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父親爲了 " 懲罰 " 連續三天未完成作業的孩子回鄉挑糞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視頻畫面一開始,一名系着紅領巾的少年,肩挑兩隻未裝滿的糞桶,晃晃蕩蕩地走在鄉間小路上。
" 你讓我回去複習嘛,參加期中考試,考差了就回來(挑糞)。"
" 我真的好生複習,你讓我讀書嘛。"
" 我不得要你守,我個人(自己)自覺,考差了就回來(挑糞)"。
面對兒子帶着哭腔的保證,父親不爲所動:" 莫向我流眼淚,你那個眼淚現在對我來說沒有用,走。"
經成都商報記者多方證實,挑糞視頻并非策劃,而是發生在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城一對父子身上的真實故事,而這背後是一位中年父親爲督促兒子好好學習而開展的一次另類教育嘗試。
1
連續 3 天未完成作業
父親讓兒子兌現挑糞 " 承諾 "
視頻中挑糞的少年,是廣安市鄰水縣城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明明。不久前,他被父親周偉帶回鄉下老家,接受了一次 " 苦難教育 " ——挑糞。原因很簡單,在連續兩天未完成家庭作業後,他跟父親保證,再不完成作業就回鄉下挑糞。第三天,他仍然沒有完成作業。明明沒想到,父親這次認真了。
當天一大早,周偉便帶着兒子回到鄉下老家。他讓兒子拿出家裏平時挑糞的糞桶,到糞坑旁舀糞灌玉米。" 糞桶沒有裝滿,一挑估計三四十斤重。" 挑着糞桶的明明沿着小路往玉米地走,父親就跟在他後面監督。到玉米地這段 300 米的距離,挑一趟要一二十分鍾,明明記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整個上午,他一共挑了七八趟。
周偉說,他不希望這次體驗無果而終,結束也需要一個理由。午飯後,他再次讓兒子去挑糞,并錄下了後來流傳到網上的視頻。
父 : 要兒子知道,有比讀書更苦的事
周偉今年 40 多歲,明明是他的第二個兒子。之前大兒子學業上的 " 失敗 ",讓他意識到要好好培養小兒子學習," 現在不好好陪他讀書,他将來長大了也要怪我們。"
剛開始,扁擔總會從兒子的肩上滑下來,畢竟兒子從未幹過農活。盡管兒子不情願,但 " 必須得挑,讓你知道到底是這個(挑糞)苦,還是讀書苦。" 兒子每次都說:" 還是這個(挑糞)苦,讀書輕松些。"
當天下午,周偉載着兒子回到縣城,看到兒子肩膀上有明顯的紅印,他心裏一陣難受:" 我這樣做,就是想讓他知道,還有比讀書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說幹農活、挑糞,希望這個經曆,能讓他回來之後好好學習 "。
兒 : 不怪爸爸,這次經曆讓我成長了很多
回到家的當天下午,明明寫了一篇名叫 " 難忘的一天 " 的作文。他在作文開頭寫道:人的生活有苦有甜,由于我的作業沒做被老師逮住了,所以爸爸把我帶到農村,挑了半天糞。
" 我起初還以爲挑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糞桶才知道是多麽不容易……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難,于是我又倒了一些糞,我又挑起來,這時候比原來要輕非常多,可是每走一步還是有一點晃,我走一會兒都會停下來休息。
後來我挑久了就感覺肩上和脖子後面的骨頭都非常痛,還感覺肩上挑的糞越來越重,像肩上扛着一座泰山似的……我淚流滿面地跟爸爸保證,如果在後面幾個月中,有作業沒做的話,就繼續回去挑糞,期中考試沒考好就回來幹農活……所以爸爸今天就再給我了最後一次機會。"
當晚,父親還讓明明在紙條上寫下一句話:挑糞苦,幹活累,隻有讀書有出路。這張紙條,明明一直放在書包裏。 明明說,他不怪爸爸,這次挑糞經曆,讓自己成長了許多,自己今後要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
2
很多孩子往往聰明有餘
卻非常缺乏吃苦精神
明明挑糞的視頻傳出後,引起了網友們熱議:
@小蔥豆腐:從小相信 " 棍棒底下出孝子 " 這句話。吃苦是爲了磨練意志,爲了再前進。
@AntonioCheung :其實讀書并不是最輕松的事情,但是讀書學習會讓大家更上一層台階,可以在精神上有更大的享受。
@Cluce:不管什麽樣的教育,特别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因人而異,正确的方法是關鍵。
@食野之萍也:我覺得孩子不做作業,很大可能就是自制力欠缺,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爲了鍛煉他這方面能力,最好是懲罰他練一些忍耐力的體育運動,一方面告訴他不做作業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增強他的意志力。
初初還看到澎湃新聞評論推出的一位高中老師的觀點:
孩子們缺乏人生的曆練和體驗,對好好讀書的重要性缺乏深切的感知。養尊處優,怎知生活不易?怎能發奮苦讀?對于明明這樣聰明而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就應該适當開展 " 挑糞教育 ",讓他深刻體驗到有比讀書更苦的事。
