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矽谷101
2024年年尾,SpaceX的估值已經達到了3500億美元,超過字節跳動成爲了世界上估值最高的私營公司。
SpaceX估值的快速攀升來自于以下四個因素:獵鷹9号火箭的可回收利用,星鏈計劃的穩步推進與商業化,星艦技術的加速發展;以及唐納德·特朗普當選後,SpaceX創始人兼CEO伊隆·馬斯克獲得的政治紅利也不無關系。
就像字節跳動的崛起帶火了創作者經濟一樣,SpaceX崛起,也帶動了整個太空經濟的投資與創業。正如俄羅斯宇航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馬斯克的願景在推動人類走出搖籃,在宇宙中"學會走路"。
本期節目,《矽谷101》主理人泓君請來了Fusion Fund的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璐,一起探索SpaceX的商業版圖與太空經濟的崛起。
以下是部分訪談精選:
01 SpaceX的四大核心業務
來源:Space.com
泓君:今年也算是太空領域突飛猛進的一年,大家開始越來越多關注到這個領域。可不可以聊一下你當時看到SpaceX的那個時間點,它是一個什麽樣的公司?來對比一下,今天它是一個什麽樣的公司?
張璐:對,我們一直以來對太空科技創新非常的感興趣。我其實從小自己也有一個太空的夢想,小的時候還覺得說,"哎,有沒有機會去制造太空電梯?"這也是我當時在專業層面上,選擇了材料科學工程的一個原因。
在16、17年的時候,當時我們集中看了一大批的火箭發射,還有包括衛星制造的企業。當時會發現,其實沒有人能夠和SpaceX真的去進行競争。無論是從技術的優越性,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整個效能的一個優化,還有包括它潛在的一個低成本的空間,這個其實都是這家公司最大的一個優勢。
同時,星鏈是相對一個更加創新的技術領域,以及創新的應用場景。那從星鏈的誕生一直到現在,也給公司帶來了非常大的收入,像一個現金奶牛一樣,不停地支持公司的成長。
泓君:我們拆解一下SpaceX整個的業務,可不可以跟大家梳理一下整個SpaceX它現在的幾個大的業務,以及從你的角度看,它有哪些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
張璐:第一個是它的獵鷹火箭的可回收成功。這個獵鷹火箭,火箭發射的業務是它最主要的業務之一,也是最早的業務之一。其實從18年、19年當時算是一個時間節點,到之前大家還記得有好幾次獵鷹火箭發射失敗、爆炸,其實有一段時間馬斯克也算是有點傾家蕩産的感覺,把所有的錢放進去,去支持下一次的發射成功。
2018年是獵鷹火箭發射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獵鷹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呢,逐漸它的回收的成功性越來越高,包括像一開始第一次回收成功的時候,大家很興奮;到現在我記得應該回收最多次的一個獵鷹火箭的使用次數,可能已經到了20次以上。你會發現,如果我們去籠統地說一次發射成本是1億美金,如果你的主要的發動機還有引擎都可以回收20次以上,你做一下簡單的算數,你就會發現它單次的發射成本大規模地一個降低。所以這是一個時間節點。
第二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20年的5月,因爲當時是第一次載人航天成功發射。當時也是獵鷹火箭完成這個載人航天的發射,那個也是它最大的一個時間節點。那個時間節點其實是它的另外一個業務——那以前的獵鷹火箭是做火箭發射,這次有一個載人航天,一個太空飛船。
來源:space.com
第三大業務是星鏈(Starlink)。載人成功之前,星鏈就已經開始進入到産業,記得應該是18年。當時我們在參加一個投資人會議,SpaceX的投資人會議。當時馬斯克就非常興奮地在跟我們展示這個Starlink的新的衛星的一個設計。因爲它這個衛星設計的特點是,它相對來說結構非常簡單,而且非常容易進行工業化制造和自動化制造。所以他們的衛星工廠其實是基本上全部自動化的,可以24小時地進行運行。
