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江蘇同時迎來新任 " 一把手 "。
據新華社 3 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決定:信長星同志任江蘇省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擔任青海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陳剛同志任青海省委委員、常委、書記。
公開簡曆顯示,信長星出生于 1963 年 12 月,曾長期在國家部委任職,此番調整是他繼安徽、青海之後第三次跨省履新;陳剛出生于 1965 年 4 月,曾主政北京朝陽、貴州貴陽等地,還是首任雄安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圖片來源:青海日報、國新辦網站
至此,黨的二十大後,過半省份黨委書記已經完成調整,信長星和陳剛成為 2023 年首批調整的省級黨委書記。其中,"65" 後的陳剛是目前最年輕的省級黨委書記。
江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地位十分重要;青海則是深居青藏高原的三江源頭,肩負生态保護重任。兩省遠隔 2000 多公裡,但共飲長江水," 結對 " 多年—— 2010 年江蘇與青海海南州建立對口支援關系;2016 年 7 月,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後,黨中央、國務院确定江蘇對口幫扶青海。" 蘇青 " 協作的故事由此展開。
1 月 3 日,江蘇省委召開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剛剛赴任的信長星表示:" 我從三江源頭來到江蘇,接過省委書記這副沉甸甸的擔子,從今天起成為江蘇大家庭的一員,深感萬分榮幸、使命在肩。"
兩省完成 " 接棒 "," 蘇青 " 協作是否會續寫出新的故事?
重視生态環境治理
現年 59 歲的信長星是山東惠民人,先後在曲阜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學習,1986 年研究生畢業後即進入原勞動人事部等勞動系統工作長達 20 餘年。2008 年國家公務員局組建後,信長星擔任該局副局長,2010 年升至人社部副部長,46 歲即跻身副部級。
2016 年信長星 " 空降 " 安徽,任安徽省委副書記。2020 年 7 月,有着十年副省部級經驗的信長星交流到青海,出任代省長,2022 年 3 月升任青海省委書記。
剛到青海的信長星就迎來一個棘手的問題——一篇《青海 " 隐形首富 ":祁連山非法采煤獲利百億至今未停》的報道揭開了祁連山南麓腹地木裡礦區非法開采的蓋子。青海省迅速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時任省委書記王建軍與剛剛履新青海代省長的信長星擔任組長,以零容忍的态度向破壞生态的行為開戰。
信長星曾提到,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态環境綜合整治是一場 " 政治大考 "" 生态大考 "。在青海任職的 2 年半時間,生态環境保護與治理一直是信長星最重要的抓手之一。無論是 2021 年接受《經濟日報》專訪,還是 2022 年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他都在着重闡述青海如何貫徹落實生态文明思想。
青海省情定位就是 " 三個最大 ",即 "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态 "。近年來,青海圍繞 " 四地 "(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的現代産業加速構建,綠色轉型成效開始凸顯。比如,循環經濟增加值已經占據規上工業的 65%;锂電産能接近全國産能的三分之一;清潔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居全國首位。
當信長星轉任江蘇省委書記,青海也迎來了新任掌舵者——此前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的陳剛。
陳剛是江蘇高郵人,現年 57 歲。從官方履曆來看,他的學習和工作經曆分成了很多個 " 十年 "。
第一個 " 十年 " 是求學,15 歲考上揚州師範學院化學系,然後在哈工大讀研,在北大讀博,25 歲博士畢業。第二個 " 十年 " 是技術研究,理學博士陳剛工作的第一站是北京玻璃研究所,第二站是北京一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0 年 7 月,35 歲的他步入仕途,轉任北京市外貿委副主任。
2003 年 1 月起,陳剛在北京朝陽區開啟了他的又一個 " 十年 "。從副書記、副區長、區長做到區委書記,陳剛管理朝陽區的 9 年半期間,恰逢 2008 年北京奧運會舉辦,經濟與社會效應彰顯,朝陽區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陳剛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從經濟發展來說,我認為奧運會讓我們發展提前了 5 年;從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來看,給我們提前了 10 年。" 朝陽區委書記之後,陳剛就進入了北京市委常委。
