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天小長假即将到來,正是旅遊的最佳時刻,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經準備好出遠門的準備。
無論是新手司機還是老司機,到陌生的城市基本會打開車導航。小通注意到,不少老款車型由于軟硬件受限,車機導航遠不及架上手機導航便利,某些消費者更換新車之後,這樣的出行習慣也沒有改變。
實際上,不少新車早就配上了車機導航,操作便利度、清晰度、更新速度完全可以滿足駕駛者的要求,有的車型選擇另辟蹊徑,提供 CarPlay、CarLife 等手機映射功能,雖然操作步驟繁瑣了一些,但也可以不用一直盯着小小的手機屏幕了。
有了車機導航,就像炎炎夏日有了空調,「i 人」無需動腦筋記路,「e 人」也不用停下車來問路。
但你有沒有想過,在屏幕這一載體出現之前,車企是通過什麽辦法讓駕駛者知道目前的地理位置嗎?
回顧車載導航的發展史,小編看來無非就是三個方向的發展:一是地圖精細度,二是信息的傳遞方式,三是定位精準度。
第一代車載導航其實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30 年代。在那個計算機技術潛力還有待挖掘的年代,有人在汽車中控台上應用了卷紙地圖,将地圖插入設備中,并手動調整當下位置,然後将設備與車速計相連即可使用。
當車輛移動的時候,卷紙地圖便會随着速度和方向移動。但問題是,卷紙地圖隻能以滾動的形式告知你大概位置,而且當時的車速計并不精準,實用性并不高。
來到 60 年代,第二代車載導航被研發出來,科技元素增加了不少,但是成本實在太高。美國人開始利用無線信号開發出導航系統,但準确性仍不高;二十年後,本田利用氦氣陀螺儀以及 16 位計算機在紙質地圖上确認當前位置,但是導航的成本已經接近現款雅閣價格的四分之一。
要小通說車載導航發展史的關鍵轉折點,那應該是 1983 年美國允許平民使用 GPS 技術開始。7 年之後,馬自達在旗下的轉子跑車 Eunos Cosmo 應用了 GPS 系統,該跑車成爲第一輛内置 GPS 系統的汽車。其他車企相繼跟進,豐田、寶馬等車企都開始推出裝有 GPS 導航系統的汽車。至此,紙質地圖的呈現形式也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進入 21 世紀,基于 GPS 的車載導航已經開始普及,車企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 GPS 的定位精準度,同時還要降低網絡對數據地圖的依賴程度。爲此,車企将推出了離線電子地圖。GPS 導航結合已經下載到本地的離線地圖,通過衛星信号确定的坐标進行匹配,從而确定汽車的具體位置。
在小通看來,這一代電子導航地圖才是真正意義上第一代車載導航,其導航效果已經可以滿足駕駛者從 A 點到 B 點的基本需求。
直到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入局,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車載導航的發展速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現在完全可以實時更新實際道路的擁堵情況,估算出路途所需要的時間,而且用戶不再需要爲車載導航付費。
然而網友認爲,車載導航從這一代發展至今,依然沒有太多全面的技術革新,不過是車機運算速度更快、OTA 升級更及時、顯示信息更豐富,所以讓車載導航變得更加實用罷了。
這确實有幾分道理,但小通認爲這種看法比較片面,現在的車載導航不隻被動地服務我們的出行生活,同時還積極求變,讓我們的出行更加便利。
車載導航,從離線電子地圖,往手機在線地圖、高精地圖的方向發展,我們不再因爲擔心進入隧道、地下停車場、高原等信号不好的區域。也正因爲這個行業發展足夠快速,智能駕駛領域行業才得以被激活。
2020 年高精地圖推出之後,不少企業便依靠高精地圖開發出限定區域的城區智能駕駛功能。
高精地圖可以提供車道級定位級别的道路信息和環境數據,可以減少車輛對傳感器的依賴,從而讓智能駕駛的車輛可以更快速地獲取精準的位置信息。精準、快速這兩大優勢,讓智能駕駛汽車的路徑規劃和駕駛決策才擁有基本的意義——兼顧駕駛安全和通行效率。
小通曾體驗過,車企并沒有虛假宣傳," 老司機 " 般的城區智能駕駛确實做到了,但問題是,高精地圖所需要的數據太多,光是在某些城區的某段線路就需要一定時間來收集。此舉成本太高,而且存在已錄入信息和實況信息不對等的可能,根本不利于品牌在全國範圍内推廣。
因此,高精地圖的下一步一定會往 " 無圖模式 " 方向進化,完全依靠智能駕駛系統來認路。小通了解到,小鵬、問界、理想等品牌計劃在今年年底推出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消費者完全接受任何路況的 " 無圖智能駕駛 " 時,說明傳感器已經完全替代車載 GPS,也就意味着新一代車載導航正式到來。
小通注意到,不少新車在導航顯示方面不再局限于屏幕上,而是與 HUD 擡頭顯示系統相互配合,讓車載導航信息 3D 化、AR 化,比如采用全息投影設計的全新一代奔馳 S 級、采用 AR-HUD 系統的 ID.6,以及可呈現 3D 導航指引的全新日産天籁。
當虛拟的導航指令模型疊加到真實道路上,導航信息的顯示會更加直觀,這将大大降低駕駛者浏覽當前路況的讀圖成本,從而提高駕駛的安全性。
根據這三款車型的價格,小通堅信讓車載導航 3D 化、AR 化也絕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技術下放的下沉市場可能隻是時間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車企對于信息的展示方式還有新的見解。按照最新的專利信息,豐田想用增強現實眼鏡取代傳統的平視顯示器,直接将導航信息顯示在眼前;寶馬将在 2025 年投産的全景視覺平視顯示技術,可以做到不低頭看儀表;雪佛蘭申請的增強現實技術專利,可以記錄走過路線的信息,并将某些特定信息傳遞實現共享。
一個小小的車載導航,可以被玩出這麽多花樣,但無論是更加精準的定位,還是降低駕駛者讀圖成本的顯示方式,或許是車載導航技術開發的冰山一角。随着科技的發展,上述車企申請的專利完全有可能應用在量産車上,幫助你在假期的路途中躲開各種擁堵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