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個月裏,全國各地的天氣都有那麽點不對勁:幹旱、暴雨、洪澇、高溫,不該出現在六七月的極端天氣紛紛登場。
北京暴雨
自四月以來,國内每個月的平均氣溫都比往年同期高出 1-2 ° C。五月廣西全範圍大暴雨;六月中旬,持續的高溫使得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 7 省中旱及以上氣象幹旱面積最大;六月以來,長江流域降水量爲 1961 年以來曆史同期第 2 多,松花江流域爲第 3 多,百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引發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六月全國發布強對流、雷雨大風、大霧的預警信息均爲曆年(2017-2023 年)同期發布量最高值;七月初洞庭湖決堤,淹沒面積達 47.64 平方公裏。
其實,這些天氣都與剛剛過去的厄爾尼諾現象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雖然能對天氣做出部分預測,但在全球變暖氣候的疊加影響之下,天氣情況變得越來越超出我們的掌控。
央視新聞
2023,厄爾尼諾留給我們的
國家氣象局六月發布會的内容顯示,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由 2023 年 5 月開始并于 2023 年 12 月達到峰值,是一次中等強度事件。厄爾尼諾由今年年初開始衰退,于 5 月結束,預計夏季後期可能進入拉尼娜狀态(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幅下降) [ 1 ] 。
關于什麽是厄爾尼諾,在之前的文章我們有過詳細介紹。簡單來說,厄爾尼諾通常指的是東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海水溫度升高後,全球氣候模式都會受到影響。
剛剛過去的這次厄爾尼諾是有記錄以來最強的五次之一,而 2023 年也成爲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讀《2023 中國氣候報告》,能看出破紀錄是 2023 年的主旋律 [ 2 ] :全國平均氣溫創曆史新高;在不同台風的影響下京津冀地區出現曆史罕見極端暴雨,廣西北海、粵港澳多地降水打破曆史紀錄;12 月的強寒潮在多地打破低溫與積雪的紀錄;雲南遭遇 1961 年來最嚴重的冬春連旱;河南遭遇 1961 年以來同期影響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連陰雨天氣,影響小麥收獲進程。
2023 年全國氣象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3306 億元,死亡失蹤 537 人。
2023 年全國主要氣象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總受災面積比例 (單位:%)|《2023 中國氣候報告》
2023 年救援人員在河北省涿州市市區乘坐沖鋒舟前去轉移受災群衆(2023 年 8 月 2 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牟宇
在世界範圍内,地中海遭遇罕見飓風;澳大利亞西北部遭遇嚴重洪澇;巴西亞馬孫河支流水位創曆史最低,南美洲冬季似夏;美國遭超強寒流襲擊,多地低溫破紀錄。這些異于尋常的暴雨和高溫事件都與厄爾尼諾有關。
然而,世界氣象組織在今年三月的報道中指出,除了用于判斷厄爾尼諾現象的太平洋,全球其他海表面溫度在過去的十個月中持續異常偏高,而厄爾尼諾的發生并不能解釋這一現象 [ 3 ] 。
在全球變暖效應的疊加之下,厄爾尼諾事件所帶來的效應被放大,極端事件變得更極端。雖然厄爾尼諾由今年年初開始持續衰退,但海洋和陸地的氣溫仍在持續上升,并将影響不同地域的降雨模式 [ 3 ] 。這點相信大家在今年以來一系列的幹旱、暴雨和洪澇中深有體會。
厄爾尼諾結束了,但還沒完
先别急着高興,雖然這一輪厄爾尼諾結束了,但不代表天氣會變好。
2023 年的厄爾尼諾還不是最猛的。
大家可能已經不記得了,上一輪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在 2014-2016 年,是 1951 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雖然它在 2015 年 11 月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退,但仍在持續影響 2016 年的氣候。
查閱 2015 年和 2016 年的國内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可以看出在超強厄爾尼諾衰減的 2016 年,與降水有關的暴雨、洪澇事件占據了當年十大事件的一半,而且夏季氣溫破紀錄的高。
這與今年,也就是 2023 厄爾尼諾衰退年我們正在經曆的天氣氣候事件很相似。
2015 年、2016 年國内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對比|參考來源:《2015 年中國氣候公報》、《2016 年中國氣候公報》
科學家在對以往厄爾尼諾事件的研究中已經發現,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之後,仍在對次年的氣候造成影響。
對于我國來說,厄爾尼諾事件在衰減年帶來降水影響的主要機制之一就是西太平洋和熱帶印度洋海溫的接力作用。也就是說,在厄爾尼諾年中海溫升高的東太平洋會逐漸影響西太平洋和熱帶印度洋的海溫,使得印度洋海溫的增暖滞後于東太平洋升溫一到兩個季節,從而影響西太平洋的氣候模式。這就會有利于厄爾尼諾衰減年春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導緻春季長江中下遊至江南東部降水偏多,夏季長江流域降水偏多 [ 4 ] 。曆史上長江流域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的年份 1983 和 1998 年均爲另外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的衰減年。
過去的數據能告訴我們什麽?
