對外明确将數據與土地、技術等生産要素相提并論。随着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推進,數據要素資源如何充分激發利用成爲整個産業迫切解決的問題。
據人民政協報報道,2022 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還曾組織專題調研,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當時參與了調研并發現,目前大概有 15 個政府部門擁有數據管理權限," 九龍治水 " 的現象較爲突出,管理手段不适應,如何實施數據分級分類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不久後,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将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支持北京、上海建設數據交易所。2022 年末," 數據二十條 " 的出台進一步對數據流通交易和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釋放積極信号。
前述通信業資深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海量數據襲來,國家數據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數據監管分散外,還有數據壟斷。數據壟斷形成是平台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從當前的格局來看,數據壟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政府在構建智慧城市時産生的公共數據;一個是企業運營掌握的用戶數據。
無獨有偶,在此次國家數據局宣布組建之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曾撰文《論平台經濟反壟斷與監管的二元分治》指出,我國缺乏對平台經濟二元分治以及數據監管轉型的必要認識,有必要以強化數據監管爲重點,推動構建我國二元分治的平台經濟治理體系。他建議設立國家數據局,與國家反壟斷局一道,爲二元分治發揮作用提供動力保障。
推動實現數字經濟建設 " 一盤棋 "
對于組建國家數據局的意義,姚建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數字經濟是國家發展的新引擎。數據是最核心要素,要把數據治理好、管理好。以前各個省都基本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中央層面沒有。很多大數據交易所和交易中心,實際上都是從今年剛剛起步或正式運營,很多問題還沒解決。國家數據局的職能更明确之後,不僅可以進行基礎數據的建設,在數據資源統籌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規劃,将來垂直管理更方便,最終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但最主要的還是在制度建設方面。在姚建明看來,人們都希望數據能做爲資産交易,盡管有各種技術能解決一定的問題,但本質上,數據和别的資産不一樣,不同的主體用同樣的數據,價值也不一樣,所以很難定價和确權。
與此同時,沒有場景的話數據利用起來也很難。同時,要交易的數據必須和場景結合,再定價,這就要弄清楚在什麽樣的場景來用。" 比如營銷大數據,如果直接交易肯定不行,但如果去交易統計回來的趨勢、觀點等數據,一定程度上還會受限,因此有很多難點。"
這些難點怎麽解決?
在姚建明看來,真正實現數據交易的價值,還有一段路要走,各行各業不一樣,有些行業數據公共性強一些,有些行業又不見得,同時行業也分環節:上遊、中遊、下遊,生産、銷售、采購等等,行業裏各環節的通用性也不一樣,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探讨。這也是未來整個數字中國建設的核心難點問題。
也正因此,姚建明認爲,需要給地方和企業、行業一定的自主靈活性。在保障一定靈活性的同時,國家用基本制度解決數據安全、隐私保護等問題。
" 建設數字中國就要全國一盤棋,這裏面數據如果真的不能打通,不能作爲數據資産提供核心價值就很難。" 姚建明說。
在實踐層面,他進一步建議,什麽樣的數據是能夠交易的、有通用價值的,可以先挖掘,或者在特定主體内試用。姚建明同時談到技術創新之外的一些創新點:比如交易模式、确權等的創新,相關技術的創新,治理的創新等,都要去探讨。治理創新重點在協調各個主體方面的關系,如數據使用者、擁有者等,才能真正實現數字中國建設一盤棋。
上述通信業資深從業人士則表示:" 國家要推動數字經濟,是希望形成和房地産等相當的新支柱産業。通過設立統一的主管部門來制定相關政策,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将産生推動作用,同時也匹配國家戰略。"
他告訴記者,未來,國家數據局應該會在數據應用方面出台對數字經濟有益的政策,來推動這些數據活起來、用起來,從而産生價值。在這一過程中,三大運營商将率先受益,平台經濟企業也會獲得更清晰的政策指導,有望從中受益。" 有了數據局的統一指導,未來,企業可以合規地幹些事情了。"
國家最主要解決的還是在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前述通信業人士提到:" 我覺得數據局還是以制定戰略和政策爲主,引導企業如何用好數據,不會做微觀的安排。将數據局劃歸發改委管理,也能體現出還是以政策指導爲主。" 在他看來,國家數據局應當處理三個層面的問題:底層爲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指導、中層是數據融合和監管、上層則是數據應用。
記者 |李卓 楊卉 陳鵬麗
編輯 |孫志成 董興生 杜恒峰
校對 |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