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前,從網易雲時代升級到網易數帆,标志着網易數帆的戰略聚焦,不再是一家雲廠商,而是集中到核心幾個軟件賽道,由此也決定了網易數帆的産品方向。
事随時移,2023 年網易數帆再度升級了自己的戰略,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網易數帆總經理汪源表示,從宏觀環境看,中速增長将成爲常态,行業裏所有企業的行爲、戰略決策以及市場打法也會發生重大變化,企業要善于做減法,這也是網易數帆主動将自身方向進一步聚焦到軟件生産的原因。
因此,網易數帆戰略聚焦 " 數智軟件生産 ",提出數智生态方法論,以 " 産品 + 工程 + 人才 " 爲核心。網易數帆選擇了一個更小的切口,更加垂直和專注,也就意味着需要加碼生态來補足其他方面的能力。
産品方面,網易數帆提供完善的 CCDA 産品體系,涵蓋雲原生、低代碼、大數據、人工智能四大技術(Cloud Native,CodeWave,BigData,AI)。網易數帆認爲,這四大技術是數字化能力建設中最典型的通用技術,這些産品又包括了多個大模塊,産品包括了平台、組件、樣闆間和解決方案。
" 沒有哪一個技術能夠像軟件這樣通用、靈活,能夠滿足這麽多行業需求。我們可以用相似的軟件技術,開發出不同的軟件産品,比如協同産品、ERP、HR 系統,背後的技術原理和技術工具都比較通用。所以,我們要幫助企業構建和提升數字競争力,關鍵要素是要把軟件生産這件事情做好。" 汪源表示。
工程方面,目前軟件生産工程化類似于初期手工作坊式的水平,一個軟件啓動需求到設計、開發、測試、上線、運維有很多環節,每個環節涉及到不同的崗位、不同的人,甚至在同一個環節中還會涉及到不同的開發工程師,有些開發移動端,有些開發服務器端,有些開發數據端,測試還分成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兼容性測試等,軟件開發較爲複雜。
汪源提到,過去二十年,大量軟件高端人才都集中在互聯網行業,對軟件生産質量要求性能各方面要求特别高,所以形成了過度複雜的軟件生産工程模式,但該工程模式落地到實體産業中面臨非常大的問題,企業需要大量人才儲備,才可以完成一個軟件的開發。
所以軟件工程化要不斷地簡化軟件生産工藝,讓軟件工程涉及到的大量崗位精簡,比如低代碼使一個人同時做前端、服務端的開發,而且前端和後端使用的編程語言一樣,不需要學習兩門不同的語言和編程框架。
人才方面,汪源坦言,網易數帆原來專注于做産品和技術,也忽視了人才的建設,并且當下很多類似的技術服務提供商,都沒有關注到人才的建設。
在很多實體産業,數字人才和實體人才呈割裂态勢,數字人才在省會城市,實體人才更多在三四線城市。軟件産業未來走向數實融合,不一定非要培養高精尖人才,重點是打通通路,降低人才的培養成本和門檻。
網易數帆和超過 100 所高校聯動,持續培養合格的軟件開發工程師,仰仗于低代碼的能力,将軟件開發的技術門檻降下來,縮短軟件開發人員培養周期,現在高職院校畢業生一周内就可以進入到軟件生産。
通過産品、人才、工程三個維度,網易數帆希望在軟件行業實現做大、做優和做深。做大,軟件産業會更好的發展;做優,讓生态夥伴、服務商、客戶有更多的利潤,能夠降低更多的成本;做深,讓通用的軟件技術和各種夥伴,包括客戶行業的經驗、業務的知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讓通用技術更加深入地滲透到實體産業中。
此外,網易數帆發布揚帆計劃 2.0,整合戰略合作夥伴、服務合作夥伴、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分銷合作夥伴以及新增的人才合作夥伴等 5 大類生态夥伴力量,并發布和升級了系列生态政策、計劃和權益。未來 5 年,網易數帆将發展萬家夥伴,提供十萬坐席,彙聚百萬開發者,共同打造高效的商業生态。
" 構建生态時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态,不是網易将所有東西做好,讓客戶和生态夥伴按我們的标準使用,這是不現實的。我們有很多技術儲備,但落地到各個行業,需要大量的行業經驗,不是我們擅長的地方,産品如何演進,人才如何培養,工程實施方法如何做到最好,都需要和生态夥伴形成互動。" 汪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