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鲸研品牌實驗室,作者 | 黃曉軍
這篇有點長,主要想一下子聊完對中國美妝品牌的看法。核心思想,來自于很久前華興資本的一個報告,在文首大緻總結一下:
從過往來看,美妝本質上是一個營銷驅動、渠道驅動的行業,研發并不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
所以我們看到每一次營銷變革、渠道變革,都有可能帶來一波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來到21世紀,極緻性價比的消費趨勢加速變爲現實,産品研發将破天荒地成爲了下一階段的品牌競争力。
好了,我們從頭說起。
起由是前段時間國内著名化妝師毛戈平做客李佳琦直播間,就是給主播改了改眉毛,居然立刻變身劉亦菲,可謂驚呆了老鐵。
一時間,#毛戈平一戶一平實現劉亦菲自由#,快速在各個平台走紅。
其實早在2020年3月末,李佳琦的一場直播上,就賣出了4萬件磨皮神器。作爲直男,看着包裝盒上那個MGPIN标識,可謂一臉懵逼。
這玩意兒是啥?就連不少小姐姐也解釋不清楚,她們大多的回答是:熟悉又陌生。
它其實就是毛戈平的同名美妝品牌。有媒體報道,MGPIN是目前中國唯一能夠上榜的國際頂級彩妝品牌。
比肩香奈兒、迪奧等國際大牌,其位列全球TOP15第11名。
更有數據顯示,MGPIN近年來毛利超過85%,遠高于歐萊雅的71%、資生堂的74%~75%。
這陣仗,完美日記遇上MGPIN,像極了令狐沖在思過崖碰到風清揚。
隻不過,這個中國美妝界傳奇般的存在,旗艦店粉絲不過200萬,還不及完美日記的1/10。
品牌神秘、數據沖突,MGPIN到底如何?
記住《武則天》裏的那個小太監
毛戈平出師于1977屆浙江藝術學校越劇班,畢業就去了浙江越劇團。
但後來,似乎專業走位有些偏,毛戈平知名的越劇表演沒幾個,卻擔任起不少曲目的化妝師。
當時,浙江小百花的團長茅威濤,就經常請毛戈平化妝。
讓圈内人認識到毛戈平的,是1990版《楊乃武與小白菜》。這部劇主演陶慧敏,是當時越劇團導演楊小青的得意門生。
經後者推薦,毛戈平擔任陶慧敏化妝師。
到1995年,越劇代表性傳承人王文娟,要拍一部電視劇《孟麗君》。
助力陶慧敏成爲中國最火女演員的毛戈平,當然就成爲了她的化妝師首選。
當時王文娟70歲了,硬是被毛戈平變魔術一樣,化成了一個水靈靈的大姑娘。
這部劇,至今豆瓣評分都是9.0。
同期,1995版的《武則天》準備開拍。主角劉曉慶當時40歲,但她需要飾演武則天從15歲成長到80歲的全過程。
這對妝容的考驗,相當于《後宮甄嬛傳》中皇後烏拉那拉·宜修那句經典台詞,"臣妾做不到啊!"。
滿世界打聽之後,劉曉慶找到了毛戈平。
這部電視劇裏,毛戈平可謂爲劉曉慶奉獻了畢生絕學,甚至還客串了一把小太監。
25年後回望,那應該是劉曉慶一輩子演過的最漂亮的角色。
此後經年,據說劉曉慶不止一次想重溫《武則天》的輝煌,但再也沒有達到過。
野史相傳,當時毛戈平其實并沒有打算做這單生意。畢竟,他正在爲一個大單子忙碌,100集的《京都紀事》。
劉曉慶氣勢夠足。她對毛戈平說,你隻要弄好武則天的妝,就可以名滿天下,甚至财源滾滾。
大姐大沒有吹牛。
1995版《武則天》,就像是毛戈平行走的廣告。
從那以後,劇中那位小太監,成爲了中國影視劇炙手可熱的化妝師、女演員最信賴的魔術手。
想把整個腦袋都寄給毛戈平
1995版《武則天》風靡全國之後,毛戈平幾乎成了劉曉慶的禦用化妝師。
直到2016年,劉曉慶主演曆史話劇版的《武則天》,毛戈平都一直陪着她滿世界巡演。
要說有過一次耽誤,那估計就是2008年。
當時北京奧運會指定毛戈平爲總化妝師,期間還爲國際奧委會主席Jacques Rogge化了個妝。
但這不再是毛戈平的主業了。
在接受《江蘇衛視》采訪時,毛戈平就談到,1995年底他就離開了北京,此後8年未曾到過那片土地。
"不接任何一部戲,我要讓别人忘掉我。"
