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拍照之一。
照片主角是一隻黑冠猕猴(Macaca nigra)。2011 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上,來自英國的自然攝影師試圖給黑冠猕猴拍特寫,卻發現一舉起相機,猴子們就感到緊張。好在,它們似乎對鏡頭中映出的自己頗有興趣,于是攝影師把相機放在三腳架上,調好參數,讓好奇又膽小的猴子們自行發揮,最終有了這張有着标準微笑的黑冠猕猴自拍照。
黑冠猕猴自拍照,架設相機的攝影師是戴維 · 斯萊特(David Slater)
這張照片,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注意到了一個過去并不知名的物種——黑冠猕猴。而在蘇拉威西島上,不僅有黑冠猕猴,還有它的 6 個關系緊密的近親。
一個島上有 7 種猕猴
猕猴屬(Macaca)分布廣泛,在靈長類中僅次于人屬(Homo)。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國和日本兩國北部四季鮮明的落葉林、甚至遠離亞洲的西北非草原上,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猕猴屬大約 700 萬年前在北非崛起,随後在亞洲開枝散葉,适應不同的環境演化出了目前已知的 24(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是 23)個物種,可以說是适應輻射現象的好例子。而蘇拉威西的七種猕猴,更是絕佳的例子。
蘇拉威西島按面積是世界第十一大島,位于印度尼西亞東部,主要部分呈 K 字形,分出 4 個半島,此外還有幾個緊鄰的較小島嶼。黑冠猕猴分布在蘇拉威西的東北角,另外 6 個物種則分别占據了不同區域。單這一個地區的猕猴物種就占了猕猴屬的 1/3,可以說是靈長類中的達爾文地雀。
" 适應輻射 " 是指從原始的一般種類演變至多種多樣、各自适應獨特生活方式和小生境的新物種,新物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物種的一些形态特點。圖為蘇拉威西島上的幾種猕猴及其分布區域|Erin P. Riley /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2010);漢化:鳥人 Robbi
關于 7 個物種的起源,最早的假說認為,在更新世中期,海平面較低,蘇拉威西猕猴的祖先從相鄰的婆羅洲漂洋過海而來,紮根蘇拉威西中部,再逐漸進入島上的不同地區。地質變動形成的内海和河流以及森林消退,可能阻隔了不同的猴群,讓它們踏上各自的演化道路。現在,在島上的熱帶雨林、喀斯特季節性森林和沼澤森林中,都能看到蘇拉威西猕猴的身影。盡管生活環境各異,它們的主要食物都是果實,各種無花果尤其重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随着各類數據逐漸豐富,人們發現,栖息在島上西北角的黑克猕猴(M. hecki)與兩個鄰居差異較大——它們很可能是另一群渡海猕猴的後代。
但總的來說,這兩次渡海時間差異應該不大,因此7 個物種的親緣關系不遠,甚至在許多交界地區都有樣貌介于兩個物種之間的雜交個體。可能是由于雜交個體的存活能力較弱,雜交區并沒有向兩側擴大,它們依舊被認為是 7 個單獨的物種(另一種觀點則将黃褐猕猴和布敦猕猴視為同一個物種的兩個亞種)。
黑冠猕猴|Magnus Johansson / Wiki media Commons
這 7 個物種的體型差異不大,尾巴都短短的,黑冠猕猴甚至曾因尾巴短而被稱為黑猿。它們外貌上最直觀的差異是毛色——東北角的黑冠猕猴和哥倫打洛猕猴,一個全身純黑,另一個顔色扁棕;其他幾個物種軀幹顔色也深淺不一,外加面部、四肢和屁股毛色各有發白的區域。另外,屁股上的坐墊也是明顯特征,尤其是黑冠猕猴,擁有明顯分成四塊的粉紅色坐墊。
這些猴子也能認出誰是 " 自己猴 "。曾有研究者将 7 種蘇拉威西猕猴外加豚尾猕猴(M. nemestrina)、日本猕猴(M. fuscata)的照片展示給島上各處的猴子,結果發現,各個物種都傾向于盯着同物種的照片看更久。
露齒微笑的和平愛好者
