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 斷網 " 以後,老幹媽反而在網絡上獲得大量曝光,各種猜測紛至沓來。據紅星資本局 2 月 17 日報道,老幹媽回應記者稱," 公司的運營情況一切正常。"
2 月中旬,記者趕赴貴州,實地探訪老幹媽的新舊工廠、辣椒種植基地。有老幹媽員工告訴記者,和以前相比,來拉老幹媽(産品)出去的車輛數量接近腰斬。還有員工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休息日增多,導緻工資變相降低,甚至有人因爲 " 老是休息,掙不到錢 " 辭職。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 老是休息,掙不到錢 "
據紅星資本局 17 日報道,和老幹媽品牌一樣,它的工人們也長時間處于 " 斷網 " 狀态。記者了解到,老幹媽的工人是兩班倒,每一班基本都是長時間高強度工作,且不允許攜帶手機進入生産車間内,工人要上網、玩手機,隻能趁休息時間。
不過,如果主動爲工人增加休息時間,受訪的工人大多不願意。有多名老幹媽工廠的工人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他們實行的上班制度是每月休息四天;不過,去年有一段時間,他們實行 " 上五休二 ",這也讓他們到手的工資降低了。
一名炒制工人稱,他負責炒制辣子雞(指風味雞油辣椒産品),正常情況下到手工資應超過 7000 元。" 去年有大半年的時間是‘上五休二’,扣五險一金後到手 6000 多元。" 對于工廠調整上班制度的原因,有工人表示:" 公司效益不好 "。
老幹媽工廠内的某位員工告訴記者,其在老幹媽工廠工作的時間超過 5 年,輪換過不同崗位," 以前來拉老幹媽(産品)出去的車,一天四五十輛車很平常,最多的時候百八十輛車都有,現在頂多二三十輛。"
目前,朝鋼路兩側的老廠區已經恢複一個月休息四天的工作制度,但位于見龍洞地鐵站附近的新廠區," 休息天數太多 " 仍然是工人們的苦惱之一。記者注意到,新廠區外的挂牌名字爲 " 貴陽南明春梅釀造有限公司 "(老幹媽品牌主體運營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下稱 " 春梅公司 "),這裏主要生産香辣菜、豆豉等産品。
2 月 12 日,記者在探訪新廠區時,正好遇到一位工人打算遞交離職交接表,她在某車間負責選豆子。而在辭職原因一欄,她寫了八個大字:" 老是休息掙不到錢 "。
一位工人的離職交接表
該工人去年 10 月 12 日入職,工作到今年 2 月。她對紅星資本局抱怨說," 老讓我休息,(年後)我來 6 天,讓我休息 2 天了。"
不僅僅是該車間,香辣菜車間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位香辣菜車間的工人告訴紅星資本局,今年 1 月 11 日,他們放假回家,正月十六(2 月 6 日)回工廠報到,報到後又放假,收假回來上了兩天班,車間再次放假," 現在是淡季。"
記者以求職者身份向春梅公司的人力咨詢淡季放假過多的問題時,對方表示,該工廠前幾年沒有淡季,去年是因爲疫情放假較多,今年會有所好轉," 今年庫存已經沒了,全部發出去了,銷量很好 "。
收入狂跌,老幹媽 " 老 " 了?
小編注意到,老幹媽官方旗艦店抖音賬号的第一條視頻發布于 2020 年 2 月 27 日,主要内容是老幹媽捐贈資金和食物馳援湖北。截至 2023 年 2 月 18 日,該賬号的粉絲數爲 76.9 萬,一共發布 789 條抖音,累計獲贊 119.0 萬。最新的一條視頻于 2 月 10 日更新。該視頻表示,老幹媽官方旗艦店每年熱銷上千萬瓶,開播啦!