消失,不過是爲了一次更華麗的現身。
其實早在1998年,毛戈平就隐隐約約地在人們的視野中穿梭。
當年,他将自己的化妝經驗出版成書,并到全國60多個城市巡回講學。
所到之處很多人問毛戈平,能不能收弟子?當這樣問的人多到讓毛戈平記不清時,他就萌生了開學校的想法。
2000年,毛戈平在杭州創建了形象設計藝術學校,并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青島等城市開設分校。
有媒體報道,毛戈平的教育班價格不菲:
最便宜的美甲班2500元,最貴的影視特效化妝全科班需要52800元。
但這樣的價格沒有吓退前來求學的學生,僅師資班就培養出超過500名優秀講師。
毛戈平牛就牛在化妝技術。
《時尚新觀察》此前就曾撰文稱,看了Angelababy、劉詩詩的化妝師,我還是想把頭寄給毛戈平。
就在去年,毛戈平還給博主@深夜發媸改了個妝,将圓臉變成了瓜子臉并隐藏了淚溝、法令紋。
相應的視頻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加上B站、抖音等播放,觀看量達到13億次。
一個專櫃能賣它1000萬
2000年,毛戈平還幹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注冊MGPIN品牌,開始賣化妝品了。
現在想來,這個邏輯很簡單。
當自己的學生畢業出走社會後,這些專業人士在未來的采購和推銷中,勢必會誇師傅家的化妝品好。
那些聽聞美容界Tony老師安利後的女性消費者,就算MGPIN隻在冰島有售,她們估計也會找遍代購買一支試試。
數據說明一切。
MGPIN于2018年更新過一次招股書,數據顯示:
2014-2017年上半年,培訓渠道銷售占比達到9.32%、8.42%、7.56%和8.96%。
爲什麽數據這麽陳舊?虎嗅文章給了解釋:
理論上說,招股書是有6個月有效期的,即"自公開發行前最後一次簽署之日起算,發行人應當使用有效期内的招股說明書完成本次發行。"
對此,虎嗅聯系到了毛戈平董秘辦,其稱:"一直以來,公司都按照證監會的标準更新招股書,最新提交的招股書财報數據也涵蓋了2020年,但不知爲何證監會官網中卻一直沒有公開披露。"
虎嗅又撥打證監會公開電話咨詢此事,但工作人員均稱"不在受理範圍之内。"
失策,學生帶貨不給力呀。
其實MGPIN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線下專櫃。化妝品賣的就是Level,線下能夠很好保持高端的品牌調性。
和香奈兒、迪奧等奢侈品一樣,MGPIN主要進駐的,還是大型連鎖百貨旗艦商場,均爲當地地标、CBD中心,采取百貨直營專櫃模式。
據《天下網商》報道,目前MGPIN在全國共設有250多家專櫃,從三四五線城市到北上廣深杭均有覆蓋,且無一例外都是直營渠道。
以銀泰百貨溫州世貿店的毛戈平專櫃爲例,進駐第1年,其單個櫃台的年銷售額就超過了1000萬,複購率超過50%。
我有個朋友是這兒的櫃姐。她得意洋洋地告訴我,咱專櫃是MGPIN全國第一。
賣得多是不是因爲産品力,這不好說。但化妝教學對于小姐姐們來說更具誘惑。
在MGPIN專櫃,隻要購買達一定金額即贈送化妝服務,專櫃要求櫃姐們對客人的化妝是"教學式"的,會将顧客教會爲止。
大多數化妝品來說,不是産品不行,更多的是消費者買回去不會。
當MGPIN把消費者教會了再賣産品時,他們就自然覺得是人家産品給力了。
佩服自己的神邏輯。
用櫃姐們的口徑來說,"當産品賣出去以後,我們的服務才剛剛開始。"
而服務帶來的就是黏性。MGPIN的會員黏性,幾乎可以瞬間秒殺一切互聯網品牌:
消費8800元能成爲至尊風尚會員,其複購率爲68.38%。
消費标準最低的是300元的美妝會員,其複購率也達到了33.76%。
這樣的黏性,基本不需要毛戈平去小紅書打廣告了。每年占營收不到10%的宣傳費用,能夠實現3億營收和85%毛利。
歐萊雅毛利不過71%,高點的資生堂也就75%。
