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車市将會有更多選手搶占新能源車市場份額,新能源車行業會卷得更加厲害。
撰文丨餘家進
責編丨李汶倩
設計丨 PinZow
2023 年後疫情時期,國民經濟迎來複蘇。我國汽車工業也創下矚目成績,汽車産銷量首次雙雙突破 3000 萬輛,創曆史新高。這份良好成績,新能源車的功勞不少,去年新能源車産銷量分别完成 958.7 萬輛和 949.5 萬輛,同比增長幅度均超 35%。
然而,在汽車行業火爆的背後是新能源車細分市場已經進入愈發激烈的競争極端,新能源車市場增速放緩、價格戰刀刀見骨等因素都是橫亘在新能源車企面前的難題。2024 年新能源車市場内卷現象愈發嚴重,淘汰賽将會進一步加劇,新能源車企們又該如何突圍?
2024 車市會怎樣?
近些年我國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相當迅猛,産銷總量已經連續 9 年位居全球第一位置。今年新能源車産業的高速發展,得益于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均能斬獲良好的成績,新能源乘用車産銷分别占乘用車産銷的 34.9% 和 34.7%,新能源商用車産銷分别占商用車産銷 11.5% 和 11.1%。
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比亞迪的表現一騎絕塵,2023 年新能源汽車銷售 302.44 萬輛,同比增長 62.3%,超額完成全年 300 萬輛的銷量目标。而理想汽車全年交付量也達到 37.6 萬輛,同比增長 182.2%,超額完成年度 30 萬輛的銷量目标,頭部品牌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是頭部車企大步伐向前邁進之際,汽車行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2023 年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有所放緩,并且大部分車企都沒有完成年度銷量目标,車企之間的戰績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多數車企的利潤也出現明顯下滑,去年前三季度,在 A 股 20 家乘用車整車企業中,東風汽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上汽集團等七家車企的歸母利潤都有所下跌,價格戰對車企造成的創傷顯而易見。
2023 年整體車市在卷價格、卷技術、卷服務,2024 年車企之間的 " 戰火 " 打得更激烈。今年初就有多家車企發布了降價促銷活動。同時入局造車賽道的科技企業也更多,華爲、小米、魅族都計劃在造車賽道發力。而這些科技企業在智能化方面擁有先天優勢,不僅會對新能源汽車帶來新的定義,也會對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發起挑戰。此外,各大傳統車企也在新能源車業務闆塊加碼,它們有着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造車産業鏈。
由此可見,2024 年車市将會有更多選手搶占新能源車市場份額,新能源車行業會卷得更加厲害。實力孱弱者的淘汰會加速,頭部陣營的強者則會占領大量市場份額,因此車企們需要在競争更激烈的階段找到生存之道。
生存之道是什麽?
2024 年新能源車市場的份額将會進一步擴大,有消息稱 2024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 1150 萬輛。同時各車企也制定了更高的銷量目标。其中,奇瑞集團的年銷目标是 400 萬輛,比亞迪是 450-500 萬輛,廣汽集團是 275 萬輛、理想汽車 80 萬輛、埃安 80 萬輛等。
車企們的目标都不低,但是汽車行業已經處于産能嚴重過剩階段,再考慮到國内汽車市場競争異常激烈,車企帶來的新車型也很難定一個高毛利率的價格,這意味着價格戰很有可能是很多車企的主要生存之道。
不可否認,價格戰對于車企銷量提升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以價換量的策略也有明顯弊端,侵害車企利潤,也透支了市場需求,不利于車企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不過對于很多車企來說,價格戰或許是無奈之舉,汽車行業是一個向規模要利潤的行業,隻有車輛的銷量規模足夠大,車企投入的研發、營銷、渠道建設等方面的成本才能被攤薄。那麽在新車産品力和技術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下,車企唯有拼價格,拼家底實力。
除了價格戰會打得更響,今年混動市場有望迎來爆發。現在混動車型(插電混合動力和增程車)已經成爲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新動能。從現有數據來看,去年 1-11 月混動車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 83.5%,展現出很高的熱度。然而純電動車的銷量增幅卻在持續放緩。
其實從各大新能源車企掌握的技術來看,混動技術确實是拿手好戲,自主品牌在混動技術領域積累多年,并且已經在産品上應用,包括吉利雷神混動系統、長城 Hi4 電混系統、奇瑞鲲鵬超能混動等,這些系統的技術路線不同,但是均能兼顧強性能和低能耗。
混動車型能夠提供純電動車的用車體驗,又不會有續航焦慮,于是被行業公認爲理想的電動轉型過渡産品,更加适合現階段市場,估計 2024 年将會有更多混動車型進入市場搶占份額。而在即将到來的混動車型中,估計 10 萬 -15 萬乘用車市場會成爲主要發力點。
2024 年新能源車市的挑戰性更大,車企們會更加内卷。今年預估會有更多新能源車企被淘汰出局。若車企不想成爲其中一位,那麽需要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體系能力,以迎接年後更加白熱化的競争。隻有手上的技術足夠硬核,才能在競争更加激烈的市場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