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轎喜事》還挺下飯的。
這不是嘲諷,是真實感受。
設定有趣、節奏緊湊、角色性格迥異,演員們雖說不上個個演技一流,但及格分還是有的,不會過于影響觀感。
就當下這國産古裝偶像劇虛浮的大環境而言,《花轎喜事》絕對稱得上是其中的亮眼之作。
如果你劇荒,選它不會出錯,輕松閑适,娛樂下飯。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是個年輕人。
多年輕?起碼得是個零零後吧。
因爲《花轎喜事》是一部翻拍作品,翻拍自 2000 年黃奕、李琳主演的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而它的大多數優點,都基本可以歸功于原作,但比起原作,它又有着不少的差距。
豆瓣 8.6 分?老劇真牛啊!
雖說豆瓣不是什麽權威,但好歹是 14 萬人評出來的成績,已經能算是相對客觀的一種評價了。
不過,其實往前推幾年,《上錯花轎嫁對郎》隻有七點幾分,這麽些年能漲到 8.6,基本是全靠同行襯托。
有趣的是,就在《花轎喜事》播出前的當口,《上錯花轎嫁對郎》還隻有 8.3 分。短短幾天時間就完成了過去兩年才能完成的 " 業績 ",直接飙升到了 8.6 分。
還是那句話,全靠襯托。
如果你看了《花轎喜事》還挺喜歡,且沒看過《上錯花轎嫁對郎》,那建議還是繼續追着吧,故事上前者幾乎是對後者的一比一還原,隻是在某些情節上做了調整,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閑,倒真沒必要去專門花費時間重溫一遍老劇。另外畫質黨也可以直接忽略老劇,就事論事,老劇看起來的确是有些模糊。
可若你是一個對作品有追求的人,或者說你想看又還沒看《花轎喜事》,那請你直接忽視《花轎喜事》,挪步《上錯花轎嫁對郎》。
二者雖隻是細枝末節上的區别,但這些差池已經足夠讓觀衆清楚,何爲平庸,何謂優秀。
挑幾個我印象比較深的地方聊聊。
揚州李、杜二家同時嫁女,武館之女李玉湖要嫁給許久前與李家有過節的大将軍,富商之女杜冰雁一介才女要嫁的郎君則是個病秧子,兩位姑娘對自己的親事都不滿意,卻都又無可奈何、
送親這天,途中突遇大雨,兩個送親隊一起進入廟中躲雨,兩位女主也因此結識,一番攀談之後兩人相見恨晚。
《花轎喜事》與《上錯花轎》的差距也是從此刻正式拉開。
杜冰雁聽聞李玉湖要嫁之人是位兇暴的将軍,不免對姐妹的未來擔憂。
李玉湖便站起來顯示了一番自己的功夫,意在讓姐妹不必擔心,自己不是好欺負的。
《花轎喜事》這裏,李玉湖站起來揮揮手轉了個圈圈,杜冰雁 " 又驚又喜 " 贊道 " 好功夫!"
我不知道是導演有問題還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這真能看出來 " 好功夫 " 嗎?我奶奶搖的花手都比她這看起來更像是好功夫。
再看《上錯花轎》裏,拎起佩劍就是一番舞動,一套輾轉騰挪的武術設計,說是絕世高手有些誇張,但一句好功夫的評價還是當得起。
之後李玉湖在齊府手癢難耐,練武耍起把式,好丫鬟大驚,連忙上前勸阻提醒她小心身份穿幫。
《花轎喜事》裏李玉湖的兩下子,屬實是廣場老大娘耍太極劍都比她精彩。
再對比了 《上錯花轎》,說《花轎喜事》是買家秀都是擡舉它了,簡直像個刷單的。
不禁感歎聶師傅的錢賺得也未免太輕松了些。(《花轎喜事》動作導演:聶軍。)
别以爲二者的差距,隻是這些制作層面的差距,越看到後面會越發現,《花轎喜事》簡直是抄作業都抄不明白的典型,對有厭蠢症的觀衆而言,這無疑于折磨。
李玉湖大婚當晚是穿着鞋子睡覺的,新郎官問她爲何不脫鞋。
《花轎喜事》中李玉湖的回答是 " 防止你在我熟睡的時候,往我身上塞小娃娃 "。
乍看沒問題,雖然覺得有點奇怪,但又說不出來是哪裏不對勁,等到對比了《上錯花轎》我才反應過來究竟是怎麽回事。
《上錯花轎》裏李玉湖是這樣說的," 防你在我熟睡之後,偷偷将小娃娃塞進我的腳底心 "。
對啊,因爲怕小娃娃從腳底塞進來所以才穿鞋睡覺。
《花轎喜事》中說怕 " 往我身上塞小娃娃 ",那問的該是爲什麽穿衣服睡覺,和鞋子有什麽關系?