請不要跟美妝同仁聊技術
毛戈平早于2016年12月就向證監會提交了招股書,拟在上交所主闆上市,但2017年更新招股書之後其IPO進程就停滞不前,直至2021年10月末才首發過會,曆時5年之久。
如今,毛戈平的招股書仍停留在2017年版本,且過會至今仍未獲批上市,這幾年其也并未披露公司的财務信息。
爲什麽毛戈平上市路這麽難?有企業層面的問題,也有行業、賽道層面的問題。
我們先說毛戈平自己。
毛戈平的招牌産品,其實是一種叫做高光膏的玩意。
它的功效是能讓人臉更立體,可以填充淚溝、法令紋等。據說,爲了驗證底妝的持妝度,毛戈平曾夏天穿着羽絨服,在房間裏跑步流汗。
大師的100多次配方試驗,MGPIN做出一款高光膏。
盡管是2000年,這款高光膏也售價690元。但比起小腎一抖某黑瓶、某腰子來說,還是具有極緻性價比的。
因此,高光膏成爲了該品牌20多年來"銷冠"。
毛戈平是MGPIN産品研發最大的資産。
在新品研發的方向确定、競品分析、配方研發、功能檢測、小樣試用等環節中,毛戈平就是大師級别的背書。
之後,MGPIN會委托加工廠制造,58%的原材料由公司采購再交付給加工廠。
但真正的研發能力有多高呢?
MGPIN全員1321人中隻有15人的研發人員,2014-2017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最高1%。
長期以來研發費用投入偏低,讓毛戈平并沒有形成自身獨有配方和核心技術。
在專利方面,毛戈平僅有3項外觀設計專利,分别爲化妝盒(高光粉膏)、化妝盒(四色眼影)、睫毛膏外殼。
當然,這是美妝行業的通病。
華興資本行研報告就表示,化妝品集團的研發費用通常很低,真正的技術意義上的創新可能3-4 年全球才出現一個。
目前,化妝品核心售賣的還是"希望",營銷是核心能力。
而從給劉曉慶化妝開始,這個品牌的營銷就開始了。
中國美妝的幾個代表
接下來,我想正經一點,來說一下行業的問題。
2006年,美妝行業誕生了全球第一隻嫁接式睫毛膏。
這個不用假睫毛也能畫出大眼流蘇的神器,在當年取得了每15秒售出1支的驚人業績。
嫁接式睫毛膏,是國産彩妝品牌瑪麗黛佳(Mariedalgar)推出的第一款産品。
接下來,瑪麗黛佳首創了國内第一支360°正反雙向旋轉刷頭睫毛膏、第一支微震電動睫毛膏、第一顆烘焙式系列眼影腮紅、第一個彩妝個性定制的DIY眼影……
可謂爆品不斷。
2010年,亞洲最大的睫毛膏生産基地,也在瑪麗黛佳的籌建下落成。
這一年,湖南衛視時尚娛樂節目《我是大美人》開播,首播收視率就成爲同時段全國收視第一。而這檔節目中使用的眼部系列産品,就是出自瑪麗黛佳。
這讓瑪麗黛佳和整個中國美妝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5年。
品觀網聯合棋盤資本發布的《2016中國化妝品投融資報告》顯示,2006-2016年的化妝品行業投融資,79%其中的後5年,2014年-2016年更是占比46%。
2010年,化妝品牌芳草集突然火了。當時,這是化妝品類第一個在淘寶投入100萬廣告的品牌。半年時間裏,其成交額突破2000萬,成爲淘寶化妝品類第一。
4年之後,芳草集淡出人們視線,一個叫做WIS的品牌在微博刷屏。通過粉絲通等微博變現工具,WIS一年累計350萬粉絲,年銷售額突破2億。
到2016年,中國美妝零售交易規模達到3360.61億,國内市場的消費總額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
其中表現最好的品類就是彩妝。本土彩妝品牌市場份額,于2016年第一次超越外資品牌,貢獻了52%的市場銷額。
要知道,當時有數據稱,62%的都市女性幾乎每天都會化妝,這推動彩妝市場實現10.20%的複合增長率。
這一年,瑪麗黛佳再一次從芳草集、WIS的熱度中脫穎而出,成爲了2016天貓雙十一彩妝品類銷售榜第一名。
同期,又一個叫Perfect Diary完美日記的品牌也在廣州誕生。
