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産品思考,智駕規劃,市場營銷和企業戰略
無論是從産品定位還是品牌戰略上來,G6 對小鵬汽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爲小鵬汽車三年以來第一場線下上市發布會,每日汽車電訊在發布會結束後,參與了何小鵬、吳新宙,顧捷的群訪。
我們把群訪問題整理爲産品思考,智駕規劃,市場營銷,企業戰略四個方向,供大家有選擇性的閱讀。(相應回答在保留原意的情況下做了一定删減。)
産品思考
Q:爲什麽小鵬 G6 不考慮用全鋁而用鋼鋁結構?
何小鵬:成本貴 + 維修貴。我認爲現在很少有全鋁車了,都會慢慢回退到鋼 + 鋁的組合。
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最優的,我覺得将來的車大部分是鋼 + 鋁的結合,純鋁、純碳纖維會比較少,連我們做的飛行汽車都不會考慮全碳纖維,因爲價格太貴了。
Q:小鵬 G6 的定價邏輯和對未來的預期是什麽?
何小鵬:第一,現在的價格是非常不錯的,扶搖架構上融彙了非常多的能力。
第二在 20 萬 -25 萬區間,我是非常有信心,G6 主要的銷量會來自于中間的這三個段,是 580Max、755Max、755Pro,最終的均價會接近 25 萬,所以在 25 萬起,我是挺有信心做到第一,而且要不斷向混動的第一、油車的第一去進軍。
今後小鵬汽車要做到,鉚準定位、增強配置,叠代軟件,且在預期範圍内控制價格。這是王鳳英來了之後,非常強調的一點。我們一定要把長期的規劃,定價、競争以及組合做好。
Q:小鵬大概什麽時候會推出 " 真 800V"?未來大概 1000V 超高壓的平台大概什麽時候可以出來?
顧捷:800V 是一種話術,在技術行業裏,并不真區分所謂真 800V 還是假 800V。衡量這個系統到底是不是 800V 或者 400V,關鍵看效率。
我們認爲短期内沒有看到(1000v)很強烈的需求。随着補能和充電設施不斷完善,充電的焦慮會不斷減少。另外,續航越來越紮實,我們現在 G6 做得非常紮實,是 1:1 的比率,從 500km 到 700km 做紮實,是我們近期五年最重要的指标。
Q:小鵬的 800V 高壓碳化矽方案跟行業其他品牌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顧捷:它不單單是 800V,它還搭載碳化矽,搭載了電驅系統中更新一代的電機技術以及電池方面,包括扁線、油冷等等很多創新點。
這些革新對用戶來說,意味着電驅系統效率更高,電池系統能量轉換和損耗更加低、效率更加高,支持 G6 的續航非常紮實。
由于技術指标太多,以電驅動最高效率爲例,我們可以達到 98%,相比行業友商,這是很高的數字。很多的 800V 系統隻能做到 91. 幾 %,而零點幾對續航也有十幾、二十公裏的性能提升。
Q:感覺 800v 已經解決不少續航焦慮問題了,爲什麽還需要長續航大電池?
顧捷:我們的大續航就是 2 個,一個是 580 公裏,一個是 755 公裏,裏面再分四驅 / 兩驅。
755 公裏配置非常紮實,意味着車輛能夠達成更高的和更強的補能能力。一方面電池本身需要具備 3C 和 4C 類似于充電的能力。另外,它需要更強的充電功率,接收更高的功率。
我們有 580 公裏的配置,是爲了兼容更加性價比的應用,低功率、低等級也可以達到比較好的補能時間的效應。
何小鵬:這是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的标杆,我相信這些能力組合是最優,而且 2 年或者 3 年後,他們都會看如何跟随小鵬往前發展。
智駕規劃
Q:XNGP 開放城市的規劃緣由?
