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 ESG 組
作者|胡巍
頭圖|阿裏巴巴官網
2024 年 3 月 11 日晚上 8 點 51 分,脈脈 APP 熱榜上有兩個關于阿裏巴巴公司(下稱 " 阿裏 ")的話題。排在第 9 位的是 " 阿裏調整員工激勵:股權之外引入長期資金 ",第 1 位的是 " 阿裏拿期權騙人 ……"。
前者算是好消息,吸引了部分人點贊;後者似乎很壞,包括不該出現的髒話,評論區一片負面評價。如果說它們有什麽關聯,就是受後者影響,也有人給了前者差評,例如:" 期權不行了,這又來個股權,股權不行了又來個長期現金,就是不發年終獎。"
很多人想知道:阿裏究竟有沒有給出過期權回購的具體承諾,以及,離職員工們是否也應承擔期權的固有風險?
離職員工自稱:期權價值碾壓薪資
" 阿裏拿期權騙人,遲遲不兌現,這麽多年一點說法都沒有。" 這裏的 " 多年 ",被一些人描述爲近十年。在脈脈 APP 上,不斷有人傳播消息:阿裏旗下本地生活服務集團(下稱 " 阿裏本地 ")的離職員工正在維權,因爲企業承諾的期權長期未兌現。他們的核心訴求,是要求阿裏按照 13.67 美元的價格進行回購。
爲什麽要求這個價格?李維(化名)自稱是阿裏本地的前員工,她給出一個說法:2020 年,曾經有一批當時已離職的員工實現了期權兌現,每股價格就是 13.67 美元。
她聲稱,自己于 2016 年入職阿裏旗下的口碑網(阿裏本地的前身之一),雇方承諾給出的報酬分爲兩部分,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現金薪水,另一部分則是一次性獲得的雇主企業的期權。" 實際上年終獎也是由現金和期權兩部分組成。"
她還說:" 公司有一個規則,每次承諾的期權分三次發放,工作滿 2 年發放 50%,3 年 75%,4 年 100%。" 也就是說,無論是入職,還是發年終獎時得到的期權,都必須從獲得之日起,繼續工作 4 年才能全部拿到手。" 但這是阿裏和許多企業的慣例,我們也認。"
李維入職的 2016 年,中國商業史上的第一次 " 百團大戰 " 仍打得如火如荼。爲了勝出,參戰的團購網站們一面大肆燒錢,一面高薪聘請優秀員工。雖然資本市場上有很多人知道,最終的勝出者不會太多,但賽道本身的經濟前景頗好,在赢者通吃的慣例下,幸存者将獲得豐厚回報。
李維入職的 2016 年,正值團購網的 " 百團大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阿裏旗下的口碑網就是大戰中頗有實力的競争者。"正因爲看好阿裏,看好行業前景,所以就算降薪也願意入職口碑網,因爲大家都認爲期權變現後将是很大一筆錢,比拿現金報酬還要劃算。有些同事,是主動從阿裏其他部門跑來口碑網的。" 李維說。
還有多位自稱已離職的阿裏本地前員工說,按照當初的估算,相比現金薪資,期權的價值具有 " 碾壓優勢 "。但包括李維在内的幾乎所有離職員工,都不願透露手中的期權數量,以及獲得期權時的估價。
對于企業來說,期權激勵的一個好處是穩定團隊;正如前文所述,雇員們想要拿全每期期權需要 4 年,期間跳槽就會損失全部或部分期權。另一個好處是,将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隻有企業效益上去了,期權才會更值錢;否則,不僅可能貶值,極端情況下還可能成爲廢紙。
