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姿豐談 AMD 轉型與 AI 未來戰略。
• AMD 聚焦高性能計算,放棄移動市場。
• 開源與開放策略推動開發者生态。
• AI 将滲透多領域,AMD 強調靈活适應。
近日,AMD CEO 蘇姿豐(Lisa Su)在斯坦福的最新對話引發了廣泛關注。在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這場訪談回顧了她如何帶領 AMD 從瀕臨破産的困境中崛起,更帶來了她對未來科技趨勢的前瞻性思考。
在全球科技格局加速演變的當下,訪談中對于 AI 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以及 AMD 在 AI 領域的戰略布局,爲我們理解這家老牌芯片巨頭的未來走向提供了重要參考。
核心觀點
AMD 的轉型關鍵:聚焦高性能計算,放棄不擅長的移動市場,押注摩爾定律放緩後的技術拐點。
多元化策略:AI 将滲透至雲端、邊緣端及個人設備,AMD 目标是爲每種應用場景提供合适的計算能力,而非 All in AI 訓練或推理。
開源是 AMD 的 DNA,開放策略更有利于構建開發者生态,與 NVIDIA 的垂直整合模式形成差異化競争。
AMD 的文化是" 學習型文化 ",鼓勵從錯誤中學習,持續叠代創新,最終目标是 " 獲勝 ",擁有最好的技術和産品。
以下,是本次訪談的實錄精編:
從好奇心,到半導體夢想
Michael McKee:Lisa,歡迎來到斯坦福。很榮幸今天能與您對話。我們關注您的職業生涯和 AMD 的轉型很久了,想從您的成長經曆聊起。您覺得如何?是什麽吸引您投身半導體行業,而不是學術或其他領域?
Lisa Su:太棒了,很高興來到這裏。說實話,我從小就對事物的運轉原理充滿好奇。比如,哥哥的遙控玩具車在走廊跑着突然停下,我就忍不住琢磨:爲什麽它不動了?我喜歡動手擺弄東西,這份興趣一直伴随着我。
到了高中,我癡迷于數學和科學,後來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其實,職業道路有時挺偶然的。大一找兼職,我進了半導體實驗室,第一次穿上無塵服,幫研究生做實驗。那一刻,我驚歎不已:這麽小的芯片,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盡管那時的芯片遠不如現在,但我就此愛上了半導體。從本科到博士,這條路自然而然地展開了。
Michael McKee:我喜歡這個故事。從拆玩具車到領導 AMD,這種好奇心顯然貫穿始終。您的成長經曆還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這對您有什麽塑造?
Lisa Su:确實如此。我父母來自典型的亞洲家庭,格外重視教育。學校、成績、表現,這些都是基本要求。不過我很幸運,他們還一直鼓勵我要有雄心壯志,去做偉大的事。這種信念自幼便在心中紮根。無論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還是父母的支持,都塑造了我敢于挑戰的性格。
AMD 轉型:從 PC 領域,到聚焦高性能計算
Michael McKee:讓我們聊聊 AMD。您 2012 年加入時,公司正面臨 PC 市場衰退的困境,兩年後您成爲 CEO。接到董事會電話的那一刻,您是什麽感覺?
Lisa Su:哈哈,這個問題很好。我得先說點背景。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半導體人,這是我的事業。我在飛思卡爾半導體做得挺開心,我首次進入高管層,擔任 CTO,還管了一塊大業務。
但後來,我想嘗試不同的挑戰,就加入了 AMD。很多人問我,爲什麽選 AMD?甚至有導師說:"Lisa,這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我困惑,因爲我覺得 AMD 特别有趣。它曆史表現不算完美,有起有落,但有潛力成爲行業裏舉足輕重的玩家。
2014 年,我擔任了六個月 COO 後,董事會主席打來電話說:" 時機到了。" 我當時有點驚訝,太快了吧?但這就是機會。你沒法精确規劃人生,很明顯,我們得調整戰略方向。
Michael McKee:您接手時,AMD 瀕臨破産,股價隻有 3 美元,現在卻飙漲到 200 美元。您是如何平衡 " 防禦型 " 與 " 進攻型 " 領導策略,帶領 AMD 走出困境并實現市值暴漲的?
