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上周,我們針對國産愛情劇現狀發起了一次征集,在這裏先行感謝每位參與者的作答。
而征集結果呢,可以說是既在情理之中又有超乎預料的地方。
意料中的是,在 " 你在真實戀愛中遇到的最不可調和的矛盾是什麽?" 這一題當中,一半以上的回答者的答案都關乎三觀。
" 價值觀人生觀不同,比如我覺得結婚隻是人生一種選擇,我可以不選 "
" 生活方式不同,觀念不同的無意義吵架 "
" 消費觀不同,日常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并且無法相互尊重對方的不同 "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在 " 上一部讓你有共鳴的國産愛情劇是哪部 " 這一題當中,被提名次數最多的是——
首播于 2014 年的《父母愛情》。
國産戀愛劇與觀衆的脫節,似乎比想象中的還要嚴峻一點。
拿 2023 年熱播的國産劇來說,以戀愛爲主的不在少數,卻少有能引發廣泛共鳴的高分劇,絕大多數國産愛情劇,推進劇情的方式依舊停留在 " 闖關模式 "。
《偷偷藏不住》中,女主桑稚從高中階段起就開始暗戀哥哥的朋友段嘉許,因此年齡差就成了前半部分橫亘在男女主之間最大的難題。
桑稚一路追随段嘉許的腳步來到了他所在的城市,兩個人确認彼此的心意在一起後,新的難題順理成章轉變爲了如何讓桑稚的哥哥桑延接受這段戀情。
得到桑延的認可後,最後一關是一直以來糾纏段嘉許的女配姜穎。
單就男女主雙方而言,兩個人幾乎是爲彼此量身定制的完美戀人,全程基本看不到雙方在情感世界的任何磨合。
前段時間因 " 老少戀 " 引發争議的《一路朝陽》,雖然前期演員出色的表現引得不少人入坑 " 慕光之城 ",可細盤一遍,感情線其實依然遵循了這套陳舊叙事——
首先是年齡差,其次是社會地位的差别,
(女主上司對她的 " 忠告 " ▲)
接着是工作中各種棘手的難題,
等到一切都解決的差不多了,半路殺出個男主女兒來,成了兩個人分手的導火索。
似乎談戀愛就是解決現實抛來的一個又一個麻煩,如果劇情需要兩個人分手,編劇就原地空降一個兩個人解決不了的。
這些 " 麻煩 " 的表現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長輩阻撓、惡毒女二、原生家庭、種種誤會 ...... 更多看似好嗑的校園青春言情,則宛如流水線上生産出來的 " 糖水 ",食之無害,棄之也不太可惜。
戀愛作爲一種重要且難以被取代的情感體驗,絲毫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02
粗略分析下背後的原因——
其一,在原創劇本數量銳減的當下,不少言情劇都是 IP 改編,雖然自帶熱度但也難以擺脫滞後性。
《打火機與公主裙》2017 年出版,2022 年改名爲《點燃我,溫暖你》開播;
《一座城,在等你》2017 年發表,2023 年改名爲《我的人間煙火》開播;
《偷偷藏不住》2019 開始連載,2023 年同名影視劇開播。
這當中的時間差,無形中提高了對編劇的要求。
《我的人間煙火》後期的口碑翻車,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落後的感情觀念所緻。劇播結束後," 許沁 " 成爲了一種形容詞," 白粥 " 梗也被廣泛化用。
《偷偷藏不住》則是在官宣影視化後,小說中 " 哥哥 "" 小孩 " 的羞恥台詞就被網友拉出來 " 審判 " 了一遍,劇集開播後也果不其然成爲了集火最多的部分。
如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礎上做出更符合當下觀衆取向的改編?這個問題很難有标準答案。
其二,工業糖精的同質化和低質化。
這點在故事的精神氣質上表現爲落後的價值取向、對叙事套路的依賴和主角人設的 " 過時感 "。
該下苦功的地方投機取巧,卻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 " 内卷 " 了起來。
上次的征集中,面對 " 國産愛情劇中最讓你無語的橋段?" 這一題,很多用戶都不約而同提到了 " 吻戲 "。
原本應該是高甜情節,卻經常看得人心理不适。
戒指吻 ↓
(《歸路》)
倒立吻 ↓
(《如果聲音不記得》)
泡面吻 ↓
(《在遠方》)
看了不僅不會覺得甜,反而有點想報警。
這些離譜情節傳遞出的,正是創作者對愛情劇這個品類及其受衆的輕慢,認爲隻要足夠發糖發的夠多、CP 足夠以假亂真,觀衆就能降低對成片質量的要求。
殊不知,被這種創作觀最先傷害的不是觀衆,而是作品本身。
03
當然,國産劇中也有可供參考的正面例子,比如去年的《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和今年的《裝腔啓示錄》。
《救星》雖然套路還停留在傳統的 " 霸道總裁愛上我 " 上,但前期用了大量情節來細細鋪陳兩個人三觀上的磨合。
當霸總陸昭西在酒桌上 " 英雄救美 " 時,女主葉時藍非但沒有覺得感動,反而是第一時間站在自己底層打工人的立場上表達對這種行爲的不滿;
在陸昭西暗示自己的心意卻沒有收到想要的答複時,即使他各種行爲舉止已屬觀衆眼中有禮貌、有分寸的清爽型霸總,編劇仍寫了一場戲來讓他意識到自己 " 上司 " 的身份在無形中帶給葉時藍的壓迫感。
這種對主角人格的尊重與展現更爲直觀的體現在了男女主的第一場吻戲中,也是我在近年國産劇中看到的最好一場吻戲。
這裏兩個人已經确定了彼此的心意,陸昭西表白後欲吻,葉時藍打斷了他兩次。
第一次打斷,她講明了自己心動的節點和對這段感情的顧慮。
第二次打斷,她坦言了自己性格中的懦弱和擰巴。
而陸昭西,選擇了先退一步耐心的聽葉時藍把話講完。
—— " 這話說出來好丢臉 "
—— " 我也有 "
—— " 你能明白嗎 "
—— " 雖然沒有辦法感同身受,但我理解你 "
這樣的台詞并不難寫,卻如此難得,因爲在這些瞬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先于男與女在感情中的欲望和沖動。
《救星》的編劇真的有點東西在身上。
《裝腔啓示錄》則更爲細緻的展示了都市男女在兩性關系中的博弈過程,你進我退、有攻有守。
在逐步建立起了解、信任後才願意坦露更多的内心世界。
這種感情上的遞進也更合乎邏輯。
雖然現實中呼籲反戀愛腦的聲音越來越多,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愛情劇仍是國産劇中的那個 " 大多數 ",就連在非愛情劇賽道中,也往往會輔以戀愛線。
既如此,就隻能寄希望于創作者首先願意沉下心了解現代觀衆在感情上的迷思,其次在創作階段多顧慮觀衆的感受。
愛情劇不是爛劇的遮羞布,望周知。
爲愛情劇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