但家長在對孩子開展類似的鄉村體驗式教育時,要注意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知道這種方式不是對他們進行體罰,更不是一件丢臉的事情,而是讓孩子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正如這位老師所說,很多孩子往往聰明有餘,卻非常缺乏吃苦精神。
而現在的孩子之所以覺得學習太苦,或許是因爲年齡太小閱曆太少,在有限的生活體驗中沒挨過生活的耳光,不知道讀書上學有多麽重要。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家長去引導孩子多體驗多感受。
在我們生活中有不少爲人所熟知的名人,也都接受過明明這樣的 " 特殊 " 教育。
倪萍在參加一個節目時說,暑假時把孩子送去了農村體驗生活,而不是去迪士尼樂園玩。因爲她認爲隻有在那種艱苦的環境體驗下,孩子才會珍惜現在擁有的,才會更感恩更努力。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對她嚴格以待,不讓她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鏡子前,而且不讓媽媽給她做新衣服,父親認爲女孩子把心思浪費在打扮上不如花在讀書學習上面。
" 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說,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不如多看書。" 捧着書本的董卿和搽脂抹粉的女孩子們一起度過青春時代,年歲增長,再驚豔的紅顔都已老去,而她卻因飽讀詩書氣質絕佳,人生漸入佳境。
陳丹青曾說:" 吃苦受罪的最佳時段是在青少年時代,倘若争氣,賠得起,看得開。"
如果因爲小時候父母的心疼放縱,由着孩子的性子快樂發展,那麽隻能把 " 不快樂 " 累積到人生的後半場,那個時候再想重返少年努力學習,已無機會。
3
請告訴孩子
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我們暫且不讨論明明爸爸的做法是對是錯,但其背後更值得我們深思。
或許很多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最佳途徑,還經常會抱怨上學苦上學累,也不好好珍惜讀書的機會。
然而孩子年幼,心智未開,身爲家長的我們,則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才是最輕松的事,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路。
孩子,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有人說: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說的就是讀書這事。
孩子,能現在用汗水解決的事,不要留着以後用淚水,況且,淚水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如果你覺得讀書苦,而選擇了放棄,當你沒讀什麽書,就走入社會,你會發現自己就像一個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對命運這位強敵時,你會因沒有護身铠甲,而被打得遍體鱗傷,毫無還手之力。那時,你就會懂得,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别怕吃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總有一天,那些苦,會變成你遨遊天際的翅膀。
孩子,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你以爲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出去碰幾次壁就知道了,沒有知識,簡直寸步難行。
你以爲學習最苦,出去自己掙錢就知道了,哪種工作都不如學習輕松。
你以爲學習沒用,出去闖闖就知道了,學習什麽時候都是有用的。
孩子,比起面朝黃土背朝天,比起建築工地的烈日暴曬,比起在寒風中叫賣蔬菜水果,你會發現,學習是最輕松快樂的事。
不要辜負十幾年象牙塔的時光,它足能撐起你的夢想,讓你的目标落地生花,人生充滿無限可能和希望。
孩子,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方式
對于普通人來說,高考、大學,雖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大多數人最好的、最便捷的路。
" 讀書改變命運 ",這個理論在當今社會仍然适用,并且越會讀書的人,越有機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你又有什麽理由去放棄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呢?
隻有書香深深氤氲過的人,才能輕舟走過萬重山,去賞遍萬千春色。
孩子,不要再說讀書無用,更不要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
年輕時吃的苦、讀的書,将來都會變成你的格局和底氣,都會化作能量支撐你去看更美的風景,讓你更精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