所以到當時我印象很深刻,他很興奮地說,"你看我們這個設計多好看,我們的成本可以控制到多低,哪怕有相對比工業界稍微高一點的損壞率,因爲在太空很多事情是不受預期的,那也沒關系,因爲我們的成本足夠低,而且我們的生産效能很高。"那個時候應該是18、19年。到20年開始,大家逐漸都會熟悉星鏈,還有包括一些非常大的區域的一個鋪設。包括像現在應該付費用戶已經到了幾百萬了,包括我自己個人也有一個星鏈,出去露營很方便。
第四個業務,也是未來的一個很大的業務,星艦,相當于是前兩個業務的一個升級版。但這個升級版的特點是,因爲它現在的載重量還有包括它的容載性是非常驚人的。
現在星艦發射一次是可以搭載100個人,然後每次發射是可以搭載650個衛星(Starlink V1)。那獵鷹火箭發射一次呢,它隻能搭載50多個衛星。
來源:britannica.com
泓君:感覺很快就會在地球的上空織一張密密麻麻的網。最開始Starlink推出來的時候,它是在稍微偏高緯度一點的地方,比如說對應到西雅圖的那個位置,它是有衛星信号的,在其他地方,它的業務其實是在慢慢鋪展的。而且我們說在天空中鋪設的衛星越多,它的信号越好,随着它可以發射更多的衛星了,它未來的信号的優質程度也會大大地提升。
張璐:還有因爲星鏈大家用,其實還是一個Wi-Fi的應用,帶寬也會大規模地增強,包括延遲性也會有非常好的提升。像現在除了我們說Wi-Fi之外呢,它也和一些運營商在合作,進行這種衛星到手機直接通話的服務的提供。包括在美國,它現在是和T Mobile在合作,在加拿大是和Rogers。這都是美國和加拿大,相當于最大的幾家運營商之一。
泓君: 嗯,對。所以它的整個通信業務發展也是挺快的。
02 星鏈:規模效應下的壟斷優勢
來源:fity.club
泓君:我們其實剛剛拆解了幾個部分,就一個是獵鷹9号,然後是載人,還有是星鏈、星艦的這兩個部分。星鏈它未來的商業化的規模會怎樣?
張璐:除了我們個人有一些應用的需求,在工業界的、國防科技層面上的應用,它的訂單屬性量級是非常大的。所以基本上從它第一年的業務開始,當時的收入的量級幾十億美金的量級,現在每年都還在增加。所以我剛才提到,我們經常講星艦就像一個現金奶牛一樣,在快速地獲得大量的商業化的收入,然後通過這些商業化的收入,進一步地去支持SpaceX内部研發還有商業的鋪展。
泓君:在城市裏面,傳統的網絡還有優勢,在很多的比如說深山老林裏,或者人口密度沒有那麽大的地方,其實這個時候星鏈的優勢已經很明顯了。我記得在前幾年,很多互聯網公司他們都有一些類似于公益性質的項目,說要去給非洲鋪這個網絡服務,甚至有一些公司用這個熱氣球來去鋪網絡服務。我們再來看星鏈的這一套做法,它即使是賣給現在互聯網沒有那麽發達的國家,也是一個很大的業務趨勢。
張璐:對,這個是未來的一個業務趨勢。因爲你要知道,其實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或者說一些地區來講,它最大的問題還是成本問題。那現在其實星艦的一個成功,在進一步大規模地消減了整個衛星發射的一個成本。
那我們就還像剛才一樣,做一個粗略的一個估算。就比如說你一次發射是1億美金,那如果你一次發射50個衛星的發射成本,和一次發射500多個衛星的發射成本,是非常不一樣的。那如果說在未來,因爲像我們現在看到了超重的推進器可以進行重複性的收集,回收之後可以再重複使用。如果說星艦的推進器,還有引擎發動機等,都可以回收超過10次以上或者20次以上,那你每次發射成本是1億美金,但你重複使用之後,單次的發射成本降低到一次隻有1,000萬美金或者2,000萬美金。
如果是1,000萬美金發射成本,同時能發射500多個衛星,那每個衛星的發射成本隻有2萬美金。那這個時候2萬美金的發射成本,你再去通過它的衛星數據、衛星信号去搭載星鏈的服務,甚至建立更多其他的應用,你就會發現它的成本是非常便宜的。這個時候你再去進行一些相對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欠發達地區的一個推進,成本問題就解決了。
泓君:現在類似于星鏈這樣的公司還有哪些?你覺得它會有一個有競争力的競争對手嗎?