吳新宙:我們的用戶在哪裏,城市就選在哪裏,這是最重要的一點。XNGP 後續不再有高精地圖限制,我們會更加專注在服務好用戶。
小鵬汽車内部有一種說法是 " 種蘑菇和滾雪球 ",我們會先找些種子城市,比如上海,北上廣現在已經有城市 NGP 了,我們也會有新的蘑菇城市作爲 XNGP 的重要據點。
因爲我們會在一個區域内讓用戶能夠無間斷去享受到 XNGP 功能,長三角是我們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會在我們第二階段釋放。
Q:大模型将會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麽樣的變化?小鵬汽車在這方面的思考是什麽樣的?
吳新宙:今年是 ChatGPT 的元年,它的到來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它對自動駕駛(小鵬剛剛也提到了)、對智能座艙都會産生巨大的影響。
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還是在智能座艙都已經做了深度的布局,會很快提高智能駕駛的天花闆。
希望通過接下來 1-2 年的努力,把大模型的元素納入到我們的算法及深度學習網絡中來,能把智能駕駛提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我相信 ChatGPT 和大模型的出現,一定能夠讓我們在未來真正的 L4、L5 的路上走得可以比現在更快。
Q:AI 代駕的發展方向和可行性如何?
何小鵬:在 XNGP 基礎上,AI 代駕下半年會正式上線。在你經常開的道路上能夠開得更好、更快以及更像你。
随着政策法規以及技術的前進,如果将來政策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将來的 AI 代駕肯定可以推動到你坐在後座上,由它幫你開回家。
但現在必須是你不能喝酒,坐在主駕,眼前前方,準備接管。所以在有司機情況下的 AI 代駕,跟坐在後座下的 AI 代駕,肯定有兩步,而第二步一定要有法律法規的支持。
Q:XNGP 在北京是如何實現落實的?
吳新宙:小鵬在自動駕駛方面或輔助駕駛方面一直是跑在行業的第一個。在北京是我們積累很多年能力的體現,包括我們跟友商高德,跟政府各個部門的緊密合作都有關系。
基于我們在軟件層面上的成熟度,可以讓我們在非常短的時間内達到發布一個城市的效果。也希望今後,大家能夠真正從高速到快速路到城市都能享受到我們的功能。
Q:對于更高階的智能駕駛的時間預期判斷?
吳新宙:希望真正到非常高階,或者在 L4 的到來,能夠在 27 年之前出現,屆時我們能夠有量産比較成熟的産品出現。
Q:在智能駕駛領域裏面如何判斷技術的先進性、體驗的先進性?大概有哪幾個關鍵的要素?
吳新宙:小鵬汽車從成立開始就把智能輔助駕駛作爲重中之重在發展。我們所謂的領先不光反映在技術,也反映在團隊,反映在體系,這是全方位的領先。
我們經常講上半場、下半場,輔助駕駛到了下半場一定是更加快速的叠代、更加緊密的閉環,可以更好解決 corner case。
我們也經常說安全、可用、好用,這是我們經常說的三個階段,今天還提到另外一個是 " 愛用 ",另一方面是我們内部有點 " 小秘密 " 的項目,是在有意識學習人類開車的方式,讓車駕駛得越來越像人、越來越接近人類,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人類。
一個好的輔助駕駛,是到最後你用了之後,突然它沒有你會非常難受。希望我們的輔助駕駛能給大家帶來那樣的體驗。
Q:我們的智駕 Max 和 Pro 版本,配置差别選擇的原因,以及對比友商的優勢在哪裏?
吳:我們的最終目标是(智駕硬件)标配,但我們希望在接下來 1 年 -2 年裏能夠有降本的動作,至少輔助駕駛都是 Max。
我們兩套軟件是同源的,都基于 Orin-X 平台,相比友商的兩套方案,有平台化的優勢。後續我們還會在中配車型上做一些視覺上的驗證。
Q:如何何定義城市場景和 AI 代駕場景,是一種場景的互補嗎?和通勤模式的區别是什麽?
何小鵬:AI 代駕模式的底層是依賴于無圖的模式,是基于城市場景之上的,假設無圖模式可以做到城市輔助駕駛平均分 85 分,我認爲 AI 代駕模式可以把它提高到 90 分甚至 95 分。去年 1024 講了通勤、無圖,今年别人都來講了。
吳新宙:我們跟别人不一樣,我們一般是說到做到,有時候甚至是先做後說。
另外一點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在測試車隊經過的城市,是先測試再開放給用戶,所以開放是會有個節奏,可以讓 AI 代駕模式基本能第一時間推給全國的用戶。
Q:小鵬未來智駕下一步發展路徑是什麽?
