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8 日,網傳一封長安汽車委托重慶百君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函稱:吉利汽車 " 銀河之光 " 原型車存在大量與長安汽車概念車、量産車雷同之處,涉嫌侵犯長安汽車相關知識産權。
同日,吉利方面也在微博對此事進行了快速回應:" 該律師函的内容嚴重失實、對我司的指責毫無根據,誤導公衆,對我司品牌和商譽造成了嚴重損害。"
吉利銀河是吉利一周前剛剛推出的一個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是吉利汽車非常重磅的全新産品序列,在規劃中未來兩年内要推出 7 款産品,長安突如其來的一紙律師函讓整個汽車圈發生了震蕩。
但是單從此事産品設計的角度來說,隻要是車輛的角度、面積、造型稍有不同,長安就很難赢得這場官司,所以,兩家車企雖然在當天都快速的進行了反駁,但是誰都沒有接下來的動作,讓這件事情的後續進展和最終結果變得撲朔迷離。
在新能源産品如此泛濫的情況下,很多車型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些相似之處,這次長安對吉利發起的律師函很有可能讓其他車企的設計部門警醒,讓自家産品設計能更有特色。
事出有因
不論是吉利汽車還是長安汽車,在如今的市場上都有非常強的競争力,也是兩個極具号召力的品牌,車主數量和市場基數也是巨大的,所以雙方這次的事件不止汽車圈的人極爲關注,即便是普通消費者也是略有耳聞。
所以,這次事件的重點就在于 " 吉利到底有沒有抄襲長安 ",但如今誰都沒辦法對此事蓋棺定論,畢竟關于設計細節,要參與的太多。其中,很多人認爲吉利銀河之光原型車與長安深藍 SL03 在大燈、車燈下方進氣口等多處造型也較爲相似。另外,銀河之光與長安 VISION-V 概念車在尾燈、前臉設計等方面也相似。
兩款車型在前臉矩陣的設計上确實有相似點,但我們也發現,此次主導吉利銀河車型的設計師陳政曾有長安汽車的工作經曆。
公開資料顯示,陳政 2002 年開始入職長安,先後擔任了長安汽車創意設計師、長安汽車全球設計中心全球設計總監、長安汽車造型設計院常務副院長等多個職務,在職期間,完成了長安逸動、CS35、悅翔 V7、CS75、UNI 系列等量産車型的設計工作。
2021 年 9 月,陳政對外表示,由于家庭和個人原因已經離任長安汽車,并暫時告别汽車行業。但在 2022 年 2 月,陳政入職吉利出任吉利汽車集團設計副總裁。
如果說陳政在設計産品時一直會保持同一種設計風格,那麽在不同的産品中出現設計語言相似,可以理解,但是他卻在任職不同車企的時候出現設計雷同,這就不太應該了,畢竟這不符合一名設計師對于産品的理解和設計能力。而他此前在長安設計出的 UNI 系列車型最終的設計歸屬權是由長安來掌控的并不是陳政個人,所以如果此次因 " 設計 " 出現問題的話,陳政在吉利的未來肯定不明朗了。
長安真的急了
在事件發生後,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轉發聲明并表示:" 要良性競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轉型發展,不要同室亂戰:要團結一緻,不要分裂抹黑。"【汽車維基】認爲,楊學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大家以和爲貴,無需對鋪公堂。
的确,在如今的市場長安與吉利都在飛速的發展中,即便大家都在爲市場争得頭破血流,但也不應因一款車型而鬧得 " 老死不相往來 "。在【汽車維基】看來,長安的這番操作顯然沒有在私下與吉利溝通,而是直接對外界放出了不服的态度,一紙律師函更像一種示威。
首先,令長安方面不爽的應該就是相似的造型,在兩款車較爲相似的情況下,吉利銀河的這場發布會直接請到了約 3000 家媒體 + 達人的線上、線下多渠道的市場投放,聲勢浩大,這很容易讓市場的消費人群了解到吉利的全新産品,這對于長安來說,是一個打擊。
其次,設計産品的設計師又是一名有着深厚長安背景的資深人士,雖然是正規流程的正常人事變動,但是做出和自己産品相似的競品就确實有些 " 不厚道 ",這次雙方的鬧劇其實也有很大的關系是因陳政而起的。
除此之外,吉利從 2021 年開始,就不斷侵入重慶、成都等市場,在收購了重慶本土企業力帆汽車後,又将換電市場布局到了長安汽車的腹地重慶,甚至還将此前保留的楓葉汽車作爲了拓展租賃市場的主力軍,多個組合拳共同發力,讓重慶俨然要變成了吉利的主力市場,這能不讓長安眼紅嗎?
同質化嚴重
時間來到 2023 年,在資本的狂熱和市場的讨喜之下,新能源汽車發展開始進入了從産能擴張到品類擴充的新階段,傳統車企業紛紛調整戰略,上汽、東風、長安、廣汽等傳統車企布局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新品牌也開始湧向了市場。
在這場以産品爲主導的市場競争中,各個車企的設計師也在大顯神通,用新的設計和造型來應對着市場。但是,快速的産品叠代和内卷讓一些産品在設計上同質化嚴重,雖然自家品牌 " 套娃 " 能夠理解,但如果和其他品牌的産品相撞,就确實有些尴尬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新能源轎車産品中, 新勢力的大部分轎車甚至都極爲相似,智己 L7、蔚來 ET7、威馬 M7 都在主打中大型轎車時,尺寸、造型以及設計理念都有相似之處,但是三家車企也都相安無事,沒有因一款産品而引起糾紛。
或許是因爲大家都知道,同質化嚴重就是時下的一種現象,因爲在此方案之外,做出更怪異的造型很難符合主流審美,用另類的造型去收獲一片小衆市場也并不是這些車型的方案,所以他們也都互相默認了這些做法。
對于設計來說,需要走量的産品就需要符合市場審美,另類的 " 非主流 " 方案或許能赢得聲量,但真正付出金錢去購買的不一定多,所以低風險的同質化設計就是一個較爲穩妥的方案。至于吉利與長安最終到底會因此事糾纏到什麽地步,就要拭目以待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