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國産汽水,一定繞不開元氣森林。
這支異軍突起的行業新勢力,近年來單挑 " 兩樂 " 的市場權威,幾乎每一次動作,都會引發行業熱議,成爲 " 兩樂 " 會議桌上被頻頻點名的對象。
其實一開始,元氣森林無意侵入紅海中的紅海——可樂産品,而是在相對薄弱的氣泡水領域尋求突破。
但這已經足以引起巨頭們的凝視,鲶魚效應攪動下的中國汽水市場,氣泡水産品殺瘋般擺上貨架。
意氣風發的元氣森林,自然而然成爲巨頭眼中的 " 釘子戶 ",不僅在原材料端備受阻擊,同時産能也受到擠壓。
在自建工廠後,元氣森林的日子稍稍好過點,也要時時提防。4 月底推出的可樂味氣泡水,線下鋪貨至今仍相當低調。
盡管元氣森林與複活的國産汽水們路徑不同,一樣在夾縫中求生。
這近乎殘酷地揭示了國産汽水們複興之路的艱難:不去觸碰 " 兩樂 " 傳統市場地位,以差異化産品沖擊巨頭暫未占領的山頭。
新勢力崛起
阿斯巴甜是否緻癌,世衛組織尚無定論,但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早已炒開了。
或許,爲減少 10 天後世衛組織正式消息披露帶來的影響,擁有 670 家便利門店的 Today 提前下架百事、可口可樂合計 9 種規格産品。
作爲連鎖便利店領域近年崛起的新勢力,Today 對外界的風吹草動異常敏感,同樣對添加劑敏感的元氣森林,創業初期就對甜味劑進行了颠覆性改變。
2018 年,市場上甜味劑以阿斯巴甜、安賽蜜等爲主流,元氣森林第一個吃螃蟹,以天然甜味劑赤藓糖醇代替阿斯巴甜,上線第一瓶氣泡水。
元氣森林氣泡水爆紅之後,行業出現跟風效應,康師傅等傳統食品飲料大廠陸續推出零糖零脂産品,赤藓糖醇站在了風口,一時洛陽紙貴。
就在這個過程中,元氣森林依靠大賣的氣泡水,成爲國産汽水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公司創始人唐彬森曾創立社交遊戲企業,遊戲行業的創業經曆,注定了他在飲料領域也有不一樣的打法。
在國産汽水企業中,元氣森林應該可以算個另類。可大多數國産汽水品牌,還是踏上一條老路。
天地壹号、唯怡豆奶以及王老吉,都是從餐飲端突破,做大區域市場後,再向全國市場進軍。
在當下酒飲融合的趨勢下,隻要産品體驗感大差不差、渠道利潤豐厚,終端自然會大力推廣。這正是大窯汽水、華洋 1982 等汽水品牌,逆勢崛起的秘訣。
無意對立
元氣森林出圈的核心,在于抓住減糖減脂風潮,破天荒地使用赤藓糖醇替代蔗糖以及其他合成甜味劑。但這并不意味着,能徹底挑戰消費者們對 " 兩樂 " 的忠誠度。
實際上,在産品下沉市場的過程中,赤藓糖醇等導緻成本居高,反而成爲元氣森林的障礙之一。
所以,元氣森林在氣泡水之後,陸續在茶飲料、電解質水以及飲用水等品類裏各種開拓。
它的創新是對的,就在其推出氣泡水之後,國内出現超過 30 個氣泡水品牌,農夫山泉、雀巢、" 兩樂 " 以及健力寶、青島啤酒乃至蜜雪冰城等都參與其中。
氣泡水産品門檻并不高,衆多企業湧入這個細分賽道之後,産品同質化加劇,甚至出現産能過剩的局面。
元氣森林成了行業裏的鲶魚,一舉一動早已被 " 兩樂 " 死死盯住,從早期狙擊原材料,後來通過代工廠 " 約束 " 産能。據說," 兩樂 " 每次召開業務會議,必公開點名元氣森林。
自建工廠之後,元氣森林的日子稍稍好過一點,又不斷研發新品,尤其是今年突進兩樂的禁區——可樂産品。
作爲公司今年的重要新産品,元氣可樂本質上還是一款可樂味的氣泡水。在這款産品的推廣上,公司明顯放慢陣腳,就連線下鋪貨也較爲低調。
不再唐吉坷德式單挑巨頭,元氣森林最大的煩惱來自增長放緩。
公開報道披露,2022 年公司銷售回款 80-90 億元,同比增長僅 10-23%,而唐彬森去年定下的銷售計劃爲 100 億元。
" 兩樂 " 的焦慮
國産汽水們在市場橫沖直撞,并不會直接影響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市場地位。迄今,這兩大巨頭合計掌握着近 9 成碳酸飲料市場份額。
盡管無人能敵,碳酸飲料在整個飲品市場占比逐年下行的趨勢,已成 " 兩樂 " 焦慮的所在。
據華創證券數據,上述占比由 2005 年的 23% 降至 2019 年的 10.4%。随着近兩年來降糖減糖風潮席卷,這個數據恐怕還會降低。
這從可口可樂的業績可窺一斑。2022 年,可口可樂營業收入約 430 億美元,歸母淨利潤 85.42 億美元,同比分别增長 11%、-2.3%。其歸母淨利潤較巅峰時期 2010 年 117.87 億美元,距離越來越大。
其中,包括中國市場在内的亞太地區,去年實現銷售額 54.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2.9%,營業利潤同比下滑 0.94%,錄得 20.03 億美元。
來自成本上漲,營銷費用等因素影響,導緻公司業績不盡人意。面對成本壓力,公司在财報中多次提及 " 價格 / 組合增長 "。2022 年其全球産品價格增長 11%;同期,百事可樂财報披露其整體産品價格提高 14%。
其實,随着原材料價格上揚,食品飲料企業來自成本的壓力已久。
可口可樂不得不廣撒網,全品類擴張戰略呼之欲出,賣涼茶、賣酒,還加碼運動飲料,甚至端出咖啡産品;百事可樂先後推出助眠飲料、功能性蘇打水等等。
既要、又要,還要的架勢,兩大巨頭演繹得淋漓盡緻,無疑加重了焦慮。
不過,兩大巨頭在中國還相當能打。它們在中國的強勢渠道、品牌優勢無人企及,但強大之外也有弱點。比如,給予渠道的利潤不高,行業新勢力反而可找到合适的操作空間。
據媒體報道,元氣森林 2018 年每賣一箱氣泡水,經銷商、終端門店分别約賺 17 元、28 元,這和如今大窯汽水大戰終端的手段如出一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兩樂 " 在一衆國産汽水的挑戰之下,會不會随之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