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直播
原版娃可以不學語法?語法可以速成?美國老師都不敢說這話……必考的語法,孩子什麽時候啓蒙?什麽時候系統學習?小學階段要掌握哪些語法知識?怎麽學語法孩子能理解,不枯燥?來,一場直播講得明明白白。
大家好,我是英文編輯多樂西,也是閃閃的媽媽。
看了标題别發愁,因爲你家我家他們家也許都悄悄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家孩子,真的需要自然拼讀嗎?"
自然拼讀并不是新鮮玩意,這些年随着家長們對科學的啓蒙方式接受度越來越高,自然拼讀和分級讀物,已成了英語啓蒙階段家長的首要考慮。
閱讀提示:
語言學下有語音學,語音學下有語音教學法,再往下有"合成語音教學法"和"解析語音教學法"。我在說啥?你沒走錯片場。因爲最後這兩個名詞,才是我們所知的自然拼讀。
自拼本身就是個龐大語言學概念下的細小分支,涉及非常多的專業知識,所以本文有點長。如果一篇5000字的自拼白話解讀文+免費資源都沒時間看完的朋友,自拼這個略專業的學習,可能真不适合你家
網絡上有非常多自然拼讀資源,有遊擊的有大廠的,資源一多,更要審慎。
我不介意自然拼讀成爲我們新生代家長的"流量收割機",它确實值得,但,自拼絕不能是"智商稅"。
選錯、用錯,孩子付出的成本極高:浪費啓蒙時間、打擊學習興趣、推遲孩子開口和介入閱讀的時間、一口奇怪的發音……
所以接下來幾周,我也會連用好幾篇文章來細掰自然拼讀。
我的觀點是,1)自然拼讀确實很神。2)介入太早,沒用且有副作用。3)一定要"自然"發生(1、2、3都在本文)。
解決方案是,4)關注重點(這篇在下周二)。5)在家可以做什麽(這篇在下周三)。需要的朋友到時記得關注下。
Reference:
往前推20年,我們這代家長、老師基本沒咋學過自然拼讀,因此我重新學習了英國教育部頒布的拼讀課程大綱《Letters & Soun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High Quality Phonics》,全文208頁,作爲本系列文章的理論依據。
01
自然拼讀, 不止讓孩子的
拼、讀有如神助
爲什麽自拼能被捧上神壇?首先要理解何爲"自然拼讀"。
大家再瞧瞧上面的圖,英國教育部拼讀課綱的封面标題:
Letters and Sounds,就基本體現自然拼讀的全部内涵了——
自然拼讀,就是英文字母(Letters) 和發音(Sounds)之間的關系。
學習的難點在于,它們都不是唯一,因此加了複數s。
26個字母對應了44個音素發音,比如F這個字母,就由/e/+/f/兩個音素構成,你試着讀一下F,是不是"诶+複"兩個音素。
1個音素,也有可能對應了n個字母組合,比如/e/這個發音,字母e、字母組合ea、ai,都發/e/
▲ 26個字母和44個音素的發音關系圖-部分
文末有完整圖表的領取方式
上面的圖片,加上這個發音教學視頻,就基本能學完44個音素了。視頻有點年頭了,但足夠經典,孩子可以比對口型去學發音
▲ 文末有視頻領取方式
孩子要學習的,也就是上面标紅标黑的内容。即26個字母和44個音素的發音規律、對應組合。
掌握後,看到一個單詞fill,不管認不認識,能迅速讀出f-i-ll;
聽到fill,不管聽沒聽過,能拼寫出f、i、l、l——這就是學習自拼的目的"成爲流利的英文閱讀者,和自信的作家"。
爲保證發音100%地道,用點讀筆給大家打個樣:
試想,一個句子裏的每個單詞做到這樣,一個章節的每個句子做到這樣→因此自然拼讀的第一個實在好處,是解決了一個孩子學習效率的問題——
閱讀流利度。
假如在一個平行世界裏,隻有拼音,沒有漢字也沒有英語,這是"純中文原版書"上的一句話:
現在有個5歲左右的娃,大字不識,但學會了漢字裏的自然拼讀——拼音。
那麽,當他看到上面這個句子,他能完整地讀出"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真美啊!"