到2018年,稚嫩的完美日記首次參與天貓雙十一活動。沒想到,這個品牌僅用1小時28分,就成爲了天貓美妝首個成交額破億的彩妝品牌。
彩妝領域新的黑馬出現。
那年的彩妝類目排行榜中,瑪麗黛佳付出了63.2%的折扣率,搶到了2.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九。而完美日記隻用37.9%的折扣率,就換取了3.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
2019年天貓雙十一,完美日記成爲了天貓首個銷售破億的彩妝品牌,登上了榜單第一。而曾經的國産彩妝第一瑪麗黛佳,無緣榜單前十。
鐵打的榜單,流水的品牌。
行業魔咒,有爆品無品牌
令我們感到驕傲的是,而今無論品牌怎麽"流",國産美妝品牌終于在榜單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星圖數據對22家主流平台統計顯示,2020年618全網美妝行業銷售額前五大品牌中,完美日記依舊位列第一,而同期湧現出來的國貨品牌花西子也榮登榜單。
當然,離開榜單的瑪麗黛佳表現并不輸以往。
作爲國内彩妝頭部品牌,瑪麗黛佳之前的一場直播,就創下了單場售賣3萬多件、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紀錄。
但這些表現都逃不過整個美妝行業的"魔咒",有爆品無品牌。
縱觀瑪麗黛佳成長史,從嫁接式睫毛膏到小蘑菇底妝,爆品增長的軌迹尤爲明顯。對比完美日記,更是被成爲爆款制造機,最火的時候,6款人氣單品銷量破10萬。
在虎嗅Pro采訪OIB.China總經理吳志剛時,就談到了完美日記爆品增長的現象。後者表示,"這不是品牌的勝利,而是爆品的狂歡。"
相較于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中國美妝的品牌存在感确實薄弱了些。
這其實是時代的産物。
中國90後一代,對新事物有空前的接納度,對于價格和質量卻尤爲敏感——這樣的用戶特征,助推了極緻性價比的無品牌運動。
早在二三十年前,優衣庫在日本的誕生也是如此。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就表示,優衣庫迎合的人群是日本"新人類一代",他們在孩提時代就被服務帶着逛銀座,高中就開始在澀谷玩。
但追究到最底層,依舊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優衣庫的發展離不開《廣場協定》。這個協定簽訂後,日元彙率飙升,日本商品也在海外市場中也不再具有價格優勢。
年輕人不再敢碰高價奢侈的服飾,而對"有時尚感、耐穿,但是價格又不昂貴"産生需求。
顯而易見,中國正在經曆這樣的經濟周期。
作爲主力消費人群,90後一代面臨着房貸、車貸等一畢業就還到老的按揭。
尼爾森對18-29歲年輕群體的調研就顯示,調研中有86.6%的人屬于"負債人群",人均負債12萬。
全球市場都在遵循這樣的經濟規律,Swatch是性價比在歐洲的凱歌;WalMart是性價比在美洲區的勝利;迪卡侬是性價比在奢侈市場法國反市場行爲。
這些品牌的共同點則是,都在擠壓品牌溢價。它們通過産品爲王,甚至無品牌的經營,其實到最後也會誕生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牌。
而今,中國市場重演曆史。
瑪麗黛佳和完美日記們是典型代表之一。
瑪麗黛佳創始人崔曉紅就曾表示,公司最想抓住"年輕、追求時尚、自信、不盲從"的那群人。
她介紹到,"生活在當下的年輕人接收着不同國家的資訊,具備國際視野,有自己的品味和主張。大名牌不那麽重要,他們隻想找适合自己的東西。"
這群人要契合品牌的價值主張,才能在後續的連接中産生共鳴。
要與這群年輕消費者産生連接,産品當然是最直接的介質。
