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漸失影響力的起亞,卻在全球市場交出了一份令人驚訝的業績答卷。
7 月 27 日,起亞公布二季度财報。期内,起亞實現收入 26.244 萬億韓元(按發稿日彙率,約合 20.6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0%;毛利率約爲 23.1%,同比提升 2.2 個百分點,趕超以控成本聞名的特斯拉;經營利潤同比提升 52.3% 至 3.403 萬億韓元,淨利潤同比提升 49.8% 至 2.817 萬億韓元。值得注意的是,起亞汽車當期的營業利潤率達到了 13%,超過特斯拉同期 9.6% 的營業利潤率。
綜合一二兩個季度的财報來看,今年上半年,起亞累計實現收入 49.935 萬億韓元(一季度收入 23.691 萬億韓元),實現毛利 11.439 萬億韓元,對應的毛利率約爲 22.91%。
按地區劃分,北美仍是起亞全球第一大市場。
二季度,起亞在北美市場的營收約占總營收的 41.4%,比重同比提升;在歐洲和韓國本土市場的營收占比分别爲 24.3% 及 18.9%,前者同比持平,後者同比降低。
營收的增長與銷量的提升密不可分。起亞在财報中提及,得益于供應情況改善,二季度其全球批發銷量達到 80.8 萬輛,同比增長 10.1%;全球零售銷量爲 79.3 萬輛,同比增長 5.7%;美國市場以 21 萬輛的零售銷量居于各地區之首,銷量同比增長 15.4%;中國市場零售銷量同比增長 18.8% 至 1.9 萬輛。
二季度起亞全球零售銷量(圖片來源:企業财報截圖)
今年一季度,起亞全球零售銷量約爲 73.7 萬輛。疊加二季度數據,上半年起亞全球零售銷量達到約 153 萬輛,其中涵蓋美國市場零售銷量 39.4 萬輛,在中國市場零售銷量 3.7 萬輛。
起亞方面預計,盡管供應鏈出現複蘇,但由于利率及汽車價格上漲,預計下半年在美銷量回暖程度有限。
而針對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起亞在财報中透露,燃油車購置稅減免結束後,産品銷量疲軟,預計下半年銷售增長率将繼續處于較低水平。
不過從當前競争環境來看,起亞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不僅僅是由于購置稅減半政策的終止,其品牌聲量的下滑,電動化轉型步調的緩慢都爲其在華的疲軟銷售表現埋下伏筆。雖然起亞有着不錯的技術儲備,但随着中國自主品牌,特别是新勢力品牌的崛起,主打務實及高性價比的産品優勢已經被補能成本更低的純電車型逐漸蠶食。
今年二季度,起亞旗下新能源車型全球零售銷量達到約 15 萬輛,其中純電車型(BEV)零售銷量達到約 4.4 萬輛,占零售總銷量的 4.6%;其中,西歐市場是目前起亞最大的純電動車銷售地,該地銷量約占起亞純電車型總銷量超四成,韓國本土市場和美國市場位居第二第三。除西歐、韓國及美國市場外,其餘地區純電車型零售銷量僅占起亞純電車型零售總銷量的 9.2%,較去年同期的 3.2% 有所提升。
二季度起亞新能源車型銷量(圖片來源:企業财報截圖)
此前于 3 月,起亞汽車在其新能源戰略發布會上公布了在華電動化轉型戰略,即從 2023 年起,每年在中國推出至少一款基于 E-GMP 平台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到 2027 年,共計将推出 6 款純電車型;力争到 2030 年,實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 18 萬輛的目标,銷量占比達到 40%。
根據最新計劃,起亞純電動車 EV6、起亞首款在中國首發上市的全球車型 EV5 将分别于今年 8 月和 11 月上市;起亞旗艦電動 SUV 車型 EV9 将于 2024 年上半年進中國,計劃以進口方式銷售,也可能采用 CKD(零件進口國内組裝)形式生産;EV4 預計在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進入國内。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曾表示," 起亞需要在本土化方面持續強化,糾正過去的一些戰略誤判。" 而基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起亞仍需在中國市場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