這本書不就可以順暢地閱讀下去了?
單詞、句子的書寫能力。
還是這個句子,還是這個5歲的娃,大字不識更不會寫。可他會拼音呀,于是當聽到音頻的聲音、媽媽講故事的人聲:"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真美啊!"他能大差不差地寫出
以上兩個能力,就是學習自拼拼讀的終極意義——見字能拼、聽音能讀。
爲什麽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自拼的重要性?爲什麽即使學校不教,外面的機構和網上的課程以唬人居多,很多媽媽靠自學自雞也要帶孩子學自拼?
因爲英語就是拼音文字,音是這門語言一切的基礎(漢字是形)。掌握自拼,讀、寫不愁。捧上神壇,自拼值得。
不止如此。自拼對于我們中國孩子(二外學習者)來說,好處還有——
單詞積累。
當孩子知道big是由b+i+g拼讀出來時,那他在閱讀時遇到一些結構類似的單詞,盡管原來沒有學過,但依然可以自己拼讀出來,比如:
bit,bug,bag,bed,hug……
第一行裏的,bag,用b-a-g拆分,可以拼讀→bat,bad;
接着這裏,bad的規則,又可以繼續拼讀→had,lad,pad......
第一行裏的bug,可以拼讀出→hug,mug,tug,pug;
bed可以拼讀→bell,belly,bet……
以上17個新單詞,都是基于big這1個單詞的自拼基礎"詞滾詞"而來,孩子的詞彙庫可以迅速擴充。如果真把教育當投資,那自拼不僅能回本,還賺翻
基礎語法。
大家可能不知道,英系的自然拼讀學到後期,會涉及大量的基礎語法、構詞法,包括有縮寫、過去時、進行時、比較級、複合詞、前綴、後綴等等。(關于"英系自拼的龐大和細膩"這件事,這篇文章實在放不下了,所以多寫了一篇,下周二記得來看)
比如,合成詞farmyard=farm+yard=f-ar-m/y-ar-d
比較級和最高級coolest的-est,higher的-er
動詞前綴forget, forgive裏的for-
名詞後綴swagger,whopper,sister裏的-er
形容詞後綴powerful,beautiful裏的-ful
以及過去式-ed的拼讀規則等等等。
地道口音。
口音地道與否不那麽重要,但啓蒙早,聽力輸入早的娃,想不地道也難~起步稍微晚點的娃,如果加上自然拼讀學習,也可以擁有一口地道英語。
小抽查!還記得我這篇文開頭寫的啥不?英語的44個音素。
自拼要完整學習的就是這44個音素。這44個音素接觸得越早,孩子就越有可能擁有标準正确的發音。
拓展小知識:
音素(Phonemes),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我們覺得"發音不地道",就在于兩種語言的音素很不同。
比如我漢語裏,沒有把舌頭放在上下牙齒之間的[θ]的發音,這個發起來就有點難;日語裏沒/r/這個發音,所以你聽他們說"Rainbow",通常是"leinbow/雷音bow"。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方言,有想不到的發音優勢。比如美式英語中的梅花音[æ],成都平原一帶的朋友就很好發出,蛋炒飯→dæ cao fæ;英式英語中的"r"不發音,川東北-重慶一帶的方言也不發r音,就很好模仿,例如,兒子(er)→鵝(e)子,女兒(er)→女鵝(e)
語言是不是很有意思~你家那邊的方言如何呢?