張璐:現在星鏈相對在市場的占有率還有包括的壟斷的地位,還是比較強的。所以其實說實話主要還是要發衛星,怎麽解決這個發衛星發的多、成本低。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說像做衛星的公司,比如說像OneWeb之前也比較有名的。但其實星鏈最大的優勢還是與它是SpaceX的一部分,所以成本其實是最大的優勢。再加上我剛才提到說,他們自己本身的那個衛星工廠,它的自動化非常高,所以在後面呢,它的生産能力也非常強。它整個過程自動化,它的設計又非常的直接。
來源:ar.inspiredpencil.com
那有些時候我記得它剛發射的時候,大家對它有一個批評說,它的損毀率比較高。那損毀率比較高,你就不停地補新的衛星上去。但它的好處是,它補衛星的成本也比較低,它生産的速度也很快,它完全沒有問題去接受這樣高的一個損毀率。但你要是其他的公司就無法承受了。你說你發了10個衛星,有一兩個不過不工作,這樣怎麽辦。
所以現在在業内,包括我們再去看太空科技整個領域創新的機會,我們也不會去看做火箭發射或者是衛星制造的公司。其實還是說這個領域SpaceX它的壟斷地位比較強。
泓君:之前我們有在做詹姆斯·韋伯天文望遠鏡的時候,有跟天文學家去聊過星鏈的這個問題。他們其實提出了一種很有意思的觀點,說現在因爲星鏈,它的衛星是遍布在地球的低軌空間中嘛,但他們其實會對,比如說隕石如果掉下來撞擊地球,去做一些觀測。他就說因爲星鏈的存在,太空中有大量的光污染。如果有一天真的隕石撞擊地球了,而天文學家沒有發現,他說這個不要怪天文學家,而應該去說這個星鏈的問題。因爲星鏈的存在,這種觀測變得難以進行。
張璐:對,當然因爲星鏈主要是在近地軌道、低軌。但是在未來太空生态的發展它也不隻有低軌,它會有更多的,包括像是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的發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包括現在NASA的這個計劃,叫阿爾特密斯計劃。阿爾特密斯是阿波羅的妹妹,希臘神話裏面用它去命名的這樣的一個太空計劃,裏面的計劃也是在25年開始,其實是要考慮在月球建立這樣月球的一個基地,我們相當于在那是一個中轉站,再去觀測太空,比在地球上去觀測太空會更加的準确。當然其實天文學家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泓君:是的。你剛剛提到一次星鏈發射,它會有成功的,但同時也有一些是會失敗的。那它失敗的這批衛星,它會進入到地球的近地軌道中嗎?我擔心的問題是,如果它發射失敗且在近地軌道中,或者發生了衛星相撞事件,那麽會不會造成很多的太空碎片,如果太空碎片過于密集,以後人類再去發不管是火箭還是飛行器,它是要沖破這個太空碎片區的,這個對未來整個航天都會有影響。
張璐:太空垃圾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太空領域比較大的一個問題。所以其實在前幾年,已經有比較大的一個讨論,現在新的監管,是要求你發的衛星,你要把它自己拿下來。
但是星鏈的衛星,它的設計簡單、也比較小的好處是,大概率它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它如果是往下走就燒掉。當然它如果是破裂成碎片在近地軌道,它就會變成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太空領域它不是一個按國家去劃分的片區,所以需要全球的合作去進行監管的執行。我們去年投了一家公司。它不是清理太空垃圾,它是用人工智能去管理衛星的交通,其實就像你說的,避免衛星相撞。
03 太空經濟崛起:發現贊比亞最大的銅礦
來源:Time
泓君:如果衛星相撞産生碎片了,目前有哪些創業的解決方案?
張璐:我們去年投了一家公司,他們做的其實是用人工智能進行衛星的交通管理,就像說你在陸地上一樣,保證你的衛星之間不要去相撞。如果快相撞的,怎麽樣快速調整一下,讓大家擦肩而過而不是産生沖撞。同時它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也收集了很多各種各樣衛星它不同的使用軌道數據和信息數據,它可以做一個數據交易平台。
所以這家公司從去年到今年,它發展速度很快,你想隻有一年的時間,一個不到A輪的公司,簽的合同已經超過1,000萬美金了。
泓君:那它最大的客戶會是SpaceX或者NASA這一類的?