基于對以往厄爾尼諾事件氣候數據的學習與研究,科學家們結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能更準确地構建複雜多樣的模型預測厄爾尼諾的生成、發展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今年春夏以來的強降雨天氣(也是厄爾尼諾衰減年的典型現象),科學家們已經預估到了。
國家氣象局在今年五月的新聞發布會上預報了五月份華東華南将會有超過常年同期的降雨量,六到八月全國其他地區也會有較多的降水,應該強化預警,做好防汛準備,密切關注由極端天氣所引發的泥石流、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 [ 5 ] 。
然而,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每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都充滿了不确定性。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氣候模型對目前全球海洋溫度的預測存在偏差。
海洋儲存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的熱量,海洋溫度變化決定了全球的水氣輸送。然而,目前海洋溫度正在以超出人類認知的速度逐月打破之前的紀錄。
海洋溫度預測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數據覆蓋範圍有限、模型複雜性高、長期變化趨勢不均、數據準确性和一緻性問題、自然變異性大、技術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長時間尺度預測的難度。這些因素使得海洋溫度的預測充滿不确定性。因此,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的雙重影響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并且難以精确預測。
海表面溫度變化圖 來源:NOAA OISST V2.1 │ ClimateReanalyzer.org, Climate Chan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aine [ 6 ]
我們還能怎麽做?
盡管科學家們正借助前沿技術深入研究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氣候變化,各國也将節能減排、碳中和及新能源開發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然而現實的數據表明,氣候變暖的進度仍在加快。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最新報告,未來五年内,全球年平均氣溫至少有一年可能會暫時超過工業化前水平 1.5 ° C,這種可能性高達 80%。這意味着我們離《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設定的目标越來越近了。
需要注意的是,該協定指的是未來幾十年的長期氣溫上升,而不是一至五年的短期氣溫波動 [ 7 ] 。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的數據,剛剛過去的 7 月 22 日是自 1940 年以來全球日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天(17.15 ° C),而上一個紀錄僅僅是前一天 7 月 21 日(17.09 ° C)。這一紀錄很可能馬上又被打破。
也許現在仍有不少人覺得海洋溫度和全球氣溫每年上升的零點幾攝氏度無關緊要,這零點幾攝氏度的變化不能與日常所感受的氣溫變化相提并論,但正是這微小的變化,導緻了每年高溫持續的天數增加,罕見幹旱和暴雨頻繁出現,強對流天氣引發的龍卷風和冰雹等事件更頻繁地發生。我們現在以及未來都将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提高對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的認知,及時關注有關部門發布的實時信息,了解預防和防範措施,從而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适應能力,降低損失。
我們必須意識到,氣候變化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關乎每個人生活的現實挑戰。
參考文獻
[ 1 ] https://www.cma.gov.cn/wmhd/2011wzbft/2011wzxzb/xwfbh_2406/index.html
[ 2 ] 《2023 年中國氣候公報》https://www.cma.gov.cn/zfxxgk/gknr/qxbg/202402/t20240223_6084527.html
[ 3 ] https://wmo.int/news/media-centre/el-nino-weakens-impacts-continue
[ 4 ] 袁媛 , 高輝 , 賈小龍 , & 萬江華 . ( 2016 ) . 2014 — 2016 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氣候影響 . 氣象 , 42 ( 5 ) , 532-539.
[ 5 ] https://www.cma.gov.cn/wmhd/2011wzbft/2011wzxzb/xwfbh_2405/index.html
[ 6 ] https://climatereanalyzer.org/clim/sst_daily/
[ 7 ] https://wmo.int/news/media-centre/global-temperature-likely-exceed-15degc-above-pre-industrial-level-temporarily-next-5-years
作者:J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