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 月 14 日開始,經過一個多月博弈、上下反複摩擦,國際金價終于再次突破 3000 美元 / 盎司大關。
18 日,又一路沖至 3037 美元的曆史新高,國内金價同步飙升至 680 元 / 克以上。
但是,該說不說的。
此時此刻,你敢斷定黃金真的徹底突破了嗎?
後續,是繼續在 3000 美元折騰?還是一路向上?甚至急轉直下?

" 貪婪與焦慮并存 ",應該是對目前市場情緒的最好描述。
約有 20% 的投資者認爲存在 " 新聞驅動性 " 風險。
至少在技術面上,目前的金價已經顯示出超買信号,一旦美聯儲政策或地緣局勢意外緩和,情緒反轉可能引發踩踏式抛售。
不過,依然有 60% 人繼續看漲。
因爲,現在的宏觀局勢似乎并不比過去幾年好、甚至更差,各國央行的購金潮也仍在繼續 ……
支撐黃金牛市的驅動力,不僅沒減弱、反而更強了。
前者是理性的,後者是有格局的。
一般情況下,賺錢的往往是占少數的前者。
但就這件事,個人更傾向後者。
01 此消彼長
總體上,還是以往說過多次的思路。
做多黃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空信用貨币。
雖然說,地球本身的黃元素總量極多,約有 4 億億噸。
但其中 99% 都集中在地核中,不可能得到;其餘的也大多存在于地殼中,無法開采。
按照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截至 2024 年,全世界已開采的黃金總量爲 20.7 萬噸;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更是隻有 3.5 萬噸左右。
2025 年,全球預計新增開采黃金 3816 萬噸。
也就是說,到今年底,全球可利用的黃金總量不會超過 21.1 萬噸。
而且,這個新增量,未來隻會越來越小,因爲全球可開采的黃金儲量僅僅隻剩下 5.4 萬噸。
顯而易見,越是留到後面的必然是開采難度和成本越高的,開采難度逐年上升,可能很快就将面臨 " 黃金峰值 " 挑戰。
就算不考慮别的因素,僅僅看 " 物依稀爲貴 " 這一條,黃金天然也是具備炒作屬性的。
但是,黃金本來就是稀有的,這是它曾經能作爲貨币的最大原因之一。
如今,也不過是更稀有一些而已。
僅僅是稀缺性,無法完全解釋 2001-2011 年、2018- 今天的兩波黃金大牛市。
更重要的,是壓制其貨币屬性的信用貨币本身,出問題了。

黃金作爲人類社會主要貨币之一,至少有 6000 年曆史。
而它失去貨币地位的時間,從 70 年代至今,僅僅隻有 50 餘年。
短短半個世紀,全球各國制造了多少鈔票?
若全部按現行彙率換算成美元,到 2024 年,全世界流通的鈔票超過 110 萬億美元;即便按現在 3025 美元 / 盎司(約 1.06 億美元 / 噸)的價格計算,對應的價值超過 103 萬噸黃金。
很明顯,信用貨币的體量和增速,在短短 50 年裏,就遠遠超越了貴金屬所代表的财富。
以信用貨币的代表美元爲例。
80 年代到 21 世紀初,美國物價上漲超過 5 倍,即美元的購買力貶值了 5 倍;相同時間段内,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卻幾乎沒有變化。
換句話說,黃金本身的實際購買力,在 20 年内縮水了 5 倍。
如果信用貨币體系能一直維持穩定,黃金的購買力還将一直縮減下去,最終成爲隻剩工業用途的普通金屬。
至少在上輪牛市之前,黃金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抗通脹屬性,長期持有黃金是虧錢的。
但現在事實已經告訴我們,劇本并沒有往預想的方向發展。

真正的轉折點在 2008 年前後。
中國加入 WTO 後,迅速成爲世界工廠,财富體量飛速膨脹,引發全球投資熱潮,全球的财富流通速度驟然加快。
06-08 年,美國房地産泡沫迅速擴大,随後雷曼兄弟撲街、泡沫破裂,引發全世界經濟滑坡,全球近 50% 的股價蒸發。
爲了救市和維持經濟的穩定,各國政府瘋狂印鈔投入市場。比如美國的 QE,歐洲的國債計劃低利率政策,日本的 QE 和 QQE 等貨币寬松政策,乃至中國也搞了一次 4 萬億計劃 ……
非正常的增長就是泛濫,信用貨币第一次以非正常的速度飛速貶值。
在此之前,全球的信用貨币總量雖然也在增長,但對應的是社會總财富增長,符合基本規則。
而這一次明顯不一樣,提前透支未來等于是違反了遊戲規則,嚴重破壞了信用貨币之所以能作爲貨币的最重要屬性,即信用本身。
丢失的貨币屬性,誰來承接?
至少在那個時候,最合适的當然是曾經的貨币黃金。
法币大貶值的同時,黃金則飛速上漲,直到 2011 年 9 月 5 日,達到 1917.9 美元。
所以,十年後的這波黃金牛市的本質因素是什麽?
很大程度上,是信用貨币的信用,再一次加速墜落的體現。
甚至這一次,可能還要超過上一次。
02 加速墜落
這一輪牛市的起點,在 2019 年前後。
而從 2019 年至 2024 年 12 月,五年之内,全球債務規模飙升了 20% 以上,總規模達到 318 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 7 萬億美元,與全球 GDP 之比飙升至 328%,比上一點增長 1.5%。
其中,僅政府負債,就達到 103.7 萬億美元,一年内新增 4.5 萬億美元。
政府債務是大頭。
債務增長之快,與放緩的經濟增速形成鮮明對比。
從這個角度看,現在的世界,就像是個大号日本。

