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三農發布數據顯示,我國人均的肉類消費量一年接近 70 公斤,人均每日的肉類攝入量爲 164g,遠超過膳食指南推薦的每人每日 40 — 75g 的攝入量。該數值在近年來不斷上升,我國在 1961 年人均每日肉類輸入量爲 20g,到 2011 年時上漲至了 254g,同比上升了約 13 倍。
這裏所說的肉類過多,主要指畜肉類,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紅肉。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田芳表示,從營養學的角度考慮,攝入過多畜肉,确實會增加慢性病的風險,主要是糖尿病和肥胖。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動物性食物每天攝入量爲 120 — 200 克。田芳表示,動物性食品分爲水産品、畜禽類和雞蛋。也就是說,每天推薦攝入 40 — 75 克的水産品、40 — 75 克的畜禽類和一個雞蛋。
目前我國提倡增加水産品的比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特别提出每周至少 2 次水産品。田芳表示,水産品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含量較低,蛋白質含量較高,有利于控制慢性病。
在肉類之外,每天的膳食同樣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 12 種以上食物,每周 25 種以上。食物多樣、谷類爲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具體到一日三餐應該怎麽吃更健康?
早餐:牛奶和雞蛋是最方便的蛋白質來源,早餐建議攝入一盒牛奶、一個雞蛋和主食。
專家表示在早餐中保證碳水攝入是有利于保持精力的。如果不吃主食,反而會因爲血糖供給不足,影響到上午大腦的反應和功能,出現精力不足等情況。
日常的早餐主食一般來說是包子、粥等,它們和谷類一樣,都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從而發揮供能作用。但是比起精米面類,谷類的升糖指數較低,血糖反應比較慢,營養素的密度高,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素。同時考慮到環境因素,午餐和晚餐可能會有應酬需求或是配合家人飲食,谷類放在午餐或晚餐的可行性相對低一些,因此建議在早餐時優先攝入谷類。在選擇市面上的全麥面包時,如果配料表首位爲全麥粉或五谷預拌粉等混合的全谷粉,就可以購買。
午餐和晚餐:推薦每天午餐和晚餐各攝入 75 克的肉類或水産品,以及 100 — 250 克的蔬菜。每天攝入的水果量爲 200 — 350 克。就家常菜而言,午餐和晚餐需要攝入的量差不多,但是建議品類有所更替,比如中午吃了紅肉,晚上可以吃禽類或者魚蝦。田芳同時強調,不是說畜肉類是不好的,需要分情況看待,對于一些缺鐵性貧血的人來說,還是需要攝入畜肉類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