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衆号的流量紅利似乎已成過去式,許多自媒體創作者也逐漸轉向其他平台尋求新機遇。不過,微信近期的一系列變化表明其正逐步向 " 今日頭條化 " 轉型,這是否意味着自媒體的春天将再次到來?本文将探讨微信公衆号的新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内容創作者和自媒體行業可能帶來的影響。
生命總會自己找到出路,當微信公衆号的紅利消失殆盡後,從業者迅速從抖音、快手、小紅書上面找生機,沒有找到出路的那批人要麽轉行,要麽幹脆停更。微信公衆号的輝煌時期被徹底留在過去,如今大家都在研究抖快和小紅書的做法與運營策略,沒人再去思考和研究微信公衆号怎麽做。
微信公衆号是否徹底沒機會了呢?并不盡然。微信公衆号的基本盤是:
1. 它仍然寄生在微信之上。财報顯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賬戶數 13.43 億。它在微信上有兩個重要位置,一是 " 訂閱号消息 ",二是發現版塊的 " 看一看 "。
2. 微信公衆号的注冊量超 3000 萬,日更新賬号在百萬級别。
也就是說,盡管微信公衆号的影響力和信任度大幅降低,但它仍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平台,自媒體仍有機會寫出爆款内容。
" 微信之父 " 張小龍曾在 2018 年的微信公開課上關于信息流的問題時提到:" 其實我們并沒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麽是所謂信息流。訂閱号就是一個集合,我們想過改善閱讀效率,跟信息流是兩回事。隻會改善閱讀效率,信息流可以去‘看一看’。" 彼時的背景是,當時幾乎所有内容平台,比如今日頭條、百度、搜狐、網易等都開始走信息流式的個性化推薦,隻有微信公衆号是采用固定的訂閱式推送。
然而,就在張小龍的 " 沒想過做信息流模式 " 話剛說完不久,微信公衆号就悄然改變了展現形式,逐漸走向個性化推薦模式,這種悄然轉變一開始并未引起較大的反響,這與微信公衆号的研究者驟然減少有較大的關系,過去在微信公衆号當紅的時期,有大批賬号會對微信公衆号的各種變化個更新做 " 傳聲筒 ",幫助其擴大聲音,但現在沒人研究微信公衆号的變化,自然就不會有人關心微信公衆号的悄然轉變。
内容創作者從微信公衆号的迅速離場,與微信公衆号一開始的設計初衷有着莫大的聯系。張小龍曾稱," 我們也鼓勵所有的商家或者第三方的服務商能夠通過公衆平台,自身的去組織各種資源 "。微信公衆号并不存在平台的 " 運營方 "(實際上短暫有過,但後續沒繼續跟上),而今日頭條、百度、抖音、小紅書等平台都有平台的運營方與創作者對接,這就大大增強了創作者與平台的粘性。微信公衆号的佛系運營,面對創作者的離場束手無策,而另外一部分創作者看到微信公衆号沒有機會後就悄然停更。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當初微信公衆号上日更的自媒體賬号,如今已變成月更甚至年更,微信公衆号的隐性停更潮導緻整個内容庫總量的減少,這又導緻了微信公衆号的另一種轉變,即全面 " 今日頭條化 ",個性化推薦閱讀的比重遠遠超過訂閱号的比重,用戶在 " 訂閱号消息 " 的信息流中會發現越來越多沒有訂閱的賬号消息,它們來自于系統推薦。
微信公衆号終究還是走上了 " 個性化推薦閱讀 " 的道路,微信公衆号全面 " 今日頭條化 ",是否會讓自媒體将迎來 " 第二春 " 呢?
