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東西 " 醜 ",大多數時候是罵,站在審美高地,把它歸入失敗的、糟糕的、不入流的、扯後腿的。
另一種聲音是 " 它好瘋我好愛 ",醜東西們天然帶有尴尬、疲憊、崩潰、不耐煩的氣質,人類拉不下臉去做的表情,它們都張狂地抵達,最後頻繁走紅聊天框。
比醜,某寶是内行的。
每天都有幾率點中一個撲閃撲閃的醜陋鏈接,有長着麒麟臂的招财貓,也有炸了毛的布鴕鳥,還有摁進腋窩的漆皮手套,怎麽也飛不出賣家的自信,于是他們索性辦了三年醜東西頒獎禮。
醜東西也有春天。/《2023 年醜東西頒獎盛典》
短短 20 來分鍾,群英荟萃,淩晨三點戳進大前天的頒獎視頻,還有 603 人在五湖四海回放。
這時候隻要打開彈幕,賣家就知道什麽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了。
醜的快感
醜到心坎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兒。
比如某款雞燈,醜得非常靈性,弄一大玻璃泡摁在脖子上,直接放棄腦半球這個東西,眼看着一隻有燈無腦的雞被自由電荷激活,那個瞬間就像愚蠢高光時刻,不由分說照亮彼此心頭。
腦子有泡。/《2023 年醜東西頒獎盛典》
比如某款宮廷風馬桶,觸碰了一般人不大敢碰的輝煌,凝視它就像是在讀一長篇土味情話,既糙又精,既豔光四射又不好意思,屬于那種乍看耳根一紅,久了就會被吸進去的玄玩意兒。
掀馬桶蓋跟開金庫似的。/《2023 年醜東西頒獎盛典》
比如某款轉角遇到愛八音盒,很難得的一種動态醜,小人兒嘴上裝着磁鐵,轉盤一轉一個拔絲吻,腦殼全憑那點彈簧撐着,在風鈴聲中止不住地啄米,這玩弄物理學的态度就挺周星馳。
愛的魔力轉圈圈。/《2023 年醜東西頒獎盛典》
比如某款嘴巴嘟嘟石墩子,鑿兩條線,捏個圈圈,在陽光打下的影子裏陡然醜了起來,雖說也是櫻桃小唇高鼻梁,可氣質就是欠揍,分明在對整個公園吹輕蔑的口哨,而且帶口臭那種。
開屏雷擊。/《2023 年醜東西頒獎盛典》
以上都是 2023 年讓網友刻煙吸肺的醜東西,拿出來評獎,多少有點醜得刮目相看的意思。
說貶不算貶,要誇也談不上,那種啼笑皆非的感覺,具象地展現在一層層貨物架上,它們肯定激怒過掏錢的某某某,也必然撥亂了甲乙丙的心弦,創作出發點不一而足,結果都是醜的。
或者說,它們的醜平等地提供了一個情緒噴瀉口。
年度風流羽絨服。/《2023 年醜東西頒獎盛典》
厭惡它的聲音很好理解,說一個東西 " 醜 ",大多數時候是罵,站在審美高地,把它歸入失敗的、糟糕的、不入流的、扯後腿的。
另一種聲音是 " 它好瘋我好愛 ",醜東西們天然帶有尴尬、疲憊、崩潰、不耐煩的氣質,人類拉不下臉去做的表情,它們都張狂地抵達,最後頻繁走紅聊天框。
總而言之,都有快意。
不被善待的醜東西
輿論場裏兩下觀瞻,一個共同的默契是 " 醜 " 始終難上台面。
聲援大多隻是幽默地聲援,比如頒獎詞、meme 圖、投稿帖,好話說到底還是有保留,而嫌棄醜東西,盡管嘹亮地嫌棄就好了,大把類似于 " 醜陋 "" 醜惡 "" 醜八怪 " 的詞彙等着發揮。
小擺件還好說,各花入各眼,美學理論一般扣不到頭上來,争得最兇的還是身上那幾匹布。
蝴蝶公主在網上引起過争議。/《小奶球 VLOG17》
比如博主 @蝴蝶公主,很少脫離醜字,她穿紅豔豔的漁網襪,中國山水莺啼燕語統統堆疊到旗袍裏,閃鑽一個騷字橫在胸前,蛇鱗虎紋從腹股溝蜿蜒至腳踝,到哪都被啐一嘴又俗又土。