自嫁接式睫毛膏赢得市場青睐後,瑪麗黛佳從單品拓展到品牌系列産品的經營,如面部底妝、唇妝、眼部産品等。
這個過程中,如何讓系列産品成爲爆品,是品牌運營的重中之重。
第一,聚焦用戶場景。
以月銷售額破1億的底妝單品"小蘑菇"爲例,在打磨這款産品前,瑪麗黛佳設想了諸多場景:
用戶早上起床急着出門,時間不夠,匆忙化妝導緻粉底在鼻翼分布不均;化妝時,桌子、鏡子、手上全是沾滿粉底液的手印……
于是,小蘑菇的立體粉撲擁有極強的吸附粉底能力,流線型弧度設計,無死角貼合肌膚輪廓;蓋章式設計,讓用戶"嘭嘭"幾下,就可以簡單便捷地上底妝。
在我們團隊采訪崔曉紅時,她曾表示,每天睡覺前都會翻看天貓旗艦店的用戶評論,去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第二,内容連接用戶。
有了能表達愉悅主張的産品,企業還要通過它們和消費者互動,引發共鳴。
瑪麗黛佳曾出現在肯德基"粉酷"主題店裏,免費爲消費者提供彩妝造型。随後,遇見"莓"好唇膏禮盒在瑪麗黛佳天貓店獨家限量發售。
跨界套盒開賣當天,28分鍾突破1萬套,次日突破2萬套。
這樣的活動并不是孤例。
2015年,爲契合"倫敦時裝周"和"聖誕節"主題,舉行兩場"快閃店"活動。爲消費者模拟真實的秀場後台,讓他們與超模一起體驗彩妝,了解色彩藝術和時尚潮流。
2016年,瑪麗黛佳現身風暴電音節,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布局"快閃店"。彩妝師通過粉、黃、藍三色畫筆融合加之唇部色彩點綴,爲消費者打造摩登妝容。
2017年,它成了風暴電音節深度合作的唯一品牌。
……一直至今,不再列舉。
瑪麗黛佳總經理陳海軍當時的總結是:
"實際上我們做這些的邏輯并不複雜,消費者在哪裏,我們就去哪裏。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除了在傳統渠道、線上渠道外,類似KFC、時裝周、藝術節都能和消費者産生連接。"
那些通過眼眉産品認識瑪麗黛佳的消費者,也在這一次次的連接中加深了對品牌年輕化、個性化的印象,并通過社交媒體将每一個興奮的瞬間傳遞出去。
第三,渠道布局。
互聯網N倍的傳播力類似于泡騰片,丢進水裏慢慢溶解、擴散,直至和水融爲一體。品牌也如此,并沒有經過刻意傳播,而是由用戶主動傳播。
事實上,連接即渠道,每一個事件不僅和消費者連接,也吸引了渠道方的注意。
2017年6月,瑪麗黛佳入駐了全球頂尖化妝品零售商SEPHORA絲芙蘭。
絲芙蘭是法國化妝品零售商,以CS專櫃渠道爲主。1997年加入全球奢侈品牌公司LVMH之後,絲芙蘭快速在近30個國家布局了1600多家門店。
由于門店入駐品牌檔次偏中上,超過95%爲國際知名品牌,絲芙蘭也被稱爲"全球化妝品零售權威"。
瑪麗黛佳,則是唯一一個進駐絲芙蘭的國産品牌。而在絲芙蘭渠道體系裏,瑪麗黛佳僅用了半年就成爲銷售排名第六的彩妝品牌。
如果說瑪麗黛佳的短期爆發依托于絲芙蘭,那麽完美日記就是賭對了小紅書社交電商。
小紅書自2013年推出以來,累積活躍着超2億90後、95後用戶。這群人樂于浏覽和分享測評、攻略、教程等UGC内容,并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埋下消費欲望。
諸多美妝品牌都樂于在這個平台上"種草"。老牌國貨百雀羚在小紅書上有3.4萬粉絲,國際大牌歐萊雅、魅可MAC的粉絲在28萬左右。
但這些在完美日記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後者粉絲量達到200萬,全平台筆記數量超過34萬條。
完美日記2017年7月上線天貓店,此後幾個月的銷售量沒多少起色,轉折點則是2018年2月。
這個月,則是完美日記重點運營小紅書起始時間。
一直到2019年,這一年雙11揭幕第28分鍾,完美日記的銷售額超過了2018年雙11全天,成爲天貓首個銷售破億的彩妝品牌,全天業績則成爲第一個登上天貓雙11彩妝榜首的國貨品牌。