李維和阿裏本地的前員工們回憶:2018 年,口碑網、餓了麽等被并入阿裏本地;2020 年,随着業務線融合,口碑網的期權也轉化爲阿裏本地的期權。"1.83 股口碑網期權,兌換成 1 股阿裏本地的期權。轉化是強制性的,當時我們就有些擔憂。但‘逍遙子’張勇等多位高管公開發聲,要大家放心,公司與員工共進退。"
有前員工介紹,很多企業的期權通常在兩年内可以行權。但他們的期權并入阿裏本地後,員工們至今不曾行權。某種意義上,這算件好事,至少,沒有行權就不必繳納行權款。
2018 年,在口碑網期權轉化爲阿裏本地前,口碑網的員工們曾集體經曆過一次行權。這幾乎是李維入職後經曆的唯一一次大規模行權,她繳納了一筆行權款(她拒絕透露行權價以及總的行權款),但至今無法收回。一位 2017 年入職的前員工則告訴虎嗅,他一入職就拿到 2 萬多股期權,當年這次行權的價格是每股 1.5 美元。虎嗅以最保守的方式估算,他支付的行權款至少有 23 萬元人民币。
2020 年,李維又經曆了入職後唯一一次大規模回購。前文曾提到,每股回購價格是 13.67 美元。但這次回購與李維無緣,因爲她當時根本不知情。這些前員工們介紹:隻有當時就已經離職的員工才能夠兌現;而尚未離職的員工,無法參與此次回購。還有人指出,13.67 美元,正是入職時與雇主談好的回購價。" 倒是我們這些仍在崗的、與公司共進退的人,後來沒有了期權變現的機會。"
期權沒有變現,反而讓阿裏本地得到一筆行權款。類似 " 賠了夫人又折兵 " 的往事,是令很多前員工憤怒的原因。尤其是還有些人表示,自己在當下手頭拮據。
更讓前員工憤怒的是,他們似乎已經失去了與阿裏溝通的途徑。李維稱,曾經阿裏有熱線電話可用于溝通期權問題,但此後被撤銷。還有前員工說,近期有大量離職員工給阿裏、阿裏本地以及相關負責人寫郵件,但沒有收獲實質性答複——他們發給虎嗅的一些截圖似乎可以證實這點。但截至發稿,他們尚未證明截圖等相關材料的真實性。
前員工提供的他們與阿裏、阿裏本地以及相關負責人的往來郵件截圖。但截至發稿,前員工們尚未證明截圖等相關材料的真實性。
期權價值不重要?
從發生後的那刻起,曆史就失去了還原的可能,留下的隻是不同人的叙述。
劉婷(化名)是阿裏本地的一位在職員工,入職不到兩年,對企業有較高認可度。
她的印象中,入職阿裏本地時,在期權方面,企業 "應該沒有做過相關承諾 ",她也沒有和 HR 讨論過相關話題(包括期權估值)。
但一位專事勞動糾紛領域的律師告訴虎嗅,獲得了期權的員工,一般都會簽署與期權内容相關的協議。" 至少我處理過的是這樣。" 這位律師說。
劉婷還表示:" 我曾在另一家知名電商工作數年,也是拿了期權的。但公司上市後,老闆要求我們再持有一段時間,但沒等這段時間結束,企業就瀕臨倒閉了。不僅期權不能兌現,連工資都未結清。"
所以劉婷認爲,期權天然具有風險,員工在入職前就應該考慮清楚。她介紹,包括她在内的很多阿裏本地員工,如果是近兩年才入職的,與 HR 談判時,都要選擇是多拿現金還是多拿期權," 一般都希望報酬中的現金比例高一些 "。但她還說,入職時,也不是想要期權就能得到,一般要到一定職級才有資格,比如,應屆畢業生入職就沒有資格選要期權。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李維入職的 2016 年前後,近幾年電商競争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商數量不再那麽多,燒錢不再那麽大方,或許,期權的估價也不再那麽粗犷了。
這種變化可能影響雇員的心态。正如劉婷等,他們可能沒那麽在乎期權價值。但對于拿到很多期權的離職老員工,如果貶值,損失将很大——畢竟當初入職,他們在現金與期權之間做過權衡,尤其很多人還是降薪入職——這是否也是他們近期頻繁發聲的原因?
