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東風本田官方宣布:2025 年前電動化比例達到 50% 以上,2027 年後不再投放燃油新車,2030 年前累計推出 10 款以上純電車型。當東風本田新能源版圖布局進一步完善後,将與比亞迪展開直接競争。
在 2023 上海車展上,本田中國宣布全面進入電動化時代,2027 年後,本田在中國推出的所有車型均爲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到 2035 年,本田中國将實現純電動車銷售占比 100%。此前,本田中國宣布,2030 年起,在中國市場将僅銷售純電和混動車型,不再投放新燃油車,在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本田中國不得不提前其電動化進程。
在 2023 上海車展現場,本田中國旗下 e:N 品牌全球首發三款純電動車,包括 2024 年初将由廣汽 Honda 推出的 e:NP2 和東風 Honda 推出的 e:NS2,發布的是接近最終設計的原型車型—— e:NP2 Prototype,該車型由本田中國團隊研發打造,出自純電動車專屬的智能高效純電架構 "e:N Architecture F"。據了解,東風本田 e:NS2 于 2024 年初上市,定位中型純電 SUV。
作爲日系三大巨頭之一,本田在中國市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2022 年,本田在華終端銷量爲 137.31 萬輛,同比下滑 12.1%。上半年,本田在華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爲 52.97 萬輛,同比下滑 22.0%。在 2023 年 1-6 月國内乘用車企業中,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均跌出榜單前十。
雖然本田在電動化領域轉型的決心很大,但已經上市的産品中,純電車型的銷量并不理想。目前,本田在華投産 e:NS1/e:NP1 兩款純電動車型,兩款車型互爲姊妹車型,前者由東風本田投産,後者由廣汽本田投産,定位小型純電 SUV,但兩款車型自上市以來銷量持續低迷。以上半年銷量爲例,東風本田 e:NS1 累計銷量爲 2882 輛,廣汽本田 e:NP1 爲 3364 輛。
與此同時,本田已經開始抛棄油電混動,開始布局插電混動。全新 CR-V e:PHEV 于 3 月 10 日上市,新車搭載第四代 i-MMD 雙電機混動技術,目前售價區間爲 22.59-26.99 萬元。此外,雅閣、皓影、英仕派也均推出插電混動車型,其中皓影 e:PHEV 售價區間爲 22.59-25.99 萬元。數據顯示,上半年 CR-V e:PHEV 銷量爲 3581 輛,而皓影 e:PHEV 爲 2812 輛,與國内其它插電混動車型相比,本田插電混動車型在價格上沒有優勢,在産品上也沒有競争力。
可見,不管是純電還是插混,本田轉型新能源的壓力不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主要靠燃油車來獲得銷量,但如今本田燃油車也不好賣。上半年,本田賣得最好的是雅閣,累計售出 9.44 萬輛,但不及凱美瑞,後者銷量爲 10.25 萬輛。此外,CR-V、思域分别爲 7.01 萬輛、5.27 萬輛,其它車型均在 5 萬輛以下。
燃油車難賣,電動車不火,是本田在華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在産品方面,雖然本田對主力車型進行煥新,包括 XR-V、CR-V、缤智、皓影等,這些車型在國内市場确定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和品牌認知,但在去燃油化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這些産品的更新也僅僅隻是針對外觀、内飾進行更新,無論使用多麽全面的 Honda CONNECT 3.0 系統,都無法改變它們在設計理念 " 落後 " 的事實。
燃油車時代的本田," 一日本田,終身本田 " 成爲本田粉的忠實口号,這是強大的産品力帶來的用戶共鳴,但經曆新能源發展變遷洗禮的消費群體,市場愈發理性,當産品優勢不再時,消費者總将會選擇其它品牌。
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在 2023 上海車展上表示,其它汽車品牌在電動化方面都領先于本田太多,已經遠遠高于本田的預期,如果本田還不采取相應的反擊策略,那麽本田将輸掉這場比賽。據了解,本田在 2023 上海車展上亮相雅閣 e:PHEV 以及另外兩款概念車,但三部敏宏在觀展後發現,這幾款車型都難以與中國的電動車競争。
本田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并全力加快布局電動車。今年 1 月,本田宣布對中國區公司架構進行全面調整以加快産品電動化,其中包括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HMCT)将與本田生産技術(中國)有限公司(EGCH)進行合并,以及将原本全球範圍内的六大市場分區縮減爲 " 北美、中國和其它地區,并建立一個新的電動事業開發本部以更加專心的負責電動車業務。
寒潮與春意還在膠着,新的戰争正在繼續。特斯拉的低價車型已經發布計劃,即将面世的小米汽車,都有可能搶占傳統合資品牌的地位,但至少站在當下的視角,自主品牌已經領先了一些身位,而本田作爲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如何挽住中國市場,也需要本田内部深思。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