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彡丨 P
前兩天看到日推上一個流傳很廣的趣聞,說是有日本阿宅吐槽——
推主在大學裏認識了一個中國人,日語說得很自然,直到問了名字才知道他是外國人。于是就很好奇," 你日語爲什麽這麽好?"
得到了 " 因爲是媽媽教的嘛 " 的回答。推主表示原來如此,想着可能媽媽是日本人之類吧。結果後來發現這個中國人朋友是土生土長的純正中國阿宅。
他口中的 " 媽媽 " 指的是聲優 佐倉绫音……
中國阿宅到處找聲優 " 認媽 " 的迷惑行爲,被傳到日本去了——其實很簡單的一回事,感歎一下死宅真惡心啊(什麽啊,原來我也是死宅,那沒事了)。
忽然想到自己也有一群阿宅朋友,平時親切地稱呼某些聲優爲 " 媽媽 ",甚至關注的有些聲優對粉絲也會以 " 媽媽 " 自稱。
今天很想聊聊這種路人可能難以理解、但在二次元卻很普遍的 " 到處認媽 " 的精神狀态。
之前 BB 姬在相關話題有提到過,日本聲優業界逐漸偶像化的大趨勢,高顔值的新人是越來越多了,各種聲優歌手出道、賣 CD 碟賣寫真集。
很多聲優即使不唱歌不跳舞,也會出席線上線下活動,開設社交賬号。平時做做廣播節目、油管直播玩玩遊戲什麽的,幾乎成了家常便飯。畢竟聲優本職工作不賺錢,隻能靠副業養活自己嘛。
抛頭露面的機會變多,而粉絲也有更多渠道接觸台前幕後的工作日常。再加上很重要的一點,B 站有很多用愛發電的翻譯字幕組做視頻切片。
聲優的形象也變得更加立體,不再隻是作品最後快速滾動的眼熟名字,粉絲們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日語裏有個詞叫「ガチ戀」,ガチ讀作 gachi,噶起。專門指代把偶像藝人當作戀愛對象去認真喜歡的感情,就非常接近 " 老婆 " 的使用場景。
(B 站評論區常見的日語定型文的發情場景,翻成中文就很羞恥)
我認識幾個字幕翻譯群的聲優噶起朋友,他們很喜歡齊藤佑圭(代表角色:《女神異聞錄 5》武見妙、《偶像大師百萬現場》永吉昴),平時都叫她 " 媽媽 "。當然,他們的聲優 " 媽媽 " 可不止一個。
我好奇爲什麽這麽叫?
得到的回答是:"感受到了母性的光輝。"
還有什麽 " 大我五歲就是姐,大我十歲就是媽 "、" 大我十五歲就是妹妹 " ……聊着聊着大家就不演了,我甚至在媽寶群學會了一個詞叫 " 媽妻 "。
很多人十幾歲的時候,看着二十多歲的聲優們配音的動畫,把裏面的角色當老婆。等到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聲優們一個個三十歲開始步入婚姻殿堂。
慢慢的自己學會跟一般會社員、棒球手、男聲優或者樂隊鼓手等等(出現在結婚宣告的男方)和解了。
(Live 演唱會上的齊藤佑圭)
平時不關注聲優的朋友可能很難理解。
這樣,我們不妨代入比較熟悉的動畫角色。在 ACG 作品裏," 媽媽 " 經常被用來指代一些團隊裏默默守望衆人、給予大家支持的角色。
比如之前很火的動畫《孤獨搖滾》裏面的鼓手 虹夏,被觀衆稱作是 " 虹夏媽媽 "、" 虹夏小天使 "。
喜歡一個人,被她的魅力所吸引,但又不會帶着 100% 的肉欲色彩去欣賞她的外在。這種矛盾的感覺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
于是我們找到了最接近的意象——媽媽。
(不是這種)
高達有一個很經典的梗,叫"XX 是可能成爲我母親的女性啊 ",出自 1988 年的劇場版《逆襲的夏亞》。
這是 ACG 作品裏少有的,将人類心中(特别是男性)普遍懷有的戀母情結擺在台面上探讨的台詞。
其實心理學層面上 " 母親 " 的含義非常廣,不僅僅是指通常認知裏的養育、關外自己的女性長輩,可以泛指一切包容、撫慰、安心感的來源。
近年來二次元圈子有個很流行的反差萌屬性,叫 " 蘿莉媽媽 " ——明明是小學生、或者身材嬌小的蘿莉型角色,卻散發着如媽媽般安心的母性光輝。
比如《賽博朋克 邊緣行者》裏面有個叫 麗貝卡 的角色,對外狂野對内細膩,卻一直像母親一般呵護着男主角大衛。
麗貝卡喜歡着大衛,即使知道自己沒有機會,但還是無條件信任他、幫助他、罩着他,還幫忙去找露西……于是就 " 喜當媽 " 了。
可能是由于身上帶有的母性氣息,在劇情裏被精神混亂的大衛幻視成媽媽……結果最後被亞當重錘那啥了,實數太慘。
巧的是,麗貝卡的聲優叫黑澤朋世,她也是《偶像大師 灰姑娘女孩》赤城米莉亞的聲優,後者經常被提及媽屬性。
盡管年級很小,但有着身爲大姐姐的責任感,努力幫助制作人(玩家角色)。跟之前 BB 姬聊過的 " 雌小鬼 " 流行屬性簡直是兩個極端。