一、微信公衆号的新變化
最近不止一位朋友向我表示,其微信公衆号的粉絲和文章閱讀數據突然增長,這背後究竟是什麽原因?難道是有其他人在朋友圈轉發了他的文章?還是平台向他 " 送溫暖 ",直接給的閱讀量和粉絲?其實都不是。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微信公衆号已然出現了新的變化:
1. 打破時間線限制。" 訂閱号消息 " 的 Feed 流中,不再按照嚴格的時間線形式來向用戶展示,并不是時間越接近當前就展示得越靠前,其具體推薦邏輯,可能與用戶平時的閱讀習慣有關。這一點在今日頭條、網易、微博等内容平台上也有類似的情況,用戶很有可能浏覽到幾天之前的新聞内容。
2. 推薦的占比大大提升。過去微信公衆号要想流量高,一是靠粉絲多,可以推送的對象多,二是靠轉發和分享,三是微信朋友圈好友的閱讀。如果你的粉絲量不夠多,那一開始就失去了成爲 " 爆款 " 的機會。
推薦的占比提升後,上述三要素所形成的隐性約束條件就不存在,現在誰都有可能造出 " 爆款 "。從我最近的幾篇文章數據來看,推薦最高占比可達 46.33%。一位朋友的賬号粉絲隻有幾千人,但其最近三篇文章的閱讀量都達到近萬的閱讀量。另一位朋友表示,他的一篇舊文閱讀量突然出現大量增長。我在 2024 年 2 月 21 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現在每天還有近百次閱讀。
3. 微信搜索的流量開始上升。微信公衆号後台現在會按周向用戶推送 " 創作者周報 ",從周報數據可以看出近一周内微信搜索帶來的流量。
4. 不同的 " 看一看 "。在發現頁的 " 看一看 " 中,系統向用戶推薦的内容呈強社交性,比如 "XXX 哥朋友 " 讀過,其他微信好友讀過的内容會得到優先展示,該按鈕位于微信公衆号内容頁的底部,與點贊、收藏、分享并列。其次是 " 我常看的号 "、"XXX 個朋友關注 " 的号、已關注的号。
而在 " 訂閱号消息 " 的看一看,通常位于訂閱賬号的下面,比如你訂閱過 50 個賬号,當這 50 個賬号的新消息都被展示完後,下面的 Feed 流就是看一看内容,這裏面會有 "XXX 個朋友分享 "、"XXX 個朋友贊 " 的内容,當然,也有完全陌生的賬号信息。
微信公衆号的上述變化,完全就是對整個内容生态重新洗牌,這種排序和推薦形式的變化,完全是一波新的流量機會。可惜微信公衆号現在名聲不響,也就沒人爲其解讀新變化所帶來的機會。
二、重新排序後的運營策略
過去從事過 SEO(搜索引擎優化)的人就會知道,百度每次更新排序算法後,對于網站運營者來說,都需要安排新的優化方法,畢竟能排在首頁前三的話,可是能獲得不少免費的自然流量。對于微信公衆号的運營者而言,邏輯同樣如此,新的文章排序需要更新新的運營策略,該重視什麽,不該重視什麽。
1. 小号迎來機會。過去微信公衆号的排序方式與粉絲量強相關,一個粉絲量不足 1 萬人的賬号,很難做得多麽出色,但是在新的排序規則下,粉絲量小也沒事,照樣可以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小号的閱讀量不會更差,反而在新的規則下可以從幾百到幾千,甚至幾萬,賬号内容獲得了更多被 Push 的機會。
2. 标題大于内容質量本身。可能有人會說,标題黨不是一直都在嗎?或者說重視标題不是慣常的運營方法嗎?其實不是。" 标題黨 " 早就變了,就像今日頭條、百度、搜狐、網易等一樣,某個時間段裏爆火的 " 标題黨 ",過段時間可能就被系統清理了,你再用 " 震驚體 "、" 剛剛…… " 這類标題,就會成爲被明确打擊的對象,這個時候你再用這類标題會适得其反,不僅沒爆火,反而會被平台限流。
微信公衆号變成個性化推薦後,也不可避免地淌入 " 标題黨 " 的河流,标題的重要性甚至大過内容本身。我某篇 " 小火 " 的文章,屬于典型的互聯網評論範疇,可能很多用戶都 " 看不懂 ",但是這篇文章的标題比較特别,這就導緻有用戶源源不斷地被這篇文章所吸引。