如此大規模的債務,最直接的問題,是其本身要承受利率,現在的體量已經明顯反噬到經濟社會本身。
這已經引發了更惡劣的後果:全球經濟走向邊際效益縮減。
簡單來說,就是賺錢能力變差了,會嚴重扯經濟增長的後腿。
經濟增速若繼續下行,政府更換不起債,隻能繼續憑信用去印未來的錢;債務規模繼續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更大;再,繼續 ……
我們早已陷入惡性循環,至少目前是無解的。
這裏,不單單說的是美債、日債、歐債,而是一個全球性、普遍性的問題。
事實上,美元已經是最穩定的貨币了,如果用日元、歐元等其他貨币去計價,黃金的漲勢遠比現在看到的更瘋狂。
看下圖,根據 IIF 的預測,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除了德國,政府債務的增速都将越來越快,最健康的在 2050 年之前占 GDP 比重也會超過 100%。
而未來,可能還會更壞。

這是個動蕩的年代,債務的擴張已經不單單隻受經濟因素驅動。
此時此刻,新一輪軍備競賽可能已經開始。
2024 年 12 月 24 日,歐洲防務局發布數據,2024 年歐盟國家國防開支總額增長至 3260 億歐元,占歐盟總産值的 1.9%,較 2023 年上漲 17%。
而 2025 年,随着特朗普公然說要退出北約,歐洲對重建國防力量的訴求必然會繼續增強。
問題是哪來的錢?
對本來就已經入不敷出的各國而言,這根本就是個單選題。
不管遇到什麽困難,借債就完了,去年他們也是這麽幹的。
2024 年,歐盟委員就已經發行 1400 億歐元長期債券,用于資助 " 下一代歐盟 " 計劃及防務支出。
而今年,幾乎可以斷言,發的國防債隻會比 1400 億歐元更多。
這是個大的趨勢,最典型的是德國。

早在 2022 年俄烏戰争爆發後,就通過了一項 1000 億歐元專項資金的建設計劃,國防預算将超過 GDP 的 2%。
2025 年 3 月,德國政府再一次宣布,将發行創紀錄的 5000 億歐元基礎設施債券,且國防支出不設上限。
消息宣布當天,德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飙升近 30 個基點,創 1990 年兩德統一以來最大漲幅。
這是一個明顯的風向标。
作爲戰敗國,國内存在大量外國駐軍,德國國防開支占 GDP 比重一直在 1.5% 徘徊,在北約是墊底的水平。
如今,連這個 " 老實人 " 都開始武裝自己,周邊各國當然會跟上腳步。
整個歐元區突然陷入利率風暴。
比如意大利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直接沖破 5%,比德國還要高 2.5%。
……

過去幾年,大家都忙着抗通脹,現在通脹沒那麽急了,緩解償債壓力是所有人的頭等大事。
但現實是,似乎并沒有誰能去解決這個問題,反而因爲各種原因,使得債務擴張的速度總是超出預計。
包括中國,2024 年第四季度,也重新提出" 實施更加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 "。
……
所有透支未來的舉動,本質上都是在消耗信用貨币本身的信用。
這是信用貨币體系最大的定時炸彈。
隻要這個問題不解決、至少部分解決,黃金的長期上漲的底層邏輯很難改變。
一方面,是其逐漸重拾被奪走的貨币屬性;另一方面,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國必然要給未來多兜底,不斷加大力度增加黃金儲備,這種行爲本身也是一種炒作。

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有一個看黃金走勢更簡單而白癡的方法。
近三十年,有一個基本的規律,隻要是中國進口的東西就會一直漲價。
比如,曾經的鐵礦石、原油;比如,現在的黃金。
上面的人遠比我們知道的内幕多,隻要央行還在大量收購黃金 ……
作爲普通人,其實不用想太多,跟着買就是了。
03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
這個世界可能比想象中更荒誕。
2 月 18 日,美國參議員麥克李在推特上稱,他曾多次嘗試進入諾克斯堡,但每次都被士兵阻攔。
諾克斯堡,是美國政府金銀儲存庫。據财政部的數據,約有 6572 噸黃金儲備于此。
這是什麽概念?
美國政府的總黃金儲備量官方數據是 8133 噸,世界第一;儲量第二的中國,也才 2269.31 噸。
問題是,這裏從來不允許任何人進去。
也就是說,這 6500 多噸黃金,從來沒有人能去核實。
就算裏面空了,官方給出的數據依然會是,裏面還有 6572 噸黃金。

這種事不是沒有可能。
馬斯克也回複了這條帖子:誰能證明裏面的黃金沒有被偷?
搞不好哪天,馬斯克真的會率領效率部,去給全世界觀衆直播開金庫。
萬一裏面真的早就被搬空了 …… 那我們不妨猜測一下,類似的腐敗,難道隻存在于美國嗎?
搞不好全世界各個大國的黃金儲備數據,都存在一定水分呢?
如果真是這樣,在黃金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的當下,各方争先恐後收購黃金,就不僅僅是經濟原因了 ……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格隆 ",作者:萬連山,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