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鲸新聞 11 月 15 日訊(記者 陸鵬鵬)醫生也能像網紅一樣請來爲品牌站台了?藍鲸新聞記者發現,在行業内找醫生合作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鏈,他們像網紅一樣被中介公司精心包裝、明碼标價、打包出售。品牌方隻要花錢就能請到知名醫生爲其代言背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醫生爲品牌背書
參與研發還是租借頭銜?
藍鲸新聞記者發現,近年來,醫生正在成爲越來越多美妝護理品牌的合作首選,憑借自身的權威性和所在領域的影響力,他們與品牌方的捆綁越來越深。
品牌方大多會打着 " 三甲醫院醫生參與研發、科研技術專利、權威認證 " 等口号,嚴格來說爲品牌站台的醫生并不能算是代言人,但在整個宣傳的過程中,他們起到的作用與代言人基本相似。
以一家名爲 " 儒意 " 的護理品牌爲例,記者在該商家的店鋪中發現,多款産品出現醫生背書的情況。
詳情頁中,三位醫生的介紹分别爲三甲醫院皮膚科專家、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皮膚學博士、熊本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博士。記者詢問時商家稱:" 這一産品是攜手清華博士共同研發的,并且由權威醫生代言。"
然而記者查詢發現,這三位醫生還出現在了除 " 儒意 " 外的多家品牌頁面。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肖像完全一緻,但不同商家在介紹醫生時的名字和所在醫院卻存在偏差。
例如在 " 儒意 " 的詳情頁中,背書的醫生名爲王忠志,所在醫院爲熊本大學附屬醫院。而到了另一家品牌的詳情頁,醫生名字變成了 " 王中志 ",所在醫院變爲了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
順着商家的線索,記者核實到,上述醫生真名爲王中志,目前所在醫院爲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
爲什麽同一個醫生的肖像會出現在不同品牌的宣傳頁面?一家有權威醫生背書的品牌連醫生名字都會錯标?品牌方究竟是真邀請醫生參與研發?還是僅僅租借個醫生的頭銜進行虛假宣傳?
被明碼标價的權威醫生
從幾萬元到幾十萬不等
藍鲸新聞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醫生代言在行業内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鏈,他們像網紅一樣被中介公司精心包裝、打包出售。品牌方隻要花錢就能請到知名醫生爲其代言背書,而是否真的參與品牌的研發消費者根本無從考證。
記者聯系到一家做醫生經紀業務的中介公司,對方發來多份合作醫生的報價刊例,并詳細介紹了整個合作流程。
首先,品牌方需要提交授權産品名單,選擇多個醫生以防醫生拒絕接單。醫生進行多次核定後确認接單,爲品牌方提供照片頭銜等資料。在品牌方支付完合作費之後,醫生最後簽署合作協議。值得注意的是,醫生肖像權不等同于形象代言。
刊例事無巨細的标注了每一位醫生的個人信息,例如地點、醫院、所在科室、職位、頭銜、學曆、獲得榮譽、社交媒體粉絲等。記者發現,全國各地均有醫生在這份刊例中,其中不乏協和醫院、華山醫院等衆多知名醫院的醫生。
中介對藍鲸新聞記者透露:" 醫生的報價要看知名度,幾萬到幾十萬的都有,我們這邊介紹的大多數都就職于三甲醫院,還有一些是那些已經退休的皮膚科專家教授。隻要合作了,醫生都會給到品牌方授權,允許産品廣告中使用相關醫生的頭銜、照片等 "
" 當然了,光有錢還不行,有些醫生不是有錢就能請得動的。你品牌必須要有影響力,沒有實力的品牌他們不會接。除此之外,國家對醫生這方面管的比較嚴,很多功能性的産品也不能接。所以合作得看具體的品牌和産品。" 中介說道。
請醫生代言是否違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醫生外,上述經紀公司還能請到各行各業人爲品牌代言,例如營養師、奧運冠軍、綜藝主持人、明星等。對于行業頭部品牌而言,請明星代言已是家常便飯的事,但對于一些中小品牌來說無力支付動辄上百萬的代言費,因此,請醫生背書成了他們的最優解。
有品牌方對記者表示,作爲醫學領域的權威人物,醫生是極具價值的合作夥伴,他們可以賦予品牌更高的可靠性。此外,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往往能夠左右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他們的專業推薦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也是爲什麽現在很多品牌在宣傳上選擇與醫生合作。
在我國,醫生在廣告代言上又受哪些規定限制呢?
對此,廣東标普律師事務所郭藝珍律師對藍鲸新聞記者表示,在分析這一問題前需要了解醫生代言的是那種類型的産品。美妝是屬于化妝品的細化。化妝品是指以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爲目的的産品,重點是不存在醫療療效的,化妝品廣告不等同于醫療美容廣告。美妝品牌廣告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化妝品衛生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監管。美妝品牌用醫生做背書,應确保産品真實合法。
而醫生廣告代言的限制,現實中主要多發在醫療美容、宣揚養生保健等領域,主要要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的監管。在《廣告法》第十六條中規定 " 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的内容 "。" 第十七條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
正如律師所言,醫生代言的限制主要體現在醫療廣告領域,在美妝等産品領域,并沒有明确法規限制醫生站台背書,但需要保證不能以醫院這類事業單位的名字作爲化妝品的标簽,不能利用醫生的身份來做虛假宣傳。
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多數品牌在介紹醫生時都會強調所在單位,這一信息點的出現也是爲了加深在消費者心中權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随着越來越多的醫生出現在不同品牌的營銷活動之中,化妝品行業的宣傳也被帶上了 " 緊箍咒 "。
2021 年 6 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實施《化妝品标簽管理辦法》中對于化妝品标簽禁止标注和宣稱的内容作出明确要求。提到化妝品标簽禁止利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醫療機構、公益性機構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聘任的專家的名義、形象作證明或者推薦。
同年,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在《化妝品技術審評咨詢專家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通知中也強調,在化妝品技術審評咨詢專家之列的皮膚科醫生不能爲企業站台。
由此可見,未來美妝領域的監管将進一步收緊,那些試圖以醫生爲背書、遊走于規則邊緣進行擦邊宣傳的行爲,或将面臨更加嚴格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