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丁遠泓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杭州将是一座 " 高流量 " 城市。9 月 23 日至 10 月 8 日,一場國際性賽事——杭州亞運會在杭州舉辦。
據杭州文旅大數據預測,亞運會期間,杭州将迎來近年來最爲密集的遊客潮,外地遊客量将超過 2000 萬人次。
同樣是在 9 月份,杭州網公布的一份報告提及,杭州都市圈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
關于《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的說明 圖源:杭州網截屏
如火如荼進行中的亞運會,疊加已經被批複的國家級都市圈,無疑都會給杭州帶來更多的人流量。在已經有九個城市被确定爲國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杭州争做第十個的底氣增加了。
這場與南京、沈陽、濟南、合肥、福州等城市 " 同台競賽 ",争當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比賽,杭州獲勝的幾率大嗎?
亞運會提升城市魅力
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狂飙 " 外語的公交司機、有着精緻造型的盆栽……都标志着杭州已經爲亞運會做好了準備。
目前的遊客動向也顯示,杭州将在亞運會期間收獲超高關注。
攜程研究院 9 月 13 日發布的《中秋國慶旅遊預測報告》顯示,杭州因爲亞運會的舉辦," 十一 " 整體訂單預訂量同比增長超 5 倍。其中,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近 5 倍,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超 8 倍,飛往杭州的國際機票預訂量也增長明顯。
這一波由亞運會帶來的 " 流量 ",無疑能增加杭州的國際知名度,同時也增加了杭州争創國家中心城市的底氣。
杭州西湖景色 圖源:圖蟲創意
其實,杭州想成爲國家中心城市的 " 心思 " 早有顯現。
2016 年公布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發展 " 十三五 " 規劃》中,就明确杭州要充分利用舉辦 G20 峰會和亞運會的契機,擴大全球影響力,争取創建國家級中心城市。
自 2018 年西安獲批成爲國家中心城市後,9 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格局延續至今。超過 5 年的時間沒有新增成員,争創國家中心城市的呼聲在近年來越來越響。
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之後,誰會成爲第 10 個國家中心城市,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相關競争也十分激烈。根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杭州,明确提出培育、争創國家中心城市的,還有濟南、沈陽、南京、長沙、甯波、廈門、青島、合肥、福州、昆明、長春、南昌、烏魯木齊等。
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是衡量一座城市競争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來,杭州在數字經濟的引領下發展強勁,杭州的常住人口不僅能維持住正增長的态勢,甚至在 2022 年實現 " 虹吸 " 京滬人才。
但無論從經濟總量、人口總量還是基礎設施等方面來說,杭州始終與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之間存在差距,在部分領域也落後于其他 " 競争對手 "。
杭州城市景色 圖源:圖蟲創意
此次舉辦亞運會,不僅能提升杭州城市影響力、增加文旅收入,還有助于杭州升級城市基礎設施。
比如,2015 年成功申辦第 19 屆亞運會後,杭州地鐵建設就邁入了 " 快車道 ":2020 年運營裏程從 130 公裏,一口氣增至 300 公裏,十城區實現全覆蓋;2021 年新增多條線路,運營裏程增加近 40 公裏;2022 年年底,實現地鐵運營裏程達 516 公裏,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從 2021 年的第 9,上升至第 6。
除此以外,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還包括高鐵站、高架橋、體育場所等。這一系列工程的建成投運後,杭州的 " 魅力 " 再上一層。
晉級國家級都市圈
舉辦杭州亞運會的同一個月,還發生了另一件事情:杭州網披露杭州都市圈獲批。這也是杭州争創國家中心城市的另一底氣——能進一步提升對人口的吸引力。
日前,杭州網公布的《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提及,杭州都市圈規劃獲得國家批複,都市圈向心力不斷凝聚。
雖然杭州都市圈被批複的相關規劃還未完全公布,但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看來,杭州都市圈成爲國家級都市圈可以提升杭州的城市能級,增加其在都市圈中的輻射帶動能力,也讓其在長三角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 比如杭州 2022 年年末的常住人口爲 1237.6 萬人,但與北上廣深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杭州都市圈成爲國家級都市圈後,能夠進一步增加人口吸引力。"