某朋友最近 " 小火 " 的爆款文章,也是标題非常突出,内容同樣屬于普通用戶 " 看不懂 " 的類别,但就是火了。看文章的用戶隻看标題,而不管内容。
咪蒙當初爆紅的那些标題,現在可能不會火,因爲那些标題過于 " 小衆 ",現在的 " 标題黨 " 則更符合新聞客戶端、搜索引擎這類内容,即各大熱搜榜上的内容,與這些熱搜榜相關的标題,才會有更多的流量。
另外一種套路,是某些 Z 務類賬号,其 " 标題黨 " 風格非常 " 時髦 ",各種感歎号類内容,但就是不告訴你具體内容是什麽,你要想知道具體發生什麽,隻能點開文章内容。不得不說的是,其對算法真是了解得透透滴,看着很俗,但很有效。
3. 平台爲大," 我 " 逐漸消失。在 " 算法爲王 " 的模式下,任何内容都要考慮其對平台的價值。
微信公衆号的 slogan 是:"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一開始自媒體也是按照這個模式來運營的,許多自媒體賬号都有非常強的 " 我 " 個體标簽,如果是所謂的 " 鐵粉 ",一眼就能看出這是某人風格的文章。但這類有強個人風格類文章卻與算法南轅北轍,算法追求好看的數據,而強個人風格類文章僅靠内容本身很難火。
現在的微信公衆号平台環境就是,平台爲大," 我 " 逐漸消失。平台要流量,要轉發,要留存率,這種隐性的 KPI 會讓所有的内容趨向 " 熱搜 " 化,自媒體寫熱點流量就高,反之,數據就不會特别好看。
如今微信公衆号上的爆款文章,并不是文章質量多麽好,而是文章的标題迎合了算法,其内容又讓點贊、在看、評論等數據好看,流量就會被越推越高。歸根結底,就是平台和算法的勝利,與内容創作者的個人 IP 關系不大,"10 萬 +" 不是你的,而是屬于平台,你是它平台的 " 養料 "。
作爲内容創作者是不是有種悲哀感?隻能說形勢如此。從用戶角度考慮,其對強個人風格的内容會滋生審美疲勞,另外,随着他個人認知的成長,其對微信公衆号的 " 權威感 " 也會祛魅,用戶對信息的獲取和吸收終歸是多元化的,跟着算法走,或許也沒什麽。就像今日頭條、網易、百度等平台一樣,用戶可能會看某個 " 爆款 " 文章,反而會忽略内容背後的創作者是誰。
4. 重視用戶互動價值。每個不同的内容平台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有的平台重視點贊量,有的平台重視評論跟帖量,有的平台重視完播率,微信公衆号的新規則同樣提升了用戶互動的權重,比如分享、在看、點贊、留言。
過去微信公衆号的媒體屬性,其實對用戶互動并不重視,但在個性化推薦算法下,用戶的互動成了平台是否推薦的指标之一。對于自媒體而言,你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學會的的提升互動小技巧,在微信公衆号上也可以用起來。
雖然微信公衆号并沒有專門的内容運營團隊,但并不意味着其對平台的活躍度不關心。微信近期已經悄悄對某些微信公衆号開放了留言功能,該功能一度被關閉,直到最近才逐漸開放。另外,微信公衆号還取消了原創最低 300 字的限制,看來微信公衆号爲了讓人更新文章,也是頗下了一番功夫。
整個自媒體行業的 " 第二春 ",可能是個笑話。但對于小小的個人自媒體來說,或許,能小爆一把,流量在互聯網行業還是有價值。現在,你隻要在微信公衆号上更新,就赢了很多人。
專欄作家
郭靜,微信公衆号:郭靜的互聯網圈,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自媒體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體成員、钛媒體專欄作者、網易科技專欄作者,同時爲多家雜志長期供稿。關注互聯網,關注 TMT,用心做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原創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