黑冠猕猴的自拍照迅速走紅,很快被各家媒體轉載,還被傳成猴子搶走相機自己拍的。這為黑冠猕猴帶來了關注,卻也意外地引發了一場長達三年的訴訟——争議點在于,猴子自拍照的版權屬于誰?攝影師使用這張照片時,算不算侵犯了黑冠猕猴的版權?這場官司一直打到了 2018 年,才以法律不支持動物持有版權告結。
使用戴維 · 斯特萊相機拍出來的自拍全身照
與人類世界的紛争比起來,蘇拉威西猕猴們的關系就融洽多了。
在多數猴子中,自拍照中這個無聲露齒的表情并不是愉快的表現,隻有社會等級低的猴子在對高等級猴表示恐懼屈服時才會如此。但蘇拉威西的 7 種猕猴卻是例外——無論等級高低,它們都會向對方咧嘴露齒。這個表情常出現在兩個個體接近時,在咧嘴笑之後多是和平的互動。所以,自拍照中的黑冠猕猴很可能是在和自己的鏡像打招呼。
這樣的差異可能和蘇拉威西猕猴的社會生活方式有關。
黑冠猕猴的群體生活|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與同屬的其他猕猴相似,蘇拉威西猕猴也生活在 20~40 隻個體組成的多雄多雌群體中,黑冠猕猴有時可以組成 97 隻個體的大猴群。猕猴屬物種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等級森嚴,一類關系平等。前者以日本猕猴和普通猕猴為代表,猴群中維持着嚴格穩定的等級關系——雌性等級靠血緣決定,雄性等級則按戰鬥力和資曆排列,因此雄性之間關系緊張。
蘇拉威西島上的猕猴則是都是典型的平等派——打起架來很難分出哪一方等級高,親屬之間相互支援不多,也很少打到需要動嘴開咬的程度。比起打架,它們更喜歡挨在一起理理毛,進行一些和平的互動。此外,它們還有多種多樣的和解行為,用來調節緊張氣氛。不過,黑冠猕猴的雄性是例外,它們之間關系比較緊張,有森嚴的等級關系。
危機與希望共存的未來
然而,蘇拉威西的猕猴們,現狀不容樂觀。在 IUCN 的紅色名錄中,黑冠猕猴為極度瀕危,摩爾猕猴(M. maura)為瀕危,其他物種均為易危。
黑冠猕猴為極度瀕危|T. R. Shankar Raman / Wikimedia Commons
2016 年,黑冠猕猴入選了 25 種最瀕危靈長類動物名單;2008 年 IUCN 的報告顯示,過去 40 年中,由于人類捕獵和栖息地消失,黑冠猕猴的數量減少了 80%,隻剩 4000~6000 隻。雖然在蘇拉威西東南 300 公裡的巴占島上,還有一個人工引入的黑冠猕猴群,現有 10 萬隻個體;但是,這個群體能否代表蘇拉威西本土的黑冠猕猴,目前仍有争議。而且,在解決人類捕殺、栖息地衰退等問題之前,将它們送回蘇拉威西本土的意義也比較有限。
80 年代,蘇拉威西的森林覆蓋面積大約占 54%;而随着人口增長和土地開發,到本世紀初,完整、沒有明顯人類活動的森林覆蓋隻剩 30% 了。好消息是保護始終在進行,受到保護的區域自 80 年代以來有所增長,而且7 種蘇拉威西猕猴的栖息地中都有受到保護的區域。不過,很多保護地覆蓋的是高海拔地區,關于猴子們能否充分利用這些區域、保護地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我們的了解仍然有限,還需要更細緻的保護生物學研究。
吃個椰子|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好在,危機中亦有希望,人類與蘇拉威西猕猴不全是敵對關系。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當地人都和猴子們相處融洽。蘇拉威西一些地區的傳說将猕猴描述成與人類緊密相連的動物,這讓人們對猕猴偷取農作物的行為更為寬容。在蘇拉威西的東南部,盡管人類和猴子使用的森林資源有重疊,卻并未引起劇烈的沖突,許多資源可以做到人猴共用各取所需。
在人口密度上升、農業商業化的背景下,人猴的關系面臨着新的挑戰——畢竟成群結隊、體型較大的猕猴,看起來似乎會給農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這時候,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當地居民都對猕猴的未來至關重要。聖叠戈大學的研究者曾寫過這樣一個事例:她們在研究中發現,齧齒類動物造成的農産品損失比猴子們多得多,于是就将這一信息分享給居民;最終,居民們認同猴子不會威脅自己的收入,決定與猕猴和平共處。
溝通與合作,也許就能夠突破重重挑戰,為蘇拉威西猕猴和人類找到一條和諧共存的道路。
作者:核桃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