雄安新區是陳剛履曆中的另一個亮點。2017 年 5 月,陳剛從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任上被調往河北,成為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中最年輕的一員。同年 6 月,雄安新區管委會獲批,陳剛成為雄安新區首任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負責雄安新區的全面工作,被媒體稱作 " 雄安千年大計 " 執行者。
雄安新區 圖片來源:新華社
雄安新區官網現在還保留着一篇題為《陳剛,主政雄安的日子》的報道,其中寫到:" 在研究機構待過,在企業待過;在政府系統幹過,在黨委系統幹過;在大城市工作過,在貧困地區工作過;常規的機關工作經曆過,建設奧運場館這般大事也經曆過。這樣的閱曆,對于他承擔起中央交給他的建設雄安新區的重任,是很好的支撐和積累。"
掌舵 " 堅持生态優先 " 的雄安新區,陳剛自然與生态環境治理工作打了不少交道。他曾強調,要把白洋澱生态環境治理和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不當曆史罪人的決心,大力整治澱區生态環境,切實解決白洋澱流域污染治理問題。
帶着白洋澱治理和保護的經驗來到 " 地球第三極 ",陳剛成為 " 中華水塔 " 新的守護人,如何以加快 " 四地 " 建設為抓手,繼續彰顯生态價值、履行生态責任、挖掘生态潛力,新的考驗擺在陳剛面前。
下好創新 " 先手棋 "
信長星要面對的則是如何執筆 " 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 " 新江蘇的現代化建設。
從安徽、青海兩省的經曆來看,科技創新是信長星此前各類主要活動報道中的高頻詞。
這一特色從安徽就有所顯現。以時間線來看,信長星 2016 年 " 空降 " 安徽省委副書記後,先後參觀走訪過合肥工業大學、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訊飛、明天氫能公司等院校和企業,就光電技術、核能核聚變、現代農業、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技術、燃料電池等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過了解。
關于科技驅動發展,時任安徽省委副書記的信長星曾提到過四個 " 度 ":加大核心技術攻關的 " 力度 ",增強幫扶科創企業的 " 精度 ",拓展科技成果轉化的 " 廣度 ",提高集聚創新資源的 " 強度 " ——以此将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20 年來到青海,信長星把科技創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2 年 7 月 6 日,信長星專門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以科技創新助推青海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他在文中提到," 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青海科技創新工作 ",無論是生态保護、産業發展還是民生需求,都要 " 強化‘弱鳥先飛’意識,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
4 年在安徽,2 年半在青海,無論是東部省份還是西部省份,信長星都有過治理經驗。此番調任江蘇,也可以說他并沒有完全離開青海,跨省之後兩地還有非常互補的地方。
從産業角度來看,青海是碳彙盈餘地和清潔能源大省,其生态系統固碳總量排全國第一。江蘇則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國的碳減排重點區域和潛力地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全國一盤棋十分重要,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資源禀賦、發展水平,也有相應的戰略定位、控排要求。在 " 雙碳 " 指揮棒下,東西部地區如何形成合力,需要各地進一步挖掘新的合作機遇。
從合作淵源來看,青海則是江蘇對口支援的省份。
2022 年 12 月 22 日,信長星還和剛卸任江蘇省委書記的吳政隆有過一次 " 視頻對話 "。在當天的(江)蘇青(海)對口支援協作工作視頻座談會上,信長星以青海省委書記的身份感謝了江蘇省在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援青上的傾情擔當,江蘇推動 12 年對口援青、6 年東西部協作取得顯著成效。
對于 " 蘇青 " 的協作故事如何續寫,信長星提到:" 踏上新征程,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援青站在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共同富裕的新起點,進一步圍繞推動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開展攜手結對和雙向交流等深化支援合作,實現互利共赢,交出共同富裕的高分答卷。"
履新江蘇,信長星正式執掌這個 " 以占全國 1.1% 的國土面積承載 6% 的人口、創造 10.2% 經濟總量 " 的 " 經濟大省 "。
在 1 月 3 日江蘇省全省領導幹部會議上,信長星提到:" 江蘇是一部厚重的大書,我将用心研讀、用心理解、用心感悟深厚底蘊和豐富内涵,真情融入其中。"
對于接下來的工作,信長星說:" 不提新口号,不起新爐竈,不燒‘三把火’,不搞大呼隆,腳踏實地幹實事,埋頭苦幹抓落實,一張藍圖繪到底。"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