公路商店曾經登出一張照片," 醜 " 得幾乎被人戳脊梁骨。
她在明處,路人在暗處,夾煙瞪眼的怒火從暗處直燒過來,那人拿食指對準了她,仿佛罵一隻過街老鼠,這動作太熟悉,意味着敵對、警告、你給我注意點,大衆街頭并不歡迎她登場。
在街頭拍攝這類照片時,曾經被保安怒指。/《小奶球 VLOG17》
也就是說,醜不能亮相,除非把它解釋成一場行爲藝術。
陋巷圍觀如此,秀場也不外,看台烏泱泱的默契裏你看我我看你,看不到大花睡褲、塑料涼拖、做飯袖套,博主 @實力姬曾給自己挂牌 " 王紅 ",桃紅柳綠地去時裝周,很醜也很突兀。
" 王紅是你最想消滅掉的形象,必須從自己的體内刮除幹淨,才能躍上枝頭做鳳凰。"
上海時裝周裏的陝西女孩 " 王紅 "。
藝術歸藝術,普通人基本沉浮在龐大而模糊的鄙視鏈裏," 醜得很發廊 "、" 醜得很淘寶 "、" 醜得很土窮 " 都歸于一個共識,醜即不合群。
上流圈子刻薄是常事,可連我們手裏翻的雜志都讓人看得頓生距離感。
豆瓣土味組有一則置頂帖子,描述那種土學生試衣服的心理波動,鏡子裏蕩漾出一個醜人兒,尤其顯眼、尤其難忘,所有潛意識都在摳腳——她 / 他不合這座城市的群。
這種窘迫,大多數小鎮孩子都經曆過。/ 豆瓣小組 @土味穿搭踐行者
于是,這則留言激發了一條土味意識覺醒之路。
關了十級美顔再看世界吧
有時候,醜其實是跟好品味共存的。
比如 139996 個豆瓣土村的村民撒了歡:" 我覺得實用土也是很重要的流派 "" 朋友說我穿這個像蘇格蘭站崗士兵 "" 好喜歡這種夜來非的感覺 ",讓合群滾蛋,就是村民們好品味的開始。
土孩子也有自己的空間。/ 豆瓣小組 @土味穿搭踐行者
當每個人都陷入 CHANEL、DIOR、LEMAIRE 時,合群變得沒意思,醜的那一個反而潇灑。
姜思達曾經回應過一次被指指點點的打扮:" 我不會覺得它是百分之百沒有問題的穿搭,但是它很有趣,它在那個活動裏顯得很特别,而這個特别會讓我覺得有一點危險、有一點動感。"
" 我知道那會吸引一些眼球,你說我是博眼球,那你就這麽說吧,但 why not?For fun!我們的生活沒有必要完全跟在别人的意見上,大家不用對時尚這個東西那麽緊張,那麽害怕。"
有穿衣自由,當然也有評論自由。/ 小紅書 @姜思達
而很多時候,群體以爲的醜和個人眼中的醜,也并不是一回事。
史裏芬拍建築,就愛往歪瓜裂棗裏鑽,比如那個白洋澱陸地上嚣張而寂寞的王八水族館,還有那個反光鏡面銳角亂戳的韭菜大廈,醜模醜樣,持續地勾起他扛起攝像機的欲望。
至今史裏芬已經拍攝了 153 期。/bilibili@史裏芬 Schlieffen
新周刊《低美感社會》爲此采訪了他:" 當你意識到奇葩景觀其實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會發現在當下主流話語體系中占有絕對分量的那種高度書面化、學院化的社會知識是相當不靠譜的。"
當醜東西噴發時,别着急,正視就好了。
誰沒閃閃惹人愛過啊?
它就像音樂裏那個誇張和弦,就像劉索拉的小說《你别無選擇》:" 一會兒在最高音區,一會兒在最低音區,一會兒在中音區 ",而有調性的東西遠遠不如無調性的張力大。
要是少了醜東西,世界該多冷清啊。
作者 | 許峥
校對 | 楊潮
排版 | 顧樸
看更多優質内容,點擊名片,星标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