張璐:它有像NASA這樣的客戶,它也有一些民間的客戶。因爲其實有很多公司還是有大量的衛星在空中的。而且很多像星鏈做的其實是相對小型的衛星,所以它的造價沒有那麽貴。但是很多衛星是大衛星,其實大家是不能夠承受很大的沖撞發生,它的成本太高了。
所以它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布之後,合約進來的非常快。這個團隊也就10來人不到。所以就像你說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但是問題出現了之後,好處是會有技術去解決它。所以我說我特别喜歡投初創企業,因爲你會發現,看見一個巨大的問題,别人的第一反應是"糟糕了,怎麽辦?"企業家的反應是"太好了,我有一個很好的創新和制造,去搭建新的技術應用的機會。"
泓君:是,是挺好的。而且我記得之前我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有時候網上去搜一下,我發現蘋果之前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他也是做了一個太空垃圾清理的一家公司。現在這一類處理整個太空中産生的問題的公司還蠻多的。
張璐:是的是的。包括像我一直關注的一家公司,2020年成立的一家Varda,他們是做太空工廠的,還有包括有一些其他的。我今年和8VC的創始人Joe Lonsdale以前Palantir創始人,一塊聯合領投一家公司。它是做月球基地上面加油站,在太空中直接去給無論是宇宙飛船、航天飛機去産生它的燃料。
來源:cnnespanol
所以在太空工廠那個層面,就像你說的,如果我們真的要在太空裏面進行更大規模的生産、研發和制造,我們也需要類似的基礎設施去支持。不隻是單純地說"我有一個火箭發射,把衛星發上去。"發上去之後呢,有那麽多的數據,數據是最有價值的,衛星數據是非常高質量的數據,怎麽樣通過各種各樣的軟件服務方案還有包括人工智能方案,去建立在衛星數據之上的一些應用?
泓君:衛星數據可以做些什麽?比如說從衛星上看地球,應該能發現很多我們站在地球上發現不了的東西。
張璐:是的是的,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其實有一些是大家都想象不到的例子。衛星數據其實可以做的應用很多,還有包括說衛星上的遙感的這些數據和信息,你其實都可以用來做很多應用。大家沒有做,主要是因爲現在這個數據的成本太高。
就比如說,我們經常講ESG碳排放,碳排放其實最大的貢獻方其實不是汽車,是畜牧業。畜牧業這些牛啊羊啊,它們這個排放的氣體是碳排放一個最大的貢獻方。
但是怎麽樣去精确地檢測到你說這個牛排放氣體的,到底它排了多少?這個其實用衛星數據就可以做到。用衛星數據,它其實和遙感數據,它可以精準地檢測到單個牛它排放的氣體排放多少。
泓君:它是用什麽檢測的?它是有專門的這種熱力圖?
張璐:對的,它其實是有各種各樣的數據,然後做完分析之後,它單個牛的氣體都可以看到。單個牛的數據可以盤到,你就可以看到整個農場的排放量。所以這個信息是非常的精準和完整的。但爲什麽大家沒有去用呢?因爲它太貴了。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因爲我是内蒙古人嘛,内蒙古比較有名的是礦業。我們要去開礦,那開礦呢,一般來說你要去檢測說"哎,哪裏會有礦?"然後再去進行挖掘,然後最後發現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但是現在已經有一個初創企業,他們在非洲,應該是在贊比亞,最近發現了一個最大的銅礦。他們用的人工智能,再加上衛星數據。所以他從他們的分析,找到那個銅礦的位置,到挖掘發現那個銅礦,隻用了不到10天。因爲它這樣的一個分析結果,最後發現的位置是非常精準的。
泓君:他們是怎麽發現的,你知道更細節一點的故事嗎?
