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最近,張新成成了全網嘲笑的對象。
印象中,他一直屬于眼神清澈,具有少年感的類型。
可萬萬沒想到,張新成有天也能被扣上油膩、辣眼睛的标簽。
在新劇中,他留着長發,眼神憂郁,脂粉氣極濃。
時不時地撩下頭發。
又或是極爲柔美地疊手帕。
從裏到外,都讓人覺得格外女性化。
爲此,有的網友給出犀利評論:「張新成怎麽長得男女老少。」
還有的人說他撞臉易立競,全身上下都已經姨化。
而與此同時,有關于「姨」的評價又惹起不少争議。
當中,有的網友認爲這就是厭女,其根本還在于嘲笑女性。
還有的網友則認爲大家太敏感,過于上綱上線。
那麽,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
首先,什麽是姨?
在最初,這不過是個人物稱謂。
例如,媽媽的姐妹,與媽媽年紀相仿的女性,都可以稱作姨。
可不知什麽時候,這個詞語變得帶有貶義。
如今常常被用來嘲諷男性外形發福,舉止矯揉造作,沒有陽剛之氣。
在内娛,被罵太姨的男明星數不勝數。
例如,自稱姨系愛豆創始人的苟晨浩宇。
他身穿大紅色貂皮外套和緊身褲。
一手蘭花指捏飲料,一手挎着包,被不少網友戲稱是「大姨逛街」。
還有幾年前的吳亦凡。
原本長相不俗,可耐不住發福變胖。
當他穿上粉色外套,再搭配上斜挎包,一整個災難現場。
更有甚者,還将其 p 到菜市場上,讓人覺得毫無違和感。
以及在《青春有你》中 C 位出道的李汶翰。
在出道早期,他的穿着打扮曾引來不少網友的吐槽。
例如,大濃妝加上存在感較強的耳墜。
再加上身着暗紅色的西裝,以及一件粉嫩嫩的長款外套。
顯得整個人都極其陰柔。
又或是塗上存在感極強的橘色眼影,紅色口紅。
穿上黑色性感的透視裝加蕾絲領小心機,再搭配上明晃晃的項鏈和耳環。
整個一身的搭配,比女生還要嬌俏幾分。
正因此,不僅引來了不少網友的不理解。
嘲笑其是像重金求子,在姨化道路上越走越遠。
還被專業的時尚博主點名嘲諷,說他臉上三斤的粉絲,兩斤的眼影。
全身的穿搭,不看臉還以爲是自己大姨。
除此之外,類似的稱呼還有很多。
太娘、太母、老嫂子 ...
當中,有的是根據外形而定。
例如,近幾年因爲裝扮時常惹起争議的蔡徐坤。
因爲五官清秀,打扮精緻。
所以從《偶像練習生》亮相後,「娘」就成了他最顯著的标簽。
自己的日常穿着打扮,會被罵太娘,魅女。
展示籃球功底,會被人惡搞成鬼畜視頻「雞你太美」。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還成了不少虎撲男性網友的公敵。
每每出現,總離不開謾罵的聲音。
同樣的,還有最典型的尹正。
近幾年,随着他留長發、身材發福,人人都嘲笑尹正變得太女性化。
每當他發布自拍或視頻,總會有不少網友看不下去。
在評論區,有的人勸他理個男性發型。
還有的人對他人身攻擊,罵他是大媽、老嫂子。
此外,還有的人則是根據性格而定的。
在這一點上,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于正了。
他雖算不上正經藝人,可存在感比很多明星還要高。
原因在于于正太戲精,嘴太碎。
不僅常常給自家藝人招黑,氣得白鹿粉絲都要把他挂黑。
還極其熱衷發小作文,蹭各大明星熱度。
例如内涵張一山不帥,罵鄧爲小牌大耍,直指袁姗姗年紀太大。
甚至,還時常亂嚼舌根,爆料明星隐私,瞎湊熱鬧。
例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陳都靈汪汐潮事件。
兩人被狗仔拍到戀情後,默默選擇分手。
原本是想冷處理,可沒想到于正直接跑去男方賬号下留言。
對其意味深長地說:「見光死的愛情不牢靠,不要也罷。」
這一舉動,不僅将兩人曾經的戀情實錘,還暗暗表明錯在陳都靈。
原本無人關注的小事,一時間鬧得路人皆知。
而女方陳都靈更是遭到了不少網友的批評,路人緣大跌。
正是這一仗,徹底把于正老嫂子的名号打響。
最後直接被網友們頂上熱搜,讓其稱号名揚四海。
仔細看,可以發現。
不管是姨,還是娘、老嫂子,統一都是女性相關的詞語。
而這些無一例外都被用來去嘲諷、侮辱男性。
這就好像在說,男性被說像女性就是最不堪最有攻擊性的言語。
回想一下,這樣的現象好像一直存在。
從早期的鹿晗、黃子韬等歸國四子,到後來的内娛男愛豆。
再到如今外表發福略顯老态的男明星,好像都逃不掉被罵娘、老嫂子的下場。
反倒是男性相關的詞彙放在女性身上,卻會成爲一種贊揚。
不信,看看我們身邊的案例。
當我們對一位女性表示出崇高的敬意時,總會爲其冠上「先生」的美稱。
又或是贊揚其巾帼不讓須眉。
甚至就連女漢子的稱呼,都成了一個讨喜的稱呼,常常被女性用來自誇。
而這背後所隐藏的邏輯,難道不是男性比女性要高貴嗎?
我們知道, 很多人嘲諷男性太娘、太姨的本意并非如此。
可能隻覺得對方不夠自律。
但不可否認,這些話就像是回旋镖,到最後還是紮在了女性身上。
更何況,從如今男明星盛行被罵姨的風向來看,還有太多人看不清其本質。
以至于,部分女性還成了這種觀念的推動者。
每每發生類似的事情,不僅洋洋得意,還會不自知地拿來踩上幾腳。
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過于大驚小怪。
認爲這不過是說笑,是言語間的一種稱呼罷了。
可實際上,這并非大家太敏感。
而是有些人過于麻木。
這些停留在嘴邊的說笑,看似沒有殺傷力。
但長久來看,這些觀念正在漸漸滲透大家的認知。
以至于,讓更多的人在潛移默化中認同男貴女賤的想法。
最終,讓一部分人變成這種觀念的追随者。
若真有這麽一天,女性所要面對的又豈止是這些言語?
那必定是更大的挑釁和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