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導演的《繁花》是當前備受矚目的熱門電視劇,由胡歌、馬伊琍和唐嫣等主演。該劇于 1 月 9 日在騰訊視頻上播放大結局,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最後兩集中,盡管寶總未能在股市中獲得巨額利潤,但他成功 " 活 " 了下來,避免了破産。而汪小姐則憑借 1994 年的彙率改革,将第一筆交易從虧損扭轉爲盈利。然而,許多觀衆對寶總爲何幾乎破産以及汪小姐如何賺錢仍一知半解。本文将深入剖析其中的金融原理,首先從相對簡單易懂的汪小姐賺錢的方式開始。
在劇集中,汪小姐和魏總共同經營的明珠公司經曆了諸多困難,最終成功完成了第一筆外貿交易,将國内工廠生産的貼牌牛仔褲出口至國外。爲了搶到這個訂單,汪小姐給出了非常低的對外銷售價格,并拒絕了寶總的幫助,選擇了一家報價很高的深圳代工廠。然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明珠公司即便成功完成了這筆交易,也是虧本的。原因很簡單,收入小于成本,支出大于收入。
更大的風險是,如果明珠公司無法支付生産費用,那麽在那個年代,他們有可能因欺詐罪被關進提籃橋監獄(上海的一所監獄)。然而,最終這筆生意爲明珠公司帶來了 8 萬元的利潤,比範總的第一筆交易賺得還要多。爲什麽會這樣呢?關鍵在于 1994 年的彙率改革。彙率并軌後,人民币兌美元彙率與全球市場接軌,由 5.8 左右一下子貶值至 8.7 左右,也就是說,1 美元原本隻能換 5.8 元人民币,而彙率改革後可以換 8.7 元了。
汪小姐做的是外貿生意,她的商品賣到國外收的是美元,在國内生産支出的是人民币。當她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币後,發現可以換到更多的人民币。更具體地說,假設訂單的總成本是 200 萬元人民币,在國外能夠獲得 24 萬美元的收入。當彙率爲 5.8 時,這 24 萬美元隻能兌換成 139.2 萬元人民币(24 萬 *5.8),遠低于成本,導緻巨大虧損。
但在彙率改革後,人民币大幅貶值至 8.7,這 24 萬美元一下子可以兌換成 208.8 萬元人民币(24 萬 *8.7),扣除總成本後能賺取 8.8 萬元。汪小姐的年收入爲 24 萬美元,在兌換成人民币後增長了 50%,這不僅足以支付成本,還有一些盈餘。她成功地依靠對國内形勢變化的準确判斷和對政策的敏感性。如果在 1994 年未進行彙率調整,或者推遲了一兩年,結果将截然不同。
此外,理解了《繁花》中汪小姐首次賺錢的原理,也許會明白人民币貶值對出口貿易有利的道理,對吧?然而,提到差南國投的持續做空行爲導緻寶總持有的服飾股份股價一路下跌。據推算,每下跌 1%,寶總的淨資産都會受到 10% 的損失。一旦股價跌破成本價的 10%,寶總将面臨爆倉風險,即 1000 萬元自有資金将面臨全部虧損的風險,甚至倒欠融資方的資金,徹底陷入破産境地。
在某電視劇中,胡歌飾演的寶總自述場外融資(甯波老闆、林太)撤資後,手中仍持有 280 多萬股服飾公司股票,市值達到 3300 多萬元,其中 300 多萬元爲寶總自有。每跌 1 元,寶總賬戶就會蒙受 280 多萬元的虧損。當股價跌至 10.88 元時,寶總自有資金将被全部清零。爲确保場内融資資金的安全,西國投不得不強制平倉,抛售寶總持有的所有股票。值得注意的是,服飾公司的股價并未跌至零,而是下跌至 10.88 元,然而寶總卻面臨破産。
而其根本原因在于進行股票融資交易,導緻股價下跌直接影響了自有資金和借來資金的雙重風險。自有資金充當安全墊,必須承擔全部虧損。若寶總純粹以自有資金進行股票投資,而非融資炒股,将不會面臨破産的風險。比如,假設寶總擁有 1000 萬元自有資金,持有的服飾公司平均成本價爲 16 元,相當于 62.5 萬股股票。當股價跌至 10.88 元時,寶總的倉位市值爲 680 萬元,盡管虧損了 32%,但絕對不會面臨破産。
即使股價下跌至 6 元、5 元,甚至是 4 元,倉位市值也仍有幾百萬元。最重要的是,寶總不會被強制平倉,可通過時間換取空間,甚至可以一直持有股票直至股價回升至 16 元以上并實現盈利。既然融資炒股風險如此巨大,寶總爲何要冒險呢?除了爲了應對南國投的挑戰而募集足夠的資金外,融資炒股的回報也是相當誘人的。以前述例子爲例,寶總憑借 1000 萬元自有資金借得 9000 萬元,共計擁有 1 億元資金。
若服飾公司股價上漲 5%,寶總将賺取 500 萬元,相較于 1000 萬元的自有資金而言,收益率達到了 50%;股價上漲 10%,寶總将賺取 1000 萬元,收益率達到了 100%;股價上漲 15%,寶總将賺取 1500 萬元,收益率達到了 150%,如此類推。追求高風險投資的人在資本市場上尋求超高回報,渴望在繁榮時期迅速積累财富。本文将深入解讀《繁花》中兩場關鍵商戰,即使您對股市一竅不通,也能從中受益,加深對劇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