老幹媽官方微博 " 老幹媽風味食品 " 下一條内容也沒有,顯示 " 該企業資質未經過年審 ",最新審核時間停留在 2013 年 9 月 4 日 ( 未年審 ) 。老幹媽官方微信公衆号 " 老幹媽 ",自 2022 年 3 月 24 日後便再無更新,最新一條推送的頭條标題是《" 老幹媽 " 還是那個 " 老幹媽 "》,内容是經濟學者馬光遠的一段視頻講話。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老幹媽幾乎就是中國辣醬的代名詞,曾長期占據着辣醬市場約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年銷售一度突破 50 億元。然而,2021 年老幹媽營收大幅下滑。根據 "2022 貴州民營企業 100 強 " 榜單,老幹媽 2021 年的營收總額約爲 42.01 億元,名列榜單第 11 位。而在 2017 年和 2018 年榜單中,老幹媽還維持在第 5 位,之後開始滑落,直至 2022 年跌出前十。
數據顯示,2016 年 -2021 年,老幹媽營收總額依次約爲 45.49 億元、44.47 億元、43.89 億元、50.22 億元、54.03 億元、42.01 億元。算下來,2021 年,老幹媽營收下滑約 22.25%。一時間,關于 " 老幹媽營收跌出貴州民企前十 "" 老幹媽被年輕人抛棄 " 的話題引發外界關注。
事實上,這并非老幹媽首次營收下滑。2014 年 6 月,老幹媽股權結構發生變更,陶華碧将個人僅持有的 1% 股權轉交給次子李妙行 ( 曾用名李輝 ) ,李妙行持股 51%,李貴山 ( 陶華碧長子 ) 持股 49%,陶華碧退居幕後。之後,2017 年、2018 年,老幹媽營收連續兩年下滑,直到 2019 年陶華碧回歸後才又重新恢複增長。
據每日經濟新聞 2022 年 11 月 22 日報道,記者采訪了老幹媽供應商、經銷商以及貴州當地辣醬行業人士,探尋老幹媽銷售下滑的原因。多位業内人士的大緻判斷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幹媽的銷售,但去年的下滑背後,自身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若未來不能很好解決,這些問題或會制約老幹媽發展的步伐。
成都某大型食品批發市場内,做老幹媽經銷商已多年的王芳(化名)告訴記者," 做老幹媽幾乎不賺錢 "。在去年舉行的第 106 屆全國糖酒會上,一位仲景食品銷售人員也稱:" 老幹媽确實是硬通貨,但賺不到錢。"
老幹媽的一位省級經銷商胡雷(化名)向記者表示," 老幹媽(公司)自身的利潤率很低,隻有個位數。而分銷商賺得也很少,分銷商一箱(24 瓶)老幹媽就賺了兩塊錢。"其說道,老幹媽是走薄利多銷的道路,這些年經銷商也呼籲老幹媽漲下價格,但最終隻是在今年略微調整了一下。
" 這麽多年,老幹媽的價格并沒有太大的上漲。因此它給到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基本也是多年不變的。" 有熟悉貴州當地的調味料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目前,老幹媽的終端渠道利潤(率)僅 15%~20%。這在同類産品中,幾乎是墊底的存在 ",但經銷商也面臨着人力、運營成本的上漲。
時代的變遷,侵蝕着經銷商的利潤率,搖擺了老幹媽的經銷模式,還帶來了電商渠道這樣的巨大沖擊。" 電商對老幹媽線下銷售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線上做得好的一直在上升,目前行業 80% 的線下市場都放到線上來了。不隻是老幹媽下滑,很多(品牌線下銷售)都在下滑。" 一位業内人士表示。
2022 年 11 月 6 日,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見龍洞路 138 号,老幹媽工廠。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 品牌影響力以及口碑還在 "
雖然嫌棄代理老幹媽 " 不賺錢 ",但王芳的鋪面裏,依然把老幹媽整齊地擺在最顯眼位置。分銷商王春來也承認,拿老幹媽幾百件貨,還是賣得出去的。" 經銷商雖然賺得很少,但老幹媽的品牌在,需要靠老幹媽拉人氣,超市也是如此。" 胡雷說道,現在賣老幹媽是 " 敲門磚 "," 如果你是門市上賣調味品的,你可以不賣一些雜牌,但如果連老幹媽都不賣,那别人都會懷疑。"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老幹媽雖然銷售下滑,但其品牌影響力以及消費者口碑還在,在行業内仍是一家獨大。
據每日經濟新聞 2022 年 11 月 22 日報道,記者當時探訪了成都多家商超。在 2022 年的略微調價後,老幹媽的産品大都在 8~12 元,依然很少有同類産品能和老幹媽打價格戰。" 你買 20 多塊錢的辣醬,吃完後可能還是覺得老幹媽好吃。口感、品質等方面,老幹媽仍然不錯。" 胡雷說道。
老幹媽品質、品牌乃至價格上的優勢,決定着其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内,仍将是辣醬市場上的頭部玩家。隻是身在商海,不進則退,王座之上,老幹媽需要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老幹媽另一個爲外人稱道的地方,是其緻力于實現 "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幹媽 "。公司在海外 130 個國家和地區有銷售,而且銷售的價格往往比國内更貴一些。
采訪中,多位業内人士表示,未來老幹媽想要大的發展,需要一次大的變革,包括在渠道、品牌、産品等方面。" 如果要想提升利潤,老幹媽要麽換原材料壓縮成本,要麽漲價,這兩種手段無論哪一種,很可能會帶來巨大影響。" 有貴州當地的辣醬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對于解決之道,上述貴州當地的辣醬行業人士給了個很帶直播味兒的建議:未來老幹媽可以保留現有的産品,不要有任何改變,最多做一個小小的包裝升級,使之成爲引流産品,然後開發一個新的産品系列,作爲利潤産品。
" 簡單說,也就是把引流産品和利潤産品分開。用新的産品系列去盈利,而老産品隻要不虧就行,甚至略微虧損也可以接受,因爲有新産品的利潤去填補。看整體利潤,而不是單品利潤。" 前述人士稱,老幹媽的渠道也需要改進,可采取老産品老辦法、新産品新辦法,同時重視線上渠道的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資本局、每經網(記者:朱萬平、熊嘉楠)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