在"語言窗口期"面前,所有孩子一律平等,7-8歲,最晚到10歲,這之後想再追求口語地道,不是不能,而是比較難,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才有可能實現。
興趣&自信心。
興趣來自"懂一點,但不太多",自信來自"懂很多,還想要更懂"。這兩樣,決定了做一件事的持久度,比如學習。不是隻有小孩如此,而是人性皆如此。
自然拼讀解決的就是【孩子早期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的問題。英美的語言學家也擔心小孩興趣缺缺呀,薄薄的繪本到手讀兩個詞就讀不下去了,心生恐懼,心生厭煩,還怎麽繼續?
書讀不完,那單詞呢?比如elephant,如果把它當一個整體來記,你會發現自家孩子的記憶力也不差啊,爲啥總也記不住這個詞?
這個單詞對小朋友來說挺難,因爲詞長音多。但如果孩子通過自拼學習,學會了拆解單詞進行拼讀,e-l-e-ph-a-n-t,所有的發音,都在44個音素中了
▲ 把紅框裏的音素發音組合好,就能拼出elephant
你看下面兩頁内容,有長單詞、長句子、名詞單複數、過去式、進行式,但裏面絕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通過自拼拼讀出來,一頁如此,一章如此,一本如此,試想一下這時候娃的自信心有多猛烈~接下來,即将進入英語學習的快車道了。
一句話總結以上所有内容:自然拼讀這個能力,對所有非英文母語的學習者,無論大人小孩都非常重要。
但你發現了沒?我絕口不提"理解"二字。
02
自然拼讀
也不是啥都管用的靈藥
這兩年,說自拼好用的不得了的有,說自拼沒用盡是神吹的也有。我相信大家也都聽過這些論斷,自己也悄悄糾結過。
自然拼讀到底有沒有用?有。
會讀、會寫、懂點語法、會發音,你說有沒有用?
如果還有别的期望?那确實沒有了。
比如"理解",這真沒有——
理解,本來就不是自拼能解決的問題。
在分級讀物裏,孩子可以通過圖文對應理解;在橋梁和初章書裏,通過上下文(context)理解;或者更粗暴地,通過中英翻譯、英英互譯、查字典解決。
但自拼,隻跟聲音相關,跟意思不搭邊兒。這就是爲什麽我在各種文章裏反複提醒大家,前期的磨耳朵、聽力輸入一定要是"可理解的有效輸入"。這點我接下來會接着講。
還有相當一部分詞,沒法按照自拼規則去學習。
自然拼讀隻解決70%-80%的單詞拼讀問題,希望大家明白,它是英語學習的助推劑,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包管啓蒙有效的良藥。
剩下的部分不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咋辦?專門去學、記、背。
一些負責任的自拼解碼書,會把内容中的tricky words(沒法通過自拼規則去拼讀的單詞)、高頻詞,單獨列出來,提示孩子這些要踏實去記。
最後也是大家最關注的一點,怎麽讓自拼更好的起作用?讓它助推的作用最大化?
03
自然拼讀起作用的關鍵
在于恰當介入、"自然"發生
自拼學習裏,涉及到"拼讀規則"教學的部分都比較專業,沒專門研究過、時間不充足的家長,不建議自己上。(但作爲系列文章中的重要一環,我有單獨的文章剖析,下周見。)
整個自拼學習過程中,有好幾個環節是機構和老師力所不能及、偏偏在家裏很好操作的。它們,關乎孩子的自然拼讀是否"自然發生"。
如果你家孩子學習了自拼卻覺得效果不大,啓蒙進度卡住了,回頭審視下,下面的學習環節是不是被機構忽悠了,或者家庭忽略了呢?