張璐:當然他會用很多的,比如說地殼演變啊,還有包括這些地理的數據。但同時他從衛星數據層面上,可以從外太空看到整個區域地勢的變化。那它具體的算法是怎麽去構成的,我确實不知道。但是它們的好處是,這個結果是一個非常大的驗證。
重點是說,他們發現這個銅礦是贊比亞曆史以來最大的銅礦。第二件事是,一般來說你檢測說發現這個地方有銅礦,然後我再去挖,你要挖好久。他這個挖了10天就到了,爲什麽呢?因爲他檢測的位置和銅礦具體的位置是非常接近的,所以這個誤差區間非常小。
來源:ksat.no
它的商業模式是,在發現這個地理位置之後,有很多億萬富豪在支持他們,他就把這塊地買下來,收購一些當地的礦業公司就開始挖,挖完之後這礦就屬于自己了。所以他們現在擁有一個很大的銅礦。
那最近我又聊了一家公司,他們是做一個技術平台,通過人工智能再加衛星數據,可以幫助你精準地找到哪裏可以有石油的勘測點,石油公司可以去進行直接的挖掘。
泓君:是的。因爲我其實跟一些做礦業的人聊,然後我發現他們最大的痛點說,他說現在很大的人力浪費在于,他并不知道哪個地方有礦,然後他即使圈定了一個礦場,他去找一個個細分的地方,我能不能在挖的時候一直挖一直挖,他就能挖出礦來,這個是一個不确定因素。所以他們現在非常希望能夠用人工智能,它其實有很多的數據,他知道怎麽算,但是他特别希望能夠加入人工智能去幫他分析,更精準地找到那個挖掘的點,就這點是非常有價值的。
張璐:對,這個已經發生了。而且未來有了衛星數據,如果衛星數據進一步的低成本化呢,我們會有更加詳細的數據,可以支持人工智能的應用。所以這些應用都是大家之前想不到的,甚至我也經常會看完下,跟我一些做PE(私募股權)的朋友說,比如說你們想在新西蘭買個農場,如果你要是自己能發一個衛星,通過你的衛星看一下,"哎,農場裏面有500頭牛、300頭羊,它們是不是很快樂在奔跑?"就不需要自己飛十幾個小時過去去看了。所以其實真的搭建起來之後,你會發現很多應用可以通過衛星數據去制造。
再加上像我說的那個Varda,他們是做太空工廠。那在太空工廠,因爲太空裏面它是低重力。它晶體融合得會更好,甚至說很多你在地球上做實驗達不到的效果,在太空都可以。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無論我們現在不是還在講Alphafold嗎?人工智能在計算,就說到生物數字化、生物學,還有蛋白質折疊這方面的應用,人工智能已經把這個行業往前推了一步。那在實際上形成這個蛋白質晶體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應用到太空的工廠。我們真的是來到了一個我們經常講"奇點(singularity point)"。我認爲創新有三個階段:基礎技術、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過去的十幾年,是這一代基礎技術創新的一個積累,而現在進入到了技術應用創新,包括人工智能的驅動、各個産業的推動、醫療生物的推動,還包括太空行業。
而且你會發現它們中間都在相連,它既是太空行業的工業自動化,它既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同時還是醫療領域的創新。未來十年,我們進入到這個大規模的新技術應用的階段。如果我們不要去看未來的兩年,但未來的十年,那現在的年輕人,未來的十年會非常讓人興奮和非常讓人激動的一個機會。
04 星艦的加速突破
來源:universemagazine.com
泓君:剛剛我們着重是聊了星鏈的這一塊,那接下來聊一聊今年大家特别興奮的星艦。星艦一共是進行了六次發射。第一次發射的時間點是在2023年的4月20号,第二次發射是在2023年的11月18号,中間是隔了半年的時間。第三次發射是在2024年的3月14号,第四次發射是在2024年的6月6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它基本上去年發了兩次,今年發了四次。之前是間隔半年一次,之後差不多是三個月一次,現在越來越快了,差不多兩個月,然後明年他的計劃是25次,我們看他能夠實現多少次。但整體上來說,我覺得整個的發展速度是加速度式的,還是非常驚豔的。
我還記得星艦第一次發射的時候,我們播客嘉賓說:"隻要沒有炸在發射台上,就沒把發射台炸毀,就不算失敗。"因爲他們覺得還可以再發。
張璐:當然這個不僅是說星艦,你會發現,他們内部其實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層面上是多維度的。就爲什麽你會發現每次發射之間的技術進程和完善的速度會這麽快,他會用人工智能去收集很多發射過程中的多方位的數據,再進行分析,馬上就可以反映出來說這部分沒有成功是什麽原因,那部分做得好是什麽原因。所以它的這種叠代速度是很快的。
泓君:第五次是"筷子夾火箭"?
來源:3dmgame.com
張璐:第五次就更驚豔了,那一天我記得我還在飛機上,幸虧飛機上面的網絡還不錯,現在這也是一個特點,你想爲什麽現在飛機上的網絡都很好呢?因爲都是用的衛星信号嘛。然後我看了那個視頻之後,我就非常的興奮。我跟我的團隊在我們的群裏就一直在聊,說"哇,我們投的那些太空科技的公司,它的時間線又可以縮一縮,以前是7年時間線,現在縮到5年,現在縮到3年" 。包括這次最新的一次發射,它其實第一次是在太空點火,它那個猛禽發動機。
泓君:你說第六次星艦發射?