盡管與虎嗅對話的這些前員工們,均未透露他們手中期權的估值,但他們都聲稱,阿裏曾給過他們回購承諾,并有過關于期權定價的溝通。總結起來,大緻出現過這樣一些描述:企業承諾回購,企業承諾兩年内回購,企業承諾離職後兩年内回購,企業曾就期權定價與員工溝通過,企業給出過行權價和回購價 ……
前員工們說,他們手頭有企業作出承諾的證據,比如錄音、阿裏内網相關材料照片。但他們尚不願出示,并聲稱:這些證據可能涉及一些員工隐私,也關系到阿裏的企業内部信息," 隻有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公開。"
虎嗅聯系上阿裏,請求其公布事件經過及關鍵細節,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實質性回複。虎嗅還向阿裏發送了前述離職員工們提供的郵件截圖等材料,但阿裏未予證實或證僞。
律師觀察
曆史是由不同人描述的曆史。隻不過有的人證據多,有的人證據少;有的證據可靠,有的證據不可靠。但對于這起期權紛争,這些都不重要,因爲無論是阿裏一方,還是自稱離職的員工一方,他們所出示證據的數量和質量是一緻的——均爲零。
"暫時無法判斷員工是否需要承擔期權相關風險的責任。"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的劉揚揚律師表示,這是因爲雇傭雙方 " 是否簽訂了相關協議,協議約定是否清晰,是否超過了行權有效期,是否滿足行權、回購的條件,員工是否違約,等等情形,目前無法确定。"
但也有些說法體現出某種一緻性。劉揚揚依據經驗介紹:" 有的公司簽訂期權激勵協議會用英文版本,且員工簽字後的協議也是統一由公司保存,員工根本來不及看内容,或對内容一知半解就簽字了。"
此後,虎嗅詢問離職員工,他們中的确有人表示:相關協議是用英文書寫的;且協議也是保留在公司電腦裏,員工們平時難以查看,也很難通過拍照等方式獲得和保存這些材料。
離職員工中有人表示:相關協議是用英文書寫的。但截至發稿,前員工們尚未證明該截圖的真實性。
根據經驗,陝西渭臨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春林律師認爲,期權能真正完全兌現的情況不多。" 這有很多因素。有一部分是員工自身原因導緻的,比如約定的服務期未到,業績未達标,企業連續虧損,沒有達到約定的條件等。當然,也可能是因爲約定不明,在具體兌現時,往往是企業掌握主動權,即想給就給,不想給,你也難以通過訴訟或者仲裁主張。"
這可能意味着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實中,在應聘和辦理入職時,勞方經常戰戰兢兢,資方作出的很多承諾,比如薪資、工作内容等承諾,不太可能寫入合同。尤其當社會上的雇主普遍如此行事時,雇員不太有勇氣要求對方作出實質性承諾。
" 勞動關系,本身就是在勞資雙方不對等的基礎上産生。" 雲南劉文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文華博士說," 除了某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多數員工缺乏對企業的議價能力,用人單位處于優勢地位,員工處于弱勢地位。"
他介紹:" 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對員工進行了一定的傾斜性保護。但是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隻解決了勞資關系中的一些平常性問題和基本性問題,對于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期權激勵等内容,則難以囊括。"
對雇員的傾斜性保護是否還有加大的空間?北京合弘威宇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魏景峰律師認爲有可能。例如,法律應盡可能設法推動企業 " 必須以書面形式提供承諾。如未提供書面承諾,在員工主張權利時,企業應承擔不利後果 "。
他還補充,期權糾紛的産生,經常與經濟環境的變化有關。" 比如行業趨勢變化。當互聯網行業處于快速增長和繁榮時期,期權作爲一種激勵手段非常吸引人;但當行業增長放緩、進入調整期,資本市場不再那麽看好時,期權的吸引力就會下降,引緻糾紛。"
或許反過來,魏景峰的理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立。
如同劉婷,她在老東家獲得的期權可能淪爲廢紙,反映出其老東家正瀕臨倒閉的事實。但這是李維不能接受的,她的訴求依舊是:阿裏按照 13.67 美元的價格回購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