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東
2 月 16 日,是金正日誕辰,也是 " 民族最大節日 " 之一;另一個是金日成誕辰。在朝鮮,像去年金日成誕辰 " 太陽節 " 改成 " 四月節日 "、"4 月 15 日節日 " 一樣,今年的 " 光明星節 " 也被改成了 " 二月節日 "、"2 月 16 日節日 "。我們之前曾經講過,這是金正恩擺脫前代影響的步驟之一。由于朝媒報道的延遲慣例,關于 " 二月節日 " 的事情,我們下回再說,因爲要看看金正恩今年此日是否恢複參谒錦繡山太陽宮。
言歸正傳,說朝鮮對于其核武器态度有所轉變的事情。

事情要從幾天前說起。當地時間 2 月 13 日,美國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空軍上将格雷戈裏 · 吉約特(Gregory M. Guillot,上圖)在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提及朝鮮核武器對美國本土的威脅,主要是兩個可能——
朝鮮可能正在确保其核武器發射至北美全域的能力;
朝鮮洲際彈道導彈力量可能對美國本土安全及導彈防禦能力構成威脅。
吉約特對于朝鮮戰略核力量的評估,屬于美軍内部的争議點;比如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将塞缪爾 · 帕帕羅(Samuel Paparo,下圖)就認爲,朝鮮核力量目前不具備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威脅的能力,但随着朝鮮持續進行相關導彈試射,正在接近擁有這種能力。

但朝鮮把美軍内部的這種争議擱置在一邊,按着自己擁有這種能力的立場說事兒。2 月 15 日,朝鮮國防省政策室長發表談話,針對吉約特上述兩種 " 朝鮮威脅美國的可能性 " 主張,提出了朝鮮的立場。有趣的是,與此前相比,朝鮮的立場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一言以蔽之,即朝鮮發展核武器不針對美國,隻是爲了防禦,爲了遏制戰争發生和保障自身安全。
按朝鮮此前的說法,其核武力政策的核心是确保擁有戰争遏制力和自衛力量。我曾經将其稱之爲 " 積極防禦原則 ",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以 " 朝鮮式先發制人 " 使用核武器。此前,朝鮮曾經以給美國帶去 " 大災殃 " 的說法,威脅以核武器打擊美國本土,而且不憚于顯示自己已經擁有 " 絕對實力 "(火星炮 -18)以及 " 終極版洲際彈道導彈 "(火星炮 -19),完全具備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
朝鮮是否擁有這種能力,外界一直都存有兩種看法,有或沒有。我個人看法是,朝鮮沒有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但事情總要從最壞處着眼,元帥說有,那我們就要當他有,并在這個角度上考慮問題。吉約特提出兩種可能性,大緻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
爲什麽說國防省政策室長 2 · 15 談話顯示朝鮮立場發生了微妙變化呢?
其一,否認朝鮮戰略核武器針對美國,表示朝鮮對美國 " 不存在 " 威脅," 朝鮮核武器威脅論 " 是無稽之談。
這實際上從朝鮮此前的立場向後撤了一步,這不僅是态度軟化,甚至有幾分示好的意味。個人認爲,這是元帥對特朗普的一種試探,但這種試探的層級并不高,畢竟從理論上講,國防省政策室長談話隻能代表國防省立場,不能代表元帥的立場,随時可以根據情況變化從更高層級加以調整,認定、背書或否定。
其二,強調朝鮮發展核武力是基于自衛和遏制戰争,強調朝鮮核武器的防禦性質,即 " 朝鮮戰略武裝力量是保證國家安全和地區戰略平衡的防衛力量 ";同時強調美國認爲朝鮮核武器構成威脅,是出于對朝鮮的敵視。
這裏面存在一個邏輯,即 " 朝鮮核武器威脅論 " 基于敵視,若友善則不會感到威脅;也就是說,誰認爲朝鮮核武器有威脅,誰就是朝鮮的敵人。這當然是朝鮮的邏輯,而這個邏輯實際上并不僅限于針對美國,而是元帥手裏的一把尺子或心中的一杆秤,用來衡量親疏遠近。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他與那位 " 最親密朋友和同志 " 的你侬我侬,畢竟那位曾經公開親口說過 " 朝鮮自己擁有核保護傘 "。
其三,強調恢複朝美談判的朝鮮立場,即美國放棄敵朝政策、取消雙重标準、尊重半島軍事平衡;強調美國消除本土安全擔憂的 " 唯一途徑就是徹底放棄針對自主的主權國家的軍事威脅和敵視政策 ";同時表示,朝鮮核武力政策不會改變,升級核武力的行動不會停止。
國防省不管外交,但可以爲外交提供彈藥。國防省政策室長的上述表态,其實就是爲 " 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 " 的朝鮮對美外交政策提供背書,表明軍方對 " 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 " 的支持。同時,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之前的看法,即元帥認定特朗普将出現 " 路徑依賴 ",對朝鮮先來極限施壓的一手。


2024 年 10 月,金正恩指導 " 火星炮 -19" 試射,該型導彈被朝鮮稱爲 " 終極版洲際彈道導彈 "
元帥的看法大緻是對的,因爲目前态勢的确顯示了特朗普已經大緻進入這種先硬碰硬的趨勢——
日前,特朗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的聯合聲明中,已經明确寫入 " 對朝鮮完全無核化的堅定決心 ",并強調美日韓三方安全體系在半島方向上的重要性。但問題是,這目前還隻是對大原則的表述,是否會成爲對朝談判的實際原則尚待後續。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最大的确定性是他的不确定性,一旦進入交易過程,抛開大原則、隻講現實利益也是分分鍾的事情。
當地時間 2 月 15 日,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 G7 外長會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舉行,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重申半島完全無核化決心,并強調了朝鮮無核化的 CVID 原則,即朝鮮須根據安理會相關決議,以完全、可驗證和不可逆的方式放棄所有核武器、現有核計劃以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對 CVID 的重申,大緻顯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及其 G7 夥伴不會降低朝鮮無核化的标準,同時也顯示了 G7 夥伴對特朗普承認或默認朝鮮擁核國地位的擔憂,實際上是試圖對特朗普進行某種制衡。但問題是,以特朗普的做派,一紙聲明的簽署與否,對他并不形成制約,隻要他想,今天的聲明明天就會扔進廢紙簍;朝鮮是否需要無核化、朝鮮無核化是否遵循 CVID 原則,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美國利益,在未來幾年裏則要看它是否符合特朗普利益。
先極限施壓,然後再論 " 特殊親密關系 ",這是特朗普第一任期裏的路數兒。從現在的總體态勢看,這路子在他的第二任期内基本會再來一遍,但 " 特殊親密關系 " 是否恢複,首先還是要看前期的硬碰硬、強對強會玩兒到什麽程度。而朝鮮此番在 " 朝鮮威脅論 " 上的微妙态度,似乎表明元帥已經做好了陪特朗普玩兒下去的準備。不出意外的話,朝鮮外務省近日大緻會對 G7 外長聲明做出反應,會譴責一下 CVID。
事情的發展總有必然規律可循,抓住了規律,事情大緻也就看得清楚明白。這就像我們永遠知道丹東草莓季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一樣;至于價格何時高、何時低,不過是市場因素導緻的變量,雖然不被我們左右,但我們也大緻知道它何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