Lisa Su:科技行業,光靠削減成本是赢不了的。資産負債表和損益表重要,但更關鍵的是明确我們想成爲什麽。當時 AMD 處于十字路口,整個行業也在變—— PC 市場衰退,移動設備崛起,我們必須選對方向。我常說,半導體決策的影響,三五年後才見分曉。
當時都說,智能手機是未來,爲什麽不做移動芯片?我們研究過,最後發現并非我們強項。AMD 最擅長高性能計算,這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
于是,我們把賭注押在這上面,察覺到摩爾定律放緩的拐點,性能翻倍、成本減半的時代結束了。我們從頭打造産品,花了五年才看到成果。但方向對了,一切就值了。
初期防禦策略,聚焦核心業務穩住陣腳;後來轉爲進攻,投資多元化産品線。兩者得齊頭并進。
Michael McKee:除了技術戰略,AMD 的文化也在變。您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公司從弱者心态轉爲行業領導者?
Lisa Su:文化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大家每天都能感受到的。核心在于 " 人 ",我希望 AMD 的人因熱愛技術前沿而加入。你得比别人更努力,承擔更多風險,但這正是我們的特質。
我們打造了學習型文化,從錯誤中學習。每次産品發布後,我們都會問:還能做得更好嗎?下一代要怎麽做才能不同?我們注重合作,但目标是赢——擁有最好的技術和産品。
AI 時代:AMD 機遇與挑戰并存,差異化競争策略
Michael McKee:現在聊聊 AI。AMD 似乎更專注推理而非訓練,您預期推理會占未來 AI 工作負載的大頭。是什麽信号讓您做出這個選擇?
Lisa Su:現在是技術領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過去 18 個月,AI 的采用速度超乎想象,這是 50 多年來最大的技術進步。生成式 AI 讓 AI 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不再隻局限于實驗室。
從更宏觀看,AI 會滲透到雲端、邊緣端,甚至像手機這樣的個人設備。你會看到各種模型:大的、小的、開源的、閉源的,每種場景所需算力都不同。AMD 的願景是爲每個環境提供合适的計算能力。我們不隻是盯着訓練或推理,而是要全面布局。
摩爾定律放緩是個重要信号,算力需求還會大幅增長,開放生态會比單一方案更具生命力。
Michael McKee:有人說 AMD 像 Android,NVIDIA 像 Apple ——更開放靈活,但集成稍難。您怎麽說服 AI 玩家選擇 AMD 的靈活性,而非 NVIDIA 的垂直整合?
Lisa Su:NVIDIA 很優秀,端到端能力很強。但我們認爲 AI 沒有 " 一招鮮吃遍天 " 的方案。開放是 AMD 的 DNA,我們選擇開源軟件策略,強調靈活性和互操作性。這确實需要我們在互操作性上多下功夫,不過回報是一個更大的開發者生态。
就像 DeepSeek 這樣的案例,它第一時間支持 AMD 的 ROCm 生态,證明開放能激發創新。我們想讓 AI 更簡單、更易用,這才是未來的方向。這與 NVIDIA 的垂直整合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是 AMD 的差異化競争優勢。
Michael McKee:提到 DeepSeek,他們将訓練成本從億級壓到千萬級。這對 AI 基礎設施投資和 AMD 意味着什麽?
Lisa Su:DeepSeek 很有趣,它展現了創新如何激發出新思維。成本其次,關鍵在于運用了開源模式整合了各方成果,激發出了更多可能性。過去一個月,大家都在說:" 這很有趣,我能用它做什麽?" 這會帶來更多衍生品。
市場或許有點敏感,但長遠看,讓 AI 更便宜、更普及,隻會催生出更多應用。我們還在 AI 采用的早期階段,現在很不錯,但跟未來能達到的高度比,還很原始。AMD 會抓住這個機會,推出更多适配的硬件和軟件。
未來展望: 開放合作,AMD 的雄心壯志
Michael McKee:您在職業生涯中多次面臨挑戰與轉型,您認爲領導力的關鍵是什麽?對于年輕的 MBA 學生,您有哪些職業發展建議?
