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流量為生的短視頻平台和娛樂圈," 有錢 " 已經成為了相當熱門的人設。
誰能想到,邁入 2023 年的第一時間,網友們就被迫普及了北京豪宅知識。
萬柳書院,傳說中 " 北京樓市的盡頭 ",周邊是中關村三小和人大附中這類頂尖學校,堪稱 " 北京最強學區 "。2022 年 5 月,這裡還曾因 36 萬元 / 平方米的法拍房單價紀錄沖上熱搜。
這次讓萬柳書院又火了一把的,是一個男孩上傳到自己抖音賬号的短視頻。
視頻内容原本平平無奇,就是一個胯下運球動作,卻因定位在萬柳書院,同時背景裡露出了疑似齊白石真迹的挂畫,被眼尖的網友迅速鑒定為富家子弟。
于是視頻下面的評論對男孩一口一個 " 少爺 ",紛紛自稱 " 老奴 ",激情 " 認主 ",甚至還有人獻上肉麻手寫信,連用數十個四字短語來表達傾慕之情。
不僅該賬号迅速漲粉 100 多萬,另外又有一系列以萬柳書院 " 少爺 "、" 小姐 " 為噱頭的賬号冒了出來,與網紅合拍視頻,直播連麥,流量拉滿。
這些賬号底下同樣充斥着 " 老奴 " 的評論," 媚富 " 的氛圍濃烈到幾乎要溢出屏幕。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對有錢人的态度,竟然已經如此堂而皇之、不顧底線地羨慕和追捧了?
面對有錢人,誰的姿态越來越低了?
2010 年,某檔相親節目上的一位女嘉賓公開表示:" 我甯願坐在寶馬上哭,也不願坐在單車上笑。"
此言一出,鋪天蓋地的指責随之而來,無數人給她扣上 " 拜金女 " 的帽子,連同節目也遭遇整改。
僅僅 5 年過後,部分年輕人已經開始在網上叫王思聰 " 老公 "。親昵的稱謂,取代了曾經對拜金主義的樸素批判。
2022 年世界杯,所謂的 " 卡塔爾小王子 " 在國内互聯網意外走紅,入駐短視頻平台後,一天内漲粉千萬,比卡塔爾的人口還多上好幾倍。
一如 " 少爺 " 需要 " 奴才 "," 異國王子 " 的賬号評論區裡大家則是組團要去 " 和親 "。
從攀親戚到為奴婢,面對有錢人,網友們玩的梗要麼源于宗族血緣傳統,要麼出自爛俗影視文學作品,想象力并無見長,姿态卻越來越低。
當一個人習慣了自我矮化,看什麼都會覺得需要仰視,在這些人眼裡,一沓沓鈔票如同增高鞋墊一般,幫助他們臆想富人的偉岸。
就像那封給萬柳書院 " 少爺 " 的手寫小作文,僅僅憑着 " 有錢 " 二字,就腦補出 " 少爺 " 過人的顔值、氣質、能力與人品,仿佛所有美好的品質都是财富的衍生品。
還有人笃定自己看到了 " 卡塔爾小王子 " 的 " 自信、明媚 "," 眼神裡帶着這個年紀該有的清澈 ",甚而轉身質問起中國青年的眼裡為什麼沒有光。
在富人濾鏡下,金錢獨占一萬種色彩,此外全是黑白。" 小王子 " 是不是真王子他們看不見,卡塔爾女性的處境他們也看不見。滿心滿眼,都隻有 " 為何我沒被命運選中 " 的不忿。
" 有錢 " 怎麼成了流量密碼?