張璐:對,最新的這一次,第六次發射。那這個其實又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裏程碑。第五次是驗證了回收的可能性,第六次它是利用猛禽發動機在外太空點火。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第六次也是成功的。
泓君:在太空點火是什麽意思?
張璐:第六次和第五次不一樣的是,它是在進入到太空領域之後,它又進行了它的猛禽發動機的一個點火。點火就意味着這時候它可以推動,比如說到時候它有一個載人飛船,再進一步往前飛。
泓君:這樣就可以走得更遠?
張璐:是的是的,所以它叫深空探索(deep space exploration)。這是它這次發射比較重要的一個節點。因爲好多人是說,"哎,這次怎麽沒有筷子夾火箭啊?"這次的重點是猛禽發動機的點火。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第六次也是成功的。
所以整個SpaceX是非常讓人驚豔的,大家都覺得它有一個階段性的成功,但是它下一次任務又在把這個階段性的成功推向一個新的極緻,它在測一些新的東西。所以它的叠代速度真的非常快。當然因爲馬斯克現在和特朗普的關系,那它以後的發射批準速度會更快。所以在接下來的2025年,他自己說要有20多次的發射,可能性還是非常高的。
泓君:星艦如果它試驗它可回收成功了以後,你覺得獵鷹9号它的價值還大嗎?
張璐:還是很大,星艦是高負載,它的負載量很高,然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火箭,它已經比波音最大那個火箭還要更大了。另外我這邊插一句,現在整個星艦的發射成本,大概是1億多美金,然後波音它最大的那個火箭,還比星艦要小的,它的發射成本其實是星艦的20倍。所以這是它巨大的行業優勢,同時它還在不停地降低成本。那獵鷹火箭呢,它也有它的應用場景,還有包括它搭載的火箭的一個應用。
所以就像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車一樣,還有包括各種各樣的飛機型号一樣,你不會說,你有一個非常大的空客的飛機,你就不需要小型機的飛射。
泓君:所以大型機跟小型機,他們在做整個太空建設的時候,會有什麽不一樣嗎,在他們的職責分工上?
張璐:成本是核心之一,因爲你的一方面是你自己本身火箭的成本,還有另外一個是發射成本。但是其實你還是能看到,你看獵鷹火箭,它搭載的這個航天飛機,它每次不到十個人。
但是星艦一次至少是可以搭載100人的,那如果說你将來要批次地往月球基地去發射月球基地的工作人員,甚至說再去搭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站,那星艦一次遞送的效率就會更高一些。
泓君:我們什麽時候可以去火星?
張璐:我不知道我們什麽時候能去火星。當然我知道馬斯克在講說26年要開始派不載人的探測器去火星,然後兩年之後再派載人的探測器去火星。現在技術的發展,其實是讓我們對于從月球到地球這樣的一個低軌空間,這樣的一個大的空間裏面的很多的創新和基礎設施的搭設,是比較有信心的,但是深空探索是非常複雜的。
還有很多的太空的複雜度和信息我們是不知道的。包括一方面是說,我們的航天的一個能力是不是能夠飛到那麽遠,你的飛船有沒有合适,還有包括火箭能力。
但另外一方面,能源問題怎麽樣去解決,包括像我們今年投的那家公司,它爲什麽發展速度這麽快?因爲它其實解決的是一個燃料的問題。你不可能帶着所有燃料去出發,因爲你的負重量會太大了。那他們其實是用太空裏的資源去生成水和其他航天飛船需要的燃料,在月球層面上或者在太空層面上。這樣,相當于在中間有一個加油站,你加油之後再去進行探索。那這些設施都必須要成熟了,我們才可以進行更加長距離、遠距離的深空探索。
來源:wired.co.uk
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有人本身的問題。我們在太空的環境裏面,對人的各方面機能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你在上面呆一年可以,那如果說是待兩年三年,而且是不同的輻射環境怎麽樣?怎麽樣可以去發展到一些包括耐輻射的技術,包括去保護我們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這些其實都還要繼續跟上。這是爲什麽其實現在我們看很多太空創新,它會和醫療緊密相關。因爲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它卡住的節點,不一定是太空的創新的技術,反而是一些醫療相關的一些技術,或者是生物本身相關的技術。