不僅如此,陳耀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還提及,杭州都市圈緊鄰上海," 晉級 " 後通過 " 聚集效應 ",可以更好地吸納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的人才、産業和投資。
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胡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杭州都市圈獲批肯定有利于中心城市也就是杭州的發展,特别是有利于人口的流動。" 一般都市圈都需要打破行政壁壘,推動要素流動,比如社保可以互認之後,在中心城市外圍地區打工的人,可以比較便利地去到中心城市。"
杭州城市景象 圖源:圖蟲創意
與之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的 7 個國家級都市圈規劃相比,杭州都市圈可能會很大。
由于沒有公布具體的批複以及規劃信息,杭州都市圈的範圍還不得而知。但 2020 年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長聯席會議(下稱 " 市長會議 ")上通過的《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 年)》(下稱《規劃》)顯示,杭州都市圈包括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興市、紹興市、衢州市和安徽省黃山市六市全域。
這 6 個城市加起來的總面積達到 5.3 萬平方公裏,超過所有已經公布發展規劃的國家級都市圈面積。
而在衢州、黃山加入杭州都市圈的 2018 年,杭州還将安徽宣城市、江西省上饒市、景德鎮市三個城市列爲考察成員。在 2020 年市長會議上,宣城市正式獲批成爲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觀察員城市。
如果這些城市都在未來加入杭州都市圈,那麽杭州都市圈将成爲覆蓋 3 個省份的 10 個城市的 " 大都市圈 "。
人群湧動的街道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規定,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爲中心、以 1 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态。
" 一小時通勤圈的要求其實很高,基本以地鐵和城際鐵路爲主,乘坐高鐵通勤對于務工人員來說也不劃算。這其實就是之前被批複的都市圈規劃裏,範圍基本上都在 3 萬平方公裏以内的原因。" 陳耀解釋道。
目前,杭州與黃山、衢州的距離都已經超過 200 公裏。在國家層面 " 防止都市圈盲目擴張規模 " 的前提下,杭州都市圈最終如何,還需等具體的批複和發展規劃信息公布。
都市圈内的連接升級
無論是亞運會的召開,還是國家級都市圈的獲批,利好的都不止是杭州,還有周邊的其他城市。
最直接的體現之一,就是交通升級:國家發改委規定的都市圈是以 1 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杭州亞運會的配套工程也包括不少交通項目。
在胡剛看來,建設都市圈可以促進軌道交通建設,尤其是城際交通網絡能變得越來越發達。" 軌道交通項目都需要經過發改委審批才能修建,如果這些軌道交通能促進都市圈内的連接,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如今,杭黃高鐵(杭州至黃山)、杭紹台高鐵(杭州經紹興至台州)、杭州二繞(途徑杭州、嘉興、湖州、和紹興)、杭海城際(杭州至嘉興海甯)、商合杭(合肥至杭州)高鐵等都已建成通車,杭州地鐵也已與紹興地鐵接軌。
除此以外,杭衢高鐵(杭州至衢州)有望在今年年底開通運行,杭德城際(杭州至湖州德清)正在加緊建設中,杭諸城際(杭州至紹興諸暨)也即将開工。
陳耀指出,交通建設所拉近的距離可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流動,對杭州周邊地區的農業、房地産、旅遊等都會有所帶動。
杭州東站景象 圖源:圖蟲創意
紹興就是其中一個被帶動的。
紹興在去年和杭州實現地鐵相連。此次亞運會期間,抵達杭州的遊客就能通過乘坐地鐵的方式前往紹興旅遊。
8 月底,杭州亞運會發布了 6 條主題旅遊線路,紹興的劇與杭州的茶、甯波的技、溫州的音、金華的藝,一并成爲推介亮點。
事實上,實現地鐵跨城通行對于紹興的影響早已顯現。在紹興地鐵 1 号線運營的一年時間内,運送乘客達 3289.42 萬人次,其中杭紹跨城乘客占比 26.24%。
以文旅的角度來看,今年一季度,紹興發布 "1 元坐地鐵遊古城 " 活動,帶動杭紹跨城客流日均達 2.73 萬人次,比 2022 年第四季度增長 35.15%。其中,魯迅故裏地鐵站、城市廣場地鐵站成爲紹興地鐵 1 号線客流量最大的兩個站點,周末日均進出站量分别達到 1.1 萬人次和 0.8 萬人次。
交通帶來的協同發展當然不止發生在紹興,也不止涉及文旅。都市圈内戶口準入年限互認、都市圈内的 " 飛地經濟 "、強中心城市的擴張、加速産業轉型升級等等,都依賴于都市圈規劃的落地。
2022 年,杭州都市圈實現生産總值 39698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2.5%,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爲 2.7:40.6:56.7。
根據《規劃》,到 2025 年,杭州都市圈經濟總量将達到 4.2 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 3.3%,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 60%。
接下來的杭州和杭州都市圈,将會邁入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