一個值得被讨論的現象是,似乎有越來越多的 " 有錢人 ",正在搶奪輿論的注意力。
萬柳書院火了之後,網紅羊毛月找到另一位住在萬柳書院、平台 ID 為 "16" 的 " 少爺 ",接連拍攝了數個視頻,點贊量都已突破百萬,視頻中也出現了廣告合作的身影。
很快 "16" 的平台賬号也迅速漲粉百萬,他趁熱打鐵開始直播,并連麥了一個定位同樣在萬柳書院的 " 小姐 "。在一場直播中,"16" 剛開播 7 分鐘便收到價值 20 萬的禮物,熱度居高不下。
可能最初萬柳書院 " 少爺 " 的火隻是偶然,但後續的 " 少爺 "" 小姐 " 以及網紅們則顯然是嗅着味來的。
錢能帶來流量,流量又能生錢 …… 如此便不難理解,短視頻平台上為何出現那麼多營銷 " 有錢 " 人設的博主,不管是真有錢還是假富人,都想上來撈一筆。
半個月前,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幕後大佬向太開啟首場直播帶貨,身價幾十億的她在直播過程對其所賣的低價産品一臉嫌棄,拒絕試吃,不少人指責她态度傲慢,盡管如此,這場直播的銷售額還是突破了 3 億元。
為了挽回口碑,第二次直播向太态度積極,開始試吃産品,評論區就開始誇贊她 " 有進步 "" 真性情 "。在短視頻的流量遊戲中,有錢人設不僅能赢得更輕松,還能獲得更多的寬容與試錯空間。
曾幾何時," 富二代 " 這個詞幾乎是不勞而獲的代名詞,現在卻有一些網友主動為他們辯白," 人家三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
一方面,他們沒有直接參與最初的财富積累,有助于減輕網友對于有錢人的道德關切,不必背負輿論中資本的原罪;另一方面,他們熟悉年輕的網絡話語,更容易顯得平易近人,赢得好感。
去年 9 月,特步董事長丁水波的小女兒丁佳敏和七匹狼創始人周少雄之子周力源高調訂婚,一時被戲稱 " 有錢人終成眷屬 "。比起讨論資本的聯姻,網友們更願意磕糖。兩人不僅收獲了數量衆多的 CP 粉,還不時上傳情侶日常,為大家腦補的晉江愛情故事增添細節,最重要的是把品牌順帶也宣傳了。
此外還有 " 社恐富二代 " 好利來二公子羅成、" 新媒體小編 " 旺旺二公子蔡旺家,他們在各自集團的職位分别是品牌總監和首席營運官,都熟練地扮演着富二代網紅,并以此有效地助力企業的經營。
企業的繼承者們似乎已經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豪門二代身份也能幫助品牌加速流量收割,他們并不掩飾對流量的渴求。
與此同時,在以流量為生的娛樂圈," 有錢 " 已經成為了相當熱門的人設。
一些家境殷實的藝人,手裡拎的包可能比人還先火," 富家女 "" 富家子 " 的标簽對他們的走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連略顯做作的言行,也會被粉絲解釋為 " 從小養尊處優 ",所以真誠可愛。
家世背景不僅能帶來更多的營銷話題和流量紅利,甚至已經成為逐夢演藝圈的基礎門檻。曾經讓草根演員們翻身立命的演藝圈,如今怎麼變成這樣了?
面對财富,我們還沒學會泰然自處
孔子曾說過,"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們對巨額的财富一向是抱着警惕和質疑之心的。
但不知何時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 " 不裝了 ",甚至一些高等教育學者也語出驚人,絲毫不掩飾自己對财富的崇拜。
早在 10 年前,北師大教授董藩就曾對學生公開喊話,40 歲時要達到 4000 萬身家,否則 " 不要來見我 "。
成功的标準,似乎變得更加單一化了。在不少網友看來,越富有就越正确,财富成了萬物的尺度,其他如知識、修養、理想等沒有了财富的加冕,就成了天真和無用之物。
這樣粗暴的、同質化的媚富追求,會把我們局限在一個非常狹窄的賽道之中,把社會變成一場零和遊戲,抹殺了其他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可能性。
所以年輕人才會越來越抗拒 " 内卷 ",抗拒傳統社會語境施加給他們的壓力,向 " 遠方 " 出逃,尋找屬于自己的生活意義。
去年 1 月,中央網信辦開展專項行動,嚴格管控網絡炫富拜金問題,多個社交平台分别清理了數千個相關賬号。
網上炫富的人着實少了,但比這更重要的,似乎是我們應該冷靜地審視,是否應該盲目崇拜那唯一的成功。
一個平衡的社會中,不是所有東西都要與财富綁定在一起的,我們應該擁有盡可能多的機會去選擇不同的道路,并通向不同的理想生活。同時,我們也需要一個能夠承載更多樣的社會文化的土壤,大家在其中都能找到屬于各自的精神坐标。
《項飙 × 邁克爾 · 桑德爾:越努力越幸運是一種假象》單讀 20220323
《特步小千金嫁給七匹狼公子,一場令人尴尬的豪門聯姻》易簡讀書 20220926
《新京城四少的瓜,越吃越氣人》小風小浪 20230104
作者 | 五鬥
編輯 | 晏非
校對 | 賴曉妮
封面 |《二十五,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