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外部需求持續放緩,出口增速延續負增長
●受價格因素拖累,進口增速降幅擴大
●未來展望:出口下行壓力仍在,進口增速或将築底回升
内容提要
2023 年 7 月,按美元計價,中國進出口總值 4829.2 億美元,同比下降 13.6%。其中,出口 2817.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5%;進口 2011.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4%;貿易順差 80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9.4%。總體來看,7 月份出口增速和進口增速延續負增長。
出口方面,中國出口結構發生變化,以勞動密集型産品爲主的中低端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較大,以汽車爲代表的高端出口展現較爲強勁的動力;海外需求總額處于收縮區間,全球經貿形勢偏弱,中美摩擦持續,對中國出口形成壓制,其中對歐美的出口增速延續負增長,對東盟出口增速大幅放緩,而對俄羅斯出口仍保持景氣增長,同時疊加價格因素和去年同期的高基數效應的拉低作用,使得 7 月出口增速延續負增長,較 6 月下降 2.1 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
進口方面,受高溫天氣和極端氣候的影響,7 月份傳統生産淡季效應凸顯,國内生産複蘇邊際放緩,7 月制造業 PMI 爲 49.3%,連續四個月位于收縮區間,同時進口商品價格回落,疊加出口需求回落的拉低作用,使得 7 月進口增速延續負增長,較 6 月下降 5.6 個百分點,遠低于市場預期。
正 文
外部需求持續放緩,出口增速延續負增長
2023 年 7 月,中國出口總額 2817.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5%,較 6 月下降 2.1 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出口需求不振是本月出口延續不景氣的主要原因,7 月 PMI 新出口訂單爲 46.3,連續四個月低于榮枯線,出口需求延續下降态勢;美國 7 月 Markit 制造業 PMI 爲 49,低于榮枯線;同時,一方面,美國國内生産替代進口,整體進口增速下降;另一方面,美國進口結構調整進口,減少從中國進口,轉而向越南、墨西哥進口;歐元區 7 月制造業 PMI 爲 42.7,較上月下降 0.7 個點,延續下降趨勢,歐元區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日本 7 月制造業 PMI 初值爲 49.6,較上月下降 0.2 個點。而東盟國家從中國的進口主要集中在中間品,其生産加工後最終目的地仍是西方發達國家,因而發達國家需求收縮也導緻東盟國家從中國進口減少。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效應和價格因素對本月出口的壓制作用,7 月出口降幅擴大。從我們的預測結果來看,出口增速略低于我們的預期,這主要是由于高估出口的韌性。
從 7 月份的出口國别來看,中國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出口的當月同比增速分别爲 -20.62%、-23.12%、-21.43% 和 -18.32%,中國對歐盟、東盟和日本出口增速均延續下降趨勢,對美國出口增速基本與上月齊平,其中對歐盟和東盟的出口增速下降幅度加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7 月份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速仍保持高位,約爲 51.83%,但較上月下降幅度較大。
從 7 月的出口商品來看,中國出口機電産品 1630.71 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 57.88%,仍在中國出口中占主導地位,同比下降 11.91%,對出口增速形成拉升。其中,出口集成電路 108.48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74%,較上月有所回升;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爲 671.99 億美元,同比下降 18.10%;汽車出口 87.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26%,中國汽車行業展現強勁勢頭,出口成績斐然,盡管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是本月出口增長動能。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速延續下跌趨勢,對出口的支撐作用大幅削弱,其中箱包及類似容器同比下降 11.87%,鞋靴同比下降 24.60%。
受價格因素拖累,進口增速降幅擴大
2023 年 7 月,中國進口總額 2011.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4%,較 6 月下降 5.6 個百分點,遠低于市場預期。這主要是因爲國内需求仍然偏弱,7 月份全國持續高溫天氣影響,疊加近期全國範圍内暴雨、台風等極端天氣的幹擾,制造業進入傳統生産淡季,7 月 PMI 爲 49.3,持續四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下,PMI 新訂單指數爲 49.50,顯示制造業需求仍較弱;PMI 進口指标爲 46.8,較 6 月下降 0.2 個百分點,顯示進口需求仍舊不足;疊加大宗商品價格呈現回落态勢,價格因素對進口增速形成拖累。此外,從我們的預測結果來看,進口增速低于我們的預期,可能原因在于高估了進口需求恢複進程。
從 7 月的進口國别來看,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進口的同比增速分别爲 -11.23%、-3.01%、-14.65% 和 -11.17%。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歐盟、東盟和日本的同比增速均有所下降,其中對東盟和美國的進口增速下降幅度較大。
從 7 月的進口商品來看,大宗商品方面,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煤及褐煤、天然氣、鋼材的進口量累計同比增速分别爲 6.9%、12.4%、88.6%、7.6% 和 -32.6% ;除鐵礦砂及其精礦和煤及褐煤外,其他大宗商品進口數量累計同比均有所回升。農産品方面,糧食進口累計同比增速爲 5.3% ,較上月回升 0.8 個百分點,肉類進口累計同比增速爲 9.50%,較上月下降 0.7 個百分點。
未來展望:出口下行壓力仍在,進口增速或将築底回升
出口方面:下半年出口增速下行壓力仍在,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漸降低。一方面,下半年全球制造業複蘇壓力加大,長期來看海外需求仍将處于收縮階段,疊加貿易摩擦不斷,對出口增速形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國内外貿保穩提質政策不斷出台,RCEP 協議持續釋放外貿紅利,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汽車行業和新能源行業成爲外貿出口新動能,疊加去年年末的低基數效應,未來或将支撐出口增速。
進口方面:預計未來進口增速或将築底回升。一方面,下半年國内穩經濟政策将持續發力,利于帶動中國内需恢複逐步回暖,一攬子支持房地産行業的刺激政策或将出台,帶動房地産市場邊際改善,助力經濟基本面企穩回升,帶動國内需求穩步複蘇,進口增速有望得到邊際改善。另一方面,出口需求不足将帶動國内生産需求回落,在海外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CRB 商品指數承壓,未來價格因素仍利空進口,而随着西方國家對中國出口限制加強,國内産業升級帶來的進口替代效應也将削弱進口增速。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4 年。挂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将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産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 2006 年開始就呼籲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 年 7 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後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 " 宏觀調控有度 " 的觀點完全一緻。(4)關于中國經濟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 年,劉偉、蘇劍經過缜密分析和測算,認爲中國每年隻要有 6.5% 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确保就業。此後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爲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标。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确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内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 2007 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态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 " 新常态下的中國宏觀調控 "(《經濟科學》2014 年第 4 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态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态。(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 5 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 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 2009 年 1 月 1 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原富》是一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内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 2003 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 14 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緻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爲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制、發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