泓君:你哪怕是一個農作物,你要去生長,然後環境不一樣了,它還能不能生長。
張璐:對,你怎麽樣可以有耐輻射的種子、有耐輻射的胚胎、耐輻射的各種各樣的一些應用。所以這些其實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沒有像馬斯克對于很快到達火星這個想法有那麽樂觀。我其實更期待的是一個非常蓬勃發展的太空經濟,而且通過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太空生态,無論是從它的各種樣的應用的創新去反哺地球,讓地球上的人、地球上的産業發展得更好。
馬斯克當然他的願景真的是希望人類成爲一個多星球的族群,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願景,隻是說需要解決的問題不簡單,不隻是單純的火箭、衛星、航天飛船的問題。
05 太空創業的三個趨勢與商業化難題
來源: history-computer.com
泓君:我們剛剛其實聊到了,我們在太空中去制藥,這一類的科技它應該是探索在非常前沿的一個科技,包括在利用這個太空的環境去合成燃料。我能想象中,首先,這個科研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跟精力;其次,它的結果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就像你說的,理論是一回事,你真的在實踐中,你會發現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後我們再把它應用到商業中又是一個周期很長的事。
張璐:對,我們爲什麽要挪到太空工廠去做?就是它可能會讓這個周期變短。對,它即使它的周期比在地球上縮短了90%,它還是一個長周期, 而且它還依賴于整個太空産業,就一整個産業的崛起。
泓君:它其實并不是說我隻用這個事情做成了就行了,我還必須要SpaceX頻繁地往天上發,火箭的成本要降低,它的衛星降成本要降低。
它不能隻有SpaceX一個客戶,它需要有很多客戶。因爲像你剛剛說的,用人工智能去調節衛星,但是如果SpaceX這個需求很大,我相信馬斯克他是會自己做的。
張璐:他們自己在做星鏈,自己有這一套系統,所以像這類公司其實服務的是除了SpaceX之外的客戶。
SpaceX的好處是,很多東西内部解決了。但是像我剛才提到的,我們今年投的這個用太空裏面的資源去生産水和燃料的公司,創始人就是SpaceX出來的團隊,他們之所以要做,就是因爲SpaceX不計劃自己做。所以其實很多公司發展到後面,你會發現,他會把一些核心的東西抓到手裏,就爲什麽他們會自己去做這個衛星的交通管理,因爲這個涉及到衛星數據,數據是最核心的。
但是,除了數據之外,其他一些基礎設施它自己也可以做。但自己做了之後,到底成本是不是可以最大的優化,這是一個問題。能讓第三方去做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方式。第三方做成本可以降得更低,它的靈活度也比較大。
泓君:所以我整體的一個問題還是說,太空領域它是不是一個比較壟斷型的領域?在商業層面,SpaceX現在還有Blue Origin,當然這兩個公司它的差距是在越來越大,然後在其他領域可能就它很多是國家層面上的一些合作?
張璐:我覺得短期是這樣的,比較壟斷的領域是基礎設施的,比如說火箭發射、衛星制造,這些基礎設施的比較壟斷,因爲它的前期投入大, 衛星制造其實也相對比較壟斷。其實你隻要成本一降下來,誰會去買貴的衛星?都還是希望是便宜的衛星,而且是質量高的衛星。
但是等到你最基礎的這一層發射衛星搭建好了之後,會有各種各樣的一個應用。那應用層面,各樣的公司都有機會在支持這些應用裏面的,這叫基礎設施。你就把它想象成我們現在,比如說在美國,你說雲服務是不是就是壟斷的這幾家大壟斷?但是在雲服務之上的話,叫雲基礎設施,是不是要和各種各樣不同的公司去做雲基礎設施之間層面上,是不是還有一些什麽網絡安全、數據隐私安全,一些相關的領域的發展,這些也有各種各樣的公司去做,在這個上面再去建應用。
來源:SpaceX星鏈計劃全介紹
張璐:用衛星去找礦的那家公司,是另外一個商業模式,他自己擁有那個礦。它沒有拿太多VC的錢,它拿了很多億萬富翁的錢,比如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他們就變成了新型的礦主,他們還是家裏有礦的一家科技企業。
泓君:還真是家裏有礦。
泓君:那你怎麽去區分太空領域的公司,它哪些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可以通過快速的自己造血來活下去?哪些領域它在解決一個巨大的科學上的難題,它必須有一個大的技術突破之後才可以商業化,但這個技術能不能突破是一個非常大的未知數?
