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前兩天因爲給 " 緬北電詐頭目慶生 " 而公開道歉的國家一級演員杜旭東,最近又因爲直播帶貨再次翻車了,而且這次的行爲比起上次也是不遑多讓,網友更是辛辣點評:晚節不保。
11 月 21 日,也就是杜旭東道歉登上熱搜後的第三天,安徽一公司主動聯系媒體,向媒體曝光了十月底,演員杜旭東直播帶貨翻車内幕:
杜旭東 10 月 27 日的 " 雙 11 好物直播專場 " 中,向該品牌收取了 3.3 萬元的坑位費,但最終該品牌的推品中隻賣出了一包木耳,售價 64.9 元,該公司另一款産品更是美美挂零,一單未出。
這裏向朋友們再次講解一下什麽叫 " 坑位費 ",坑位費其實就類似于電視、報紙媒體時代的廣告位費用。
不同的時段、不同的頻道、不同的版面收費均有區别,比如央視《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間的廣告費,一定比其他時段的廣告費貴。
但與廣告位看收視率講效果的區别是,這裏說的 " 坑位費 " 看的是主播上鏈接以後的銷量。
收視率帶來的是知名度和浏覽量,而銷量帶來的是真金白銀,這就是當今這個時代,直播能取代電視廣告的原因。
單品牌 3.3 萬的坑位費,對于任何一個有粉絲黏性和穩定銷量的主播來說,都不算貴,因爲人家真的能帶出超越這個數字的銷售額。
但遺憾的是,杜旭東作爲一個老牌演員,走的是 " 眼緣 " 路線,一沒有穩定的消費粉絲群體,二沒有契合時代的營銷帶貨技巧,三也拿不出有說服力的銷售額度數據。
在演藝圈他是老前輩,但在直播帶貨上,杜旭東是徹頭徹尾的 " 小萌新 ",他怎麽敢一開口就是三萬多?
不僅是安徽這一家品牌,其他品牌在杜旭東直播間的投放也遭遇了凄涼苦景:
" 整場直播有 30 多款商品,預估杜旭東收了約七八十萬坑位費,卻隻賣了幾萬塊錢,将我們這些電商、廠家公司坑慘了。"
好家夥,這位老藝術家的料可謂是越挖越有,如果說隻賣出一包木耳可以推卸給 " 選品 " 問題,那麽整場直播隻賣了幾萬元,卻敢收七八十萬,就真的是 " 一個敢吹,一個敢給 " 了。
杜旭東團隊手裏握着短視頻平台的真實數據,能不能帶貨、能帶多少貨,應該收多少錢一定有數,他們怎麽會不知道杜旭東的真實水平?
但他們還是幾十倍地收了,杜旭東本人對此也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就是騙人。而這個走邪門歪道的團隊,面對直播公司的追責,玩出了更匪夷所思的操作:
" 他們承諾會補播、補償,一個月來并未落實;現在我們要求退款,卻被他們拉黑。"
經紀人更是将甩鍋進行到底:" 我們不清楚,也沒參與。"
裝死、賴賬,地痞流氓的把戲被杜旭東團隊玩明白了,而随着杜旭東這麽一搞,徹底晚節不保,并且扯下了一些 " 德藝雙馨 " 老前輩的遮羞布。
" 老前輩 " 真的就德高望重很有修養嗎?未必,有實力是真的,但他們并未經曆過高強度的曝光和新媒體的 " 洗禮 ",而他們的粉絲也不會對他們進行凝視和道德上的審閱,所以當他們站上了新時代的舞台,就 " 原形畢露 " 了。
祝壽、帶貨連環翻車的杜旭東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除了 " 老前輩 ",所有人一頭熱往直播這個行當裏紮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明星是很會演戲,但他們真的适合吆喝賣貨嗎?未必!做買賣是一個學問,口條好确實會說,但會說不一定能切中老百姓的需要,能切中需要不一定能真能把商品賣出去,把商品賣出去了不一定能讓消費者舒服下次接着來 ……
真說起賣貨,明星除了粉絲群體可堪一用,其實可能還沒有菜市場的大媽大爺在行。
學藝先學德,杜旭東的德,現在看來顯然是不夠的。希望更多的 " 老前輩 " 不要想當然,既然想吃直播這碗飯,就要學會從頭做起、從小做大,不要又羨慕年輕人賺得盆滿缽滿,又放不下面子和身段,最後整出這樣一場荒唐鬧劇、晚節不保。
這些話說給杜旭東,也說給所有明星聽,不是金剛鑽,就别攬瓷器活。老老實實把作品和演技守住,才是幹實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