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工智能 ( AI ) 技術在腫瘤的診療及科普領域開展得如火如荼。AI 被引入癌症的早期篩查、輔助影像醫生閱片,機器人 AI" 導航 " 還能幫做手術。在醫學科普領域,大批 "AI 數字醫生 " 上崗,不僅出鏡科普短視頻,還能 24 小時人機對話爲大衆解疑答惑。
我國總體癌症 5 年生存率持續提升,已由 2015 年的 40.5% 上升至 2022 年的 43.7%。但同時,癌症總體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 — 2030 年)》明确提出,到 2030 年總體癌症 5 年生存率不低于 46.6%。
精準預警腫瘤的發生并進行有效幹預對降低腫瘤的發生率至關重要,而精準診治則是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的關鍵。那麽,未來怎樣利用人工智能進一步提高我國腫瘤的防治水平?
11 月 14 日 -17 日,2024 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CCHIO)在西安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腫瘤的診療防治需要 AI 賦能,但 AI 技術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不能盲目相信太依賴它。" 我們既要用 AI 解決常規診療的實際問題,也要重視培養出更多高超水平的醫生。"
1
要用好 AI,賦能腫瘤防治
曆史發展到今天,醫學從農業革命催生的經驗醫學,到工業革命催生的科學醫學或者生物醫學,到現在信息革命一定會催生出來整合醫學。
整合醫學,就是從人的整體出發,整合現有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整合社會、環境、心理等因素,形成新的醫學知識體系,以解決目前醫學上廣泛存在的專科過度細化、專業過度細化和醫學知識碎片化帶來的問題。" 整合醫學,是腫瘤學發展的方向。"樊代明院士指出。
腫瘤是非常複雜的疾病,異質性高。不同的病人即使得了同一種腫瘤,情況也不同。同一腫瘤的不同細胞群體不同,同一細胞群體在不同時間也不同。這就要求臨床醫生,必須有整合醫學思維,需要對每一位患者 " 量體裁衣 ",制定個體化診治方案,實現最大化、最優化的整合診治效果。
"浩如煙海的數據和海量知識,光靠人的腦袋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利用人工智能把它整合起來,再應用到臨床上進行檢驗。" 樊代明院士稱,AI 技術助力腫瘤防治,确實能夠幫助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CACA)秉承 " 防 - 篩 - 診 - 治 - 康、評 - 扶 - 控 - 護 - 生 " 十字方針,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腫瘤指南規範體系。根據 CACA 指南開展腫瘤的診治,需要多維度信息與知識儲備,不少基層醫生對于指南的閱讀和掌握存在困難,導緻 CACA 指南在基層醫院的落地難度較高。
"CACA 指南内容非常豐富,足足有 100 斤重,誰能全部背下來?背不下來!我們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根據指南知識體系的邏輯梳理開發出應用工具 CACA 指南思維導圖。" 樊代明院士舉例說," 接診到一個胃癌病人,在指南思維導圖系統輸入胃癌會彈出 5 種治療方法,這個病人合适嗎?如果不合适,導圖會提示另外一條治療路徑。"
AI 賦能腫瘤診療升級,目前已經開發出 AI 機器人。" 是什麽腫瘤、怎麽治,通過人機對話,AI 機器人都會清楚地告知,連醫生給開的藥物也能精準評估。" 樊代明院士稱,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 CACA 指南的制定、推廣和實施落地等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腫瘤人工智能分會場。/ 圖:中國抗癌協會
2
人命關天,醫生不能太依賴 AI
同樣 AI 對于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也有很多的應用,比如:AI 能夠很好地輔助病理醫生閱片,在大幅減少工作量、降低差錯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但不能誇大 AI 的作用,現在醫療應用的都是初級 AI,高級的 AI 還沒有來到。" 樊代明院士表示,初級的 AI 是有局限性的,醫生在腫瘤臨床診療中不能夠盲目完全依賴 AI,否則一旦出了差錯,可是人命關天。
比如:腫瘤的機器人手術中,突然機器人壞了,但是病人的肚子已經打開,手術怎麽辦,這個責任終究是要醫生扛下的。
" 在醫學特别是腫瘤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既要用 AI 解決常規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有高超水平的醫生才能成功。" 樊代明院士認爲,人工智能隻有智能,但沒有智慧;AI 隻有智商,但沒有情商;AI 隻會計算,但不會算計;AI 隻是專才,但不是通才。所以,并不是什麽問題都能靠 AI 得到解決,任何事情都不要看得太絕對。
AI 與醫生是協同關系,并非替代關系。人工智能機器人,還是得靠人!
作者|葉芳
排版|深深
封面 & 首圖|中國抗癌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