Lisa Su:哈哈,我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樣。我不是從小就知道要做什麽,但總有個五年規劃。兩年太短,十年太長,五年的目标剛剛好。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領導原則之一是 " 對人冒險 "。作爲領導者,要敢于把員工放在他們可能不完全勝任的崗位上,還要給予充分支持與信任,幫助他們成長并取得成功。對于同學們,我的建議是保持學習熱情,勇于接受挑戰,敢于追逐夢想。要胸懷大志,敢于 " 夢想偉大 ",因爲現在正是投身科技創新浪潮的最佳時機。
Michael McKee:我們很多 MBA 學生正站在 AI 革命的起點。您說 AI 是您見過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今天可能是未來最慢的一天。接下來會怎樣?我們該如何準備?
Lisa Su: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AI 會繼續加速發展。你們很幸運,正站在浪潮起點。教育不是職業培訓,而是教會你如何思考、解決問題、展望未來。過去 18 個月我學到很多東西,每天都在學習——客戶如何使用技術,如何與夥伴合作。
我愛說 "1 + 1>3",把 AMD 的硬件軟件專長與應用端的優勢結合起來,創造更大價值。保持學習,保持敏捷,你們會找到自己的路。
Michael McKee:您希望人們如何記住您和 AMD?
Lisa Su:我希望人們記住,AMD 打造了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技術。
Michael McKee:用一個詞形容 AMD 的未來?
Lisa Su:現象級(Phenomenal)。
觀衆提問環節
觀衆 1:您說 AI 不錯但還原始,未來幾年您最期待哪些技術進步?
Lisa Su:現在 AI 已經很厲害了,但還能更好。比如推理速度,要是查詢得等 30 秒,用戶就會不滿意,得即時響應。還有準确性,雖然已有很大進步,但還沒達到 100%。未來 AI Agent 将會更令人期待,不僅能提供信息,還能獨立完成任務。這要硬件和軟件進一步突破,我們會持續努力。
觀衆 2:有人擔心數據中心過剩,微軟都開始租而不買。您覺得這是泡沫嗎?
Lisa Su:從長遠來看,算力需求還會增長。過去 18 個月,供應鏈沒跟上,出現缺芯片、缺電、缺數據中心的情況。現在處于建設期,短期可能有波動,但大趨勢是規模化計算會帶來更好的結果。我很樂觀。
觀衆 3:NVIDIA 壟斷了訓練硬件,AMD 會挑戰嗎?時間表是怎樣的?
Lisa Su:沒有哪種技術能獨霸。訓練、推理、強化學習是個連續體,用的技術很相似。AMD 已經有不少訓練任務,未來會更多。我們不急于某個時間點,而是穩步推進。
觀衆 4:AI 是個大機會,畢業後是創業好,還是去大公司好?
Lisa Su:因人而異。有好想法就創業,矽谷是适合創業的地方,AI 初創企業很熱門。去大公司也不錯,我在大公司嘗試了很多事,學到了很多。對我來說,動力不是當 CEO,而是做對行業有影響的事。選擇你熱愛的道路,兩者都有潛力。
寫在最後
在這場深度訪談中,蘇姿豐用她獨到的見解和堅定的戰略眼光,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行業領袖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科技浪潮中,帶領 AMD 完成華麗轉身。
從個人成長到企業轉型,再到未來 AI 時代的布局,每一個環節都透露出她對技術的熱情和對未來的無限信心。正如她所言,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而面對 AI 時代的機遇與挑戰,AMD 能否如蘇姿豐所願,實現現象級增長,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