塞小娃娃與腳底一事不僅體現在這裏,之後李玉湖面對老太太的考問用假孕嘔吐的方法蒙混過關,李玉湖明白過來後氣急,齊天磊便調侃道," 我又沒有把小娃娃從你腳底心塞進去 "。
《花轎喜事》與《上錯花轎》中的台詞都是如此。
《上錯花轎》講究是的一個前後呼應,包括後面兩人情投意合第一次圓房,鏡頭專門給到了兩人都脫了鞋睡覺的特寫。
三次照應,讓穿鞋和腳底心塞娃娃成了兩人的小秘密,情趣斐然。
可你再看《花轎喜事》,這不就是抄作業時抄錯行了?
抄錯行也就罷了,當是眼神不好使。
可怎麽記性也不好使,還有漏抄的情況。
李玉湖在壞丫鬟面前吹牛說自己在家管理過十八家商行,壞丫鬟轉頭就告訴了老太君,"(三少奶奶)不習女紅,專事經商理财,連哥哥弟弟都對她甘拜下風呢 "。
《花轎喜事》裏李玉湖壓根沒吹過這麽一句,觀衆便以爲是壞丫鬟自作主張添油加醋,一個丫鬟而已怎麽敢的啊?
可當看了《上錯花轎》才反應過來," 像我,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他們都對我甘拜下風呢 " 這麽一句台詞,原來是老版裏李玉湖真說過的。
也就是說,《花轎喜事》抄作業抄漏了。
抄漏還沒完,它還抄到别人的本子上去了。
那邊杜冰雁嫁入将軍府,将軍提前接到任務去了前線。杜冰雁便打算前往軍營,想将錯嫁一事與将軍說清楚,途中偶得軍中郎中相救,便拜入其門下兩人一同前往軍營。
期間有一回敵人大軍壓境,衆将士正商量對策時,讀過兵書的杜冰雁獻計,對方糧草不足,馬匹挨餓,可在戰場上撒黑豆引誘地方馬匹吃豆,待他們自亂陣腳之際,我方殺他個片甲不留。
等到真正開打時,對方果然中了招。
接下來的處理就出現不同了,《花轎喜事》中大軍直接推出弩箭戰車,連同弓兵營,一套遠程打擊,兩軍都沒有交接,直接屍橫遍野。
《上錯花轎》裏則是真刀真槍演了一出戰場戲,一邊是方寸大亂,一邊是有備而來,局面自然是一邊倒,大獲全勝。
問題就出現在獲勝之後。
《花轎喜事》這邊沙平威揚言道 " 就趁這個時候,我們戰鼓雷鳴,直接沖殺過去,敵人以爲我們神兵天降呢 "。
嘿,小沙,醒醒!抄做本子了,你們這本沒有沖殺戲!沖殺戲是人家老版的!
又是抄錯行,又是抄漏了,又是抄到别人本子上 ······ 就這,還隻是《花轎喜事》的一小部分問題。
還有諸如由于導演審美問題導緻的 BGM 濫用、莫名的特寫鏡頭,以及演員自身的演技短闆。
單看《花轎喜事》可能會覺得演員的表演還不錯,可一旦是對比了《上錯花轎》中黃奕與李琳的表現,那真是降維打擊。
如今再來看《上錯花轎》海報上的标語倒是有些唏噓。
" 故事巧、演員好、音樂美,以情醉人、以喜誘人、歡樂吉祥。"
言之鑿鑿,所言非虛。
對比現在的國劇質量,誰能不感慨一句,不過二十來年的光陰,怎麽就差距這般大。
難怪大家都在調侃,國劇水平想要倒退二十年?想得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