當然,小紅書之外,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的運營,也在陸續被完美日記複制。
這不是品牌的勝利
在這些數據之後,我們便聽到了吳志剛的那句評論:"這不是品牌的勝利,而是爆品的狂歡。"
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拆解了中國美妝市場的割據:
中國美妝高檔市場,主要由國際頂尖品牌占據,如嬌蘭、克裏斯汀迪奧、香奈兒、雅詩蘭黛等。
中國美妝中檔市場,外資品牌也具有很強的市場競争力,占據着較大市場份額。該類品牌主要包括玉蘭油、巴黎歐萊雅、資生堂。
中國美妝大衆市場才能看到本土品牌的身影,比如相宜本草、自然堂、丁家宜,但它們依舊受到妮維雅、旁氏等外資品牌的擠壓。
而我們談到的瑪麗黛佳也好、完美日記也罷,在4000億美妝市場裏,絕對市場份額并沒有多少。
要真正做到比肩歐萊雅、雅詩蘭黛那樣的品牌,中國美妝行業還需要更多的資本參與。要知道,雅詩蘭黛旗下30個品牌,24個都來自兼并收購。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從我們的研究分析來看,這些美妝品牌必須要翻越的山丘,至少3座:
第一,渠道布局。
從線上小紅書、微博、淘寶直播火爆的完美日記,開始往下走了。第三方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去年11月底完美日記線下門店數量爲183家。
瑪麗黛佳,也在往線上渠道發展。
早在2017年,瑪麗黛佳聯合天貓打造的無人色彩販賣機亮相杭州西湖銀泰城,3天共計售賣近1600支口紅。
在有效時間内平均一分鍾賣出一支,一台機器單天售出的口紅相當于瑪麗黛佳在線下專櫃一周的銷量。
通過O2O、LBS,完美日記和瑪麗黛佳都在向全渠道整合,實現消費數字化的持續運營。
第二,供應鏈配置。
完美日記曾在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20億美元時,就表示這輪融資主要的用途,就是供應鏈打造。
當年3月,逸仙電商宣布與全球最大的化妝品OEM公司科絲美詩合作投資計劃,投資近7億元打造自由的彩妝研發和生産基地正式動工。
該基地将成爲亞洲最大的化妝品生産基地。
瑪麗黛佳這邊,亞洲最大的睫毛膏生産基地早于2010年建成。
對于供應鏈的建設,崔曉紅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我一周七天,有五天時間要見很多供應商,經常混在一起談創新、談産品"。
但其實,瑪麗黛佳背靠一個強大的美妝供應鏈——創元集團BEUKAY Group。
全球範圍内絕大部分品牌,比如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紐約,70%是都是創元集團的客戶。其幫助各個品牌做創新,用過去10年的經驗,搭建了一個能夠支持創新和供應、實現産品思維和價值的平台。
第三,産品研發。
回到華興資本行研報告,本質上美妝是一個營銷驅動、渠道驅動的行業,研發并不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而每一次營銷變革、渠道變革,都有可能帶來一波新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從加速變爲現實的極緻性價比消費觀來看,産品研發越來越将成爲下一階段的品牌競争力。
但從數據來看,各大美妝集團的研發費用通常很低,真正的技術意義上的創新可能3-4年全球才出現一個。
我們通常見到的創新大多是産品配方的升級換代、包裝形式的改良、以及概念塑造的更新。
這是中國美妝品牌崛起的難點,也是從全行業脫穎而出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