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年前,電影《風聲》上映,廠長至今還記得海報上那句 " 狂妄 " 的宣傳語:
" 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果然,成真。
《風聲》,一直被視爲華語諜戰片中的翹楚。
在新世紀之後的同類型國産片中,甚至很難找到一部與之匹敵的影片。
它被譽爲是 " 最好的國産群像戲 ",票房不僅收獲了 2.25 億,還在當年的金馬獎上大放異彩,獲得多項提名,李冰冰更是斬獲金馬影後。
就連主演周迅也公開聲明:
《風聲》,是她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而就是這樣一部國産的巅峰之作,最近又被韓國給毀了。
不僅票房慘淡,投資 137 億韓元(約 7200 萬人民币),觀影人次連 100 萬都沒達到。
口碑更是懸崖式下跌,從國内版的 8.4 分跌到了 4.8 分,剛好兩級反轉。
票房,口碑均以慘淡收尾,堪稱年度慘案。
而它就是号稱翻拍《風聲》的韓國電影——
《幽靈》
與電影《風聲》中抓 " 老鬼 "," 老槍 " 一樣,《幽靈》中的卧底則是代号爲 " 幽靈 "。
一開場,出現的同樣是那座象征着死亡與煉獄的海邊古堡。
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味道。
該片的背景設定在 1933 年日據時期的朝鮮。
朝鮮民間抗日組織成立了一個代号爲 " 幽靈 " 的間諜組織,暗中潛伏在日本特務機關内,秘密傳遞情報并執行了一系列的暗殺任務。
故事剛開始,日本委派的新任朝鮮總督剛剛抵達京城的官邸,就遭到了一名上餐侍女的暗殺,可惜任務失敗,刺殺未遂的侍女被當場射殺。
于是,爲了找到 " 幽靈 ",防止再有刺殺行動,總督府護衛隊的隊長高原海鬥(樸海秀 飾)不得不把所有懷疑的人都帶到了海邊古堡。
接下來就是熟悉的「狼人殺」環節,高原海鬥隻有一天的時間抓到幽靈。
所以他開始威脅在座的各位,想要活着離開這裏,隻有一個方法。
要麽證明自己不是幽靈,要麽就想盡一切方法,揪出真正的幽靈自己活着走出去。
看到原版《風聲》的都明白,整部影片最吸引人,也最緊張刺激的就是互相猜疑誰是老鬼的情節。
爲什麽它被稱之爲諜戰劇的巅峰呢,就是把懸疑感氛圍創造到了極緻。
而在韓片《幽靈》中,這種懸疑感全無,因爲在一開始就把幽靈這張底牌給亮出來了。
李荷妮所扮演的通訊科紀錄專員樸次景就是幽靈,相當于李甯玉這個角色 。
原版《風聲》中李甯玉與顧曉夢最讓我們揪心,一是她們所受的酷刑,光是看着就令人窒息。
從解下她旗袍的第一顆紐扣開始,李甯玉的淚珠就傾瀉而出。
那把尺子量遍她身上的每一寸肌膚,她所受的刑罰更像是精神折磨,随着尺子的深入,她也逐漸失去自我,甚至坦露靈魂 ····
而顧曉夢所受的繩刑更是童年噩夢,據說周迅在拍完這場戲之後就留下了嚴重的陰影,導緻她後來看見繩子就怕 ·····
她們二人的情誼讓我們看的落淚,尤其是顧曉夢坦然赴死,用摩斯密碼繡在李甯玉旗袍裏的獨白。
那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隻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隻能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
我的肉體即将隕滅,靈魂卻将與你們同在。
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是的,我們拍出了那份信仰。
當李甯玉最後摸着顧曉夢留給自己的話時,她一步步走向崩潰。
抽泣,抽煙,都彌補不了她的遺憾。
當好友死去才得知真相的那份愧疚感将陪伴她一生。
有的時候,結局不一定要很完美,恰恰,悲劇的結局更令人印象深刻。
關于兩個女人之間的友誼,韓國直接将那份想說又不能說的情誼拍出了喋血雙雄的感覺。
在韓版《幽靈》中兩個女主角化身爲神奇女俠雙人組,簡直如同超級英雄變身一樣,上演了一出打鬼子一般的 " 諜戰神劇 "。
你一槍,我一槍,敵人就被消滅掉。
畫風甚至還 COS 了經典韓劇《鬼怪》的氛圍。
講真,這突然改成爽劇,真的爽嗎?
諜戰懸疑片,秒變抗日神劇。
試問,這跟《風聲》有什麽關系?正如網友所說,《風聲》被翻拍成了朝鮮黑寡婦姐妹花。
别辱風聲了求求了,今年最無語的兩個小時居然就是看了此片。
要知道,改編不是亂編。
在廠長看來,毫無翻拍必要,電影質感和角色複雜度較原作都降級了。
韓國人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
漢奸執迷不悟,日本侵略的殘忍,對民族解放的渴望,對國家獨立的堅定,戰友之間的支持 .... 多到眼花缭亂。
懷疑、排查、逼問、逃跑、絕殺 .... 可是最後完全拍成了韓版雙神奇女俠的動作片。
這是一次劣質的翻拍,韓國電影這次真的輸了。
講真,對于諜戰題材,他們不是拍不出好的作品,2015 年的原創劇本《暗殺》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是 2015 年上映的韓片裏唯一一部觀影量達到千萬觀衆電影,該片最經典的不在于請了多少大牌明星。
而是劇情,情節反轉十分吸引人,堪稱 " 抗戰版碟中諜 "。
在諜戰劇中不僅不斷的在反轉,而且還加入了雙胞胎姐妹的設定,更讓人有感官刺激。
最重要的是,本片不是胡編亂造,而是根據真實曆史進行改編,導演崔東勳就曾表示:
" 我想表現的是這些獨立軍戰士跟我們很相似,由于出生在悲劇性的時代,他們隻能追随自己堅定的信仰别無他選。
我希望觀衆記住這些人是真實存在過的 "。
是的,一部戲成不成,看導演的初衷就能明白,《暗殺》與《風聲》一樣,都在緻力于拍出那份信仰。
他們在槍林彈雨間沖鋒陷陣,又在敵我間用生命周旋,每個犧牲的人都沒有白死:
那些爲信仰沖鋒陷陣和從不回頭的人永遠在電影裏活着。
有的時候,與其劣質翻拍,不如紮實功底,老老實實的打磨原創劇本。
無論國内外,陷入無休止的翻拍怪圈,到時候受苦的還是我們觀衆。
有翻拍的這精力,留着拍《暗殺 2》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