張璐:對,是的。你這點問的非常非常好,因爲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崛起,就包括我們現在講人工智能,你不能夠一以概之地說,"啊,所有AI的東西都可以投,都是好方向。"其實很多方向,它不一定能夠那麽快進入商業化。
整個太空經濟領域也是一樣,我們5月份發的那個行業報告,我們其實單獨列了說哪部分現在是可以去考慮的機會,哪些是比較有挑戰的去考慮的機會。它還是需要進一步的大技術的創新,包括我們提到的一些能源的問題,包括一些醫療的創新,去保證這個願景或這個應用,它是能發展下去的。
那有些其他方向,有一個巨大驅動力是星艦。星艦它解決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成本問題。就如果說有一些應用,它之前沒有發生的原因,是因爲衛星的發射成本過高、衛星數據的成本過高,那這個問題在接下來三五年可以很快地解決。那這些應用就可以快速地蓬勃地成長起來。如果你給我一組非常高質量的衛星數據,是這個領域的關于這個應用的數據,我建一個人工智能模型,我就可以把它做出來,那它的發展速度就很快。
但是如果說,就像我剛才提到那個太空工廠,當然他們做的方向我非常喜歡,但我沒有投這家公司?因爲它還有很長的路。它的商業場景是什麽樣子的,這個還需要進步的一個探索。
所以各種行業的創新都是融合發展的。你像我們投的領域:醫療企業級、人工智能和工業自動化,我從15年開始就投這三個方向,也會有人問我說:"啊,這三個方向這麽不一樣,怎麽看?"但是你看我們今天聊到的這些領域,它既是太空行業的、工業自動化,它既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它又有一些醫療層面上的一些願景和整合的可能。所以在未來十年,這種跨學科的機會會非常多。
這個是我們如果要去判斷說,這個方向回答你的問題值不值得在短期去投資或者去做創新的話,你不能隻從一個領域要去看,你要從多領域去看。
泓君:嗯,對。因爲今天我們其實也提到了很多創業公司。抛開SpaceX、Blue Origin這一類的火箭發射公司,也抛開OneWeb的這一類比較老牌的衛星公司,說三個你覺得最有前景的太空創業公司或者趨勢?
張璐:這個我現在比較難選,我也不想隻說我自己投的企業,這樣感覺是有點在給自己的公司做廣告。我可能就還是不說公司了。這個說三個趨勢:
第一,我非常看好的,是建立在太空衛星數據層面上的垂直領域應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方向。
第二,是太空工廠和制藥和醫療領域的應用,這是一個巨大的方向。
第三,其實是有點像在搭建太空環境裏面的叫基礎設施。如果我們有很多很多的人工智能應用,那你是不是也需要有一個數據中心可以去進行實時的支持,你是不是也有需要一些其他的一些設施層面上的一些技術支持?
這三個方向都是非常看好的。另外呢,以前我們其實沒有在洛杉矶投什麽企業,因爲洛杉矶主要是ToC,我們投的所有的企業都是技術屬性比較強To B的企業。但是現在我們有兩家太空公司都在洛杉矶,都是因爲SpaceX創辦。
來源:Fstoppers
泓君:所以因爲SpaceX的存在,洛杉矶附近開始形成了一個太空創業生态。
張璐:對,SpaceX公司附近的那幾個城市,大概現在湧現了幾百家太空科技創新的企業,好處是大家互爲上下遊。
我希望大家看SpaceX,不要隻看馬斯克。當然他有非常重要的願景、投入、資源等等,但是SpaceX真的是聚集了行業裏最優秀的人。
我認識的一些非常傑出的人,他們在那邊做了10年。SpaceX的薪資報酬跟矽谷的科技公司根本沒法比,就它沒有給很多錢,它的股票也沒有上市,所以隻能說是紙面的價值。但就是因爲這個巨大的願景,吸引了基本上業内最優秀的人才。
我也不希望大家覺得就隻是馬斯克。馬斯克在這個公司在,馬斯克不在,一定會有影響,但不會說有一個巨大的影響。特斯拉作爲一個上市公司都已經熬過來了,SpaceX的董事會各方面都還是非常好、非常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