吳新宙:對于 XNGP 來說,首先要做的是把能力快速覆蓋,在這裏面無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下一點一定是把 XNGP 覆蓋能夠推廣到全國。
我們在明年年初希望能夠做到點到點的行泊一體,100% 的區域都可以讓用戶使用的輔助駕駛功能。同時做一些大幅度降本工作,實現輔助駕駛标配。
接下來是通過數據閉環和算法的叠代,能夠真正向 L4 路徑去演進,這是我們總體的節奏。
Q:行業智駕卷得很厲害,小鵬如何應對來自各方面友商的挑戰?
何小鵬:智駕的規模、量産,才是最重要,其餘的無意義。
有很多公司 demo 兩年前、三年前、四年前都給出來了,到現在還在給那些東西,我們可不一樣,我們把地基打完了,1 樓出産品、2 樓出 2 樓的産品,我們在蓋 2 樓、3 樓的時候,我們不會講 5 樓怎麽樣,也不會做一個專門的 demo,沒必要。
我們團隊在很多研發中心,就是把地基打好,一步步建房子,這是跟生命相關的技術,這是一個要将來要走向全球的技術。
市場營銷
Q:華爲 ADS2.0 降價 5 折,小鵬汽車如何看待用戶爲自動駕駛買單的意願?
何小鵬:首先今天我在準備 G6,就沒有看到這個消息。某種角度上這代表行業裏都在想去推動高等級的輔助駕駛出來,我覺得這是對所有的客戶,對行業都是好的事情。
第二,我們(的智駕實力)給予行業是巨大的壓力,我們在往前走,我們現在的情況是硬件、軟件打包一起在銷售的邏輯,我相信所有人都會來看我們怎麽辦,再去做變化。
Q:友商都有非常激進的補能計劃的指标,小鵬汽車的規劃如何?
易寒:補能是要根據現在市場需求的發展,不是盲目放衛星、盲目宣布數據。小鵬汽車在将來的 1024 上 一定也會重點提到在充電補能實施建設的策略。
顧捷:G6 是 SEPA2.0 的首發車型,這個車不隻是純粹爲了 800V 充電系統而專門設置的,它可以去兼容現在大量的 400V 的低壓樁。所以現在社會上有的很多傳統樁也能用 G6 達成快充指标要求,
把現有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好,G6 車型同樣可以達到好的充電性能。
Q:小鵬 G6,今接下來交付的節奏會是什麽樣?小鵬汽車在功能性配置(冰箱,彩電)上如何思考?
何小鵬:供應鏈方面,我們的工廠最近非常辛苦。在七八九月份爬坡的速度非常快,一定是比之前要準備得充分多得多。
關于配置,我一直覺得宣傳術語跟實際是兩回事,區别在于是爲了讓用戶進店還是讓用戶使用?
品牌的配置代表着企業的人設和基因,也是創始人的認知和願景。我相信科技定位可以在中國、可以在全球,也許昨天還沒有到達,但明後天會到達。
另外,這一場戰争、這一場競賽、這一場馬拉松我覺得還遠着呢。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年一起努力的情況。換一個角度,我想說的是我不認爲他們是成功的,同時我也不認爲我們現在有問題。
Q:小鵬 G6 的訂單進展如何?
易寒:到 6 月 12 号的中午 10 點之前累積了 2.5 萬個訂單,保持每天 700-1000 的訂單新增。到昨天(6 月 29 日)突破 3.5 萬。
40% 是來自線下門店,有 60% 來自各種數字觸點。接下來我們的銷售同學會非常辛苦,因爲接下來真正會迎來用戶對我們産品的檢驗,會非常積極要去應對用戶轉化。目前小鵬公布價格後,網絡上的輿情反饋、用戶的反饋都非常正面。
Q:今年蔚小理的銷量出現了分野,請問你們三位現在還會一起思變嗎?
