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8 日,黔南州中醫醫院檢驗科醫務人員經過長達 6 小時的驅蟲過程,成功從一名寄生蟲病患者體内驅出一條 4 米長的縧蟲(t ā ochóng)。
據悉,改名患者系男性,35 歲,來自貴州省平塘縣農村,無基礎性疾病。患者自述,三個月前,他發現自己排洩的大便裡有 3cm 長左右 " 寬面條 " 樣蟲子,并且還會蠕動,随後就醫當地衛生院。
據了解,因這種寄生蟲本身少見,該患者四處治療無果後,于 3 日前輾轉到平塘縣某醫院就診,經該醫院檢驗鑒定為縧蟲感染後,介紹到黔南州中醫醫院尋求治療。
黔南州中醫醫院檢驗科利用 " 墨汁染色法 " 鑒定蟲種為 " 牛帶縧蟲 " 後,随後對症下藥,采取口服傳統驅蟲中藥南瓜籽、槟榔及口服硫酸鎂導瀉的安全方法驅蟲,最終曆經 6 個小時,成功将 4 米長的完整成蟲驅出體外。
▲染色後縧蟲節片
醫生介紹,帶縧蟲病是一類因食入含有感染活性囊尾蚴的豬肉(鍊狀帶縧蟲)、牛肉(肥胖帶縧蟲)所緻重要的食源性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帶縧蟲成蟲均呈乳白色,扁長似帶,薄而半透明,蟲體分頭節、成節和孕節。孕節可單獨或數節相連從連體脫落,每一孕節子宮内含有數萬個蟲卵。蟲卵圓形或近圓形,以放射狀條紋棕黃色胚膜及其内含六鈎蚴為其特征。蟲卵對中間宿主有感染性(人是唯一的中間宿主)。
患者為何感染此病?
據患者本人說,他經常吃生牛肉。醫生由此判定,其患縧蟲病與其不良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黔南州中醫醫院檢驗科醫生表示,在我們身邊,有部分人有吃腌肉(生肉)習慣,還有部分人員喜歡生吃豬肝、豬血、牛肉、牛血的習慣。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很大程度上為縧蟲寄生提供了條件。醫生提醒:廣大群衆一定要提高衛生安全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縧蟲病的确診是以糞便檢出縧蟲節片為主要依據,患者單純的縧蟲感染疾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縧蟲病初期,成蟲居于腸中,常引起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脹,甚或惡心、嘔吐。常在糞便、内褲或被褥中發現白色節片,且可伴肛門瘙癢,以及面色萎黃或蒼白,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據了解,自 2018 年以來,黔南州中醫醫院院檢驗科已成功為五位患者驅出縧蟲。
延伸閱讀:常見的縧蟲病有哪些?
縧蟲病是因縧蟲寄生于人體腸道所緻的疾病,所以臨床上根據寄生于人體的縧蟲類型和傳染源進行分類,常見的有帶縧蟲、膜殼縧蟲、棘球縧蟲和裂頭縧蟲,在我國主要以豬帶縧蟲病和牛帶縧蟲病最常見,而我們黔南地區主要以牛帶縧蟲最為常見。
豬帶縧蟲病:當人食用被帶縧蟲蟲卵或蟲體節片污染的豬肉後,可引起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和體重減輕等症狀,并且蟲卵會在體内經曆從幼蟲到成蟲的過程,成蟲會寄生在身體腸道内,稱為豬帶縧蟲病。人在豬帶縧蟲生活史中既是終宿主也是中間宿主。豬帶縧蟲成蟲寄生在人腸道為腸豬帶縧蟲病,其幼蟲寄生在人皮下組織、肌肉、腦等組織器官内則為豬囊尾蚴病(囊蟲病)。囊蟲病是目前對人危害最大的寄生蟲病之一。
牛帶縧蟲病:由于食用未制熟的牛肉引起,導緻牛帶縧蟲的成蟲寄居在人體腸道引起,其症狀與豬帶縧蟲病相似,稱為牛帶縧蟲病。任何年齡均可患牛帶縧蟲病,以 21~40 歲青壯年居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胃腸道症狀中以腹痛最為常見,見于半數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臍周或無固定位置;可為鈍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燒灼感,少數患者會有腸絞痛。
縧蟲病如何預防?
1. 控制傳染源:人是傳染源之一,及早驅蟲不僅可減少傳染源,而且可預防自身感染囊尾蚴病,孕婦或暈車船者常會因嘔吐造成自身感染囊尾蚴病,更應及早驅蟲 ;
2. 加強糞便管理:修建符合衛生要求的廁所,不随地大便。糞便用作肥料前必須經無害化處理 ;
3. 改進養豬方法:提倡圈養,豬圈與廁所分開 ;
4. 嚴格肉類檢查:嚴禁銷售含囊尾蚴的豬肉、牛肉 ;
5. 加強衛生宣傳: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生肉,切生食和熟食的刀、菜闆應分開。
通訊員 林源 楊盛旭
編輯 周歡 /編審 李楓 /簽發 蒲謀