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鑫椤智駕,作者:Alberta,原文标題:《比亞迪 " 奴隸制 " 事件,中國車企出海之難》,題圖來自:AI 生成
周末有一個段子流傳很廣:外面的人看到屋裏的人睡狹小的床,早上要定時起床,然後開始一整天的工作,就像奧斯維辛一樣,于是咚咚咚打破了這個屋子。但裏面的人卻要阻止他們,說爲什麽不讓他們工作?
這種段子的模闆基本是固定的,叙述上也基本是套用魯迅的模闆,但卻會潛在的偷換概念,比如把工廠集體宿舍和奧斯維辛挂鈎。但因爲這次誘發這個段子再一次傳播的是銷量最高的比亞迪,所以引起了車圈内的人的關注。但目前已有的讨論集中在道德評判,這沒有太大意義,因爲它不足以讓我們務實做事,且從已發生的事情裏學到東西。
所以我們的讨論想從三個方面展開:巴西官方 MPT 聲明的脫水信息是什麽?爲什麽說出海務工對車企出海和勞務者來說,本應該是 " 雙赢 "?以及在海外尤其關注的勞工問題上,車企出海能做些什麽?
MPT 脫水信息
原文大家可以自己的 MPT 的官網看,這裏隻說脫水信息:
1、集體宿舍,小床,沒有床墊,沒有儲物櫃,31 名工人用一個衛生間。淩晨 4 點起床排隊,5:30 出發去上班。
2、浴室空間不足,沒有按性别分開,衛生條件不穩定,隻能用浴室來洗衣服。
3、廚房在浴室旁邊,條件不衛生;食物和建築材料放的距離不遠;隻有一個臨時餐廳,位置不夠,很多人在床上吃飯。
4、平底鍋放在地闆上,沒有冷藏,自來水管裏的水沒有經過飲用水步驟處理。
5、工作時間長,太陽輻射導緻皮膚曬傷,因爲疲勞工作有工人發生事故。
以上是脫水信息,對這些信息的解讀要回到他們本身的工作 / 生活場景裏去,包括他們原本所過的生活,在海外所過的生活。
有一個不容忽略的點是,會接受去海外工作,而且是做基礎的體力勞動的人,大多是農村出生,一來對衛生環境,甚至于是對所謂 " 體面 "、" 得體 " 的關注,依然在一個接受訓練的過程裏;二來是他們在本地找不到工作,才去國外幹體力活謀生。所以對他們生活的對比,要看他們在國内做一樣的事情,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嗯,有一個突破很多城市人的認知、但卻是我實地采訪獲得的信息是:即使是富士康,對很多農村人來說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因爲動車錢太貴,他們舍不得花這個錢過去深圳或者鄭州,又怕自己除了農活沒做過别的,去了也招不上,白花路費、生活費。他們找工作基本就是當地縣城、市裏,能到省裏找到工作,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最後這一點甚至包括一些在省裏找到所謂 " 白領工作 " 的人,他們也會自認在省裏找到工作,就非常不錯了)
這次陷入輿論風波的金匠集團(比亞迪的供應商),注冊地是在四川泸州,泸州最出名的是它的柑橘,喝酒的可能還知道一個泸州老窖,但相對來說都是本地化的出名,不出四川。柑橘是農産品,沒有品牌效應的話賣不出價,也出不去山區,2016 年左右我走訪泸州,大量柑橘當季都是爛在地裏,你去要,幾塊錢,農戶給你兩大兜。泸州老窖是品牌,但是泸州市内少有的上市公司,在當地招聘要求不低。大多數農民、工人根本進不去。
他們在縣城、市裏找到的工作普遍是這樣的:
工作 10~12 小時 / 天,純體力活,沒有保險,沒有住宿。住宿通常是工友一起去外面租大通鋪,一個大通鋪睡十幾個人。嗯,沒有浴室。
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意識到,或者說關注并維持一個好的衛生條件,本身需要一個教育和訓練的過程。農村土房,他們幹農活或養畜牧的習慣是,把飯帶去田邊吃,或者端着飯去看雞、鴨、豬。城市人習以爲常的餐區和工作區的分離,甚至衛生間的幹濕分離,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常态,甚至有些會說 " 搞那麽講究爪子哦 "。
環境,一部分是公司統一提供的環境,一部分是他們生活習慣所造就的,平底鍋放在地闆上,食物和建築材料放的距離不遠,這些更偏向于習慣呈現。而公司提供的環境是上下床的集體宿舍,從 MPT 發出來的圖來看,是 6 人寝,也就是差不多 5 個宿舍一個衛生間,差不多應該是半層樓一個衛生間,也就是一層樓雙邊都有衛生間。
叙述可以有一種詭計,換算之後的另一種描述,看起來就合理、能接受多了。它肯定不是最好的條件,但是可接受的,并且對那些工人來說,已經是挺不錯的環境了。
爲什麽說海外務工本來應該是雙赢?