學自拼前的準備,都在家庭裏。
準備1:耳朵靈敏度練習
我們英語學習的聲音,自拼主要學的是音素(聲音的最小單位),那麽孩子至少得有這兩個與聲音有關的基礎能力——
❶ 聲音是有區别的。從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開始了,和學英語的關系不大,别緊張。
比如讓孩子聽不同的樂器聲(區别物聲)、知道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聲音是不同的(區别人聲)、小石子和地面的摩擦聲(物體本身的聲音)、孩子拍手跺腳玩玩具的聲音(身體發出的聲音)。
這些你不曾察覺,但你确實帶孩子學過、體驗過的,就是自拼學習的基礎
❷ 不同的單詞發音是不同的。比如給孩子讀cat和big,孩子清楚這是兩個不同的發音,就OK。
關注英語啓蒙的家長,可以試着帶孩子去分辨首音、中間音、尾音。
比如dog,首音是d,中間音o,尾音g。
其中一頭一尾在家裏我們更容易做到。比如,讓孩子意識到a開頭的apple和b開頭的balloon,是完全不同的發音。
下面這張圖裏,有26個字母在單詞中比較常見的發音,可以帶孩子邊玩邊學:
讀慢一點,嘴型誇張點,這樣孩子可以慢慢意識到,一個單詞的發音是好幾個音素構成的,比如dog→d-o-g
▲ 文末有練習卡領取方式
還要仔細辨别單詞的尾音,比如cat/cap、bed/beg是不同的。我們可以通過誇張地加重尾音的讀法,讓孩子意識到這個不同~~(我們漢語沒有尾音這個說法,所以要提示孩子去特意關注下。)
這個準備階段發生在孩子非常低幼的時候,重點關注的是聲音,而不是發音,所以我們家長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口音哦
推薦幾個強化頭音尾音意識的小遊戲,
你說ca-,讓娃說t,或者p
你說be-,讓娃說d,或者g
你說do-,讓我說g,或者t
……
還有這種,
大人說cat、rat,孩子來判斷是不是尾音一緻(押韻)呢?
▲ 文末有練習紙領取方式
準備2:我們熟悉的磨耳朵!
磨耳朵的好處太多,之前也有好好聊過,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打算留着和自然拼讀一起說——
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是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自然拼讀法的,在這之前,本土娃已經用耳朵聽到了很多單詞、句子,隻是沒有跟文字對應起來而已。在這個基礎上,再學習自然拼讀,是真的能讓英語閱讀突飛猛進——因爲娃隻要能拼讀出單詞的讀音,就能跟日常生活中常說的某個詞語對應起來,從而猜出它的含義。
請注意,上面的"孩子",指的是生下來就聽、說英語,在家在校爹媽老師都說英語的母語娃、本土娃。
但我們沒這條件。
那就創造條件呗~
這個條件,你估計也正在創造了。就是在孩子學習自然拼讀法之前或同時,給孩子充足的英語語音輸入,即,磨耳朵。
方法還是那些老方法,你家如果已經開始做了,繼續就好~
聽兒歌
聽、看動畫片
和孩子多聽、讀英文繪本和分級讀物
特别是動畫和分級,都是可以很好地幫孩子進行"可理解輸入"的,有了這層底子,再去疊加自拼,孩子将迎來英語啓蒙的第一個高點。
關于磨耳朵和可理解輸入,今天的第二條有個适合啓蒙娃的聽力故事機,來自我心中的分級王者《牛津樹》,0-8歲(越小越好)家長可以去瞧瞧。
我還要強烈安利大家一個磨耳朵的免費資源,《Alphablocks字母積木》,它本身就是自然拼讀的動畫,每個字母都是一個可愛的角色,給孩子們展示了一個個非常有趣的單詞、發音的魔法世界,幫孩子啓蒙早期的拼讀意識,用來磨耳朵正好!(即使隻當動畫片看,它也是豆瓣評分9.4的神作~)
▲ 我彙總了與這部動畫相關的看、學、練、聽資源
記得文末領取~
準備3:早期書寫能力
