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2 日,2024 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成績發布,面試報名工作随即開始。近年來," 教資熱 " 現象持續升溫,教資考試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面對持續火熱的 " 教資熱 ",如何保障教師隊伍持續高質量發展,行業人士開始思索教資考試新的改革之路。
▲多一張證,多一條門路,研二在讀的裴同學,在去年暑假就 " 拿下 "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
2024 年上半年,廣州參加教資考試的考生人數達到了 7.9 萬人,相較去年同期 7.7 萬考生又有了進一步的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 年至 2022 年 10 年間,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由 17.2 萬人次躍升爲 1144.2 萬人次,翻了近 66 倍。近年來,中國教師隊伍進一步擴大,高素質教師人才需求量進一步提升。據統計,2023 年上半年,全國共有 427.3 萬人報考教師資格。
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越來越多大學生加入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大軍中," 想從事穩定的教師行業 "" 多一張證多一條出路 " 等,成爲記者随機采訪中,大部分教資考生的想法。
今年剛參加完教資考的華師大四師範專業生小陳表示,對于師範生來說,除了特定免試類的學生,教資考是 " 标配 ",目前獲取教師資格有 " 校考 " 與 " 國考 " 兩條路徑。在實施免試認定的高校,師範生可以通過參加一系列過程性考核來獲取教師資格證。但由于校考發證時間晚、隻能獲得本專業學科教學資格等特點,會有部分師範生放棄校考,參加國考。
而非師範生與學校尚未實施免試認定的師範生想要獲取教師資格,都必須參加全國的教師資格統考。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廣東教資考試的非師範生占比就已經超過了七成。越來越多的非師範生也加入到教資考試大軍中,究竟爲何?
新快報記者走訪後發現,有的非師範生受自身經曆的影響,萌發了成爲教師的願望。而教資考試正好提供了機會,讓非師範生也有獲得教師資格的可能。此外就是近年就業市場讓不少畢業生對相對穩定的教師職業更青睐,将其列爲就業的備選 " 出路 "。談及原因,不少非師範生在采訪中紛紛表示," 技多不壓身 "" 多個證,多條路 "。
華南理工大學生物學專業的潘同學在大三時就參加了高中數學的教資考試。他告訴記者,自己考教師資格證,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專業的就業面不廣,多拿一張證就相當于多一條 " 出路 ",另一方面是感覺 " 考教資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考到了會有成就感 "。
而今年剛剛參加完筆試的暨南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李同學則表示,自己在中學時遇到了很多讓自己受益一生的好老師,因此對教師這個職業有較大的好感與興趣。雖然在高考時并沒有選擇師範專業,但也時常考慮畢業後要不要去成爲一名教師。幾經斟酌,還是決定在大三時參加教資考試,獲取教師資格。
▲暨大大三學生李同學在考後拍下自己的筆試準考證留作紀念。
也有不少同學表示,參考純粹就是随大流報考。" 上大學就要多考證 " 在大學生中盛行,教師資格證與普通話證書、英語四六級一同成爲了大學的 " 考證标配 "。甚至有非師範生無奈地告訴記者,教資 " 是父母逼着考的 "。
随着非師範專業生的大量加入,師範生們坦言 " 國考 " 的難度和壓力更大了。一些參加國考的師範生在采訪中表示,因爲教資筆試會控制合格率,所以非師範生的湧入在某種程度上加大通過考試的難度。
而很多一心從事教師行業的非師範考生也擔心,本來就和師範生存在專業差距,取得教師資格證的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教資考試分爲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通過多個科目,考核學科知識、教育知識、班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面試通過抽題備課、試講、答辯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心理素質、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實踐方面的能力。雖然考試系統基本兼顧了對理論與實踐的考核,但對于沒有受過四年系統化師範教育的非師範生來說,是否真的足夠了呢?
兩年前參加教資考的潘同學表示,他爲筆試準備了兩三個月,以背誦和刷題爲主,每天抽一些瑣碎時間複習。作爲非師範生,他在寫教案時對教學目标和學情的把控不是很好,容易一下子就把所有方面都寫上去,針對性不足。他也坦言,現在對 " 背過的東西都沒太多印象了 "。
而在就業方面,不少師範生認爲 " 教師的職業門檻降低了,師範生更有壓力感了 ",發出 " 卷天卷地 " 等感慨。
畢業于華南師範大學中英文秘專業的蘇同學,現在于順德的一所小學當語文老師。她表示,實際教學 " 跟教資面試真的很不一樣 "。備考教資面試時,她主要把課文分成不同的類型,通過背誦講課模闆來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時常會出現很多理論裏沒有提及的情況,讓她有些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她在上課時發現自己 " 不太會掌握課堂的節奏,調動不了學生的情緒,有時候還抓不住教學的重點 "。由于非師範專業不會統一安排教育實習,蘇同學缺少了去學校實習的經曆。工作後,她發現曾在小學實習的師範生同事比自己有更多的實踐經驗,課堂節奏也把握得更好。" 所以我要不斷地去聽老教師上課,學習他們怎麽調動和引導學生。" 蘇同學說。
" 相比于醫生、律師等行業,教師職業的準入門檻似乎并沒有那麽高,這主要是因爲教育所指向的是人的心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不像醫學、法律那樣近乎擁有‘标準答案’,相應的關于教育教學的知識技能存在較大彈性、因人而異。" 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餘晖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教資熱 " 現象的背後有着就業市場環境變化和教師教育體制改革兩方面的動因。
一方面,在近年來各行業内卷化及職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況下,體制内教師以其職業穩定、有寒暑假、工作環境單純、工作模式彈性等優勢,成爲不少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的 " 香饽饽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的教師教育體制日益開放化,部分高水平綜合性院校及行業性院校設置了教育類院系,爲有志于從教的學生提供職前準備,使參與教資考試的學生基數顯著增加。
餘晖強調,教資熱現象中有兩個特别值得關注的點,關乎教師的來源結構:一是一批頂尖綜合性大學正以積極姿态參與教師教育事業;二是大量高學曆的碩士乃至博士畢業生開始将目光投向基礎教育。" 一方面,傳統師範院校開始出現危機感,并開始探尋如何維持自身傳統特色、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另一方面,綜合性院校的參與爲基礎教育一線帶來了‘一灣活水’,這些畢業生往往視野更開闊。二者在基礎教育一線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有助于提升師資隊伍的異質性和整體水平。"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多個代表反映目前教師資格證申請認定條件偏低,教師職業準入門檻不高,容易導緻一些知識水平不足、師德不達标的人成爲教師,進而引發教師用不恰當語言批評學生、體罰學生等問題,建議提高教師資格準入标準。
談及措施,全國政協委員、緻公黨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袁雯建議增設教師資格核心能力必修課程,學生在智慧學習平台完成相關課程的前提下才能參與考試。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副主委、萍鄉學院副院長吳代赦提倡高校可以積極開設教育學輔修專業,爲其他專業的學生提供師範類能力學習和教育實踐的機會。也有部分行業人士建議,改變師範生與非師範生 " 一張卷 " 的考試現狀,實行分賽道考試。
對此,餘晖認爲,提升非師範生的實際教育教學能力,還是應當從根源上下功夫,由高校提供更充分的師範類課程和教育實踐機會。" 在這方面,傳統師範院校已具有較好基礎,而不少新入局教師教育領域的非師範院校則有進一步完善空間。具體而言,可着眼于學生遴選、課程體系、教育實踐、教資輔導等關鍵環節,構建職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