上面分析了這些工人在國内和國外所過的生活,另一個點是他們更看重的點則是收入。
通常海外務工的公司在國内的招聘,就聚焦在公司周邊,即使擴大範圍,應該也就包括到成都。成都推行衛星城之後,成都所囊括的行政範圍大了很多,有些地區可能距成都很遠,但也算成都範圍内。這些地區的人找工作,一是就近,二是争取去成都市區找到工作,再然後才是出國務工,最後一個因爲要忍受家庭别離,不是普遍選擇。
而以前兩種方式爲例,那他們拿到的薪資應該普遍在 2000~3000 元 / 月之間,如果算上成都本地的工作,運氣好可以到 4000 元 / 月左右。同時,因國内普遍不包住宿,住宿他們還會另花錢,有些還會抽煙,或者有時買點好吃的。他們的吃、住很省,加總起來普遍在 700 元 / 月左右。(以上所有數據均來自于過往采訪)。
那麽,他們每個月能存下來的錢在 1300~3300 左右,但中位數也就 2000 出頭,能存下 3000 的很少。但如果是出國,他們的收入普遍在 8000~10000 元之間,有些可以到 10000~12000 元。這是什麽概念呢?
一個四川三線城市邊上的農村,起一個五層樓的宅第基自建房的骨架,裝好基本的窗戶、水管、走電,不刷牆,不買家具,能在 15 萬左右搞定。川西和川南的鄉村甚至還會更便宜一點。也就是出去兩年,掙、存的錢回家能修個五層樓的房子,置辦一點基本的家具,或者換輛二手車。
這比國内的工作劃算太多了。
對企業來說,正是因爲國内各城市之間的發展極爲不均衡,有 6 億人的月薪尚不足 1000 元,讓企業可以以低于出海國本地的勞資水平招納中國人出海,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本身工作努力的程度遠大于海外勞工。我接觸過的東南亞、巴西、南非的勞工,普遍理念是:" 我接受我一輩子也成不了富豪,所以我努力也是在爲老闆實現他的價值和經濟增長,那我甯願摸摸魚,劃劃水,不要那麽努力。"
但中國的員工,尤其是這些做體力勞動的工人,主要的想法則是:" 我得把這事兒給做好,我得對得起老闆(他們會有一種江湖氣的文化),我不能被開了。"
能以更少的成本獲得更願意努力的人,并且所提供的環境高于國内平均,爲什麽不是一種雙赢。
關于海外勞工問題
MPT 的聲明發出後,西方很多媒體做了追蹤,很多西方民衆在下面評論:難怪他們可以造那麽便宜的車,這就是原因。
應該說,在國外 Work life balance 的普遍氛圍下,中國的 " 高效率工作 " 反而是被視爲異類的,他們無法想象與理解從農業文明轉型到海洋文明的艱難,那不是文本上的幾個字,而是數以億計的人們的生活。
他們從農業的非标準化生活裏出來,在工業化的場合裏打拼和重塑,農産品的賤賣帶來的是收入水平可以堪稱的極端的低廉,他們沒辦法講究那些看起來好的、體面的、一切都分門别類弄好了的現代化的産品,隻能寄希望于繼續農業時代的體力活,并将之一以貫之到工業領域,靠努力去獲得更多的錢。對他們來說,一個好的環境,還不如他們可以存下來拿回家買房的錢能重要,而商業本身是一種相對理性的活動,成本管控下,能給到他們的錢不多。如果要增加勞資,又會在消費端缺乏競争力。
這是在追趕過程裏所不可避免的一個陣痛過程。因爲這一過程的本質是中國或者說中國企業還未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秩序,而挑戰現有秩序,在通常情況下,就是沒有那麽體面,沒有看起來那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而是要一點一點地死磕。
而回到比亞迪這件事,其根本更多在于當中國依托出海勞務這一方式減少成本,以更低價格占領全球市場時,海外老牌車企無法降價以獲得競争力而嘗試爲比亞迪增加負面,因爲 " 勞工權益 " 本身是海外極爲關心的話題。
2005 年,上汽集團以 5 億美金成爲韓國雙龍最大股東,并完全保留了原來的管理層。後來,上汽想裁減 900 多名員工,卻引發了雙龍工會組織的大罷工。韓國将之稱爲 " 玉碎罷工 ",同屬東亞文化圈,大家都能明白這兩個字的分量。
再後來,雙龍申請破産,上汽放棄了控股權,投入的資金也成泡影。
一直到現在,沒有處理好勞資關系,都被認爲是上汽此次收購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海外關注這個話題,于是對手打了這一手牌,再加之可能還有别的對手希望把比亞迪壓下去,這才引發了這一次的事件。但對于中國車企出海,尤其是接下來幾年,國内車企出海勢頭可以預見地洶湧,勞資關系一定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怎麽在海外還依然可以利用國内的人口紅利,并爲國内需要的民衆創造工作機會和收益,一定是接下來要持續關注和解決的話題。
畢竟,造車不像 Shein,小額商品還可以走國内生産轉向國外的路子,造車出海卻要盡力壓縮成本這件事,比之難多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鑫椤智駕,作者:Alber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