當然,偶像大師的例子太小衆,大家可能 get 不到。
我們換一個更熱門點的動畫角色來舉例。比如《輝夜大小姐》裏擔任學生會書記的藤原千花,總是散發一股母性光輝,被觀衆稱作" 書記媽媽 "。
爲她配音的聲優 小原好美 在現實裏也給人一種很溫柔的印象,像是背後默默守望着大家的" 媽媽 "。
去收錄現場要用到濕巾消毒,她會提前拿出來分給大家。有時候現場設置了一些小零食,錄完節目她會幫忙清理盤子、拿袋子收拾垃圾等等……
連她自己也吐槽,不知不覺就已經成爲輝夜全員聲優的媽媽了。被同組的新人男聲優叫媽媽不說,母親節還會收到古賀葵(四宮輝夜的 CV.)的祝福短信。
至于成爲 " 媽媽 " 角色的契機,小原好美開始回想自己的高中時代(以下爲聲優自述):
其實我身處媽媽位置第一次并不是在輝夜,大概高中時候就是一直這樣了。那時候明明天氣冷的要死,但是女高中生就硬要把裙子弄得很短,雖然我自己也一樣……
對的!想起來每當冬天的時候,路上就會有很多把毛毯圍在腰部的女生。當時班級裏我的好閨蜜,明明超級超級冷,竟然不把毛毯圍起來就直接出門了。
我就想着," 唉!!你這樣會感冒的啊!",然後拿起我自己的毛毯," 快圍起來,會感冒的呀!" 好閨蜜就吐槽說," 怎麽感覺好像老媽子一樣。"
" 什麽啊,是老婆婆啦!",然後我高中時的外号就是老婆婆了。還會被隔壁班的人問," 唉,被叫老婆婆不會很讨厭嘛?" 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叫法了。
偶爾遇到高中的同級畢業生,還會被問候:" 啊,老婆婆最近可好啊?" 說不定我(的母性)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呢……明明在家裏的時候,什麽家務都不去幹的。
(2022/10/30 小原好美的廣播,BV1gM411q71C)
(各種切片,基本和媽屬性綁定了)
可以說,人們在喜歡的聲優身上找到了一絲媽媽的影子,享受着被照顧的感覺,幾近 " 戀母情結 "。實際上,有很多心理學家都試圖揭示類似現象。
榮格學派有個概念叫 anima 阿尼瑪,本意是靈魂,用來指代男性無意識中的完美女性的意象。(女性的完美男性意象叫 animus 阿尼姆斯)
anima 集中了男性認爲女性身上好的不同特點。男人面對像自己心中 anima 的女性時,會體驗到極強烈的吸引力。又因爲男人最早接觸到的女性是自己的母親這一緣故,母親往往是男孩的 anima 的化身。
換個詞簡單理解就是 " 夢中情人 "。不過榮格當時對一些複雜心理現象的考察,尚處于開拓階段,現在來看有些玄學,他的四概念也隻剩下人格面具和陰影。這裏隻是參考,不具體展開了。
(喚起禁斷記憶的 完美又愚妄的靈魂 anima ——翻譯《バベル》歌詞時見過)
回到阿宅 " 到處認媽 " 的話題。這事在路人眼裏看起來挺奇怪的,但是仔細想想倒也正常。
畢竟身體年齡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成熟。成年人活得累,很多 " 沒當夠孩子 " 就進入社會的男男女女卻無法抱怨,于是尋求着缺位的 " 母親 " 來彌補。
看着配音的動畫,聽着聲優的聲音,在長期的賽博陪伴中,單方面享受細水長流式的浪漫和體貼,讓愛在日常中被填滿自己空虛的皮囊。
(齊藤佑圭:大家好,我是《偶像大師百萬現場》的媽媽)
說起來可能有些自私,甚至有些一廂情願,但是反正在現實裏又見不了面,不用犧牲周圍人來照顧自己,還能讓心情更輕松些。
所以阿宅喜歡聲優 " 媽媽 " 們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吧——和追星、看直播的人也沒啥區别,本質還是缺愛。
通過把散發着母性光輝的聲優們擺放在假想的媽媽位置上,試圖獲得一種心理上的被寵溺的感覺。
這麽一想,能夠一直待在孩子的立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哪怕僅僅隻是在網絡上而已。
部分參考資料:
萌娘百科 oo 是能成爲我母親的女性 詞條
BV1gM411q71C【中字】高中開始就已經在當媽媽了的小原好美
※插播一下。和大家說個事,最近公衆号又改顯示規則了,如果想正常收到 BB 姬的推送,麻煩大家加個星标!!!
就在公衆号主頁右上角 "..." 進去就能看到 " 設爲星标 " 了,這樣才能顯示完整的封面、圖文推送信息再次麻煩大家随手點點,感激不盡!!!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