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騰希望借引入投資者加快新能源轉型,并逐步壯大新能源産品陣營。
------------------------------- ●
撰文丨餘家進
責編丨江楓
設計丨 PinZwo
新能源車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沒有車企想要錯過這波好機遇,已經虧損上百億的一汽奔騰,更是希望乘着新能源車的東風改寫當前的局勢。近日有消息披露,一汽奔騰拟通過增資形式引入外部投資方。這是一汽奔騰自成立以來,首次發布增資項目。而增資募集到手的資金,一汽奔騰計劃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市場推廣。
然而,迫切想轉型新能源的傳統車企有不少,但真正轉型成功的,就目前來看有且僅有比亞迪,即使是大衆、豐田這樣的汽車巨頭,在轉型新能源的道路上都遇到不少磕磕絆絆,那麽,一汽奔騰發力新能源,能獲得理想成績嗎?
品牌轉型迫在眉睫
據悉,奔騰汽車拟募集資金金額爲不低于 16500 萬元,而拟募集資金對應持股比例或股份數爲不超過 3%。這意味着,一汽奔騰目前估值僅爲 55 億元。除此之外,一汽旗下的成員企業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拟以非公開協議形式同步對融資方進行增資,增資金額約爲 10 億元。由此,一汽奔騰将獲得約至少 51 億資金。
關于此次融資的目的,一汽奔騰表示主要用于補充融資方流動資金,助力融資方新能源汽車研發與市場推廣。不僅如此,解決債務壓力也是此次募集資金的重要原因。
雖然一汽奔騰品牌已成立多年,但其發展并不順心。數據顯示,2019 年一汽奔騰銷量爲 12.05 萬輛,同比增長 33%,但 2022 年銷量僅 8.01 萬輛,同比下滑超 30%,2021 年更是下滑至 58767 輛。
銷量的持續低迷也緻使一汽奔騰連年虧損,這次一汽奔騰近年來的經營狀況也首次公開披露。2020 到今年前五月,一汽奔騰營業收入分别爲 85.52 億元、60.16 億元、60.33 億元、28.38 億元,而對應的淨利潤分别爲 -48.59 億元、-37.57 億元、-20.97 億元、-9.97 億元,雖然虧損整體呈收窄趨勢,但三年多時間累計虧損達到 117.1 億元,燒錢速度比一家新勢力車企還要快。
而一汽奔騰自身也多次采取 " 自救 " 手段試圖挽救銷量低迷的局面,包括品牌煥新、推出新車以及高層變動等等,隻可惜一切調整措施都沒能取得有效成果,可以說,現在一汽奔騰在燃油車市場已失去優勢。而現在新能源車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期,在此背景下,一汽奔騰實現轉型,提升新能源産品占比已經迫在眉睫。
目光早已瞄向新能源車
實際上,一汽奔騰早早就将目光瞄向了新能源車市場,早在 2008 年,一汽奔騰就推出了自主品牌首款油電混合動力轎車——奔騰 B70 HEV。在 2010 年,一汽奔騰正式入局純電動汽車市場,推出了奔騰 B50 純電動轎車。此時絕大多數車企,都還未涉足新能源領域。但是這些新能源車都沒能在市場上掀起太大的風浪。
另外,雖然一汽奔騰在新能源車市場發力的時間節點較早,但是後勁不足,近些年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并不多。目前,一汽奔騰隻推出售價在 20 萬元左右的純電 SUV 奔騰 E01、瞄準 B 端市場的奔騰 NAT 以及即将上市的微型純電奔騰小馬,寥寥幾款車型難以讓一汽奔騰提升市場競争力。
此次轉型,或許一汽奔騰能夠在新能源車市場獲得較好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爲有更多的資金研發制造新能源産品,另一方面是有助将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新能源車領域。而也有消息稱,未來一汽奔騰會逐漸舍棄燃油車,轉爲開發混動和增程式系列車型。
不僅如此,爲了推進新能源轉型,一汽奔騰還計劃在 2023 年— 2025 年期間,往市場投放包括 A00 級純電動車在内的 5 款新能源産品,并且争取在 2023 年實現産銷 30 萬輛的目标。目前一汽奔騰也有兩個電車平台,一個是 FME-A1 平台,一個是 FMA-A2 平台。A1 平台是面向入門級的 A0 到 A 級車型,A2 平台覆蓋 A 級到 B 級産品。A2 不光是純電産品,還有增程式産品,這些平台都将會一汽奔騰的新能源轉型規劃賦能。
當然,盡管一汽奔騰很努力改變自身,但是面臨的壓力也顯而易見,現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逐漸激烈,很多車型都在卷價格,卷配置,甚至卷服務。同時,爲了适應市場的需求 , 許多車企不斷也是推陳出新,市場上的新能源車不僅車型豐富,而且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化,這種環境下,未來一汽奔騰的新能源産品想要在市場上突圍而出,需要發力的點絕不僅僅是産品設計,還需要更多維度的努力。
市場永遠充滿機會,盡管現在的新能源車市場高手如林,競争激烈,但是也湧現出許多後起之秀,隻要實力過硬,車型品質靠譜,配置性能可以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那麽獲得消費者認可并不難。未來,一汽奔騰帶來的新能源産品将會有怎樣的實力水平,目前還是未知數,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産品陣營将會更加豐富,至于品牌能否扭轉當前的成績低迷局勢,讓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