何小鵬:我覺得今年好的不代表明年好,今年差的不代表明年差。三個人我們還是一樣在一個群裏面,可能我跟李斌同學聊得會多一點。大家都是在溝通、交流、向前。
Q:大家覺得小鵬能不能打個翻身仗就看 G6 了,對此您如何看待?
何小鵬:我從來不這樣看,如果一個公司隻靠一款車或者想一個小節點都是錯誤的。
汽車是個長線的事情,我們在明年後年有非常多的新車、改款車,我是看一個體系的能力,我想說的是:笑到最後的,才是笑得最 OK 的,先把組織工作做好,先把更多的基礎工作做好。
企業戰略
Q:現在的行業發展是否符合您當年的思考?小鵬汽車在當中有什麽行徑中的變化?
何小鵬:最近跟智能化不同行業的大佬在聊天,我們都沒有想到在過去五年新能源的變化速度,說實話我認爲下一個五年是智能化的五年,他們甚至認爲我想得保守了。
很重要的感受是,創新是有多維度的,既是使能力更強,又要使成本更低。爲什麽小鵬最近特别有信心?我們能既把能力做好,又把質量做好,還把成本控制住,我覺得這是非常有信心的。
Q:小鵬汽車的三大核心能力怎麽和智駕結合,智駕在未來(廠商)競争中的位置在哪裏?
何小鵬:智駕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産品力上,過幾年當智駕跟智能座艙能力更強,一定會形成新的能力,這個時候就是銷售力,還包括了商業變現的能力,所有這些基礎都需要更大的組織力。
今天還是想維持上次的說法,今天很多整車廠主要考慮在營和銷上去發力,我覺得(他們)還遠沒準備好 32 進 8,8 進 4 之後的殘酷戰争,我認爲現在的戰争隻是個開局,才剛剛開始。
Q:如何看待增程插混的大年以及純電的争奪?
何小鵬:不同人的看法差别太遠,某些類型的車型裏面混動一定是很多年都會挺強,而且會代替汽油,但是在絕大部分品類裏面,我認爲純電會在未來的 1-2 年裏(最多 2 年)會明顯大幅度超過混動。
從整個大勢來看,我認爲 2025 年以後會進入到純電的更高速發展,純電裏面的幾個挑戰是續航要更長、補能要更方便、價格要更便宜。
在過去的一年半前,碳酸锂的價格非常貴,現在已經開始一定程度的回落,我相信今年的下半年、明年還會明顯的下行、向下,絕對是純電的體系,另外是全球化。
Q:純電,插混,增程,燃油到 2030 年市場大概會是怎樣的占比?如何看待近期的購置稅政策。
何小鵬:關于幾比幾沒必要,汽油車在 27 年到 30 年會是非常低的比例,我覺得混動也會是非常低的比例。
做創業的人,最忌諱的是既 A 又 B 還 C,要有攫折、要有取舍。小鵬在我們這樣的品牌體系裏面非常清晰,看我們的智能化是中遠期的,電動化相比汽油也是中遠期的,但它的積累會到達厚積薄發的情況,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認爲購置稅是好事情,汽車是蠻長周期的事情,最期望是長期穩定。至于最終不能做得好?我永遠認爲是市場選擇,而不是政策,是市場。
Q:如何看待小鵬汽車的組織架構調整?
何小鵬:我們變革才完成第一大步,還有第二大步,第三大步,每一步都要走一年,要走到我所期望的,能夠做到中國第一,能夠做到全球前幾,起碼到 2027 年。
也許今年底和明年底我可以講講一年以前的故事,過一年,一年半再講,更能看到風風雨雨的故事。
Q:對比友商在産品戰略上的既要又要,小鵬爲什麽始終執着于技術?
何小鵬:這是個不容易做的選擇,就想選太太一樣。但是我們已經選擇了,純電和智能。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還熬不起 2、3 年的寂寞嗎?技術沒有做到極緻,等到拐點來了,企業就不一定行了,這是我們的取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