孩子早期的書寫能力,也是一個機構、課程都忽略,讀物、教材又很難做到的自拼學前準備,哎。
它包括握筆運筆訓練、簡單的字母書寫、識别能力……
▲ 完整練習紙在文末
給大家找了一套超好的練習紙,練習冊大廠Evan-moor家的,可以打印成活頁在家和孩子一起找一找、描一描、畫一畫,用完丢掉也不可惜,快樂輕松地完成這事兒。
▲ 完整資源在文末
有認真看今天文章的朋友,一定能理解爲啥我會提醒大家帶孩子做寫的準備,因爲自拼的終極目标就是讀、寫。
所以當孩子學、練自拼的時候,加上"寫"的步驟,會比一般的學法更高效,更接近目标。
如果孩子還小,握筆運筆不太OK,寫中文都還吃力,這一步不用着急開始,以後有的是機會。
學自拼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高頻詞、Tricky Words。
高頻詞學習,美系自然拼讀學習裏的一個重要環節,英系自拼也有類似的,叫做tricky words(搗蛋詞)。它們道理類似,就是不一定符合自拼規則,但又高頻出現在讀物、教材裏,不掌握就讀不懂的單詞。
這些詞最好是結合在平時的繪本閱讀、分級閱讀中,有故事情節、上下文的幫助,孩子會容易理解單詞的含義,也不用特别依賴中文解釋。
英國自拼大綱的建議是孩子分階段學習,看下面這張圖,剛開始啓蒙的孩子,首先關注第一組,I, no, the, to, go,into。再過渡到後面幾組。
自然拼讀"自然發生"的關鍵,在于持續發生——持續閱讀、持續聽讀。
自然拼讀是個工具,需要多加使用練習才能運用自如。就好比學會騎自行車,孩子就很想趕快上路騎幾個來回一樣。
孩子學習自然拼讀的同時,配合大量的閱讀、聽讀非常重要,前者用來混"臉熟",後者用來混"耳熟"。讀、聽,疊加自拼規則,三個作用力一起助推孩子會走得非常快。
正式學自拼時,始終保證給孩子純正的聲音輸入。
這就是爲啥我不建議大家純自雞自然拼讀,我們大部分家長(包括我自己)口音還是不那麽地道的。
而自拼,又是一個與聲音,與輸入(聽、讀),與輸出(說、寫)高度鏈接的學習。好心辦壞事,可能讓娃一開始啓蒙就帶上了"口音"。
無論是資源、課程、讀物,還是點讀筆、音頻、視頻,盡量讓孩子多聽純正的自拼發音教學。
(在家偶爾對話、教讀幾句沒問題的,原版輸入大于咱父母自己的"非原版"輸入就好)
EASTWEST
我試圖用一篇文章告訴大家自然拼讀的好處,以及恰當的介入時間,不知大家有沒有收獲呢?
自然拼讀,關鍵在于"自然"發生。沒有大量的、可理解的、持續的輸入,自拼很難真正發揮作用;缺少了前期的準備、過程中的查漏補缺,自拼對咱中國孩子來說,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不用神化自拼,也不要輕視它。
不太明白也沒關系。母語國家的孩子把自拼當一門課程學了、教了5、6年,我們中國家長得自己找資源+半自雞這麽龐大的體系,還得配上長期的聽讀、跟進度、檢查效果,等于一個媽幹了一個教研團隊的活兒,确實心累,也不需要事事做到完美。
準備給孩子啓蒙自然拼讀的朋友們,還是借力吧。
英系的《牛津樹》、《大貓》、《BookLife Readers》;美系的《Oxford Phonic World》,任選一個盯準了學,再輔助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學前、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點,足夠。
今天文中提到的全部資源,我打包好了,大家看完文章請給我一個 在看 ,覺得有用的話就 收藏 翻翻幹貨要點 或 轉發 給你需要的朋友們。
資源領取方式在咱們公号後台回複 自拼準備 就可以收到啦!
關于"系統學自拼,如何借力,重點關注什麽",我放下一篇文章啦,下周二老時間記得來看,星個标,這樣就不容易錯過更新啦
左右滑動查"星标"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